除了小桥流水人家,查济古镇还有一条古朴的老街,也很有看头
接着分享我的查济古镇之旅,古镇里最热闹的是沿着许溪畔的区域,其实,真正的老街则是一条小巷子。
查济古村位于泾县西端,村落绵延数十里。古村依河而建,三条溪水穿村而过,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这里就是查济古镇的检票口了。
景区主入口处的石碑。景区门票70元,网购优惠票65元。网购需要购票后3小时后才可使用,不太方便,可以请你预定的客栈老板帮你搞定优惠票。
景区门口就是往返泾县短途客运站的班车,发车时间并不固定,上午5:30首发,大约30分钟一班,中午是40分钟一班。
这是距离景区主入口不到百米处的一座小桥下,把一个偌大的村子围起来收费,其实并不容易。这不,几个人从这里进到了村子里,主入口处的保安迅速赶到,把游客驱离景区。
小桥上两个人在嘟囔着,从小就在这里玩的,现在还不让进了。景区四面八方都与外界相同,真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才能堵住缺口。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宏村西递等古村落,但景区管理方严防死守,不计代价。
古镇主入口处是一条几百米的步行街,两侧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整齐有序,少了点古朴的味道。这条步行街主要是客栈、餐馆和小超市,还有电瓶车租赁等,但住在步行街上,就差了点意思,还是再往里面稍走几步,体味原汁原味的小桥流水人家比较有感觉吧。
步行街的尽头直行就是古镇老街了,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还是这里的建筑更有味道吧。我住的红楼桥客栈的老板告诉我,这里才是古镇的老街,我专门起了个大早,拍几张照片。
古街上漂亮的建筑,显然这里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规划,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老街像个迷宫一样,数不清的小巷,经常会对眼前出现的多个路口而迷茫,不知通向何方。查济的巷子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老街上,并没有因为游客的到来,而进行所谓的“综合整治”,每户人家把木柴和工具随意地堆放在自己门口,显得那么有烟火气。
此时,时间仅仅是早上6点多,古街上倒是比较热闹。这里还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7点多钟,镇上就见不到几个人了,也没有所谓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夜景可看,大家早早就休息了,当然就早早起床了。这里是古街早上最热闹的地方了,摊主在售卖新鲜的猪肉,村民们围在一旁悠闲地聊着天。
早期的村民开始忙碌了,这位大爷正在吃早饭。
我住的客栈后门就在老街上,其实古村并不大,很多客栈的大门开在热闹的许溪畔,而后门就是老街了。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我住的客栈旁,一人家正在大兴土木建房,应该也是做客栈或餐馆的生意,似乎是有什么问题,穿着制服的管理人员在现场查看着。显然,为保护古镇,这里的新建改建应该经过报批审核。
沿着老街古朴的小巷子继续上行,原来越安静了。
窄窄的老街似乎并未醒来,店铺还没有开门。
老街小巷子的一处拐角处,一座醒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与周边古朴的徽派建筑风格格格不入。想来,这应该是一家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把自家的老宅翻建成了小洋楼,不知道主人会不会后悔呢?
已经有村民们开始外出劳作了。查济古镇是皖南数不胜数的古村落里最低调的了,还保持着比较原始的风貌,其实这些对游客非常有吸引力,游客就是想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而有些古镇古村的改造,却采取把原住民整体搬迁的方式,然后统一改造经营。要知道,没有原住民的古村,仿佛失去了灵魂,也就有了味如嚼蜡的感觉。
老街上的馀庆堂,典型的清代民居,二进五厢,花砖贴门墙。
馀庆堂“风”字墙头,如同欲飞的“卧龙”,俗称“卷龙屋”。山墙格式为天穹型, 专家考证乃仿河姆渡文化而来,有别于徽派常见的灵台墙的马头墙,在查济古民居里独树一帜。
不远处就是二甲祠,又名光裕堂,建于清初,是查济村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门楼采用五凤重檐式,精雕空城计等戏文图案,门墙下有白石雕花墙裙,两侧各有一方上马石。
从老街上的导览指示牌穿过小巷,来到发丰井处。总觉得这个“发丰井”名字有喜感,谐音是“发疯井”,说笑了。此井为查旚于明末开凿。井有两口,一饮一用。井沿花岗岩镶嵌,造型古朴。
清《泾县志》记载:“井水甘美,日供千家饮不竭,可疗热疾。”进去看了下,井里还有水泵在工作,说明现在的古镇里,还有人在使用这口古井。
再往前走就是古村口处的大梓树了。此树是明嘉靖年间查铎栽种,大梓树高约10米,树底部围3.3米,距今500多年。
待续,我在皖南最低调的查济古镇。
Hash:db81c8f0f923bb5e665547389311aaa8b84d7e0f
声明:此文由 懒游的故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