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夜经济”释放潜能 点亮城市新“夜”态

东北网官方帐号

告别“夜太黑”,大庆的夜经济正在崛起。大庆日报资料片

东北网7月24日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学习,纷纷离开工作地点和学校,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但与几年前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着急回家,而是赶往各个夜市、咖啡店、健身房等场所,开始自己的“夜生活”。

售卖各地小吃的夜市,一再推迟闭店时间的商场,午夜专场电影院……如今,大庆市的夜间经济正渐成规模。

夜间经济被“点亮”的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提供了更多选择。夜经济,正在点亮大庆“夜的黑”。

大庆“夜经济”开始释放潜能

7月21日,星期日。

晚上不到5点,市民张伟就跟几个朋友来到了位于东风新村中央商城附近的乐兴夜市:“现在逛夜市的人太多了,不早点来,好位置就没了。”

张伟一路走着,不停地跟熟悉的商家打着招呼,不难看出,他是这个夜市的常客。

“我喜欢夜市,烤串、火勺烤饼爆肚烤生蚝、小龙虾……这儿至少有上百种小吃,绝对是吃货的天堂。约上三五好友,再来上几罐冰镇啤酒,生活太美好了!”张伟告诉记者,一周最少有三天,他都会到夜市“逛吃逛吃”。

而第一次逛夜市的高艳艳,则被拥挤的人流惊着了:“从中央商城到东安阳光商场,也就500米的距离吧,人挨人,人挤人,停停走走走走停停,用了30多分钟才走到头。”

高艳艳说,以前只是出差北京杭州的时候,去逛过当地的夜市。大庆的夜市也有几年了,但一直没去过,因为在她的印象里,早些年的夜市,基本都是卖烤串的,这次是朋友硬把她拉来的。“真没想到,大庆夜市这么好了,除了天南海北特色小吃,店家还都统一招牌统一服装,街道每隔几米还放置一个垃圾桶和灭火器。环境看起来很舒适,再加上小吃的诱惑,估计我以后也是这夜市的常客喽。”

如果说张伟、高艳艳等体会的是“人间烟火”,市民李小鹏,则把他的夜生活选在了健身房。

李小鹏坚持健身已经两年了,晚上九点是他健身的“黄金时间”——周围人少,容易进入状态。

“每天人最多的时候是八点左右,现在好多人已经练完走了。”李小鹏的健身教练王健表示,健身房成立近三年,他明显感觉到健身的人在增多。“来我们这儿健身的大部分是附近的住户,下班之后过来健身。一次课程包括拉伸放松训练在内,大约一个半小时。正常情况下,我们是晚上九点关门,但有的客人喜欢肃静,就跟教练约晚上九点过来,练到十点、十一点,我们也都陪着。”王健说。

逛夜市,上 身房,可不是这个城市仅有的夜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庆,夜色中的“掘金”活动也被细化了。

近年来,从原本夜晚9点以后鲜有人出门,到如今泡吧、唱歌、喝茶、看电影、宵夜、听音乐剧……大庆的“夜经济”正渐渐揭开面纱,内容相较于前些年也丰富了很多。

对此,何云深有体会。何云在黎明湖休闲水岸开着一家酒吧。他告诉记者,大约从2000年开始,泡吧在大庆市逐渐流行起来。那会儿,酒吧赔钱的多,收支平衡就算是赚钱的了。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坚持下来的,基本都能获得收益了,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市民夜生活的逐渐丰富。

已经在东城西城开了两家店的匠人张咖啡店的老板张磊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她们晚上的打烊时间也是一推再推,晚7点后到店消费的客人有超过白天客量的趋势。

而各大商场举办的“店庆36小时、72小时、零点闪购”等活动,则把夜间消费推向了高潮。

新玛特就曾举办过多场“闪购到零点”的活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闪购”活动,直到晚上12点闭店,顾客还是络绎不绝,一晚上的营业额常常能达到白天营业额的好几倍。因为看好夜间消费,新玛特把周五、周六、周日的闭店时间由平时的20点30分推迟到了21点。

7月19日,刚刚开业的让胡路万达广场店,则把闭店时间直接定在了22点。

从街头烧烤,到夜间休闲,大庆“夜间经济”已经开始释放潜能。

傍晚,乐兴夜市人流如织。

“夜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

夜经济,也称“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它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6时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活动,其业态囊括了购物、餐饮、旅游、娱乐等。目前,国内一二线城市夜间消费的比重已占到全天消费的50%以上,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不少城市也已经注意到了夜间消费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夜间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亮点。

虽说大庆市夜市越来越火,可夜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人的夜生活,还基本停留在吃饭应酬上。

大庆“夜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

7月15日,在广州大学的小张趁着暑假,带了几个大学同学来到大庆。逛了湿地、看了展馆、泡了温泉后,几位同学提出来,想逛逛夜晚的大庆。这让小张同学有点犯愁:都知道广州是不夜城,即使是冬天,到了晚上十一二点,街上还会有很多人,很多店铺都开张营业。大庆的商场、超市多数关门时间比较早,有几条商业街,还很分散,也很少有各种演出活动,一到晚上,整个城市都“睡了”,很难找到“吃喝玩乐购”一条龙聚集消费的好去处。夜晚年轻人都愿意去人气旺的场所消费放松,可大庆符合此类消费需求的去处不多。

为什么丰富多彩的夜间生活还没有真正走入大庆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呢?就此,记者采访 八一农大经管学院教授、战略管理专家韩光鹤。

韩光鹤说,制约大庆市“夜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

首先是市场业态单一。目前大庆市的夜生活内容主要以餐饮娱乐为主,晚上消费场所除了饭店、歌厅、酒吧、夜市外,再难找到可以去的地方。而要想带动市民的夜生活,重要的是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比如人们在白天无法得到满足的消费——娱乐、健身、休闲、购物、文化活动等等。

第二是经营季节性强。大庆市冬天寒冷漫长,十月份天气就开始变冷,晚上出门会感觉寒气逼人,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份才能感觉舒适。将近半年的冷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民“猫冬”的生活习惯。受冬季寒冷气候影响,大庆市“夜经济”在温暖季节繁荣,寒冷季节萧条。

第三是文化特色不足。大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服务时间超过18点的极少,4A级以上景区均无夜游服务。

第四是配套设施缺失,夜晚出行难。夜经济的主要形式是消费,其领域涵盖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保健等。而居民消费意愿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供给的完善与否。

市民许女士在开发区从事软件编程工作,平时工作非常忙,周末还要陪孩子。许女士想买点东西只能利用晚上下班时间,有时想多逛一会儿,却因为到她家的公交车最晚一班是晚上7点多,她只能赶末班车回家。如果赶不上末班车就得打车,花钱多少不说,商场门前想打辆车实在是太难了,赶上节假日就更难。

第五是旧的生活习惯难改。大庆市民多年的生活习惯就是晚上吃完饭,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只有一少部分人有夜间消费的习惯。而“夜经济”想繁荣发展,如果没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就免不了冷冷清清。市民的生活习惯形成日久,非一朝一夕能改变。

“夜经济”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最近,在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纷纷推出举措,提出要建立夜间经济示范街、地标型夜市。总体来看,我国夜间经济已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夜经济”越发达,其城市的经济发展就越发充满活力。夜经济可以拉动消费,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满足消费需求、创造就业岗位。

以大庆市几个夜市为例,它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还让更多人借此找到了创业、就业机会。

“兄弟生蚝”摊主魏兵,是乐兴夜市特色餐饮街上的一名经营者。他对记者说:“这条街客流量非常大,我和哥们在这里有三个摊位,仅我自己负责经营的生蚝摊,每天就能卖出去200到300只生蚝,生意不错。”

同样在这条街上,冯师傅夫妇俩做的是“特色铁板鱿鱼”。因为味道独特、食材新鲜、好吃又不贵,每个晚上,档口前都排着长队。冯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在夜市已经出摊多年了,每年营业时间虽然只有6个月,但收入不菲,一晚上大约有3000元的销售额

让胡路区昆仑唐人中心附近的“唐人古街”夜市,李师傅正在为游客准备烧烤美食。2017年5月,李师傅通过朋友介绍,入驻“唐人古街”,由于收益可观,目前他在这里开了多个档口。李师傅说:“每日营业额能达到3000元左右。”

与李师傅不同,经营户周女士是一名下岗工人,听说“唐人古街”对残疾人、退伍军人、下岗工人等经营户有特殊照顾,她便着手在这里租了一个摊位。周女士说:“我们家的摊位费要比其他摊位少很多,这里的客流量也很大,生意很好。”

发展“夜经济”,大庆市空间巨大。

有人曾粗略算过一笔账,大庆主城区约有160万人口,即使只有10%的人有夜间消费的意愿,就是16万人,如果每人每晚消费30元,那么,每天晚上,就是将近五百万元的市场。

对夜经济的呼唤,一直沸腾在民间,这也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增加的一种表现。

市民崔女士的话道出了很多市民的心声:“大庆主城区上班族比较多,工资不少赚,白天忙活一天,晚上想找个地方消遣一下,可就是没有好去处。”崔女士说,大庆人有钱,还有闲,可目前来看,晚上除了逛商场、吃饭、唱歌,没有更好的活动,只能猫在家里,如果有更好的去处,相信很多市民都会走出家门,让自己的夜生活丰富起来。

如何让“夜经济”点亮大庆的夜

发展“夜经济”,不仅可以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扩大消费、增加税源,有效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品位。

为了达到目标,萨尔图区通过本地调研、外出取经,终于找到了好的方法:着力打造大庆市规范化、特色化、名片化、招牌化的特色餐饮街。

让胡路区则将“大众创业”与发展“夜经济”紧密结合,大力支持辖区特色夜市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夜经济”找到了创业机会。

“夜经济”给消费者创造了更加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也将成为衡量城市繁荣、生活舒适度的重要标准。

如何抓住契机,进一步促进城市消费增长,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创新夜间经济业态呢?

“大庆是百湖之城,应该充分做‘水’文章。有的城市,在湖边修了一条情侣路,吸引了众多市民在傍晚环湖走、环湖跑,而且队伍越来越大。”市民张先生认为,如果我们能结合黎明湖、万宝湖、三永湖等资源优势,经常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夜走、夜跑活动,一定会对繁荣“夜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

“‘夜经济’属于消费时长的拉伸,本质上来说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点亮‘夜经济’,必须要做强其产业基础,这是因为‘夜经济’的繁荣说到底是以第三产业的发达为支撑的。因此,我们既要积极引导,也要给予各种业态充分的生长空间。”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赵俊平亮出了他的观点。为此,他还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政府规划要先行,配套服务要跟上。夜间消费,人、车流量都比较大,能否保证充足的停车位?公交停运时间较早,如何解决夜间出行便捷化问题?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如何避免光污染、噪音扰民?发展“夜经济”,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城市发展“夜经济”,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配套服务,创造便利的产业环境。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要 强监管,为产业良性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二,与全域旅游相结合。避免出现“同一个中国,同一个夜市”的同质化问题。我们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打造“美食+文化”的新夜市。比如大庆市独具特色的芦苇画、油陶、一滴油等,都可以融入到美食+文化“的新夜市里。

三,创建良好的产业环境,促进“夜经济”多元化发展。“夜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多元“夜经济”商圈不仅需要政府补贴,还需要了解不同消费群体对“夜经济”娱乐场所的个性化需求。夜经济不应只是吃吃喝喝,演艺、文旅、体育、商贸等领域都应进入夜间消费的“菜单”。要通过完善规划,使“夜经济”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的格局。

Hash:7158f740998fc73cdfd08fb659ed079e807f135a

声明:此文由 东北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