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准格尔旗这个村子发生巨变!
一滴水中见太阳,小村庄里有乾坤。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阅鄂尔多斯史册,“70年中的村庄”,或从乡土气息迈向城乡融合,或从传统种养殖走向现代农牧业、旅游业甚至煤化工业……数不清的村庄如繁星闪烁,点亮鄂尔多斯时光隧道。准格尔旗薛家湾镇长滩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机缘巧合,长滩1950年从河曲县划归伊克昭盟管辖,从其归属鄂尔多斯算起,几乎与新中国“同岁”,长滩村的发展正是在讲述“村庄中的70年”。
长滩村全景图。
长滩是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村庄。要说它的“不普通”,就得说说“走西口”。
如今,漫走在长滩村商贸街,所走的每一步,虽隔着硬化过的厚厚的凹凸青砖,但仿佛和那些走西口的密密匝匝的某一只脚印重叠。我猜想那脚步是沉重的,因为它背负着硬硬的扁担,一头扎捆简单的行李,一头扎捆行路用的食品。更有贫者,连铺盖也没有,只有一件穿了多年的烂皮袄,白天做衣、夜间做被;更因为它承载着二百年来荒凉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迫于无奈、背井离乡的汉子们沉重的思念。
长滩村是走西口东线上的驿站,那时的西口路上,人们不知道东胜、薛家湾,而长滩是一定知道的。有一首民歌记述当年走西口东线的情形:“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掏苦菜。”从大的走向来说,走西口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其中从东线 “河保线”(山西省河曲县与保德县)走西口的人,在河曲西门外的黄河古渡口上船,渡过黄河后,必须经过长滩打尖住宿,而后北上,到达白大路,或于鄂尔多斯地区沿途定居,或继续北上,至土默川、托县、包头、后套等地。
西口驿站只是长滩的一个“历史标签”,由于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处,早在明朝年间,长滩地区就成为晋陕人去往土默川的重要站口,曾经极度繁荣。长滩形成于清朝咸丰时期,到了同治、光绪发展起来,光绪到民国时期最发达。当时的常住人口有3000多,商铺有百余间,油梁就18个、油坊18座,还有做小生意的,银匠、铜匠、铁匠、豆腐坊……从前街到后街约十华里,故又名“十里长滩”。当时,若从房顶上行走能直接走到头,商铺密集程度可见一斑,长滩那时被称为镇。
然而,几经匪患使得长滩元气大伤。1940年至1948年,国民党河曲县长朱五美率残部进驻长滩,成立河曲县政府,先后盘踞八年。1948年朱五美乘国共两党军队拉锯之机,组织还乡团反攻暗算。刚任新生政权的长滩村村长、年仅40岁的王玉林等五人为保护村民,牺牲在朱五美的屠刀下……
历史 车轮依旧滚滚向前,时间冲淡了悲恸,伤痕虽在,但已成为“功勋章”。如今村里建成了纪念五位英雄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也成为了长滩村旅游景点之一。
时过境迁,现在的“十里长滩”虽然只是一个小村庄。但在历任村“两委”班子带领下,长滩已由昔日的西口驿站转变成如今的旅游村庄。
长滩村商贸街一角。
“这是长滩保留最古老的一个商铺,这商铺上下吊两扇木板,往下一放就是柜台……”
“这个地方是过去的牛场、牛市,每年过节,就在这地方贩牲口……”
“这个地方是商贸市场,这一块是铁匠集中的地方,那地方是谢家,这地方张家,这地方赵家。当时有个顺口溜‘谢家的镰刀张家的锄,赵家的铁锹不用挑’。”长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继云对长滩村每一时期的历史了如指掌、每一景都如数家珍。
古村怎样搞旅游?马继云说,古村必须保留古村的“古文化”。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中,长滩村本着不搞大拆大建的原则,对古民宅、古建筑、古树木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要求古民宅的后人不准改变宅院的样貌,并及时修缮。村内的赵家大院、韩家大院、庆合院等几个大院至今完好无损,仍然以“不老的容颜”迎接着一批批游客和学者。村内有一棵300年树龄的大榆树,现在仍然枝繁叶茂,长势旺盛。
长滩村三百年古榆树。
传统美食锦上添花。碗托、麻花、马蹄酥、“六六八八”席面,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传统美食,为旅游业锦上添花。乔满旺的祖上自清咸丰年间来到长滩,一直从事餐饮业。到了他这辈,算是乔家餐饮最后一位传人,儿孙们都不愿再干这一行。至今,他还常做十里长滩有名的“六六八八席”。所谓“六六八八席”,是过去长滩人筹办婚宴喜事必备的席面,席间必须有六个蒸菜、六个炒菜或者是八个蒸菜、八个炒菜。久而久之,这些菜都有了固定食谱。其中的“樱桃肉”嫩而不腻,柔软可口,是乔家拿手绝活儿。
民俗文化焕发生机。极盛时期长滩文化和宗教事业也很有盛名。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举办龙灯、狮子、旱船等民俗活动,四月初八办庙会。清康熙年间修建的正觉寺、奶奶庙,引来了很多香客,每年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这些古人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成为十里长滩人的宝贵财富,也助力旅游业焕发生机。据统计,长滩村每年庙会4天内接待的游客约4万人。
长滩村四月八民俗文化旅游节游客如织。
古村也必须有新景。要说长滩最惹眼的景儿,就数一新一旧相对的两座桥。修建于1977年的长滩铁索桥,最初用于过河,现在依旧保存完好,而索桥对面不远处的半山腰上是一座“网红”玻璃桥,这一新一旧间足显村“两委”班子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匠心独运。“桥的上边要建索道,下边是橡皮坝,所有的项目都建好后,游客从玻璃桥上山,观百年老榆树,上山采摘,下山坐索道,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马继云站在玻璃桥上,说起旅游规划就滔滔不绝。“下一步为了保留传统美食,我们还要修建‘美食一条街’,传承和发扬碗托、麻花、马蹄酥、‘六六八八’席面等美食,让长滩的美食传承永远没有‘最后一代人’。”马继云语气坚定地说。
长滩村“老景”——铁索吊桥。
长滩村旅游“新景”——网红玻璃桥。
走进长滩村村史馆,透过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仿佛穿越时空,寻觅到了长滩人拼搏奋斗的精神源泉,也看到了一个小村庄70年的巨变。傍晚,古镇夜景别有一番风味,郁郁青山之间,袅袅白雾之下,古村掩映其间,静静地守护着古村历史的传承,也镌刻着一波又一波游子的乡愁……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Hash:4eabc7ea72c0b2fc1e76de314001799e1ed541ea
声明:此文由 鄂尔多斯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