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崖沟的文艺范儿
鸟瞰黑崖沟
冷山公益画院揭牌
公益画院的农民画
绘草帽的农民
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当印有“黑崖沟樱桃文化艺术节”字样的文化衫从设计图稿脱胎而出,穿上身时,我恍惚了一下: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文艺爱好者给黑崖沟平添了文艺范儿,还是这道灵秀的深山幽谷、这座古朴的美丽山村所固有的“文艺基因”移植到了我们身上。我想,是后者。
黑崖沟村位于太行山中北段东麓的冀西山区,隶属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与山西省接壤,西邻五台县,距五台山25公里(山路徒步半天即到台怀镇)。北邻繁峙县。
说到旅游,黑崖沟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的。首先,是村子因其得名的黑崖,它座西北朝东南,整个崖面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976米,气势巍峨壮美,形貌如怒放的莲花。在周围的沟沟壑壑中、在清新舒畅的空气中,用力一闻,还真就能闻出一股荷花的清香来。因此,这黑崖就有了一个美丽而又动听的别名——莲花山。不过这个美好的名字相较与黑崖用得少些,加之国家地名规范化不易更改,和从古至今的约定俗成,黑崖沟的名字就延用下来了。
阜平县龙泉关镇的黑崖沟村,地处晋冀交界,我去过很多次。或许因钟爱文艺,故而每一次探访,都会感到有文艺的音符在萦绕,进而谱成一首悠远动听的歌,在山谷回荡,在心底回响。
那道如屏障一般横断山谷的黑崖,异峰突起,巍峨雄伟,似是黑崖沟人厚重稳固的靠山,护佑一代代子孙生生不息,世世向好。这山,远望状如莲花,故而有了更文艺的名字“莲花山”,受村人膜拜景仰。东侧,与莲花山并列的是保定最高峰、海拔2280米的歪头山,不仅有奇峰异岭、 深谷幽涧,有原始森林、珍奇花木,更有古时烽火台、藏兵洞,并统领周边山峰绵延一脉,恢宏大气,蔚为壮观。
这也难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阜平至五台路上,会不吝笔墨,不吝“点赞”地写道:“转北行,向所望东北高峰,瞻之愈出,趋之愈近,峭削之姿,遥遥逐人向人逼来。二十里之间,劳于应接。”寥寥数句,使自古受莲花山、歪头山等诸山庇护的黑崖沟,从历史中一路走来,便深植“文艺范儿”,引无数人寻访登攀。
深山隐古村。因翻过长城岭,便是山西五台,故而黑崖沟全村皆是那种灰瓦屋脊、雕花门窗、石墙护院的山西风格的太行民居,皆背靠黑崖,面朝东方,且错落有致,自然而居,与山与河与树浑然一体,如是一山中小品,清幽雅致。
曾有一条石板长街纵穿村中,将村分为南北两部。一块块太行顽石经石匠雕琢成条砖,铺成街道,历经车轮碾轧,脚步磨蚀,失了棱角,却更富沧桑感。后因村改造,石板街被移除,虽心有遗憾,可新街更平坦,更顺畅,与两侧修旧如旧的民居、店铺搭配,犹见当年的古风遗韵,也便释然了。
村东北,有座千年古刹,名叫白衣寺,始建于唐末,明清时期两次重建。沿百余级石阶拾级而上,但见一处山寺隐在古松之下。从寺南门而入是天王殿,殿中有憨厚善德的大肚弥勒佛像;穿厅过院,便是正殿,正中塑一足蹬莲花,慈眉善目,身着白衣,怀抱婴孩的观音塑像,两旁配塑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
抗战时期,聂荣臻元帅曾在寺内设立过指挥部,国际友人柯隶华曾在寺内设立过临时救疗站,救人无数。寺前的三棵古松依稀可见当年日军炮弹轰击白衣寺留下的弹孔。历过无数世事风雨,白衣寺依然还在,与寺内外的参天古松、石阶石碑一道,诉说着悠远的过往,更见证着时代的前行。
若住在村里,想想就很美:雨后清晨,云雾缭——莲花绕;暮色黄昏,炊烟袅袅;再配以花香缕缕、溪水泠泠、鸟鸣声声、林涛阵阵、禅音幽幽、人语隐隐,“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也就是这般模样吧,怎不令无数文人墨客心生向往。
因深居山里,交通闭塞,村民生活长期贫困,可这并未消磨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反而将祖辈沿袭的民风民俗流传至今,让黑崖沟在时下更具风味。
不必说,一把剪刀在巧妇手中既可剪出精美喜庆的窗花,贴于窗棂,扮亮日子;更可配以梳子、锥子、镊子等日常器具,蒸制栩栩如生、可食可赏的精致花馍,祈福生活。也不 必说,年年元宵,户户挂起火红的灯笼,燃起熊熊的旺火,舞起从古战场演化而来的威武豪迈的“毛掸子会”,迎接又一个春天。更不必说,家家门前、墙头、台阶、路旁种满或摆满姹紫嫣红的花草,土炕、房间、灶头、庭院打理得整洁干净,不经意间将烟火日子过成了诗。
单说村里那些利用农闲追求梦想的“文艺农民”,就足以让人称道。冯法新开过小卖部,出外打过工,却一辈子执着于文学,将一切零碎时间付诸文学研修、创作,收藏的各类新旧文学期刊摆满橱柜,五十余岁仍笔耕不辍,笔力犹劲。赵彦武专注颜体书法,又涉猎碑刻;魏军专攻国画,在山西开了画院;狗小是个聋哑人,却对画画有着天生的敏感,常拿根树枝在地上划拉;郑有国当了二十多年的村长,曾牵头成立村晋剧团,现正合计着重新恢复,再次高亢嘹亮地唱响在黑崖沟……
林林总总盘点黑崖沟村的“文艺范儿”,着实让我一惊。在乡村振兴的今天,这些极具地域特色、时代特性、人文温度,裹着厚厚积淀、浓浓乡愁、切切情怀的“隐藏点”,如何掸去岁月的灰尘,重新焕发光彩,成为“闪光点”,甚至“高光点”,是一个崭新的命题。
黑崖沟山清水秀,土质优良,昼夜温差大。远在阜平东南高阜口村的李建利,正是瞅准了这一点,拿出多年经营的全部家当钻进了黑崖沟,种植了200亩、10余个品种、6000余棵樱桃树,当起了樱桃园主。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李建利经历了多少,我不得而知,只看到那满园成熟的火红火红、俏丽可人的樱桃,也便明白了一二。
园中遇见李建利,正开着三轮车“嘣嘣嘣嘣”地忙活,笑着摆手打个招呼,匆匆而过。领我一起采摘品尝的人说:“今年春天又遇倒春寒,雪打樱桃花,李建利在园中挨个儿摇落枝上的雪,快累趴下了,说是能少损失点儿是点儿吧!”我方才忆起,当时有人晒黑崖沟雪景图,定是有人兴奋有人愁。春雪难得一见,可毁了大好年景,自不讨喜。好在,樱桃丰收,李建利笑了;参与李建利利农合作社的黑崖沟村民,因土地流转的租金、园内打工的工资有了着落,自然也笑了;加之采摘的游客多了,可拉动其它农产品销售及农家乐、小卖部的生意,皆大欢喜,整个黑崖沟因这火红的小樱桃,一时间红火了起来。
樱桃节办了数届,可与艺术结合,走“文艺助力扶贫”的路子,办成“樱桃文化艺术节”,还是首次,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奔着艺术节来的,还有返乡的“景(景德镇)漂”艺术家、阜平人周合伟及他的各路朋友。靠制陶瓷创业成功的他,带着建设艺术村落的梦想返乡,因了黑崖沟的山水、气候,特别是难得的“文艺范儿”而来。考察、规划、设计、纳才、施工、布置、造势,短短三个月,公益画室、艺术院落、公益书屋、村民文艺活动都搞得有模有样,众多作家、摄影家、书画家也前来创作、助阵。
艺术节当天,与我同 身穿“黑崖沟樱桃文化艺术节”文化衫的人们齐聚一堂,挥舞国旗高唱《我和我的祖国》;花馍来了、大鼓来了、木雕来了,毛掸子会来了,特色美食来了,碎布手工坐垫来了、手绘草帽来了、石墙绘画来了、狗小的“四足鸟”“蓝松树”等油画来了、景德镇定制的瓷碗来了、默默跟踪拍摄黑崖沟十余年的石家庄的摄影师来了……黑崖沟的“文艺范儿”一时燃到爆棚,并且还将陆续举办公益阅读、书画摄影展览、文艺汇演等活动,将文艺进行到底。
黑崖沟,被唤作黑崖沟,可并不“黑”;走文艺路线的黑崖沟,更不会永远“黑”下去。有资源,有产业,有一群热爱生活、“文艺范儿”十足的村民,更有大批文艺人加入进来,未来的黑崖沟定会如横贯全村的有“华北第一高桥”之称的保阜高速高架桥一般,带着全村千余名父老乡亲步入更高更快的快车道,奔上小康之路。
我相信,古老的黑崖沟越文艺,越青春;发展的黑崖沟越文艺,越活力。那件背上印有大大的“黑”字的文化衫,我会一直珍藏,期待着黑崖沟由“黑”到“亮”,由“贫”到“富”的华美转身……(作者:张金刚)
Hash:8c334aff0909a9e0c86af0ae1a81420e6734ca22
声明:此文由 新华社客户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