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人从不睡懒觉,只为了吃上这一碗面!

臊子面山西晋南临汾运城一带的面食,各地面食制法不一样,各有特色。臊子面在山西尤以襄汾县河西地区(原汾城县一带)最为著名,故称“汾城臊子面”,或汾西臊子面。

每逢过年或婚丧嫁娶等大事,襄汾人习惯早面午食,即早上要吃臊子面,中午再吃正餐。尤其是过年走亲戚,上午不管你几点去,热情的主人,非要先做臊子面让你品尝,然后再做中午的大餐。

文化学者和史学家说:“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在山西晋南一带,汾城为古太平县遗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称为礼仪之邦当之无愧!

因此,汾城美食如山西的历史一样厚重,如山西的文明之旅一样有浓厚的饮食文化特色。《襄汾县志》(1991年版)《民俗编·饮食》称:“婚丧寿辰、吉日宴会、招待亲朋,通为早面午席。早面为臊子面。”

正宗襄汾臊子面,选料十分严格,烹调讲究技术,且工序繁杂、工艺细腻。要把握好切面、漤臊子、勾汤、配菜马、浇面几个主要环节。先说说面的和制方法。

第一:和面时一定要用淡碱面水,煮出的面条口感筋道,色泽漂亮。

第二:面团要硬。刚和好的面团硬的表皮粗糙,要用水把面团扎软和一点,硬中带软。

第三:制作面条要做到“六个现”:现擀、现切、现煮、现过水、现浇汤、现吃。

现擀:擀面要用力均匀,才能保证擀出的面薄厚一样,要边擀、边转动面片,使面片擀得又圆、又薄、又匀。

1.面粉200克放在和面盆里,用筷子在面粉表面挖个小洞。

2.取一小碗倒90克温水,放入1/4茶匙碱面,搅拌成碱水。

3.调好的碱水分次倒入面粉上。

4.用筷子把面粉和碱水充分搅拌均匀,形成略带少许干粉的干性面絮。

5.用手把所有干性面絮揉合在一起,形成表面干燥干裂的面团。

6.小碗里准备一点冷水,右手四指微曲在水里蘸一下。

7.依旧四指微曲,用手指背用力扎面团,使面团吸收水分。

8.用手把面团揉匀揉透,原先干燥开裂的面团变成表面光滑的硬面团。

做臊子汤,以猪肉臊子为例,配料主要有:五花肉、油炸豆腐、白豆腐海带黄花菜等,均切成小丁。然后把炒锅置于火上添油加热,放入葱花、蒜末、五香粉煸炒,随即把肉丁、豆腐丁等原料依次放入锅中,翻炒片刻,再放入食盐、姜末、胡椒粉、酱油和少量煮肉汤(或清水),在文火上煨几分钟,撒上味精出锅备用。

勾汤时先在凉锅中放入适量食盐、五香粉、胡椒粉、鸡精、鲜姜末、酱油、熟植物油等,用滚烫的开水冲化,再添适量煮肉汤,放在火上加热至水“扎眼”(不要烧开,防止起沫)备用。

1.过凉的面条重新放入碗中,用勺子舀一些勾制好的汤汁,放在碗里。

2.使汤汁没过面条表面,用筷子把面条搅拌几下,让面条吸收汤汁入味。

3.把汤汁滗出倒在一个小碗里。

4.再用勺子舀一些勾制好的汤汁,放在碗里,滗出汤汁,反复以上动作三次。

5.最后一次用勺子舀一些勾制好的汤汁,放在碗里,使汤汁没过面条表面。

6.炒好的臊子放在面条上,即可上桌。

吃臊子面时,餐桌上要摆上用小碟儿盛着的酱菜、咸菜韭花腐乳之类的小菜和一盘酥(硬)馍片,表示主尊客便。不喜欢多吃面食的客人,可边吃面、边就着小菜吃点馍片。吃臊子面用的碗,比平时的饭碗小(俗称面碗),碗里挑的面条也较少,这是表示文明礼貌,让宾客细嚼慢咽,品尝臊子面的鲜美味道。

田园风光,品乡村美食。关注品乡村(微信公众号:pinxiangcun),时刻与家乡零距离!

Hash:abcc5d5f2a3c28290aadbdbf6b71abb35237b295

声明:此文由 品乡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