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这家的小小厨房,演绎四十年灶间“食”光

穿越时光,深情回望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

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变化和故事

涞水电视台新媒体频道特别策划了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家的故事》

系列报道

小小的厨房

是解决我们一日三餐的地方

改革开放40年

厨房的变迁

见证了人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演绎着每个家庭生活的小幸福

近日,记者走进义安镇庄疃村村民齐江家中,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一家的变化。

齐江今年60岁,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齐江还是个20岁的小伙子。改革开放40年,齐江说起家里的变化,回想了一下,感慨得说:“要说家里变化比较明显的地方,不得不说一下厨房。”齐江说完,就带着记者来到厨房参观。

走进齐江家的厨房,记者看到收拾得干净利索,装修得整洁大气。虽然装修得比较早,但墙壁上瓷砖洁白干净,长约3米的黑色大理石灶台洁净如初。

灶台底下是一个个红色橱柜,灶台连接着新安装的天然气管道,只要打开阀门,就可以使用,方便、快捷,这也是涞水县“气代煤”工程为全县人民带来的福利。

橱柜的对面依次摆放着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这些年来,我们家厨房由小变大,变得越来越好了。”齐江说,“以前的厨房可没有这么好呢。”

他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家里的土灶台是用砖块砌的,用一口大铁锅烧菜做饭,每次生火都要忙活半天,每天都要消耗大量柴禾。

那时,灶前都会放置一把蒲扇,专门用来扇风助燃。有时候急了,就直接用嘴吹,使劲吹,如果赶上柴禾受潮,那可就要费老劲了,累得脸红脖子粗,两眼还被烟熏得睁不开。

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灶台间乌黑一片。“黑厨房、土灶台、大水缸,一日三餐不离柴禾”,这是昔日厨房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农村。上世纪九十年代,齐江一家开始尝试开大车跑运输,家里条件逐渐好转。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家里厨房虽然还用灶台做饭,但是水泥灶台上面铺了白色瓷砖。

不仅如此,厨房还装了烧煤的炉子,屋里安装了暖气片。到了冬天,在煤炉上既可以做饭、烧水,还可以取暖。“厨房里虽然有了炉子,做饭省了很多事,但是每天晚上起夜填煤,早晨起来掏煤渣、筛煤渣也费事,又脏又累。”齐江说。

用煤炉做饭虽然方便,但是煤很贵,为了省钱,齐江家除了冬天,其他时候依然还用土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土灶与煤炉并存着,而且土灶依然承担着更大的作用。

再后来,一个个煤气罐进入寻常百姓家,用煤气灶做饭开始流行起来。

齐江家的厨房不仅用起了煤气灶,面积也扩大了,抽油烟机代替了烟囱,液化气代替了柴禾和煤球,在厨房烧饭做菜时,只需转动一下煤气罐阀门和灶具开关,“噌”的一下就有蓝色火焰喷出,既干净卫生又省事省力,再也不用担心衣服上沾上灰,也改变了以前烟熏火燎的困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家里条件的不断改善,让很多人家的大锅大灶只在逢年过节时才有用武之地。煤和电等能源的普及,也推动了茅草、秸杆等燃料逐步退出农村家庭的灶台。

现在,随着“气代煤”在农村的普及,一条条崭新的天然气管道通到各家各户,暖气片安装在各家各户的卧室和客厅内,原先的煤炉子换成了新式的燃气壁挂炉,智能可调节的供气系统,只需轻轻一按,就可做饭、取暖,“气代煤”开启了平常百姓家净暖生活新模式。

“厨房里用天然气代替煤, 做饭取暖两不误,而且做饭比用液化气还便宜,国家还给补贴,这生活多好。”齐江说起“气代煤”工程的好处时如数家珍。

随着生活条件地不断改善,齐江告诉记者,近一两年,打算在县城买一套房,不仅为了让孙女上学方便,也是为了让家人住着更舒服。添置新房后,打算将厨房安装上整体橱柜,添置上智能厨具。

未来,豪华厨房不再是梦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经济大发展。在农村,记者亲眼看到了村里乡亲脸上洋溢的笑,更看到了他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希冀。“能过上现在的生活,感觉很幸福。”最后,齐江道出了一番心里话。

人们常说

小康生活看厨房

厨房事小

却能折射出时代的发展

解读时代的变迁

对于群众来说

这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正是四十年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好见证

也展现出改革开放

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新媒体记者丨徐健红

编辑丨涞小米

Hash:15f16a113a1610a049227978f112e452b670cce2

声明:此文由 涞水县广播电视台discard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