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好吃!遵化最受欢迎的“特色名吃”,吃一次就忘不了!

遵化,地处中国北方小麦是主要农作物,变化万千的面食不仅提供了人身体所需要的大部分热量,更影响了这里的人们对四季循环的感受,带给人们丰饶、健康、充满情趣的生活。

烧饼之于遵化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很多人的一天是由一个烧饼开始的。每天早上的一个烧饼配上一碗热汤面,就是最暖心的开始。

放眼全国,各地有名的烧饼种类很多,像缸炉烧饼周村烧饼等,都风格各异。可在遵化,人们习惯将制作吊炉烧饼的过程称为“打烧饼”。一个“打”字,瞬间便有了力度,像个力气活,又是手艺活,要劈柴、烧炭,和面、揉面,制作、烘烤等,经过多道工序,更足以彰显其中的功夫。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遵化大名鼎鼎“哑巴烧饼”。

遵化市西南20公里有一个热闹的小镇,东新庄。这里的哑巴烧饼远近闻名,细数小镇上的烧饼摊铺少说也有十几家,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位于镇区主街上的“哑妹烧饼”。

刚出炉的“哑妹烧饼”个个金黄透着诱人的香味,俏皮的芝麻粒夹缠着脆皮,一边烫得直吹气一边狼吞虎咽地吃,才能领会其真谛,酥脆、鲜香、多层。想要每天早上都能吃到这一口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排队是必须的。可见这小小的烧饼里藏着大门道。

“哑妹烧饼”原叫“哑巴烧饼”,“哑妹”名叫闻晓萍,今年62岁,“哑巴烧饼”是其父亲闻贵所创。上世纪60年代,闻贵是东新庄供销社饭店的大厨,一把做烧饼的好手艺,不仅征服了全县的挑剔食客,还名扬京城,每当重量级客人来遵时,都少不了他的烧饼。为了给这手艺起个名号遂以其哑巴儿子为名起名叫“哑巴烧饼”。闻晓萍一直在父亲和哑巴哥哥身边帮忙,后来自己单干取名“哑妹烧饼”。如今闻晓萍的父亲和哥哥均已去世,闻晓萍便将这门手艺传了下来。

每天凌晨三点钟,闻晓萍一家就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和面、拌馅、包饼、烤制。为了保证供应一家人一刻也不停歇,每天做1000多个烧饼,甚至一上午就会消耗150斤面粉。“哑妹烧饼”名声在外,异常火爆,基本上出锅就被抢购一空,大户想一次购买几十个、上百个的都要提前几天预定。

看似简单的烧饼,却深藏门道。“哑妹烧饼”层多,口感酥脆,秘密就在面粉里。和面要有筋骨、有力道,然后将面块用力摔在案板上,再经过一番揉、搓。和好的面用擀面杖擀薄,抹上一层金黄的油酥,从一头开始卷起,卷成一团,再快速揉按起来,待到面坯成形后,揪成等额小份,就可以装馅了。

“哑妹烧饼”个大肉多,全是大块的纯瘦肉,咬上一口满嘴肉香。这么多纯瘦肉的烧饼只卖2元一个?小编疑惑间,老板边忙边说,做了这么些年,来吃的都是老顾客,少赚点就少赚点,不加价。

做烧饼必不可少的工序就是裹芝麻,包好的饼沾上一层芝麻就可以进吊炉了。好的烧饼,关键在于“烤”的功夫,火大些外焦里不熟,火小了烤久难酥脆。所以千万别小看了它,里边的技术可一点不少。

烧饼的吊炉说来也很有意思。炉分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上为“吊炉”,呈弯月形,弧状隆起,前侧有弧门,向前突出。“吊炉”只烧木柴,上端与铁链相连,链子又与杠杆相连,用杠杆可将炉吊起。下层炉灶,有灶门,嵌有一口平底锅,即为中层部分。打烧饼时,锅热后,将烧饼摆放锅中,此时下压杠杆盖上炉盖,上面吊炉燃起明火,下面灶内施火以暗,上烤下烘,十几分钟后就会听到芝麻轻微的爆裂之声,稍等片刻即可出炉。

烧饼入炉时晶莹脂腻,出炉后饼皮金黄,飘着异香,给人的感觉不仅是美食的诱惑,而且是在欣赏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加工,给人一种不可抵挡的食欲,入口余香四溢,回味久长。

在种类林繁的餐饮行业,“哑妹烧饼”能够成为地方特色小吃的代表并吸引着众多吃客,足以见证它的魅力。看着师傅们打烧饼就像是欣赏一场行为艺术,和面、揉团,擀饼,装馅、上芝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白白的面饼,在吊炉一张一合中,金黄变身、喷香扑面,那么酥脆,那么美观,那么亲切,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其实说来就是这么简单。

订购热线:13930544631

特别鸣谢:东新庄镇 撰稿:唐师师

责任编辑:唐师师

Hash:f9c9b07ae651915bfbca1ca97b85cf62a61ab361

声明:此文由 葵花朵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