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味蕾的潍坊名吃——昌乐马宋饼:寻常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快上云讯 面食是北方人的主食,品种繁多,各地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面食。起源于昌乐县营丘镇的马宋饼就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一道传统面食。凭借油丰而不腻、微咸透清香的特点,马宋饼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走出了昌乐,而且享誉省内外,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潍坊名吃”。让我们去体验一下马宋饼的制作,沾一沾这独特的“烟火气”。
“马宋油饼三页成,烙花细碎似繁星。油丰柔软食不腻。微咸当中透香气。熟而不糊色泽艳,垂手一抖即三片。开人胃口保体健,吃之过后皆称赞”。文人墨客的诗词,不仅描述了马宋饼独特的技艺、样式、口味、色泽,更体现了广大民众对这道传统面食的喜爱之情。据考证,马宋饼起源于昌乐县的马宋,也就是现在的营丘镇,故称之为马宋饼。相传古时进京赶考之人多步行,经过长途跋涉,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而马宋饼具有便于携带、存放时间长、耐消化的优点,因此深受各方举人的喜爱。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晾透之后不容易坏,不容易变质。(制作温度)相对高,水分少,方便食品携带的优点。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吴学增告诉记者,马宋饼的制作不仅是面与水的碰撞,更是劳动与智慧的融合,推、拉、擀、挂、翻,一招一式皆功夫,从和面开始就不能马虎。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马宋饼和面要求是一斤面粉加六到七两水,和的时候慢慢往里加水,不要一次性加足,最后有一个三不粘的要求,不粘盆不粘手不粘擀面杖。
当地人世代相传,发展至今,马宋饼的制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完美熟练的技艺流程,和面、搋面、揉面、打油、醒面、做墼子、醮油、合墼子、擀饼、挂轴、烙饼、翻饼、晾饼、收饼,整个工艺流程十分严密,缺一不可,技术要求全面、娴熟。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有些人擀饼的时候只擀不转,我们师傅擀的时候几乎不用拿着墼子转,用擀面杖面皮就能在案板上转。翘着(用力)。
不等饼擀好,面点师傅就提前就把电饼铛预热上了。以前人们烙饼都是支鏊子,烧柴火,但是土鏊子不仅火候不好掌握,而且烟熏火燎污染环境,于是更加清洁、方便的电饼铛逐渐取代了土鏊子。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起了这种小气泡的时候证明底下已经受了热了,没起泡的地方就是还不行。这样就可以动动它了。
马宋饼烙成后,卷拿为一张,抻起来一抖擞即散为三页。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用这个油面卷上猪头肉、土豆丝、鸡蛋、哑巴辣椒、四喜丸子,现在都有驴肉的。荤素搭配,直接用油面卷。(干面)一折水分油分淌不出来。
昌乐人民以马宋饼为主食之一,当地人至今还流传着过清明节吃马宋饼卷鸡蛋的习俗。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宋饼的口味和吃法也越来也越丰富了。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添加一些蔬菜汁,南瓜、菠菜也很受欢迎;炒饼丝,加鸡蛋炒出来。它这种香气,你给予了它另一种香味。
寻常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朴实无华的马宋饼不仅流传百年,更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牢牢占据着广大市民的餐桌。
市民:马宋饼一般家里人都爱吃,逢年过节的时候是必备的。
市民:我们有时候自己在家里也烙着吃。
马宋饼作为传统名吃,一头牵起了经典的味道、儿时的记忆,另一头则牵起了绵延的乡愁和浓浓的亲情。作为马宋当地人的吴学增,对马宋饼的感情更深。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也是一种对老一辈的怀念,精神上一种寄托。这个饼我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小时候,我奶奶给我擀的那个饼,一口饼一口菜把我喂大。我还是希望把马宋饼传承下去,这门手艺继续延续下去。
为推进马宋饼的传承与创新,昌乐县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做强产业品牌,在营丘镇区中心地段建设了马宋饼研发中心,制定了马宋饼制作规程和原材料标准,选择质量好、品质优的有机小麦作为主料,让马宋饼从大众化向高端化迈进。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真空包装(马宋饼)作为地方一个特色的礼品,客人走的时候都带走。寒食的时候我们推出的主食就是马宋饼。寒食吃饼卷鸡蛋,这个我们也是推出这一块。
融媒记者:李悦 郑点点 贺杰
融媒编辑:陈静
【来源:潍坊电视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Hash:641d337ae1a0a849303999f98eeb13becdaa23de
声明:此文由 九派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