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徐茂:舌尖上的五寨美味

莜 面

莜面五寨人祖祖辈辈永远也吃不腻的美食,其花样品种之多令人瞠目,诸如窝窝、鱼鱼、糊糊、饺饺、丸丸、囤囤、拿糕、块垒河捞、拔鱼、炒面、筋棍、山药饼磨擦擦锅贴子、黑老哇含柴等。

过去,新媳妇在婆家第一次上锅,要先在莜面上露一手,而新女婿春节登门也要吃上几十种花样的莜面饭。当然,莜麦窝是莜面的代表食样,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莜麦窝又称栲栳栳,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大唐王朝,栲栳由犒劳流变而来。

栲栳的制法很讲究,随便不得:一和面,二搭卷,三火候。和面必须用滚沸的水;搭卷要端端正正,不偏不斜;火候不到窝窝不熟,过火窝窝瘫软,食之无筋。

家庭主妇们将一大块沸水和好的面团放在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之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窝窝便整齐地码在笼中,像蜂巢那样布局有致。

上笼蒸熟后,打开锅盖,趁热吃。在油津津,热乎乎,红丹丹的羊肉卤汁里涮一阵,撒些翠绿的芫荽叶,佐以大蒜、老腌菜,整块儿的窝窝放到嘴里,鲜美浓厚的羊肉汁滋润着整个舌头,为莜面独特的质感增添了恰到好处的醇香。

五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莜面的谚语,最传口的诸如“三十里的莜面二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面饿断腰”“五寨三件宝:莜面、山药大皮袄”“莜麦窝窝山药蛋,五寨人的好茶饭”。我觉得,莜面还未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惜了!

烩 菜

五寨烩菜绝不是简单的“大杂烩”,其用料和制作是很讲究的。

五花肉是烩菜的核心食材,超市里卖的冻猪肉一般不用,冻肉发柴不嫩,口感较差。烩菜须用鲜五花肉,红烧了备用。红烧五花肉色泽红亮,酥烂不腻,肥瘦相间,入口即化。

土豆也要用优质的胡麻油炸至金黄,并且土豆块要切成长条三棱形,棱角分明,大小均匀。

茴子白选最瓷实的,切好后不能直接入锅,得先上笼蒸,待七成熟,晾干备用。

豆腐要油扒,至皮微微发黄为佳,不可油炸,油炸了含油量太大,一咬,满嘴皆油,太腻。

粉条要用土豆淀粉制作。玉米粉条发黏,吃起来虚糟没嚼头;红薯粉条发甜,和整锅烩菜的味道不协调;土豆粉条质地晶莹,色泽银白,筋道有韧劲,嚼起来弹性十足且容易嚼碎。

红烧五花肉等主要食材准备就绪后,再配以海带肉丸子,一锅香喷喷的大烩菜就正儿八经地开始炖制了。

先用猪肥肉以小火炼出香油,油渣捞出,然后以葱、姜、蒜炝锅,依次放入茴子白、土豆、豆腐、粉条、肉丸子、海带、红烧肉,再佐以大料、花椒、酱、盐,最后浇适量高汤,用小火慢慢炖,急不得。

这其中,有三个环节特讲究,含糊不得。用油必为猪香油,植物油质瘦味薄,缺了醇厚的油香味。放入食材的顺序不能乱,乱了,会糊锅,或者出锅后有的不熟,有的烂熟。加入的一定是高汤,不能以水代之,否则,整锅烩菜的味道无法浑然相融。

一盘香喷喷的大烩菜上桌,洁白的茴子白和粉条,金黄的豆腐和土豆,深红的烧肉和丸子,碧绿的海带丝,撒一把翠绿的葱花。嗬,人间美味,千金不换!

粉 汤

羊杂粉汤不仅仅是五寨人特别爱吃的美食,尤为令人叹服的是它承载了五寨人的思乡情结。在外谋生的游子风尘仆仆地踏上这片热土,并不急着回家,而是一头扎进了粉汤店……

此种美食的灵魂在于荤素相和,浑然一体。土豆粉条的淡雅醇香与羊杂的厚重浓烈各自分明,却又恰到好处地融于一只小小的白瓷碗里。

大同的羊杂知名度甚高,五寨人却喝不惯。碗里飘了一层红艳艳的辣椒油,入嘴麻而辣,羊杂粉汤的本真味被掩盖了。内蒙的羊杂不加粉条,纯羊杂,很大的一碗,五寨人嫌之味道单一而又油腻。

我想,文化有它的自私性,排它性和傲慢性,在相对闭塞的地方表现得尤为强烈。当然,也许源于此,文化才可能各具特色,多姿多彩,异彩纷呈。

城西关路有两家均为几十年老字号的粉汤店,一家本地人经营,另一家外地人经营。本地这家的味道柔和,不咸不淡,不油不腻,入口绵爽。外地那家的特色是粉条细 ,羊杂多,实惠厚道。

右所路也有一家老店,其粉汤味浓、油沉,浓浓的油香令肚瘦的人心满意足。迎宾路也有一家老店,其粉条筋道有嚼头,羊杂切得纤细有形。食客以中年男性居多,来一碗粉汤,喝一壶老酒,乐在其中。东城区滨河路新开一店,其名曰“新玉粉汤”,人出人进,络绎不绝,想那粉汤的味道也很诱人吧。

土 豆

秋末冬初,天朗气清,这是一个家家户户储存土豆的热闹季节。

五寨素有“八十里平川”之美誉,东西两梁缓山连绵,南北狭长平坦。东西梁上的耕地为沙质土壤,中间平坦区域为黏质水浇地。这土豆嘛,沙质土里长出来的才好吃,并且耐储存。所以,选土豆要用点儿心,这得颇具耐心地仔细盘问,精挑细选。

梁上出产的土豆个头不大不小,皮薄不沾土,光溜溜,圆滚滚。蒸着吃,一出锅,热气腾腾,开花绽裂,入口绵爽而不黏,有质感而不脆,再佐以脆生生、白嫩嫩的老腌菜。这美味,谁不叫绝!

五寨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且雨水丰沛,天赐的有利条件培育出的优质土豆,淀粉含量极高。上世纪,每到土豆收获的季节,成群结队的外地商人争相来收购土豆,用不了多久,五寨土豆随着一列列长龙似的火车滚向全国各地。

如今,虽然没有了外商来收购土豆,但五寨人依然乐滋滋地尽享这天然美食,他们吃的是满足、自信、倔强和传承。

土豆沉淀了五寨人特有的性情和禀赋:热情、直爽、开朗、憨厚,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腌 菜

深秋,小院堆满了玉米垛。慵懒的小狗紧挨着女主人的脚,似睡非睡,刚买回来的扎成捆的芥菜,在女主人坐着的板凳旁散发着奇特而又浓烈的菜香。

腌制咸菜的活儿是女人们特有的绝活,每个村里都会有几个腌菜女高手,她们在这个季节忙得顾不上梳头洗脸。她们用系在腰间的花围裙擦擦被咸盐浸红的双手,颇具宗教仪式似地被请到下一家去腌菜。

当最后一把雪白的盐粒撒进菜瓮里,每家每户的菜瓮封盖以后,她们才撩撩散乱乌黑的头发,匆忙回家了。

一进门,看到自己的男人瞪着白眼,抽着闷烟,她们却咯咯一笑,倒头便睡去了。用不了多久,大街小巷就会溢满幽幽的菜香……

近几年,健康专家时不时告诫人们:腌制食品有损健康。五寨人虽然没有怀疑专家们的权威性,但是饭桌上人们仍然脆生生地嚼着老腌菜,享受美味带来的快感。

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里,有时候,浅显易懂的科学道理在传统文化面前竟然苍白无力。

1度,打造原创情感故事,碰撞经典影视影评,倾吐喜怒哀乐心情,直抒小诗美文情怀!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分享你的芬芳馥雅!

邮箱:15135077472@163.com

微信号:ywdq0901 fjh871017

Hash:091e61feffd9d46431d7d30c2d8e7c2b8e403786

声明:此文由 朔州1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