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民的地位

让中美农民来个PK:,兴许能从中得到点什么启发. 一.人口比例的PK: 中国有13亿多人口,农民占70%,还有很多流动人口未列其中.我在网上看到一组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人口达到9亿多. 美国有3亿人口,农民占1%,大概有200多万,可是美国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二.农民的文化素质PK: 中国农民中的大学生很多已经脱离了土地.真正端着泥饭碗的现有农民以初高中为主.而贫困地区还有很多文盲,即便是北京,还有60万文盲,当然这里不都是农民了.贫困落后地区的文盲占全国50%,已经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有20%的农民为大学学历. 三.耕作方式PK: 中国农民目前依然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 过去农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当时农村的大锅饭提出的,再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真的连粥都喝不上了.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规模的经营模式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农村都很少看到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了.以前生产队都有这些设备.由于一家一户作业,粮食收割完,没有一个统一的地方晾晒,很多放在马路上,严重影响了交通. 美国农民呢?实行农场经营,平均每个农场拥有500英亩农田.农民竞争激烈,为了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很多农民还要租赁上千亩农田. 四.如何管理呢? 中国农民使用科学技术的比例在上升,可仅仅停留在农作物生长上,果树管理运用科学技术程度较高. 而美国有20%的农场主动用直升飞机进行田间管理,有的大型地块采用遥控拖拉机自动耕种. 美国200万农民中有48%拥有互联网接入技术,互联网在农民日常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科学种植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五.如何交易? 中国农民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一直行同一盘散沙,什么挣钱就一窝蜂的搞什么?还记得去年的芹菜丰收却卖不出去的十大新闻之一吗?亲手铲除自己的劳动成果,农民的心在滴血.希望能够有人记住这个教训! 那么谁来管理这个农业市场?我想计划经济肯定不行了.市场经济要靠互联网来管理.如何运用互联网管理,就是人脑要考虑的问题了?否则历史还会重演. 而农民卖粮难,卖水果难的很多问题,会在不同时期出现在不同地区.农民人口多,管理也确实难啊! 美国农民在收获后就是通过互联网,在电脑上浏览期货市场行情,国际型粮食出口公司会每天对外公布大豆和玉米的收购价格,一旦觉得价格合适,就可以向其出售. 六.国家怎么来帮助农民? 收益和风险同在.看天吃饭依然是风险的主要问题,美国政府并不干涉市场供求,政府帮助农民主要体现在农业保险项目上.由政府出资30%补贴保险公司,农民每一英亩需交保险金30美元.农民购买了农业保险,一旦土地收成比历史上平均产量少很多,或者当年的整体收入锐减,就可以获得保险赔偿. 中国政府免了农业税.

美国农民,收入可达20万美元,地位较高!  据《广州日报》报道,参观德考郡农场局的时候才知道,这个郡88.5%的土地都是农田,其中1/4是农场主自有自种,3/4是租赁来种的。据说这个比例在中部是比较典型的。如果是自己购买土地,每英亩(约合6亩)的价格是8000美元,而租赁是193美元,相差悬殊。这里农场的平均大小在1000英亩左右,出产的43%是大豆,57%是玉米。产品19%出口中国和欧洲,18%供乙醇工业(美国汽油含10%的乙醇,附近就有乙醇工厂,属于清洁能源的一种),12%供食品和工业,其余供牲畜饲养。  去年年景不好,一个普通农场减去成本后收入约46000美元,家庭其他收入(如妻子在城市工作)35000美元,去掉生活支出65000美元、税收25000美元,最后还是亏本的。这个数字让我们大跌眼镜。  但后来了解到,如果在好年景 ,收入十几万是没有问题的,高的甚至可达到二十多万美元。政府也有一个经过统计得来的底线,低于这个底线会给予一定补贴。农场局就是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沟通农户和政府的关系,为农民提供服务,争取利益。  很多农民都是硕士  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2%,却养活了3亿美国人,还是全球谷物出口大国,这与农业的科技水平很高有密切关系。  50岁以下的农民很多都有硕士学位。他们在猪背上装超声波装置,数据输入电脑,当猪肉和骨头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系统会提醒你什么时候猪可以出栏。这个时间一般为五个月左右。  在一户农场主的机械仓库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巨大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从播种、平整土地、松解土壤、洒农药、耕种、收割,一条龙工序,完全靠大型机械来解决,大型拖拉机上都装有GPS设备,随时取样分析,一部要二十多万美元。  转基因作物在美国被广泛种植。我问农场局经理Doug Dashner:“这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有没有影响?”他说来自日本的参观者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他的回答是:“现在还看不出。”日本客人说:“那就看几代之后到底会怎么样吧。”听得出来,日本人这句话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值得称道的是,农场使用杀虫剂都是要有证书的,政府也会不定期前来检查。还有专门的农业顾问为他们做的土壤分析,厚厚一大本,由一系列表格组成,非常精确。  农场主还要了解经济动态,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出产是通过期货市场卖出去的。所以,在美国做个农夫也相当不容易!美国农业:农场还是大的好对农业工作者来说,规模的大小很重要。我们每天都吃东西,但是可能就没怎么去过生产粮食的农场。下面请跟着我们的笔触,到加利福尼亚盐水湖和中央河谷地区最大的一些农场(全美国近1/2的水果和蔬菜都产于此地)来游历体验一番。今年夏天,笔者来到这里,主要是要写一本有关美国食品体系的书,讲讲食品怎样从农场到大家的餐桌上的过程。一开始笔者以为到了农场就意味着每周要花50多个小时站在大太阳下,触地播种,选排桃株,减取大蒜。笔者也知道到了农场会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但是还是大吃了一惊:上帝太眷顾了大农场了。特别是和那些小农场比较起来,我敢肯定大家都会选择愿意到大农场来。我们以前可能会觉得那种小型的家庭种植型农场,比起规模较大工业化的农场来说要更值得赞扬。我们都听过有关大农场怎样浪费,到处是工业污染等等的说法。而另一方面小农场给我们的联想就是多样化的农业种类,以及对化石能源和化学杀虫剂的较少使用。但是实际上,大农场的优势很多:比如说更多的全职工作机会,拥有更多的预算就会给工人更多的奖金。正如星巴克给员工提供的医疗计划可能会比你居住地区的小咖啡馆更好一些一样,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桃园就会比一个家传的30英亩的小经营者有更好的福利。在加利福尼亚,雇员超过25人的农场中,约有2/3给常年工作的员工提供医疗保险,而雇员有5人或以下的小农场中只有1/3提供此项福利。大农场招募员工也多是采用直接雇用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农业工人承包人。通过中间人,农业工人,以及他们将为之工作的食品公司将会远离一些法律责任,比如说支付最低工资或禁止童工。1980年代移民改革之后,雇主被要求解决工人的合法地位问题,这种中间人的业务就开始流行开来。1970年代工会的胜利也使分包的业务更有市场了。今天约有60%的种植商把自己的员工分租出去。但是在60%的农 中,雇用外来劳动力比例最高的是小农场,平均占到了劳动力预算的一半以上。而与之相比较,用合同商的大农场只有1/3左右。不管大农场雇用工人采取的是什么方式,他们接受政府审查劳工状况的几率要高得多。当然政府很少审查农场,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光顾过小农场。政府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到农业的每一个角落加强劳动力规范。比如说在加利福尼亚,只有250名检查人员负责检查全州的劳动力,其中包括75,000个农场的劳动力,所以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一两个人投诉说工资太少的小农场肯定不比有几十个面临同样问题员工的大农场来得重要。大农场通常也会有商业办公室,还有处理员工问题的人,而小农场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可言,除了可能有一部手机和塞进起居室的一张桌子。如果有劳工检查,这就大大不同了:政府很难检查一个从来不接收机,或是电话根本查不到的农场的情况。家庭型小农场在躲避审查上可能还有地理优势:隐藏在乡下地区的几英亩地,可能检查人员根本就找不到在哪里。结果就是,小农场中的工作状况基本上就是凭老板的一时兴致,而大农场就要规范得多。当然小型农场种植主也可能会是认真有原则的,也可能会每周按时发工资,提供应该有的福利,而且在大节假日停业,但是这样做肯定对他们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不利。而且小农庄也很可能会做任何大农场能做的坏事,比如少发给工人工钱,或是不按食品安全标准生产。购买可持续性食品的人可能会对下农产的业务特别感兴趣。我们就拿有机食品为例来看:这些有机食品可能的确保护了工人不受某些化学品的侵害,但是可不能保证工资,卫生设施之类的工作环境的状况。小农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预算也会更少,让食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就会意味着找别的有效办法减少成本。土地价格,种子设备的成本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可以压榨付给工人的工资。

Hash:0c818763353244b5c345eaa3a76739fe766c5264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