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的百年东街有什么历史故事?
导读:韶关的百年东街有什么历史故事? 京剧界历史上,李金鸿有哪些故事?
“百年东街”是改造后才有的称呼,以前的这里曾是华南历史上最繁荣的商贸街之一,还有一条被称为“老板街”广富新街。其位于韶关市区东堤路,近年来才改造成了商业街。
小时候放学,就经常跑到河边玩耍,捡石头。下图这个位置原本是个码头,小学郊游时要自带木炭烧烤,就是在这附近买的。(印象中很久以前这里还有打锑桶店铺)
粤汉铁路开通之前,北江水系是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韶关东堤沿浈江上游,北跨珠玑巷、梅关,入赣江,长江水系,再过京杭大运河,可沟通中原,沿浈江下游,南连北江、珠江、直抵珠三角腹地。而东街这里有几个大码头,商人、船伕、脚伕、官人、市民、士兵等等均在此落脚,带动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业,当铺,米铺,银号,客栈,酱园,草根文化与官家商业文化在这里碰撞、积累,逐渐沉淀了韶关这座城市的商业历史。
韶关称谓“四大商号”的常丰、慎安、和昌、阜民,韶关最大的隆盛酱园和仅次于阜民的利农米机,还有多家享有盛名的大货栈,全部都是在东街开办和开设的。
清朝直到民初,这里的江面上千帆竞发,沿岸商贸活动十分繁忙,是粤湘赣三省交界处最繁华的商贸场所,开设的货庄、商行有上百家之多。这些商行、货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靠河的一面都是 “吊脚楼”。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可以直接驶入吊脚楼下,而楼下装有一扇活动门,可以很方便地将船上的货物吊到楼上再转运至陆地其他地方。
除了商业繁荣,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为避战火北迁韶关,百年东街成了广东最著名的交通休闲集散地之一,给大量到韶关躲避战火的珠三角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东堤中路隆盛酱园博物馆也于近日开馆啦!
广州上下九步行街独具西关风情的雕塑引人驻足留影,韶关的百年东街也有一系列雕塑。
卸货、挑担、扛袋、卖鹅...这些在现代都市里已经很少见的市井百态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商业味浓厚的东街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这些雕塑所刻画的场景,也是上个世纪繁荣一时的东街的真实写照。
《老东街·百年沧桑吊脚楼》侯宝庆 摄
《老东街·码头印象》侯宝庆 摄
改造后的东街,现在也同样还是游人如织的地方。河堤围栏被恋人们挂上了同心锁,成了一道“风景线”。
广富新街
1915年,由广府(南海、番禺、顺德)富商出资,集中在韶关市区广府会馆附近建造了一条豪华的住宅街,取名为“广富新街”。号称当年韶州城内最阔绰的一条街道,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正在修缮中。
无论是新东街,还是老东街,这里有你的什么回忆呢?欢迎评论分享~
京剧界历史上,李金鸿有哪些故事?
李金鸿先生,有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教育家、武旦名家、有名京剧武旦、京剧名宿、京剧旦角、京剧名家、有名的旦角、金字辈、老艺术家。
话说李金鸿李老当时虚岁八十五,八十多岁了,可是看他身体还是那么硬朗、那么好,当时想来也是广大戏迷的福分。我们从他的名字当中可以分析出来李金鸿这个金字应该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这个德、和、金、玉、永当中的一科。他在这个戏校当中一般学戏得七、八年的时间吧,他学了多长时间,他学了八年,他是从1931年,1931年他八岁的时候他就进去了,进去当时那时候他没有看过戏,因为他是从农村来的,学戏呢,就跟着走,但是苦不苦的话也就无所谓,所以他就想要有一口饭吃,这是主要的,后来他在学的时候就是也倒了好几次行,先 学老旦,先他跟李金泉,他们俩人呢一块儿学老旦,跟着文亮臣老师学老旦,后来他一个亲戚说,老旦不能挑班,咱们不能学老旦了,学老生吧,就学老生。学老生,李金鸿他跟那个张连福老师呢就学这个《天水关》诸葛亮,没有学过,没看过戏,所以对学戏简直听不进去,一点印象没有、又笨,笨得罚跪,跪在那还学,跪在那学也没学好,也不行。后来一看这个你也不行,赶紧改吧,又改了,又改了小生,改小生,又改小生,完了改武生,武生就是学《八蜡庙》的黄天霸,黄天霸学完了也不太好,后来又(有)一个叫陆喜才陆先生,他原来是富连成喜字班的,这个老师一看说,这孩子学旦角吧,因为他们学校有一个特点,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它是在三十年代那个时候来讲,因为男女是不合校的,因为小学合校,大学合校、中学不合校,中学的时候,那时候是女的就单有学校了,那时候当时来讲,有一个贝满女子中学,春明女子中学都是单分出去的,等大学再什么,所以科班的话,科班是没有女的,科班完全就是男的,所以这个像世善老师,他呢,虽然学武的,就因为什么原来他们那李世芳,世字辈的李世芳、毛世来,但是他们嗓子比较好点的话就学青衣、花旦,你嗓子差的,你就学武旦。他们不行,他们学校是您扮相多好,也不能学这个青衣花旦,所以就必须学武旦,因为武旦呢是女的不能来,因为他们是男女合校,所以那个时候,他们是在三十年代那是很什么的,而且呢,它是学校,所以焦菊隐焦先生呢是刚从燕京刚毕业,他是燕京毕业的学生,所以那个时候,学校它有文化课,也有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常识,还有英文、法文都有,所以那个时候呢,上午基本都是学习课,李金鸿他当时后来改了武旦以后呢,就跟这个张善亭张老师,他的艺名叫十阵风,所以那个时候,有些演员都有艺名了,他是很冲,所以后来呢,他跟李金鸿说的开蒙戏,就叫《泗州城》,《泗州城》这戏呢,作为武旦来讲应当说是开蒙是最好的戏了,原因就是它这里边呢,旦角所用的这个把子吧,他们说的刀枪把子,把子呢,它有大刀、有双刀、有枪,而且打的把子里头,它都有的,大刀的把子、枪的把子、双刀的把子、手的把子,而且抄跤,完了还有高,还有上桌子,两张也好、三张也好,上去一把顶,左右汗水、掐葫芦、顺风旗,完了翻下来,完了再站住,所以这个戏作为武旦来讲是最好的,可是这个戏呢,李金鸿他花了大概小两年的功夫。
两年的时间,因为它绑跷,那个时候,因为你翻也好、打也好,你得绑跷啊,不是说就大脚片,绑跷、武旦那时候讲它的特点就是要冲,而且人家那玩意儿跷功得好,跷功不好不行,你翻跟头也得这么落,你不能大脚片儿落那不行的,后来,他们学校里头呢,它有些戏焦先生他是新的一种方法,那个时候不许打人的,他们科班讲打、打戏嘛,打戏、打戏,所以他们学校呢,就是说必须按这这个学校的方法,就是什么面壁、罚跪,再不行打手板,戒方打手板。后来呢,因为他们这个这种艺术东西、京剧艺术东西它吧,就缺那么一点,它就差那么一点劲头,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呢,有时候也可以再给他一下,比如说打飞脚,要打飞脚的时候,他在你腰上啪这么一下,他就起来一下钻上去一块,又好,所以这个后来呢老师们因为他们的习惯他挨打过来的,所以他挨打过来的他总觉得还是打好,他们当时学的话,也是好几个人,实际上呢,还就跟他一人干上了,就这个十阵风张先生,打过他,他打得太厉害了,他一扽起这手来就啪 啪,一两圈,他不是使那个戒方,他使那个掸子,就过去那个掸子,掸土的那个,鸡毛掸子那个棍,那个掸子挺厉害,一打就一个抡唇,就跟海参一样,那时候要上课他就哭,他就怕上课,但是呢,当时后来李金鸿他非常感激他,确实他那个打的话,他还是有他一定道理,就缺一点儿劲头,但是也有的老师家里怄点气,跑到那(哪)里撒撒气这个也有,偶尔也有这个、也有的。它有些戏焦菊隐焦先生不让女孩子演,有些个像《翠屏山》、《战宛城》`甚至于连《游龙戏凤》都不让女孩子演,所以是这类戏呢就是男的,男的就是他们俩,他跟宋德珠德珠师哥呢,他们两个人呢也具备条件,当时他们俩这扮相,还有嗓子等等,还有这条件,所以就叫他们俩演,后来他们请的阎老师,九阵风了,九阵风当时这个有那么一句话,九阵风刮倒一杆旗,这话怎么讲,就是他冲,一个是他冲,一个是他的人缘好。一杆旗就是说他这个武旦也很好的,但是就被九阵风给刮倒了,阎先生他有一个条件,他有嗓子、扮相好,所以这个武旦、当时这个时候武旦跟刀马、花旦那严格地分别地很厉害、很严的,不能来回乱串的,你武旦回来又演刀马了,那回来人家演刀马的说,那饭得大家吃,那时候是这样。但是这个阎先生他具备条件,他为开扩他的路子、戏的路子,那么这样的话呢,他就演刀马戏,甚至演花旦戏,所以李金鸿他们受他的影响,(李金鸿)他跟宋德珠师哥他们俩都受他的影响,当然也得具备条件,也有的人就不具备条件,所以他们俩人就是呢,就是什么,跟他学的戏很多了,他开蒙戏先说一个打出手的戏,打出手的戏叫《蟠桃会》。
《蟠桃会》这个戏呢现在这个戏他们改了《八仙过海》,《八仙过海》好像跟这个戏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结尾等等不一样了,技巧也都不一样了,不一样。后来他教他就是花旦戏了,什么《小放牛》、《打花鼓》、《虹霓关》,《马上缘》、《夺太仓》、《取金陵》,教的他戏很多,李金鸿受他的影响还是很大。到了六年级以后,基本上就能排戏了,排戏他们也排什么《火烧红莲寺》,翁偶虹翁先生就给他们写剧本,同学们就排这个戏,排这个《火烧红莲寺》,《火烧红莲寺》这戏都是真家伙了,刀枪什么都是真的,他来那个王金璐他也有活,侯玉兰演那红姑,他来甘联珠,都使那个钩、如意双钩,跟那个程砚秋程先生他有一个老师、武术老师,这个武术老师叫高紫云,也是很有名的。他们跟他学了很多武术的东西,后来又排了这个也是翁偶虹翁先生写的《独占花魁》,《独占花魁》呢,这个戏是李玉茹她演那花魁,楚金鹏演这个小生卖油郎,李金鸿他演的那个刘四姨,他当时是穿着这个绑跷了,绑跷、完全是花旦的那个,那会儿他也懂,能够撒开一点了,所以在表演上他也比较能撒开了,所以这个戏演完了之后,其实他是一配演,主演是花魁,但是他演得很好,当时这些报上就特别捧他,有人说他小名旦了,那时候有一个美誉叫小名旦,自此得名。因为这么就叫他小名旦了。实际上人家就是什么吧,后来等这个学校散了以后,有个沈三玉沈先生,沈三玉沈先生他是这个跟这个尚老师、尚小云尚老师,也都是三字的,他们这中间,所以那个时候你就看中间字,比如他李金鸿是第三班德和金,逢是金字的,都是第三班的。玉字的、永字的,高玉倩是永字的,她不是玉字的,她因为她是高永倩,她永远老得欠人钱,老欠人家的,所以自己改成玉字的了,改成玉字的了。他这一科是金,也就是像王金璐先生、李金泉先生、李金泉当 零几年在的,当时他们就这俩人了,两三个、其他还都不在了(现已都去世了),玉字的,当时李玉茹还在,其他的也很少了,他们同学很难得什么的,所以这个后来学校到1941年那会儿,到1939年的时候,快到1940年,这时候散了,当时他这个考戏校的时候,实际上根本没怎么看过戏,不像很多现在的孩子考戏校人家还见过。他是从不知道,没见过、不认识、不懂,然后成为京剧大家的。当然,他除了这个花脸没学,可能其他行当都学差不多了,都学了,花脸小花脸没学。当然当时一开始学老旦,那是因为人家跟他说那挑不了班,那咱们就不学了。
Hash:3bea4d189ce3709f29c3cd263b9d91f08840e7a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