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哪些知名的脸谱特产(旅游纪念品)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

“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行,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是清净清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1、秦腔脸谱陕西西安

秦腔脸谱是以秦腔戏剧中的人物为依据而制作的,如今已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色彩运用上讲究红忠、黑直、粉奸、金神的人物特征。秦腔脸谱不仅是一种小巧精致的工艺品,还是研究秦腔艺术、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

2、木马勺脸谱(陕西省西安)

拥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的木勺脸谱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这里有挂件系列、社火系列、还有古老的吉祥物系列。近300幅作品,让您大饱眼福。

陕西省关中地区与陕南地区,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用悬挂绘有彩色善面图形的木马勺来镇宅辟邪的习俗。凡家中碰到不顺心的事,诸如人丁不旺,意外灾难发生,就请社火艺人在平日的舀水木马勺上画一善面图形,挂在门框上或房廊下,据说可以镇宅辟邪。人们采取这种方式,把希望寄托在这么一把木马勺上,有时可能会起到一定精神慰籍作用的,这与我们祖国其它民俗如春节贴春联换桃符,端午节菖蒲剑、悬挂钟馗象等有着同一的道理。

3、凤翔民间社火马勺脸谱(陕西省宝鸡

凤翔民间社火马勺脸谱简称马勺脸谱,是在继承西府民间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民间手工艺术品。马勺脸谱的制作一般先选用优质的桐木、柳木、桃木等为原材料,经民间工匠用特制刀具手工刻制而成。

其谱式图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民间传说及地方戏曲中具有法力、正义感的人物脸部造型。它从传说人物的容貌、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的手法、定程式的图案、变化的形体、鲜明对比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是各类人物的政治、道德、性格等形象的高度概括,并从中寓褒贬、别善恶、见气质、寄托爱憎。

其风格独特、造型粗犷、线条优美、色彩强烈、给人以原始清新之感,极富民间气息。现又逐渐融合近代美学思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堪称“西府一绝”。

马勺脸谱的产品主要包括:马勺脸 谱、梭子脸谱、铲子脸谱、木锨脸谱、护斗脸谱、锅板脸谱、以及斗脸谱、棒槌脸谱、风箱脸谱,另外还有碾子、棺材、推车、亭子脸谱等。

4、马勺脸谱(陕西省宝鸡)

80年代初民间艺人将秦腔、社火脸谱绘制于木头马勺之上,凤县的民间艺术品--马勺脸谱,曾在北京杭州广州、西安、法国巴黎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并在中国首届艺术节“画中戏”展览,有24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5、平遥脸谱山西晋中市)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6、京剧脸谱刘派)(北京市海淀区

京剧脸谱是按一定的章法,遵循自身固有的规范,在脸上按比例勾画出所饰人物的规范面部形象,从而达到渲染舞台气氛、美化舞台色彩、表现人物的目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刘曾复自幼喜欢脸谱,曾向钱金福、钱宝森、王福山、侯喜瑞等京剧名家学习脸谱画法,被誉为“当代京剧脸谱界的齐白石”。由于当前京剧剧目锐减,有许多舞台脸谱已无人知晓,因此抢救性的收集整理尤为紧迫。

7、彩塑京剧脸谱(北京市海淀区)

彩塑京剧脸谱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化妆手法,由盔头与彩塑脸谱两部分组成。在清中叶以后,随着京剧在北京的繁荣,彩塑京剧脸谱随之产生,在同光年间进入成熟时期。京剧脸谱的颜色代表人物的性格,红色的代表忠勇;白色的代表奸诈;黑色的代表直爽;黄色的代表凶暴、沉着;蓝色的代表刚强、骁勇;绿色的代表性格顽强、侠义;金色、银色的代表神、佛、鬼怪。通过脸谱的颜色就可以分辨出人物的忠、奸、善、恶。

8、京剧脸谱化妆技艺(黑龙江七台河

京剧 谱化妆技艺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国粹戏剧艺术博物馆代表性传承人:杨野京剧脸谱化妆技艺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黑龙江京剧脸谱化妆技艺在民间京剧表演艺人的不断传承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带有黑龙江浓郁地域特色的,明显区分于北京京剧脸谱化妆技艺的艺术风格。其以变化无穷的夸张线条、优美的图案,通过色彩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呈现出千种戏曲人物的不同形象,为戏剧人物性格的喜、怒、哀、乐增添了强烈的审美效果。

9、社火马勺脸谱(陕西省宝鸡)

社火马勺脸谱李继友制作的马勺脸谱色彩鲜亮、线条明快,地域色彩浓厚、审美价值高。曾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特别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优秀创作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家及院馆收藏。

10、京剧脸谱(山西省晋中市)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11、岐山马勺脸谱(陕西省宝鸡)

岐山马勺脸谱与社火紧密相关联,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夏商时期,马勺原本是先民的一种生活用具。从夏商沿用至今,选用优质的桐木、椿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而成。马勺脸谱的图案内容多取自《封神榜》等民间传说,具有法力和正义人物的造型,其寓意为镇定、避邪、驱赶寂寞冷清,表现人们祝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当今的马勺脸谱,出自民间贫苦资深艺人之手。他们以深厚扎实的画工,配以多层次的图案,使作品显出大红大绿的关中西部特色,风格稳定,意境深远。其粗犷的造型,稚拙的纹样,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想象,线条穿插变化,使得忠奸善恶各具特色,既单纯又细腻,个性清新自由、大胆、夸张、异彩纷呈,充分显示出了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智慧。它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源文明,记载着周秦文化最辉煌的民俗过程。

12、婺剧传统脸谱(浙江金华

婺剧传统脸谱婺剧是金华、义乌一带的地方戏。由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腔组成,已有400多年历史。婺剧脸谱有她自己独有的特色,结构简单、粗犷奔放、寓意深刻。婺剧脸谱的图案设计以人物的特长、武器、传说乃至名字绰号来表达,构画时多使用简单的划、点、撇、钩的运笔方法,一个脸谱,廖廖几笔就能点出剧中人物的性格。如《探五阳》中的王英,传说是蝴蝶精转世,就在脸上画只 蝴蝶;《水擒庞德》中的周仓传说为水獭精转世,脸上就画只水獭,而庞德传说为鲤鱼精出世,就在脸上画两条鱼。

13、焦氏脸谱(河北廊坊

焦氏脸谱的创始人居于固安县马村。北马村位于县城西部10公里,北临永定河,西望大清河,专为永定河泄洪的忙牛河亦在村边流过,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地下水尤其充足而甘美,历史上向来是果园成片,树木成林,庄稼繁密,林茂粮丰。居民淳朴,崇尚礼仪,对文化和文明的追求执着而强烈。正是上述地理因素和人文条件,才有焦氏脸谱的产生和发展。

14、甘谷脸谱(甘肃天水

脸谱是指戏曲中某些角色多为净角)脸上画的各种图案。脸谱源于面具,其渊源可追溯到六世纪的北齐。据《旧唐书·音乐志》及唐段安节所撰《乐府杂录》载: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形貌美丽而勇武,自觉不能使敌人畏惧,故常戴面具出战,勇冠三军。古代制作面具,先以纸糊其胎,而后以水墨丹青彩绘。宋元古剧,上场演员头戴面具,手舞足蹈,而念白与歌唱由后台演员任之。至清末,凡神鬼诸戏,仍保持戴面具只舞不唱的陈规。随着戏曲发展,要求演员必须载歌载舞,使唱、念、做、打统一,因而,妨碍念白和演唱的面具淘汰,代之而起的是日臻完美的勾脸艺术——脸谱。

Hash:5ff84049a527011ed3bbac3eb51c7969532aa0e5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