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连城旅游攻略「河源连平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福建连城有哪里好玩的

连城山水

一、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

冠豸山因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平地兀立于连城城东,"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于一身,雄幽奇秀,素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美称。冠豸山风景名胜区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大景区组成。目前,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三大景区已对游人开放。

1、冠豸山

冠豸山,位于城东郊,宋称"东田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代县尹马周卿率千人上山,开辟苍玉峡、云栈、丹梯、冠豸、桃源等13景,并以篆体或隶书刻石标名。马周卿潜心山景,观那层峦叠嶂,万石纷披气势,望之似万朵瓣瓣舒展鲜丽的荷花,随风摇曳在青标翠盖之间,遂将其改名"莲峰山"。

前山的滴珠岩高壁直立,端庄严整,形似"獬豸冠",马周卿题刻"冠豸"为相之标名。至明代,精通古文辞、尤工楷法草书、喜好游历名山大川、吟咏佳景的邑人庠生黄公甫,在此题刻字径数尺、矢劲铁强的"冠豸"二字。传古有灵兽名豸,似羊而独角,又称"神羊",亦叫"獬豸",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法官可据此判断是非。春秋时楚文王曾获此兽,依其形制成王冠,称"獬豸冠"。秦灭楚,以此冠赐给御史大夫。后经汉、唐至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之类监察官及司法官的专用制帽,所以又称"法冠"。清代御史虽不戴此冠,但其官服的前后仍绣有獬豸的图案,表明作为执法监察官的性质。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历代连城人民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盛世到来的愿望,登山赏景便称"上冠豸",于是莲峰山渐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

正面游山,轻车可直达山脚,拾级而上,景点相随,远近辉映,各具特色,令游人目不暇接。

2、石门湖

石门湖位于冠豸山东南,并与冠豸山景区紧相毗邻,旧称"石门岩",为连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门宿云"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连城城郊严重缺水,明知石门岩清水常流但无法引用。民间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石门岩,拱桥背,大小蚊龙有一对,要是有人锁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龙山是石门岩的主体山,锁住蚊龙为的是治水,周边群众深受干旱之苦。解决农田灌溉和群众生活用水成为强烈的呼声。1970年9月3日,连城县成立石门岩水库工程指挥部,9月15日正式动工,于1975年5月完成施工任务。

石门岩水库上游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主河道长3公里。正常储水位高程72.2米,水面面积23. 29公顷,工程总指挥为当时县委第一书记李振经。

大坝锁蚊龙,石门蓄翠珠。石门岩终于变成一个山水相连、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随山婉蜒,港叉交错;山依水临渊,深谷纵横;碧水青山相映,兼霞岸柳扶疏;游鱼起舞,白萍红首相邀;水中孤渚,胜似蓬莱,真有"水似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那种令人向往的佳境。游人荡舟其间,听两岸莺声百转,看一群野鸭闲游,抚水底青山,追云边晓日,悠哉游哉,其间况味,实在难以形诸笔墨。有时谷口苇丛如屏,似已终局,然而漫操小艇,轻拨"围屏",却又豁然得一新境界。游人巧借诗文赞叹:"山重水复疑无路,轻拨绿屏另有天。"

3、竹安寨

竹安寨距县城东北5公里,离冠豸山仅1.5公里。这里峰峦挺立、谷深泉幽,当地百姓称"揭屋寨",又叫"马头山"。也称"竹安寨",寓竹报平安之义。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七年(1957)七月太平军石达开部队攻陷连城,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九日,石部攻占冠豸山。仅咸丰之年,太平军三次进出连城,竹安寨成了富豪乡绅们的避乱之所。寨成30年后的1933年,工农红军挥戈闽西,进驻连城。红军带领乡民攻下竹安寨,把粮食家具分给穷人。竹安寨内依山势构筑的厅堂、居室、厨房、仓廪等39间房屋,因此毁于战事,现仍留存遗迹

竹安寨位居主景区冠豸山的东北部,高度660米,方圆4.2平方公里,乱菁塞途,钩刺牵衣,外围保持着浓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松篁渐密,山势渐陡,苔藓、蕨类、地衣等分布于岩隙石根、涧头谷底,与峰峦相映衬。

竹安寨呈现的另一面是准军事防御型人文景观。开发者初衷就是在太平年间,依托这石上流泉,满山青松翠竹,矮屋茅庐,清幽胜境,温经读史,开拓胸襟,自娱自乐;一旦遇上乱世,则可凭这山崖的险阻,寨垣的坚固,安顿妇孺老幼。于是,雇请多名青壮汉子长年累月悬缒炸石,附岩开路,如同纹身一般在这陡峭的山壁间镌上条条柔美的坎道曲线。

竹安寨的自然景点,一险、二奇、三壮观,被称为景观"三绝",世间罕见。

二、 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

被中外专家称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翡翠"的梅花山,是享誉全球的国家级森林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和"地质博物馆",总面积22168公顷,大部分在连城境内。闽江、九龙江汀江皆发源于此,故又有"八闽母亲山"之称。这里原始森林茂密,名贵树种药材比比皆是,华南虎和罕见的金斑喙凤蝶等珍禽异兽在此繁衍栖息。梅花山兼有黄山之秀、华山之险、漓江之美、西双版纳之朴,是理想的科研教学基地和旅游避暑胜地。

三、 明清著名四大雕版印刷基地--连城四堡

连城四堡是我国明清两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出版过《康熙字典》、《金瓶梅》等一千余种书籍,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乡"。

四、 宣和明清民居建筑

连城宣和乡培田村,明、清、民国时期先后修建的21座祖祠、30多幢华堂构成的民居建筑群,尤其其中两幢"九厅十八井"及"南山书院"堪称中国建筑史上保存十分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精品。

五、客家大宅门——万人古村芷溪

芷溪位于连城南部,自明清以来先后修建了74座古宗祠和139幢古民居,形成国内罕见、规模庞大的古宗祠、古民居建筑群,其中“九厅十八井”仍存有8座,如黄氏家庙、澄川公祠、翠畴公祠、集鳣堂、培兰堂等均为客家民间建筑精品之作。

六、 望云草室和张氏家庙

望云草室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机关旧址,在连城县新泉镇。1929年6月10日,毛泽东、朱德陈毅曾在此办公。同年12月,在此开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训,并在此起草红四军"九大"决议案。

张氏家庙坐落于连城县新泉镇的新泉村。1929年6月红四军进驻新泉,在此成立连城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现为新泉纪念馆连城革命史陈列室。

七、 中华山性海寺

中华山性海寺坐落于连城县新泉镇境内,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距今620余年),是福建名刹之一。性海寺周围林木葱郁,风景迷人,殿宇楼阁错落有致,很具规模。性海寺原主持高僧慧瑛法师是中国佛教会理事,福建分会副会长,在性海寺首倡"农禅并举",成绩斐然。性海寺已列为福建省对外开放寺庙之一,赵朴初先生生前曾亲笔题赠"性海寺"牌匾。

八、 赖源溶洞

赖源溶洞群位于连城县赖源乡上村,著名的有三洞:仙云洞、幽琴洞、石燕岩。仙云洞,以"云"取胜,常有云气腾腾自洞口涌出,终年不断。幽琴洞,以"泉"见长,洞中泉水自石缝潺潺流过,音韵幽幽,如奏管弦,因而得名。石燕岩,相传昔有紫燕数千,飞经此地,忽降骤雨,齐集石上,雨止视之,皆化为石。

谁能告诉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这地怎么样?

连城是客家人聚居地,民风淳朴。旅游资源丰富,有4A级景区冠豸山、培田古民居、四堡雕版印刷基地、梅花山等等。连城的美食小吃很多很丰富,基本上到连城的人都能适应当地的饮食。连城的交通也很便利,“铁公鸡”(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均有。县城比较小,但“五脏俱全”,空气也很好,属宜居城市哦。

连城县的文化

姑田游大龙:姑田游大龙,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每年元宵节,连城县姑田镇民间都要举行游大龙的民俗活动,祈福人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其规模和神龙的形象,历史上最长的大龙为二百三十六节共计一千余米长,创吉尼斯世界记录。2002年元宵节的大龙,龙身有237节,加上龙头、龙尾,整条龙长达950米,被誉称为“姑田大龙甲天下”、“天下第一龙”。不愧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苗。2012年,大龙的长度为771.9米,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河源十三坊进公太:进公太为福建(简称闽)闽西一带留传的民俗盛世,以祭祀开闽王王审知为主题。河源十三坊即祭祀公太的十三个区域集体,主要是位于闽西连城、长汀两县交界处的十三个村落,其中又以连城县内的朋口镇、宣和乡居多(过去宣和全乡叫上河源,朋口镇管辖的其中五个村叫下河源,统称河源里)每个区域集体举办一年,以十三年为一个轮回,故活动相当盛大,而举办的十三个区域集体有“河源十三坊”之说。十三坊的群众每年农历二月初三都要举行纪念开闽之王王审知的庙会即“进公太”,连城县文亨的湖峰、莒溪的璧洲、长汀县的钟屋村等邻近乡村也参加河源十三坊的入公太。

罗坊走古事:据传,昔日连城罗坊常闹旱、涝灾,当地举人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植乡梓,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此流传延续至今有几百年了。走古事实际上是一场具有娱乐性质的盛大狂欢,被称为“中国山村狂欢节”。

林坊大龙:林坊游大龙是林坊林氏家族传统文化艺术活动的遗产,发轫于明朝初,已有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清朝年间,四房桐德在湖南洪江县做工时,潜心学到了扎龙和制作技术。后经过几代先辈对龙制作技术改进,林坊大龙别具一格,彰显特色。龙头高大威武,雄壮秀丽,色调和谐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龙头口中含着红彤彤的龙珠,头上虎鼻、鹿角、腰间鹰爪拔出,身披龙须,龙更显龙蟠虎踞,生龙活虎,气势凌人。至今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元宵节定为游龙庆丰收迎新春的庆典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01年林坊大龙代表龙岩市参加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在古田的演出活动。

芷溪花灯:芷溪花灯,由苏州引进,以宫灯为主灯,分二层结构。外围配上花篮、纱灯、牡丹灯、鳌鱼灯,画上字画或装制罗汉、古装人物等,多达99盏小灯。点灯用特制玻璃灯装蒸过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晒精选的灯芯。每个花灯要12人抬护,元宵节芷溪按姓氏轮流出灯,曾出过110多个花灯长队。花团锦簇,琳琅满目,配以苏州锣鼓 十番乐队,十分壮观,有纸包火的奇迹之称。

北团游大粽:农历一月初六至十三,是福建省连城北团上江坊一年一度的“游大粽”客家民俗活动。从初六起,村民们开始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1个粽用120斤糯米,制作成1.6米高的大粽。初七晨大粽下锅,蒸煮4天4夜,十二日用金箔,吉祥纸花等妆粉大粽,供奉于宗祠。十三日出游,村民们抬着1个个大粽,鸟铳、鸣锣开道,彩旗花伞引路,一路吹打,浩浩荡荡,沿村道游行。热闹完毕,大粽则分给村民,保佑各家五谷丰登、五业兴旺。节日一过,春耕大忙就开始了,民间习俗仍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憧憬。

犁春牛:中原传入连城南部地区,尤其盛行于芷溪、新泉两地,约五百多年历史。每年立春前后,以家或片为单位,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整个队伍,由七人的锣鼓队开道,二位童男女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利灯。牵牛僮牵着用红绸布扎花絮披头的健壮耕牛,后接犁田、送饭、钓鱼、挑柴、抬农具、读书、担牛草、挑谷子及抬松明火等二十余组成。牵牛僮和犁田者扮丑角,即兴表演,伴以嘿、嘿的喝牛声。他们卷袖、赤脚、戴斗笠,男的扎腰、女的系围裙。观众多时还要唱山歌,俨然是一幅模拟春耕劳作的热闹非凡的春耕图。

连城拳: 明洪武年间(1385年),南田(连城县隔田村)黄氏千七郎公之妻张氏四娘,与本县巡检张绣是河南同乡,素为戚谊之交。巡检张绣任职届满,请张四娘的长子黄张生挑运行李随其回河南,到河南后,张绣便推荐黄张生到河南登封少室山(即嵩山少林寺)拜蔡、董、孙三位僧人为师,练习少林诸般武艺达三年之久。虽时间有限,但黄张生依然学得三位师傅的精髓要领。黄张生返回家乡后,将其所学尽数教授给族人,因此隔田武术得以沿袭不衰。后经黄观杰等人在实践中删改后精益求精,使武术套路更加精炼、充实完善。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堪称武林奇葩。连城拳有南田黄家拳和洋地巫家拳两种。

提线木偶书法:连城木偶历史悠久,五十年代初,著名的木偶表演艺术家徐传华,曾赴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表演节目,并应邀赴前苏联波兰、捷克等国访问演出,被誉为中国木偶表演艺术大师。他的嫡传弟子李明卿,从事木偶表演艺术21年,他的木偶书法被国际新闻媒体和艺术界同行们赞誉公认为世界首创神州一绝,此项表演节目已申报世界吉尼斯之最。 连城红心地瓜干:是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清朝时,作为贡品进贡皇宫,是宫廷宴席上的珍贵小点,美名“金薯片”,连城也 为中外闻名的“红心地瓜干之乡”。连城乡村土质松软,酸碱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这种红心地瓜生长。这种地瓜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营养丰富,远销东南亚和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连城的两大特产红心番薯干和黑丫头连城白鸭均驰名中外,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头”的美誉。

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为憨厚大个的体态,老一辈还称其为懵番薯,伴随动漫文化的热潮和卖萌搞怪元素的流行,现在大都改称萌番薯。番薯高产,红军当年打游击时物资匮乏,饥一顿饱一顿。后来从山区农民那得知种番薯可有效应对饥饿,便和山区农民朋友一起房前屋后种些番薯,军民们还有口号“土藏萌番薯,吃饱不辛苦”。

连城白鸭:连城白鸭出产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全身羽毛洁白,因为黑色的脚丫和头部,当地又称“黑丫头”。“全国唯一药用鸭”,“鸭中国粹”。清代《十药神书》记载,连城白鸭治咯血、虚痨等病症,是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食品,中医和民间对鸭均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小儿麻疹、肝火、无名低热高烧和血痢,对癌症患者具有缓解病痛、辅助治疗作用。清朝道光年间被列为珍品、贡品。经厦门大学生物系和省农科院中心室试验测定:连城白鹜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10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极低。连城的两大特产红心地瓜干和黑丫头连城白鸭均驰名中外,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头”的美誉。

捆板:亦称米粉板、卷板,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连城南部地区,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街头小吃摊上也时有出售。

九门头:连城传统火锅名菜,别名焖九品。源于连南朋口溪流域一带,俗称“涮九门头”系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此菜鲜嫩脆爽,汤味馨香,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的功效,是药膳兼济的佳肴。由于食用的是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已列入全国名菜谱。

芋子饺:芋子饺皮呈玉色,形如半月,内包猪肉、香菇、大葱等原料调制的馅心,食之皮嫩馅香,润滑适口,是连城城乡群众逢年过节必制的传统名食,在连城已有数百年历史。据传,早期制作的芋子形如“米桃”(寿桃),俗称“桃子”,又因芋饺上席后须趁热食用,放凉后则香味流散,故又有别名“赶烧”(趁热之意)。

四堡漾豆腐: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是福建闽西连城县客家的特色佳肴。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与明清时期四堡的印刷业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据说,当时印刷工场的工人日夜劳作十分辛苦,家人就专门烹调出一些清心润胃、滋阴养元的菜肴给他们补身体,漾豆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菜。以四堡当地特产的一种“五月黄”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嫩白滑爽,滋味香鲜。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就是以四堡产的豆腐为原料制作的。

雪花鱼糕:连城群众喜爱吃鱼,不仅因为鱼肉鲜嫩可口,营养丰富,且“有鱼”象征“富足有余”的好兆头。连城菜中有多种多样的淡水鱼菜肴,其中尤以“雪花鱼糕”制作精细、造型新颖、鲜嫩可口,成为宴席中的上等菜肴。“雪花鱼糕”选用鲜净鱼肉,剥除皮、骨,配以肥猪肉、地瓜粉、蛋清及调味品制成,将鱼肉捣成鱼泥,肥猪肉剁成肉泥,投人地瓜粉、味精胡椒粉、盐、姜汁、葱汁等搅拌均匀,装人圆盘中,放锅中蒸熟后出锅划成菱形片,再把蛋清抹在蒸后划成片的鱼糕上,回锅蒸3分钟即可上席。

“雪花鱼糕”又称雪花银片、烊鱼,装盘后观之如银似雪,食之鲜香滑嫩。喜庆宴席中,人们常以出不出这道名菜作为宴席是否丰盛的标准,以至有“不出烊鱼不成席”之说,在闽西首届“山茶花节”评比中,此菜获风味小吃第一名。 连城兰花:连城植兰自宋始,以朋口镇桂花村最为有名,百余户人家几乎家家种兰,有100余个品种。20世纪80年代末朋口农民联合成立了兰花开发公司,在镇所在地建起了近万平方米的兰花辅。1994年第四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朋口农民栽培的建兰新品种“三友梅蝶”“南斗素”“阳生素”,分获银奖和2项铜奖。全县现有养兰户2000余户,栽培以素心建兰为主的130多个品种,并曾出口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

连史纸:连城宣纸具有纸质薄韧、颜色洁白、吸水力强等优点,所以是精装印刷、复制描绘、书画装裱的好材料。连城在姑田镇建立了皮宣纸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许多社会名流和文人雅士,都把连城的宣纸当作馈赠亲友的佳品。因此,连城宣纸不仅为连城创汇,也为国家争了光。

连城根艺:连城根雕始于宋末元初,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前人的作品大局限于神像或神案上摆设的吉祥动物。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连城的根艺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作品种类不仅有人物、花卉、动物,还有花插、几、案等。涌现了一批技术精湛、造诣深厚的根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的以古朴浑厚见长,有的以飘逸典雅取胜,有的师从造化形神兼备,有的构思精妙匠心独运。

连城旅游攻略自由行旅游攻略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