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老城改造的范围是哪里?

导读: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老城改造的范围是哪里? 山东古邾国在哪里?能普及下古邾国历史吗?

老城指的是二小,阀门厂以及电影院这些片区!希望楼主能够给这些真正老城区的居民带来有意义的信息!据我所知,新港线已经批了,但是并没有经过这几个地方,具体站点也没有标明,希望有消息的朋友能够明示,并且希望政府不要忘记了阳逻的老街坊!!

阳逻老城区改造的范围初步了解是平江西路以北.阳光大道以西、原环湖路以东的区域.这片区域也就是吴家田、香岗、曹家山往北至阳逻财政所这片区域。

山东古邾国在哪里?能普及下古邾国历史吗?

古邾国为曹姓国,是春秋、战国山东诸侯国中一个受欺凌的小国,与朱姓、陶朱公范蠡没有一点关系。

△山东古邾国示意图

最近山东博物馆展出了小邾国出土文物140件(套),有邾友父鬲、铜编鎛、佥父瓶、铜方奁、铜浴缶、铜提链罐等难得一见的珍品。

这些展品属于春秋、战国的文物,有多种造型和纹饰,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格,代表着当时先进生产力,人们惊叹两千多年前的精湛的制造技术和老祖宗的才华智慧。

△山东小邾国遗址

小邾国,又名邾娄国、邹国,是春秋、战国地处山东诸侯国中的一个小国,属于泗上十二诸侯国之一,它长期受到鲁国的压迫,曾投靠晋国以求庇护。至鲁穆公时,邾国被迫改称邹国,降为其附庸。邾国生存在大国的夹缝中,邾国为楚宣王所灭(一说为齐所灭) 。

邾国有大邾与小邾之分,大邾国故址在今山东邹城市,小邾国在今山东滕州市

邾国,曹姓,相传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陆终娶于鬼方,生有6子,第5子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即为曹安之后。

史书载:曹安(颛顼的后代)为陆终第5子。周武王时,封其后裔曹挟于邾,且为附庸,建立邾国,为曹姓国。

△小邾国出土文物

邾国与朱姓有关吗?

“朱”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写作本或米,小篆写作米。在现代汉语中,朱字的含义就是红色。朱姓的朱字原始的意义是指称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木,朱字的原始含义是一种赤心树。

古代朱人把朱木当作氏族图腾,把自己氏族叫朱氏族。将他们曾栖息的地方叫做朱方。

朱方在哪里?无从查考。可以肯定朱方是在生长松柏类赤心木的华北地区。

《路史·后纪》载:朱襄氏都于朱。朱地,典籍写作株,在今河南淮阳县境内。《续汉书·郡国志》中有“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的记载。虽然不能认为今河南淮阳的古朱地是朱姓的发源地,它至少是朱人呆过的迁徙地。

△小邾国出土文物

越国的范蠡自称“陶朱公”,跟邾国有没有关系?

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便自号陶朱公,当地百姓皆奉为尊财神 ,乃我国儒商之鼻祖。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如果说邾国估计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过,但是邾国却出了个与孔子齐名的人,那就是孟子。邾国也称作邹国,是当时山东鲁国的一个附庸小国,是孟子的故乡,而后世称一个地方文教昌盛乃礼仪之邦,一般都会将其称作“邹鲁”,同时也代指孔子与孟子。此外,也有说墨子事实上也是邾国人,并非是宋国人。

相对于山东境内当时的齐国与鲁国,邾国实在是不起眼,不仅地小人少,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并没有接受周天子的册封,依附于鲁国而生存,其主要范围就在于如今山东西南部地区的邹城一带。不过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却实际存在了八百年之久,在商朝就已存在。

夹缝求生的邾国邾国属于曹姓诸侯,其先祖挟是晏安的五世孙,而晏安是颛顼的后裔,也是曹姓的先祖,周武王定鼎天下之后,分封诸侯,而挟因为是上古功臣的直系后裔,被分封在了邾地。

原本在商朝时期,邾挟与他的族人们,就定居在了邾娄一带,以蜘蛛为图腾,周朝建祚后只是对原本就存在的邾娄进行承认与正式册封而已。

不过尴尬的是,邾国立国之后,一直都没有接受周天子的正式册封,其国君没有明确的爵位,直到春秋时期,当时是邾安公克在位,由于邾国与小邾国(邾国的分支衍生的另一诸侯国)一起支持齐桓公称霸,所以齐桓公向周惠王求情,邾国与小邾国正式获得了子爵的地位。

相对于地广人多实力强悍的齐国,还有作为周天子家亲戚还是公爵等级诸侯的鲁国,邾国地位低、实力弱、地方小,几乎是一无是处,为了能够生存下去,邾国只能依附于鲁国,与齐国交好,在山东的两大强者之间辛酸地保持着平衡。

邾国一分为三西周时期,邾国与鲁国之间的关系相当亲近,甚至是世代姻亲,《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之中的记载是:“当邾娄颜之时,邾娄女有为鲁夫人者。”

邾国得到周天子册封之后的第七任国君,叫做夷父颜,因参与鲁国的“伯御叛乱”而被周宣王所诛杀。《公羊传》中的邾娄女,可能是夷父颜的姐妹或者女儿,嫁给了当时的鲁武公,生下了长子公子括,而偏偏当时的周宣王很喜欢鲁武公的次子公子戏,希望鲁武公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公子括的儿子伯御,则暗地里密谋夺位发动叛乱。

夷父颜作为外戚,自然应该是帮着公子括与伯御,所以也就掺和了进去,结果引起了动乱,而动乱之后,夷父颜身死,周宣王让其兄弟叔术为新君,而后叔术还位给夷父颜的儿子夏父,自己受封邾国五分之一的土地,也就是后来的滥国,夏父又把自己的兄弟封在郳地,建立了小邾国,如此,本来就不大的邾国一下子分成了三个诸侯国。

邾国也曾对鲁国出击由于邾国直到自身实在弱小,所以一向都对鲁国低眉顺眼,邾国国君也几次三番亲自前往鲁国朝贡,结果鲁国根本就无视这些,屡屡进犯邾国,掠取了邾国大片土地城池,横竖都是一样的结果,忍无可忍之下,不甘坐等灭亡的邾国改变策略,还是主动出击。

公元前639年,邾国攻取须句国,占领其土,而这惹到了鲁国,因为当时鲁国国君鲁僖公的母亲成风,就是须句国的公主,须句国也算是鲁国的舅家。于是鲁国出兵,帮须句国君复了国,心有不甘的 国出兵伐鲁,鲁僖公因为瞧不上邾国轻敌,结果惨败,不仅须句国重新被邾国所灭,鲁僖公的头盔也被邾国军队带走,成为战利品。

只是,邾国与鲁国的底子终究天壤之别,随着邾国不断的衰微,只能放弃与鲁国硬碰硬的策略,重新选择与其交好,而当时齐国、晋国等不断崛起,使得鲁国也受到了压制,不愿将自己陷入绝境的鲁国,也选择了接受邾国的主动示好。

一度昌盛的东方文教中心虽然邾国很弱小,但是在先秦时代,却是文化领域丝毫不输给鲁国的东方文化胜地,也是孟子民为本的来源。

邾文公时代,邾国曾要迁都,而按照当时的规制,做重大决策前习惯问卜,而每次问卜的结果都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对这样的结果,邾文公道:“既然利于民,那么就利于我,我的子民得利,就是我得利。”

随后又有臣子阻拦,称邾国如果不迁都,国君就能够长寿,邾文公又道:“国君活着,就是要为了给百姓造福,生命的长短与时命有关,如果迁都有利于我的子民,那就是一件吉利的事情。”最终,邾文公还是不顾天命与朝臣阻拦,执意迁都。

邾国与鲁国地理位置上相近,而文化上也存在着诸多的共同性,但是在民为本等方面,邾国的氛围要更甚于鲁国,也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诞生了后来的孟子,而这也是后世,为何要将这个先秦时代毫不起眼的小国与孔子的故乡鲁国并列的原因所在。

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由于邾国的实力过于弱小,加上后期的邾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使得邾国越来越难以在征伐不断的春秋战国时代生存。邾悼公时代,邾国的诸多士大夫竟然裹挟封地叛逃他国,而后来的邾庄公更加荒唐,直接恢复了废除了数百年的人殉制度,完全背离了当年邾文公的思想。

邾隐公时期,邾国早已疲弱不堪,鲁国也不想再等待下去,直接出兵准备将其一口吞下,然而兵临城下之时,隐公竟然还在寻欢作乐,最终被俘,被放回来后继续荒唐,又被吴王所俘,此后辗转各国,最终客死异乡。

虽然当时的天下早已礼崩乐坏,但是像邾国这般,一连数代没一个正常的国君的情况也是罕见,邾穆公时期,邾国已经是摇摇欲坠,当时的邾国民不聊生,而宫中的库房里却堆满了粮食财宝,无人愿意为邾国国君效命。进入战国时代,天下诸侯的兼并愈演愈烈,像邾国这般也注定无法再存在下去,直接被北上的楚国所吞,彻底消失。

Hash:e2d1cafec22280cebd1824f3fcd58a18d9443b28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