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拉贝拉庄园旅游攻略(拉贝卡庄园)
名词解释,苑,巴洛克式园林,囿。
你好
苑有两种解释:
2. 学术、文艺荟萃之处:文苑。
巴洛克式园林:16、17世纪之交,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VIⅡA ALDOBRANDINI)的兴建,成为巴洛克式园林萌芽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园林不仅在空间上伸展得越来越远,而且园林景物也日益丰富细腻。另外,在园林空间处理上,力求将庄园与其环境融为一体,甚至将外部环境也作为内部空间的补充,以形成完整而美观的构图。巴洛克式园林流行盛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伊索拉.贝拉庄园(VILLA ISOLA BELLA)、加尔佐尼庄园(VILLA GARZONI)和冈贝里亚庄园(VILLA GAMBERAIA)等。
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诗经·大雅》中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秦汉以后,囿都建于宫苑中。
苑和囿的意思大致差不多,不过从中国古字来看,囿比苑多个一口(框),应该说苑没有围墙,而囿是有围墙圈起来的那种。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分为哪三种类型.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分为美蒂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巴洛克式园林三种类型
外国著名皇家园林
沃.勒.维贡府邸花园(法国当时财政大臣私园),这两个都出自法国造园大师勒.诺特之手,你可以百度一下勒.诺特~他的造园理念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影响了大半个欧洲,当时的英国,俄罗斯等等,相对的,这几个国家在同等时刻都出现过相似风格的皇家园林,比如:
俄彼得堡夏宫 彼得宫(俄)
因为本人学浅,所以只能相对具体的给出以上法国皇家园林的民称和设计者。
一下是有可能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皇家园林出现的国家,只是类型而已,抱歉~~
古埃及园林:神苑 墓园 宅院
古西亚园林:(两河流域)主要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范围内,1.伊甸园
2.巴比伦悬园(空中花园,不是皇帝似乎也造不了,所以传说应该是个皇家园林)
3.波斯天堂园
古希腊园林:神庙 宫廷园(园林设计的成分还 不太成熟) 祭坛 神殿
古罗马园林
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
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园林 特别是权贵的台地园
以上都只能给出线索,要是百度或GOOGLE的话,应该能找到具体名称
拉贝先生的天津故事 拉贝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2013年12月13日《今晚报》“天津卫”栏目,原标题为“拉贝的天津旧居找着了”原作者为杜琨、张翔。本次发表有改动。
12月13日,一个让国人心痛和始终铭记的日子。在那个黑暗的日子,保护了25万中国人,被缅怀至今的约翰·拉贝和他的《拉贝日记》,可以说是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最有力的人证和最详实的史料。拉贝一共在中国生活了30年,其中6年住在天津。近日,拉贝在天津的旧居原址终于被考察和发现出来,就在南京大屠杀75周年的今天,我们为您还原《拉贝日记》中天津的生活细节以及旧居被发现的过程。
下图:拉贝和夫人
为营救25万中国人
与祖国站在对立面
1937年圣诞前夕,约翰·拉贝收到一张圣诞贺卡,这张贺卡来自他用自己的住处收留的602名中国难民。拉贝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对我来讲,我所收到的最棒的圣诞礼物莫过于挽救600多人的性命”,这和《金陵十三钗》的故事颇为相似。
1882年11月23日,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早年丧父。1911年在北京的西门子代表处做销售员,“一战”后被作为敌国公民遣返回了德国。中德复交后,拉贝一家又回到了北京继续他的工作,他发现自己当年留在北京的房屋和财产竟然完好如初,只是落了一层薄薄的灰。他的日记写道:“紫禁城内成排房屋中的缺口证明了它经历过的骚乱,我们自己的房子却完好无损。”这让他对中国人好感倍增,也铭记了中国人的善良。现在想来,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中如此舍命保护中国难民,或多或少也跟此事有些许关系。
下图:天津拉贝旧居内景
之后拉贝从北京又被调到天津,最后来到了南京工作。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占领,被推选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拉贝,带领着国际委员会在南京城内设立了一个4平方公里的国际安全区让中国人避难,使得25万平民免遭杀害,仅仅是拉贝的私人住房和院子就保护了602名平民,并且为难民提供吃住。可以说,如果没有拉贝,没有这块国际安全区,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将远远不止30多万。
不过当1938年,拉贝和他的妻子回到祖国后,却成了受歧视的人,因为他从事了反对日本的活动,对抗了德国的同盟国。不仅生活条件艰苦,他的日记中最常出现的就是“挨饿”两个字。后来拉贝的遭遇传到了中国,拉贝的外孙女曾写道:“中国人在战后搞到了他的地址,虽然他们自己的生活也不好,但却为他募捐到了2000马克……那时他由于缺乏营养患一种难受的皮肤病,服用了几罐子人造黄油和熏肉后才痊愈。就这点而言,救了他和他一家的命。”
活菩萨是咱“洋老乡”
嫁女迎孙都在天津
1938年新年的时候,拉贝在日记中写道:“佣人和雇员都隆重地向我拜年,难民们在院子里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三鞠躬……他们献给我一块长3米、宽2米的红绸布,上面写着汉字‘你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这样的赞誉我可受不起。”
拉贝在中国一共生活了30年,基本生活在三个城市,天津就是其中之一。在1925年,拉贝供职的西门子公司在北方的办事处先于总部迁到了天津,“西门子中国公司的经理雷德斯博士对我说:‘拉贝先生,天津办事处就由您负责了。您就放手干吧,但不要让我们账目上看到赤字’。”这是《拉贝日记》中记录他到天津工作的内容。日记中所说的西门子天津办事处在哪呢?其实就在大沽路与唐山道的交口,稍微年长点的天津人应该都记得,只不过原址在2005年大沽路拓宽工程中被拆除了。
下图:拉贝曾经工作过的西门子公司大楼(原位于大沽路与唐山道交口)。
这里有个题外话可以说一下,拉贝和他的妻子早在4岁时就已经认识了,俩人是在中国结的婚,有女儿格雷特尔·拉贝和儿子奥托·拉贝两个孩子,都是在北京出生的。所以当拉贝拖家带口的来到天津后,在这生活的6年中,家里很多大事都是在天津完成的,比如女儿在天津结的婚,外孙女也出生在天津。拉贝关于嫁女一事写道:
“我的女儿格雷特尔和我们的公司的职员施莱格订婚,1930年8月举行了婚礼。同事们问我是否同意这桩婚姻?——那当然啦!我邀请你们全体都来参加!”
即便后来拉贝去了南京工作,他的女儿女婿仍在天津居住。格雷特尔经常带着她的女儿乌尔苏拉·赖因哈特到南京看望外公外婆,拉贝夫妇非常喜爱这个外孙女,常常被她天真的话语逗得开怀大笑。时隔59年之后的1996年12月12日,赖茵哈特夫人在美国纽约向世人首次公布了《拉贝日记》,这位出生在天津的拉贝后人为世界提供了极具研究价值的史料。拉贝在天津生活时还曾经分别于1927年和1931年写了《弥勒佛》和《天津的故居》两本书,只不过这两本书或未对世人公开,或已经遗失。
下图:拉贝女儿在天津结婚
1938年,拉贝先生回到德国。6月8日,他向希特勒提交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告,但这份报告当时没有被公开。此后,他甚至一度被盖世太保抓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1946年6月,在证实他没有犯错之后被释放,但生活陷入困境。当时的国民政府鉴于他在南京时的功绩,每月提供相关的接济。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在柏林逝世。
抓住照片背景细节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
了解到这位中国版的“辛德勒”曾经在天津居住过,很多文史学者都很感兴趣,试图寻找拉贝的旧居。特别是在2009年《拉贝日记》被翻拍成电影在全世界上映的时候,曾经掀起一阵寻找拉贝天津旧居的热潮。一些文史学者发现了拉贝的儿子奥托·拉贝写的文章中的一句话“那时天津的居住区还在租界内,我们家就住在俄国的租界内”,后来大部分寻找工作也都是基于这个线索展开。但俄租界的建筑在1976年地震中破坏得很严重,遗迹已经很少了,文中又没有明确的地址,因此拉贝旧居在哪里一直是个谜。
下图:拉贝旧居对比(上图来自于拉贝画传,下图来自于河西政协资料)
最近天津记忆志愿者团队在《约翰·拉贝画传》中终于发现了重大线索,画传中拉贝在津旧居照片的最左侧,可以明显看到很小一部分原海军总长刘冠雄的旧居塔楼,那是刘冠雄模仿舰船塔楼而建的,这在天津是独一无二的,可惜地震后倒塌。根据位置比对和照片分析,可以确定拉贝旧居在马场道河西区一侧。见下图对比。
下图:马场道刘冠雄旧居塔楼(韩军 提供)
此外在《约翰·拉贝画传》中,还有几张拉贝家人在楼顶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出背后的建筑就是马路对面的马场道安乐邨,从而进一步确定拉贝旧居的准确位置。
天津记忆志愿者团队结合这两张旧宅老照片的定位,可以推论出原来拉贝旧居就是曾经的传德楼。根据地名志记载:
传德楼长70米,宽5米,有三层和四层住宅楼各一幢。最早是法国教会建的,因为里巷口的柱子上当时写有“TRANDER”,译音为传德,所以就被命名为“传德楼”。
确定了拉贝旧居后,就能发现其实并不在俄租界内,拉贝儿子的回忆或有误差,或者还居住过其他地方。但无论如何,画传中的旧居照片至少可以确定了。
下图:背景安乐村对比
可是问题又来了,传德楼在2002年时就已经被拆除了,这幢建筑现在已经没有了,那么旧居的故址如今是哪?于是天津记忆志愿者团队根据天津大学50年代绘制的传德楼及老武官胡同(照耀里)建筑图,再结合卫星地图,合成了一张拉贝旧居的位置关系图,原来这个地方就是现在马场道与友谊北路交口,俏江南餐厅门口的那片绿地。
下图:传德楼位置分析(傅磊 褚云制作)
基于此,为了纪念这位中国难民眼中的“活菩萨”,国际人士眼中的“中国版辛德勒”,天津人的“洋老乡”,我们应该在此在此树立一座纪念碑,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曾经黑暗的历史里那一盏充满爱心的烛光。
(本文所引用资料、图片,除注明外,其余均来自《拉贝日记》、《约翰·拉贝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