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金果坪: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摇篮
通讯员陈祥楚 全媒体记者彭绪艳
脚踏巴东县、建始县、鹤峰县、宜昌市五峰县四县交界的巴东县金果坪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是湘鄂西中央分局驻地之一和红色苏维埃政权湘鄂边苏区的中心区域之一,堪称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贺龙曾率军9次转战于此,在1928年至1932年5年里,贺龙有5次住在金果坪江家村刘汉青家,红三军军部、湘鄂西中央分局、枪炮局、政治部、保卫局等众多领导机构也随设于此,著名红军高级将领、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就长眠于该乡江家村一组。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有1000多名志士投身革命事业,有200余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贺龙屯兵金果坪 湘鄂边播革命火种
1928年11月,巴东县宜南乡(现金果坪乡)来了一支着灰布军衣、头戴八角军帽、打着裹脚的队伍,领头的是一位骑着白马、身材魁梧的大汉子,他来到袁家坝刘汉清家,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对刘汉清家说“:我是贺龙,从宜昌长阳县枝拓坪过来,要借用老乡的房屋住几天。”早就耳闻红军秋毫无犯的刘汉清二话没说,忙通知家人打扫房子,支床,安顿贺龙居住。
贺龙在刘汉清家居住时,见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域广阔,适合游击作战,便想把该地作为红三军的军粮和兵力补给地。
1929年5月,贺龙率红四军进人巴东县石门台、朱家台、连天坡等地打击土豪劣绅,并在金果坪留下了红四军政治部的花顺桃等人,让其进行建政工作。同年12月,贺龙率部驻金果坪,又住宿在刘汉清家,坐镇指挥红军到泗淌坪、龙潭坪、孙家坪等地进行宣传、发动筹建区、乡苏维埃政府。
1933年2月12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同红三军军部,从建始县官店口迁至金果坪,在刘汉清家设军部,在江家村一组设保卫处,在陈家榨屋设枪炮局,特务大队设在杨万兴家,野战医院设在邓家屋场。红三军帮助恢复区、乡苏维埃政府达3月之久,金果坪正式成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摇篮。
工农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在金果坪,至今还流传着红军士兵误摘一个石榴,赔偿五贯钱的故事。
1929年10月,红三军三连黄连长带着警卫排的战士在下村湾召开群众会后返回驻地时,发现下村湾黄益庭家屋角有一棵高大的石榴树,顶端结有一个红红的石榴,小战士顺手捡起一个石块就把它打下来,带回驻地分给警卫排的其他战士品尝。贺龙见状,忙问石榴哪里来的,给老乡付钱没有。打石榴的战士立正回答“没看见老乡,也没付钱”,贺龙当即叫来黄连长,与警卫排的战士一道到黄益庭家赔礼道歉,进行赔偿。黄益庭听明白来意后说“:贺军长,不要责怪小战士,我们这里的风俗是果木树下无老少,摘个石榴算不了什么。”“我们红军的纪律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摘的石榴必须加倍赔偿。”说着,贺龙就从腰包里掏出五贯铜钱硬塞给黄益庭。
英勇作战斗顽敌 英灵永存青山中
1930年,红军在宜昌长阳与敌人的一次战斗中,金果坪红色苏维埃政府一次就从战场护送了35名伤员到百里之外的医院就医,并动员年轻的青年报名当红军,兄弟争先、母亲送子参加红军参加红军的故事至今传颂民间。在革命战争年代,金果坪有1000余名志士投身革命事业,其中有200余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以肖发明、陈遵山等人为代表的优秀红军干部,诞生了著名红军团长覃正谷、覃正军等英烈。
金果坪苏维埃政府建立后,着手建立自己的游击队和赤卫队,先后建立了石门台、金果坪2个区游击队。这段时间活跃着3支重要红军武装。一是1929年12月建立的陈连振领导的红四军五路指挥部;二是1930年2月建立的贺炳南为团长的红四军独立团;三是1929年8月在金果坪建立的曾宪文为司令的巴建鹤边防司令部,辖3个大队,司令部机关设政治处、参谋处、经济处,共约1000余人,1930年春改为巴建鹤三县联防司令部,他们为创立红色根据地,保证建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当地的“洞匪”和团防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0年2月,红四军主力东进,第五路军指挥部补充团奉命移师鹤峰,团长陈尊山决定,留下营长陈沛银率12名战士,以刘家墩为据点,坚持根据地斗争。1930年5月,红四军按照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开始第二次东征。1931年1月,红二军团回到湘鄂边苏区。
1933年2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军部由鹤峰走马坪迁到金果坪江家村,贺龙、关向应、夏曦等中央分局领导人也随迁至此。3月24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金果坪召开会议,会上,夏曦不顾贺龙、关向应、宋盘铭、段德昌等多数同志反对,开展“清党”“肃反”等,被错杀的不仅有屡立战功的红军高级将领红三军九师师长段德昌等多人,连、排以上干部也被成批杀害,仅有名有姓的就多达107人,葬送了一批红军干部和地方干部,造成了湘鄂边苏区的极大危机。
1933年6月,国民党任命徐源泉为湘鄂边剿匪总司令,统一指挥湖北、湖南两省敌军围攻湘鄂边根据地,红三军浴血奋战,突出重围,苏区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面对血雨腥风,金果坪人民坚持不屈不饶的斗争,不少游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藏下革命文件,当年翻印的《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红三军的宣传标语等文件被农民隐藏下来保留至今。
新中国建立后,巴东县在金果坪乡江家村修建了红三军革命烈士陵园,在段德昌烈士殉难地修建了墓碑,贺龙旧居及红三军军部、红三军政治部保卫局、红三军枪炮局、红三军政治部旧址及红军标语等几处穿斗式传统民居,以及段德昌殉难地及墓葬、贺龙检阅红军处、红三军烈士就义地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都先后得到修缮和保护,修建了刘家墩十二无名红军烈士墓等2处革命纪念类设施。
目前,保存完好的遗迹、遗址成为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培训中心。
作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这片红土地充满传奇故事,金果坪乡党委、政府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旅游之路,举红色旗,走特色路,在保护中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和发展红色旅游。
链接:金果坪线路
沿沪渝高速在野三关镇下高速后,自驾或乘班车沿245省道到达金果坪乡集镇,可前往江家村红三军烈士陵园、贺龙旧居、红三军烈士就义地、段德昌殉难地及墓葬、红三军保卫局旧址、巴建鹤边防司令部等景点,然后沿金桃线(金果坪至桃李溪)到达刘家墩十二无名烈士碑、花园包古战场、红军检阅台、贺龙拴马树、红军标语等革命遗址。
作者:彭绪艳
金果坪,火红的革命热土! 金果
在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和勇敢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养在深闺的巴东,境内奇山秀水比比皆是,而红色文化更是“一枝独秀”。
金果坪乡,巴东县最南端的乡镇,地处八百里清江画廊中景观最美、喀斯特地貌最奇特的轴心地带,与五峰、鹤峰、建始三县接壤,自古有“一脚踏四县之称”和“西部门户”美誉。
金果坪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地跨四县,东可出宜昌、武汉,南可达湖南张家界,西可到四川、重庆。境内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茂,战略补给充足;群峰绵延,山重水复,适宜隐蔽,易守难攻。作为湖北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屯兵金果坪,至今仍保留着红三军军部旧址、贺龙旧居、枪炮局、花园包战场遗址、红军洞、红军标语等一批珍贵的革命遗迹,由毛泽东亲自签发的共和国第一烈士段德昌将军就殉难于江家村。
在巴东,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这片革命热土留下温暖的回忆。
邓玉麟将军早年从军,参与了长期的革命实践,在"革命建国、教育建国、实业建国"的伟大思想和实践中不屈不挠,为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伐战争后,邓玉麟脱离军政界,先后在武汉、上海等多地筹资兴办学校、实业;解放前拒绝去台湾,留驻家乡,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50年在“镇反”运动中被捕,此年春以“组织反革命暴动”的罪名被处决;1982年被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段德昌,中共著名军事家,湖南人,曾任红六军副军长、新六军军长、红三军第九师师长。民国二十二年被“肃反委员会”杀害于金果坪江家村。1925年,毛泽东主席为段德昌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号烈士证。
黄大鹏,湖北巴东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巴归兴苏区创始人之一,革命烈士。1958年4月,贺龙元帅给巴东县人民委员会的信中说,“以黄大鹏同志为首的一支革命力量,在和敌人斗争中,发挥了高度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顽强精神。许多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烈士们,都是值得我们追念的”,并为巴东革命烈士塔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黄大鹏烈士同时被国务院表彰为湘鄂西十二革命烈士之一。
朱玉庭少将,湖北巴东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便衣队班长,红二方面军第四师十二团连长、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津南自卫军营长,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旅二团副营长,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营长、副团长,山西离石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四旅十四团副团长,吕梁军区新绛军分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温江军分区司令员,川西公安总队总队长,四川省军区兵役局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兼动员处处长。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在成都逝世。
岁月有痕,让红三军军部旧址、红三军枪炮局、贺龙旧居、花园包古战场等一批珍贵的革命遗址得以留存。现在的巴东,是一片火红的革命热土。这里修建了红三军烈士陵园、段德昌烈士墓,修复万人坑旧址,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是厚重的,正如这厚重的土地。当年意气风发的英烈们早已逝去,但他们撒播下的精神火种,却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播 音丨罗 程
打卡红色地标丨金果坪红三军旧址群 金果
点击观看
打卡红色地标
致敬峥嵘岁月
今天我们打卡的是金果坪红三军旧址群。
该旧址群位于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金果坪乡是湘鄂边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金果坪革命旧址群及其背后的故事。
贺龙同志旧居
贺龙同志旧居、湘鄂西中央分局旧址、红三军军部旧址位于江家村二组,是一栋木板结构的瓦房,坐东朝西,正屋四间,厢房两间,贺龙当年就住在厢房,贺龙睡过的木床至今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金果坪是湘鄂边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12月至1933年5月,贺龙曾9次转战巴东。期间,他率领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剿匪、打土豪、建政权、搞土地革命、深入民间传播革命火种。红三军屯兵驻扎期间,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还留下了“五串铜钱换石榴”“贺龙抵杠”等佳话。贺龙虽然是军队领导,但随和亲民,亲自参与生产,这里还留下了他当年用过的农具。
红三军烈士陵园
红三军烈士陵园位于江家村二组。坐东朝西,为纪念贺龙、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该地区的活动以及革命先烈的业绩而修建。1987年11月动工,1988年7月竣工。陵园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内建有烈士塔一座,塔身有贺龙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塔后为烈士公墓,墓内安葬着红三军在金果坪地区牺牲烈士的遗骨。2013年,巴东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修缮,建筑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400平方米。
红三军枪炮局旧址
红三军枪炮局旧址位于江家村四组。1933年2月12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军部由鹤峰走马坪迁到金果坪江家村,贺龙、关向应等中央分局领导人也随迁至此,开展革命斗争。期间,根据形势需要,在此设立枪炮局,以维修各类军械。
红三军保卫局遗址位于江家村一组江有润住宅。原建筑楼坐东朝西,木架板壁结构,共9间,门外板壁上写着“欢迎红军”“打倒国民党政府”“实行土地革命”“工农红军万岁”等标语。1933年,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军部从鹤峰迁到金果坪后,红三军保卫局就设在这里。
段德昌烈士墓
段德昌烈士之墓位于江家村一组。段德昌是湖南南县人,从上中学起,他就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入黄埔军校和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毕业后不久就参加北伐战争,期间还介绍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入党。段德昌很早就投身革命,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领导南县、华容、石首等三个县的暴动,率队打过游击,军事才能十分出众。
1931年1月,由王明左倾路线把持的党中央派夏曦来到湘鄂西苏区,夏曦极力推行王明左倾路线,大搞“肃反”扩大化,1933年4月下旬,夏曦通知段德昌到中央分局驻地(金果坪)开会,段德昌一到,就被以“改组派”“逃跑主义”的罪名逮捕,随后在江家村杀害。段德昌牺牲的时候,年仅29岁。1945年,中共中央为段德昌恢复名誉。1984年10月,金果坪乡政府在段德昌殉难地修建段德昌烈士墓和纪念碑,正面刻“段德昌烈土纪念碑”8个大字,背后是段德昌烈土简历。墓、碑四周是围墙,围墙大门有“忠烈千秋”4个大字。
2003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对段德昌墓碑进行复修扩建,基园面积扩至180平方米,步道长67.55米,其中青石台阶78步,两旁植杜鹃和常青树。
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 辑丨郑 宸
编 审丨严玉玲
签 审丨李 芬
往期回顾
■ 巴东一中“宝藏教师团队”是怎样炼成的?
■【致敬功臣 永跟党走】李树轩:我是上甘岭的一名老兵
■最高5000元!巴东县这5类人可领一次性创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