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团回来了!怎么办?解放战争永城地区打游击回忆录
抗战胜利后到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大多数解放区干部多少都有些“和平幻想”,不光晋察冀,水东这么大点的小解放区,也沾染了一些。
正在红红火火进行反奸反霸、减租减息,开始土改,新五军带着还乡团就过来了。消息传来,也就一天时间,河南永城撤退下来的干部、民兵和群众就有两千多人,这还不包括家属。这样庞大的队伍,又缺乏战斗力,行动很不方便。
还好抗战时期的老作风和老干部还都在,又有县委副书记阎济民同志敢于担责任,他召集各区干部开会,说大家集中在一起很危险的,动员大家趁天黑,从敌人缝隙中插回去,就地打游击。
不能说反应不快,饶是如此,县委县政府也一度被围,物资和人员都有损失,当然收获也不小,和平幻想破灭,国民党军和还乡团开始残酷虐杀干部,帮地主收回财产,活埋积极分子,替我们教育了大多数人,大家统一了思想,队伍经过几天的迁回穿插,回到了敌后继续坚持斗争,基本稳定住了。
可别小看这个,地方干部能带着精干小部队维持游击区和解放区,哪怕地盘很小,也让群众看到希望,敢于跟敌人斗争,我们就能重演当年怎么打鬼子的老章程,使当地国民党的统治秩序无法保证,征兵征粮都困难,反而要不断投入,投入产出比倾斜了,虽然只是一块小小的地区,但全国这样的地区多了,国民党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所以说敌后坚持斗争八年,血的教训不是白来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永城在河南的最东端,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正因为如此,国民党在基层的还乡团和乡保长很动摇,他们知道这块地方,属于我党的深耕地区,不然也不会当初把彭雪枫、张爱萍和黄克诚这样的人物派过来,彭雪枫还牺牲于此。
永城鲁家,本地头号豪强,跟建国豫军樊钟秀和永城老乡孙殿英、河北军民都有很深关系,却毅然投共,一家三代跟着我党走,这就是鲁雨亭家族,这都是永城人耳熟能详,近在眼前的事迹,国民党的基层干部也得掂量下,这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国民党军队开回来,鲁雨亭同志已经牺牲了,他弟弟鲁禹道做永城的县委书记兼任县长,阎济民是副书记,他们都本乡本土的永城人,对跟着国民党回来的这些基层干部太了解了,所以很有针对性搞了个《保险证》,凡愿与我方联系,为我方工作的,解放后会得到宽大处理,立功还可以受奖。还跟后者谈心,蒋介石“剿”我们“剿”了这么多年,不仅没有“剿”灭,反而越剿越多,现在我们都在,都没走,又有主力部队在附近,所以你们别跟国民党太紧。如果死心塌地干坏事,欺负乡亲们,别怪我们手黑!
萧何被封为酂侯,他的封地就在永城酇城镇,这地方的敌政权大多数基层干部都愿意跟我们合作,只有一个保长是国民党的铁杆,先礼后兵几次后,我们摸清他从据点早出晚归的规律后,派人于黄昏前埋伏在他返回据点的路旁,把他抓住杀了。消息传出后,据点周围的工作就更好做了。
对于帮助国民党军抓杀我们干部战士家属和积极分子的坏蛋,我们递过去话,不要株连家属,如果再抓我们的家属,我们就抓你们的家属。
鲁钟铭,没找到他的资料,不知他的后人,会在这里看到吗?这位永城人,在当地坚持革命的时间相当长,从抗战爆发到1953年5月,很可能也是鲁雨亭家族的成员?
永城地方武装,最初相当孱弱,干部50多人,老弱病残和多余人员留下,县区武装力量收编为军区主力,军区拨下来一个班,一挺机枪,县委自己又精简了一下,时任薛湖区长兼书记的鲁钟铭,负责潜伏下来的县委,与阎济民带的武工队各有分工。没有暴露的乡镇干部,大多因为威望较高,顺手就担任了敌人的乡长、保长。还有的利用职业掩护,打入敌人的交通系统,在铁路上任职,甚至还有同志掌握了敌人的铁警,给换成了我们的武装。可别小看这个,鲁钟铭联系工作下村的时候,有次就跟军统的交警侦察组住在一个村里,也平安无事。
我小时候,我祖父逗我玩,教过我的米汤碘酒密写法,永城的同志也在用。永城也有地道,不知现在还有没遗存?32天的反“清剿”斗争中,国民党军队的一个营住在一个村里,我们的武工队和县委主要干部,被老百姓藏在地道和夹墙里。区里有个通讯员被捕叛变,抓走一批干部,老百姓还是敢冒死掩护没暴露的同志。县委花钱营救出几个,剩下的忍住严刑拷打,骨断血流,保守县委领导人和联络点的秘密,英勇不屈,被敌人活埋。叛徒也没好下场,敌人榨干情报后,就给杀了。
1947年,刘邓大军过来,永城就解放了。
▲永城市烈士陵园
顺便说,薛湖的水煎包是很不错的,牛肉大葱粉条馅儿,上浓下焦,一咬一兜油。当地是丰沛文化圈,所以狗肉也是很好吃的,原先我同学每年春节后总给我们带一条狗腿,两瓶皇沟酒,狗肉切片,不觉吃得口滑!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上党战役:揭开解放战争的序幕太行红色记忆系列之四 解放战争
原载《山西画报》(中旬)2018年第09期
“上党”是古时对长治的雅称。“上党”的意思,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得中原”之说。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长治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使命。1945 年,发生在这里的上党战役,使长治这座城市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这部鸿篇巨著的扉页上。
战争背景
1945 年8 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秉承蒋介石旨意,以其第19 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 军、第61 军一部和部分伪军共1.7 万人入侵晋东南,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其军部率3 个师驻守长治,其余部队和地方团队守备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和壶关等县,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
攻克屯留县城(资料)
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军区坚决歼灭进入上党地区之敌,除去心腹之患。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军委指示,针对史泽波所部孤军深入、守备分散的特点,决心以所属的太行、冀南、太岳军区部队及地方武装共3.1 万余人,在解放区人民群众支援下,首先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城,吸引史泽波的主力从长治出援,力争在运动中予以歼灭,尔后收复长治。
屯留县老爷山上党战役主战场旧址(王广湖 焦向红 航拍)
屯留县老爷山金禅寺舍利塔上的弹痕至今仍清晰可见(王广湖 摄)
为了打好上党战役,晋冀鲁豫军区认真进行了战前准备,首先,将各军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游击兵团编组成太行纵队、冀南纵队和太岳纵队,使之成为正规兵团,从而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其次,在军民中广泛地进行政治动员,号召大家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战,并提出“打好上党战役,支援重庆谈判”的口号。部队知道毛泽东赴渝和蒋介石谈判,都为毛主席的安全担心。邓小平说 :“上党战役打得越好,歼灭敌人越彻底,毛主席就越安全,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 再次,开展了战前练兵,各级地方政府还动员了 5 万民兵支前或参战。充分的战前准备,使部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和后方的安全。
1945 年 9 月,我军攻克长治城(资料)
战争过程
9 月 10 日,战役正式发起。太行纵队首攻屯留,太岳、冀南纵队设伏打援。11 日,长治守军出动 6000人增援屯留,中途稍与打援部队接触,即畏惧被歼而退缩长治。12 日,攻克屯留。13 日,太岳纵队攻击长子县城时,以太行、冀南纵队打援。但长治守军不敢
出援,打援意图无法实现。刘伯承、邓小平当即放弃打援计划,令各部迅速夺取外围各城。至19 日,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壶关为我攻克,共歼灭国民党军7000 余人。20 日,各纵队开始合围长治。刘伯承、邓小平决心由城的东、南、西三面同时攻城,虚留生路于北关,诱使史泽波部北窜而在野战中予以歼灭。24日,各部队开始攻城,但遭到史泽波部的顽强抵抗,攻城未果。
长子北高庙烈士纪念塔(李国明 摄)
由于上党告急,阎锡山急令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第23、第83 军和省防军等部共2 万余人,由祁县地区向长治增援,以解史泽波之围。28 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判明彭毓斌的行动企图后,决定采取攻城打援的战法。以冀南纵队及地方武装佯攻长治,以太行、太岳纵队北上打援,将援军歼灭于襄垣、屯留之间地区。
动员起来的妇女在放哨(资料)
民兵火线救援(资料)
10月2 日,打援部队与增援敌军在屯留西北之王家渠地区遭遇,打援部队立即将彭毓斌所部包围于老爷岭、磨盘垴、榆林地区。被围困的国民党军凭借优势火力拼命顽抗,战斗十分激烈,打援部队多次攻击未果。刘、邓首长遂决定抽调围困长治的冀南纵队北上参加打援,只留下地方部队继续围困长治。为避免彭毓斌作困兽之斗,部队攻击时采用“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战法,即在北面敞开一个口子,争取在运动中歼灭之。10 月 5 日,彭毓斌部向北突围,太岳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虒亭以北之土落时,堵死敌人逃路。随后,打援部队以跟踪追击、平行追击、超越追击、穿插分割等战术手段,将敌援军各个歼灭,彭毓斌被击毙。
各界群众慰问八路军部队(资料)
被围困于长治的史泽波见援兵无望,于10月8日乘夜暗从长治向西突围,企图逃向临汾。据此,刘伯承、邓小平急令太岳纵队从虒亭直出沁水之马壁,对敌实行兜击。太岳纵队在“抓住敌人就是胜利”的鼓舞下,士气旺盛,他们不顾疲劳,忍受饥饿,日夜奔驰。至12 日,终于在沁河以东之将军岭、桃川地区截住了突逃的史泽波部。经数小时激战,除少数先头部队西逃外,其余全部被歼,史泽波被俘,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民兵队伍整装待发(资料)
历史影响
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在抗战胜利后,为保卫胜利果实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它的胜利,不仅给进犯太行区的阎锡山军以迎头痛击,保卫了上党地区,而且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上党战役后,刘伯承司令员曾以战略家的胸怀,宴请被俘的阎军高级军官,席间,阎军军官就自己失败的原因向刘伯承讨教,刘伯承回答:“从兵力上讲,我们不如你们强大,但上党一战,36 万上党人民竭尽全力支持我军,全区 12 万劳动力就有二分之一以上随军作战,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我们胜利的秘诀……”。
位于长治市区的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王广湖 摄)
据史料记载,在上党战役期间,解放区的青壮年帮助共产党军队挖战壕、修工事、送弹药、押俘虏,就在国民党军官以为我军缺粮短水的时候,晋冀鲁豫各部队却得到了老百姓送来的300多万斤小米和面粉、35 万斤马料和4 万斤食盐。解放区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把支援共产党军队作战视为打理自家庄稼一样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守护村口、封锁消息、照顾伤员、缝制军衣,仅军鞋就做了150 多万双,这是我军在上党战役中获得全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党战役胜利之后,刘邓指挥胜利之师千军万马下太行、战平汉、战邯郸,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在3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中,长治始终是一块巩固的根据地,是人民军队可靠的兵员补充基地、休整训练基地、后方供应基地和进军出发基地,是人民子弟兵温暖的家,是夺取全国胜利的牢固的战略支点。
位于长治县的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王广湖 摄)
长治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伴随着上党战役的大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这里拉开了解放全国的序幕。作为新中国最早解放并建立政权的第一座城市,长治市走过了70 余年。70 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这座英雄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放射出绚丽的光彩,成为闪耀在太行山的一颗明珠。
(责编:王孝伟 美编:李国明)
大家都知道镇平解放纪念碑的来历吗?详细的记录了这两次镇平解放战争的革命岁月… 解放战争
镇平解放纪念碑,现位于彭雪枫纪念馆内西侧,二者相辅相承,相映生辉。碑正面雕刻着“镇平解放纪念碑”7个金色大字,背面凹刻碑文,介绍镇平解放的情况!
镇平解放来之不易,先后经历了1947年和1948年两次解放。
1947年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兵团渡过黄河,在夺取陇海铁路西线和洛阳外围战役的重大胜利后,挥师南下,于10月29日发起伏牛山东麓战役。11月1日至5日,连克临汝、宝丰、鲁山、登封、叶县、郏县、南召、方城8座县城。
伏牛山东麓
然而,陈谢兵团刚刚到达南阳,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李铁军率其整编第三师、第二十师、第一二四旅等部队,气势汹汹地扑了上来,妄图以优势兵力歼灭陈谢兵团。 为了对付尾追之敌,掩护兵团主力在乎汉铁路西侧广大地区隐蔽展开,兵团在南召店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实施“豫西牵牛”方针,以四纵十三旅、九纵二十五旅6000余人的兵力伪装主力,诱敌西进。
11月4日,“牵牛”部队从南召出发,挺进镇平、石佛寺。为诱敌上钩,16日,十三旅包围镇平县城,调动全旅所有不同口径的火炮,集中几十个司号员,于次日拂晓发起声势浩大的总攻,司号员一起吹响了冲锋号,群炮齐轰,炮火连天,杀声动地。排山倒海的攻势,吓得守敌惊恐万状,声嘶力竭地向李铁军求救:“共军主力在镇平,几百门大炮正向县城轰击,望火速增援!”。天明,我军攻克县城,俘敌千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粮食。同时,二十五旅也占领了石佛寺。这是镇平的第一次解放!
1948年4月下旬,中原军区首长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首先夺取宛西四县,然后出汉水”的指示,决定由陈赓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二纵队、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桐柏军区主力、豫陕鄂军区第十七师等,组织发起宛西战役。5月1日,陈赓司令员移驻镇平石佛寺,亲临前线,指挥宛西作战。四纵十一旅从南阳石桥出发,百里疾进,于当晚包围了镇平县城和侯集镇。县城守敌有民团副司令王天锡率领的民团第一团、南召逃来的民团第八团和南阳十三绥靖区司令王凌云派出的一个加强营,计3000余人。
镇平县城城防坚固,墙高壕深,城外遍布木栅、暗堡和雷区。侯集是镇平民团司令王金声的巢穴,守敌两个团,加上特务营老一营、学兵队共计4000余人,粮足弹多。内设碉堡群、地雷阵、追击炮阵地,工事坚固,易守难攻。我军根据情报,作出战斗部署,十一旅三十二团围攻县城,三十一团攻打侯集。3日拂晓,两地同时发起攻击,主攻县城的部队在城东南角制高点魁星楼下与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由于地形不利,进攻受阻。攻打侯集的三十一团,实施火力突进,击退了敌人的反扑。敌人在失利的情况下,向南阳呼救,南阳守敌慌忙派第九师二十团、七十六师一团增援镇平。当敌援军进至王村时,我打援部队已拆除潦河大桥,阻敌于潦河东岸。当夜,华野十纵二十九师增援侯集、十一旅三十一团挥戈镇平,一举攻下西关。4日拂晓,我军连陷东南两关,迫使守敌收缩城内。18时,我军利用镇平地下党提供的情报,重新调整攻城部署,连续突击,守敌终于招架不住,一部夺路东逃,一部溃败四散。5日晨,我军人城展开剿捕,肃清残敌。侯集之敌在我二十九师的猛烈围攻下,仓惶出逃,被歼500余人。
5日黎明,侯集解放。至此,民团司令王金声苦心经营数十载的“土围子”被彻底摧毁。镇平解放后,王金声逃到南阳,依赖国民党第十三绥靖区的庇护,勾结地方土顽残匪,不时袭扰新生政权,妄图东山再起。中共镇平县委、县政府领导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与残敌展开殊死搏斗,争夺战达半年之久。经过晁陂、大榆树等地的激烈战斗,终于打跨了残敌的反扑,歼灭了地方土顽,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1998年5月,是镇平解放50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来之不易的胜利,缅怀为镇平解放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激励镇平人民热爱镇平、建设镇平的雄心壮志,镇平县委、县政府在彭雪枫纪念馆西侧建立了镇平解放纪念碑,与纪念馆共同作为镇平县永久性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