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类的旅游景点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
导读:科普教育类的旅游景点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 1.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 2.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案例 3. 乡村旅游课题 4.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的盈利模式 5.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案例研究 6.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具体形式 7. 打造乡村旅游观光 8. 乡村科普活动有哪些 9. 乡村旅游的科学性
1.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类: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2.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案例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游览、度假等服务,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从这点看来,休闲农业强调的是农业,着力点在农业上。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所进行的休闲、观光、体验以及学习等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强调的是旅游,着力点在旅游上。
做休闲农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展乡村旅游,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 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 的主题休闲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等。
3. 乡村旅游课题
劳动最光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良苦用心,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和尊敬。①劳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洁晶。
②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课题选题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的盈利模式
一、休闲养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养生,因此,生态休闲类旅游项目,发挥生态优势,将养生理念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融入到休闲项目的开发中。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区都在极力打造为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主要开展运动养生、温泉养生、森林浴场等多种养生活动。
1、森林氧吧
森林氧吧追求“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生态休闲理念,以森林、清泉、山石、溪涧、瀑布为基点,以高含量的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等生态因子为特色,辅以各类简约、朴素且与环境格调相一致的游憩设施,将运动健身、休闲旅游与自然山水巧妙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2、森林浴场
露天温泉,是在山野森林之间泡温泉的一种最为时尚的温泉洗浴方式,尤其是在冬季,“雪野温泉”在温度和视觉效果上的反差更是一种另人兴奋的新型休闲体验。相对于温泉模式,森林/山泉洗浴被称为冷泉洗浴模式,这也是最具灵气和最聚人气的养生休闲方式。
3、山野运动
主要是指在山地、湖边、丘陵等山野环境中,依托清新的泥土气息、宽敞的活动空间、新鲜的户外空气等生态环境,开展的慢跑、散步、徒步、骑车、垂钓、越野等各种户外活动。在增强人们体质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户外交往空间,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二、生态饮食
生态饮食是指将酒吧、茶吧、餐厅等多种饮食消费方式与自然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开发生态主题的休闲饮食项目,这种休闲方式是发展最开的生态休闲旅游方式。
1、生态茶吧、酒吧、 书吧
生态吧是建立在山水环境中的休闲场所。如北京的山吧,在自然山水间小聚、养性、读书,或是月光之下山溪旁的小酌,追求一种自然山水间的静态休闲。这类休闲产品颇受高学历、追求品位生活的人群所喜爱。随着自驾车的普及,这种休闲模式还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2、生态餐厅
生态餐厅倡导的是一种新的休闲理念。包括空气质量在内的就餐环境、舒适程度、餐饮品种、科学营养等问题,是生态餐厅首要关注的。生态餐厅通过现代化智能温室和原生态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为消费者营造了一种舒适、绿色、健康的就餐环境,并通过温度、湿度的控制,使得室内四季如春。
三、生态住宿
根据生态自然环境的特点,以休闲为理念,开发出别具特色的住宿产品,让旅游者感受不一样的住宿体验。目前,国内生态比较好的景区在已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森林木屋与树屋
森林木屋是较为流行一种生态住宿方式,而树屋则更为新颖,其建造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在坚固的大树主干分叉上盖木屋,室内点缀饰物,楼梯绕树而上;另一种则直接把大树挖空,内部保持挖空时的样子。
2、露营
随着俱乐部活动的兴起,露营这种前卫时髦的活动正在呈几何级数的增长。露营的乐趣来自逃脱繁华,与自然接触,是一种不依赖人工设施,自带装备在野外生活、停宿的时尚活动。目前汽车露营和帐篷露营最为流行。
3、野奢酒店
是以山野、乡野、郊野、田园等区域为背景,乡土建筑为外观,内部豪华奢侈的接待酒店。它将建筑和自然结合在一起,将荒野的魅力同奢华的享受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对自然和奢侈的双重欲求,为高端消费阶层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提供豪奢的服务接待。
四、休闲农业
现代农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农业的单一方向,而是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的生态优势,探索休闲农业产品,现阶段,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1、休闲农场/休闲农庄
休闲农场或休闲农庄依托生态田园般的自然乡村环境,有一定的边界范围,以当地特色大农业资源为基础,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满足都市人群对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这一开发形式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其本质是一种实现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新型农业旅游产业综合体。
2、生态农业科技园
生态化、园区化发展的生态农业科技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锋模式和示范样板。经历了以新科技、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为主要功能的第一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主要功能的第二代,如今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在原来功能的基础上,有效的结合了农业休闲旅游,融知识性、科学性、休闲性于一体,并呈现出突破农业产业链、从全景产业价值体系来构架全新的“后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5.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是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新标志,是农业从一产、二产向三产延伸的新业态,是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下一步可以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乡村旅游评价机制创新点有:
第一、乡村旅游是农业、农村的一部分,归农业主管部门管理。
第二、乡村旅游是市场经济,实行业主自主经营。
第三、乡村旅游具有科研、科普和环保功能,经营者要接受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四、旅游主管部门 不懂农业科学技术,也不管农村的发展,国此不管休闲农场的开办和经营,但可以纳入旅游宣传推广工作之中。
6.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具体形式
《无题》
~黎百痴
1、保护绿水青山
2、合理利用资源
3、学习农业知识
4、体念生活乐趣
5、缓解生活压力
6、加强城乡融合
7、促进农业发展
8、深挖资源潜力
9、知道勤俭节约
10、解决农村留守孤独感,
让城里孩子们学习和体会粮食、瓜、果、蔬菜有季节性,而不是产自超市和库存,如何将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农村是一所大课堂,是寻找初在哪里?用心去体会的课堂,书本和网络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深耕于现实中,去寻、去感悟更多的未知数,知识来原于生活创造……。
2019.11.16日夜原创随笔
7. 打造乡村旅游观光
农庄,农场,水库,竹林,花莆,
8. 乡村科普活动有哪些
科普内容包括:农业转基因技术、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生物防控技术、耕地分类管理、生态农场建设、农村沼气安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禁种铲毒知识、艾滋病防控等。
围绕农业产业发展、转基因生物安全、种养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回收以及沼气、农药安全使用等农民朋友关心的热点问题。
9. 乡村旅游的科学性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 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 、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 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Hash:b80dfad3d0de757adb96608ea377d76f90658a13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