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附近有山有水的景点 河南滑县风景

导读:滑县附近有山有水的景点 河南滑县风景 1. 河南滑县风景 2. 河南滑县旅游景点 3. 河南省滑县有什么风景 4. 河南滑县旅游 5. 滑县风景区 6. 滑县风景名胜 7. 滑县周边景点 8. 滑县景点和古迹 9. 滑县美丽的风景

1. 河南滑县风景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现存归德府城之下同时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陪都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朱仙镇

朱仙镇隶属于河南省开封祥符区,位于祥符区城镇西南部,距离开封15公里,南接尉氏县,东临祥符区范村乡、万隆乡和大李庄乡,北接仙人庄,西临西姜寨。朱仙镇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西瓜,其中畜牧业发达,是豫东地区牛羊肉深加工和水产鱼苗繁育基地,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同为全国“四大名镇”。

洛邑古城

被誉为“中原渡口”的洛邑古城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区。项目一期分布在洛邑古城东南角。该项目东至新街,西至金业路,南至南护城河,北至中州东路,总规划面积系1360亩,总投资人民币127亿元。开发周期约10年,项目分为四期,首期规划建设面积280亩。景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是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

安阳古城

彰德府城,也称安阳古城。安阳历史悠久,第一个城当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后是盘庚迁殷之殷都城。自从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奉拔魏宁新中(今安阳城东20多公里的汤阴县故城一带),更名为安阳,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398年,在今安阳城西南烧盆窑村一带,建安阳城。580年杨坚焚邺城,将邺官府和所有居民全迁安阳城,安阳城于是称邺,为相州。此后安阳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

南阳古城

南阳古城,即古宛城/建国前的南阳城。古宛城为夏,周、秦历朝兴建,两汉时代盛极一时,距今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夏朝时代南阳曾作为夏朝的都城,西汉时南阳为天下五大都会之一,东汉时南阳曾作为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汉末时期一跃为天下第一大城市。在明代,曾经重修和兴建,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

赊店古镇

赊店古镇,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是一个依水而建、依商而兴、依信义而繁荣的古老县镇,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尤以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社旗山陕会馆景区”闻名天下,“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1989 年被河南省政府定为历史文化名镇;2004 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名为赊店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荆紫关

荆紫关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荆紫关古镇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绚丽的古建文化遗存。自古水陆并通,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於古道”,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清末的记载言:荆紫关“水陆輨毂,商贾辐辏,繁盛甲于全境”;又言:“全境商务以荆紫关为贸易总汇”,商业繁盛远胜于淅川城。

神垕镇

神垕镇,隶属河南省禹州市,位于禹州市西南部。神垕镇的主要特色是钧瓷文化及千年古镇。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于神垕,其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1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诗句美誉。 神垕古镇被评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北舞渡镇

舞渡是中州历史名镇,原名北舞镇,古称定陵镇,是周代东不羹国所在地(镇西有故城)。北舞渡镇早在明清时期,就素有“水旱码头”、“小汉口”、“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是豫中货物集散地“中州名镇”。北舞渡文化源远流长,镇辖内名胜古迹12处,诱引文人墨客、商贾艺人云集。另有樊哙庙、中国第一当铺等名胜古迹更加重了北舞渡的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荥镇

古荥镇历史上是著名的荥阳故城,早在公元前3000~5000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公元前六、七世纪,郑国在此建设古城墙,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要道。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决战于此,是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有古荥阳城遗址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纪公庙、周苛庙、城隍庙、孔氏家庙及风景优美的黄河风景名胜区、黄河大观大河庄园等。

2. 河南滑县旅游景点

豫北的第一县是滑县,河南省直管县,安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北部,经度:114.5193,纬度:35.5754,与安阳、濮阳鹤壁新乡接壤。北距安阳市70千米,南距郑州市130千米,东北距濮阳市53千米,西南距新乡市70千米,西北距鹤壁新市区25千米。总面积181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5.21万亩。截至2020年11月,滑县常住人口为1169072人。

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有“豫北粮仓”之称。滑县主要旅游景点,隋唐大运河张家遗址、瓦岗寨、明福寺塔欧阳书院千翠湖等。

3. 河南省滑县有什么风景

咋啦,恁一家三口想去旅游了?咱滑县才不好玩呢,去海边吧,那好玩。

上面的那位你肯定不是俺滑县咧,像你说的民俗博物院,哪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烈士陵园吗,他老婆闭着眼都能在里面转一圈,还有森林公园,什么生物景观、风景水体景观、野生动物景观,夸的怪好,都是砂土坑,跟可多树,以前说起来那第一反应就是,那边被杀过人,怕怕。。。还有瓦岗寨啊,明福寺塔啊,哈哈,这不用我说了。

4. 河南滑县旅游

截止2021年查询,滑县属于河南省安阳市下辖县。滑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与安阳、濮阳、鹤壁、新乡接壤。北距安阳市70公里,南距郑州市一百多公里,东北距濮阳市53公里,西南距新乡市70公里,西北距鹤壁新市区25公里 总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21万亩。滑县常住人口为116.90万人。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中国唯一的粮食生产先进县,有“豫北粮仓”之称。滑县主要旅游景点,隋唐大运河、张家遗址、瓦岗寨、欧阳书院、千翠湖等。该数据为2020年11月统计。

5. 滑县风景区

砀山的旅游景点有很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3个旅游景点:

1.砀山县突山风景区。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名优经济林酥梨之乡、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2.砀山黄河古道。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源头清澈,湖泽毗连,只是在经过黄土高原后,河水一下子浑浊起来。2500年来,黄河决口1549次,改道26次之多。

金大定八年(1168年)六月,黄河从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决口流经砀山,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从兰阴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黄河改道北徙,不再流经砀山县,原砀山境内黄河成为废河(即故黄河)。故黄河自砀山县西北部下河陈庄村西入境,经姜庵、张楼、后岳庄、果园场、园艺场、杨李庄,至高寨河入大沙河丰县境)。县境内河道长46.60千米,流域面积277.80平方千米。

3.砀山黑龙潭。在砀山县玄庙镇小寨村西南角有一片近乎千亩的水面。水面的南边是“拔水而起”、高达一、二十米的大土堤,站在堤顶,往下一看,水里黑漆漆的,这里便是有名的黑龙潭了,当地人又叫它是小寨河。据传说,黑龙潭是1938年古黄河决口时一股大水从堤上冲下,水头刺成的。

6. 滑县风景名胜

隋朝末年著名的瓦岗军起义发生地。

位于河南安阳市滑县瓦岗寨乡。如今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到逢年过节,人气很旺。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翟让聚众瓦岗寨,即今河南滑县南,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

7. 滑县周边景点

瓦岗寨位于河南安阳市滑县 岗寨乡。

如今的瓦岗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据瓦岗寨乡负责人介绍,该乡人民政府驻地为瓦岗集,东临106国道,南与长垣县接壤。全乡东西长6.3公里,南北长13公里,总面积60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全乡辖29个行政村,260个村民小组,8016户,3.3万人。

瓦岗寨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以农果间作为基本种植模式,蔬菜业方兴未艾,养殖业异军突起,现有果林15000亩,主要品种为杏、苹果食用菌,尤其是双孢菇种植普遍,总面积达70000平方米,农业生产条件较为完善,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700万公斤,全乡套种面积7000亩,基本实现了农作物良种化、土壤改良化、栽培科学化,全乡企业主导产品为铸造、铝制品、卫生材料等。

8. 滑县景点和古迹

招贤村镇驻地 相传元代建村,原名隋家店子,毁于明初战乱,官府为重建此情,出榜招贤,以求再兴发达,故名招贤,后分为一、二、三、四4个行政村。主要姓氏有张、王、邢、宋、徐、唐、袁、米、李、董等。

汀沟店 明末苑氏建村,初名小店子,后朱氏在此开店。毁于匪寇。后朱、陈二姓重建汀沟村,改名汀沟店。主要姓氏有于、张等。

西汀沟 明洪武年间于氏迁此。汀沟为鱼得水,议分东、西两村,此村在西,故名。1959年,修仕阳水库时迁此,改名红卫。1981年恢复原名。主要姓氏有于、梅等。

东汀沟 村名由来及沿革同西汀沟。主要姓氏有于、王等。

董事坡 明初董氏由海东迁莒,十世分居于此,因地处岭坡,故名。主要姓氏有董、赵、王、周、范等。

七里沟子 明末徐氏迁此建村,因村有大沟,故名。主要姓氏有陈、贾等

大铺 明永乐间柳氏自柳家庄迁入,后孔氏迁入开设店铺,故名。主要姓氏有于、王、崔、陈等。

小铺 明末孔子六十一代孙迁此,随大铺而取名。主要姓氏陈、管、翟、孔等。

吕家庄 1968年由仕阳水库库区吕家庄迁此,改名前进。1981年复为原名。主要姓氏有于、王、管等。

姚家泉 明初姚氏迁此建村,因所处洼下涝湿,故名。主要姓氏有崔、陈、张、潘、仲等。

高家桥 明洪武年间高氏自山西迁之石岭后分居此地,当时村西有石桥,故名。主要姓氏为高姓。

石家官庄 明末石氏迁此垦种官田,取名石家官庄。主要姓氏有管、时等。

前门家官庄 清代门家管庄门氏迁此立村,因在原村前,故名。主要姓氏有门、韩等。

后门家官庄 明天启年间门氏迁此种官田、以姓氏命村,后立前村,故名。主要姓氏有门、管等。

李家庄子 清初孙氏立村,初名孙家小庄,后李氏迁入,村渐大,改为今名。主要姓氏有李,陈等。

大罗宅 1369年(明洪武二年)管氏从胶东迁此,初名挪宅,明中叶小罗宅村立,此村改名大罗宅。主要姓氏有孙、管等。

小罗宅 明中叶管氏建村,北临大罗宅而得名。主要姓氏有管,王等。

大窑 1369年(明洪武二年) 管氏由海州迁莒,居小窑,因以烧窑为业渐演为大窑。主要姓氏有管 高等。

王家坡 明洪武年间王氏由海曲迂此,初名王家岭,1981年更今名。主要姓氏有王、李等。

沙沟 明初杨氏于此立村,初名杨家草沟,后袁氏迁入,村中有河构,改为今名。主要姓氏有苑、高、王、陈、葛等。

杨家坡 明洪武初于氏住小绿汪村,1968年从库区移此立村,名红旗。1981年更今名。主要姓氏有扬、郑、王等。

柳家庄 明永乐年间,柳氏丘此立村,冠以姓氏而村名。主要姓氏有柳、齐等。

东瓦屋 明洪武年间陈氏自直隶迁莒城,崇祯年间又迁此立村,以烧瓦为业,故名。主要姓氏有陈、李等。

程家庄 明洪武年间程氏建村,以姓命村名。主要姓氏有管、王、张等。

后仕阳 明洪武初于氏建村,村西原有石佛寺,“大侍养”碑、清初寺毁,村以此名,后演为今名。主要经氏有于、王等。

前任阳 明代建材,原与后仕阳一村,1961年分置此村,名前仕阳,主要姓氏有于、杨、李等。

小仕阳 清乾隆年间,刘氏自沂水逃荒至此。依仕阳名立小仕阳。主要姓氏有王、刘、葛等。

何家曲坊 明永乐年间何氏自莒城迁此村。原以设坊制曲为业、故名。主要姓氏有何、单等。

程家曲坊 明朝程氏迁此定居,设坊制曲,故名。主要姓氏有程、季等。

李家曲坊 明末李氏自江苏迁此设坊制曲,故名。主要姓氏为李姓。

车家曲坊 明洪武年间车氏由车家春生迁此,以制曲为业,故名。主要姓氏有车、单等。

周家曲坊 元末周氏迁此立村,初名周家庄,因设坊制曲,故名。住姓氏有周、贾、徐等。

张家曲坊 1467年(明成化三年)张氏自济南迁此立村,随邻村而名。主要姓氏有张、田等。

武家曲坊 1626年(明天启六年)武氏迁此立村,清初随邻村而名。主要姓氏有武、董、李、刘等。

贾家岭 明初建村,因东北靠岭,故名。主要姓氏有贾、秦等。

山头 原名杨家庄,明初李氏自江苏迁此,村靠山头岭,取名山头。主要姓氏有张、李。董、王等。

管家洼 1966年管氏从大窑迁此,名向阳,因地洼下,1981年更今名。主要姓氏有管、秦等。

赵家官庄 明末肖氏迁此建村。名肖家官庄,后徐、何、赵三氏继入,改名小官庄,1981年更为今名。主要姓氏有赵、陈、张、贾等。

西黄埠 明初宋氏迁此。村东有土埠,寺院古迹,先名黄土埠,后演今名。主要姓氏有宋、王、田等。

东黄埠 明末黄埠分居两村,此村居东,故名。主要姓氏宋姓。

北黄埠 明中叶陈氏迁此立村。后王氏迁入,因处黄埠北、故名。主要姓氏有王、李等。

陈家土岭 明洪武年间陈氏自直隶迁莒,崇祯壬午年迁此避难,因有土岭。故名。主要姓氏有陈、梁等。

祝家楼 明末祝氏自祝家楼迁此,为念故籍,仍名祝家楼。主要姓氏有祝、荆等。

天井汪 1959年修仕阳水库迁此,主要姓氏有王、周、辛等。

徐家屯 明中叶金氏迁此垦田立村,初名金家官庄,后徐、朱、张迁入,改名大官庄,1981年更为今名。主要姓氏有徐、张、金等。

管家屯 1968年小窑管氏部分住户迁此立村,村名文革,1981年改今名。主要姓氏有管、张、陈等。

罗庄 1471年(明成化七年)朱氏自黄埠析居于此,初名小挪庄,后演为小罗庄。主要姓氏有宋、于、陈、谢等。

大 庄 明成化年间宋氏自黄埠析居于此。主要姓氏有宋、杨、王、梁、赵、陈等。

前石汪峪 明成化年间李氏建村,因在后石汪峪前,故名。主要姓氏有吕、薛、许、王等。

后石汪峪 因村后山峪中有石汪。故为村名,明末前石汪峪立,此为后石汪峪。主要姓氏有王、宋等。

大土岭 清嘉庆年间崔氏由崔家四山子迁此,初名崔家土岭,村前又立小土岭,此为大土岭。主要姓氏崔、翟等。

小土玲 明初崔氏由桑园里庄迁此,初居大土岭、后移此立村,故名小土岭。主要姓氏有崔、葛等。

风台沟 清初崔氏于此立村、因村北有风台山,村前有沟,故名风台沟。主要姓氏有崔、赵等。

马家店子 明洪武年间马氏迁此,靠大路开店为业,后为村名。主要姓氏有马、苑等。 ·

相家官庄 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相氏自桑园迁此,垦官田立村,故名相家官庄。主要姓氏有相、赵等。

西双庙 明初郁氏建村先名郁家庄。天启年间战氏自莱阳迁入,随东双庙而名。主要姓氏有战、刘等。

东双庙 明初刘、吴二姓迁洪罗店立村,因多水灾修二庙,以禳灾,故名。主要姓氏有卢、李、张、孙等。

徐家春生 清初魏氏自魏家石河迁此立村,名魏家春生,后徐氏迁入,人丁渐旺改为今名。主要姓氏有徐、董、夏等。

前王家春生 清初王氏自云门移此立村,因在王家春生前,故名。主要姓氏有王。田等。

后王家春生 1369年(明洪武二年)王氏自江苏云台山迁此立村,取吉祥名王家春生。主要姓氏有王、刘、殷等

梁家春生 清初仲氏迁此立村 · 后陈姓入改名陈家春生,继梁氏迁入改为今名。主要姓氏梁、陈 、马等。

岳家春生 明正德华间岳氏自山西迁莒之东关,后分一支居此,随邻村而名。主要姓氏有岳 陈、刘、梁等。

车家春生 明代车氏居此立村,随邻村而名。主要姓氏有车、赵等。

凤凰庄 1877年(清光零三年)刘氏落户于此、因有土墩名凤凰台。故为村名。主要姓氏有刘、梁等、

崔家四山子 清康熙年间崔氏立村,地势四面环山,故名。主受姓氏有崔、冯等。

梁家四山子 清康熙年间梁氏立村,四周环山取名梁家四山子。主要姓氏有梁、单、潘等。

西宅科 1666(清康熙五年)张氏由曲坊分居此地,村落依山傍水,取名宅科,1959年修仕阳水库移迁今址,沿用原名。主要姓氏有张、葛等。

古路官庄 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袁氏自河北枣强县迁厉家疃,后迁此,因村靠大道故名。主要姓氏有王、袁等。

季家庄 清代季氏自东莞河西迁此,初名季家洼,后改令名。主要姓氏为季姓。

河东 明初董氏立村,原由海东十八村迁张解,后迁此,因处沭河东岸故名大河东。主要姓氏为董姓。

小河东 清初张氏建村,随大河东而名小河东。主要姓氏为董姓。

东全寨 明永乐年间朱氏建村,所处曾设军营扎寨,民得保全,故名。主要姓氏有张、王等。

西全寨 明嘉靖年网王氏自新泰东都迁莒河北圈,三世分支迁此,传永乐扫北时曾在此安军营寨,战为村名。主要姓氏有王、杜、袁等。

左家庄子 明永乐年间丁氏建村,初名前普安,后庄氏迁入改今名。主要姓 有张,马等。

仕家庄子 明洪武年间仕氏自海东迁此,以姓氏命村。主要姓氏有徐、武、倪等。

普安 1369年(明洪武二年)田氏立村,村原有“普救庵”,村随庙街名。后为今名。主要姓氏为田姓。

孙家台子 1626年(明天启六年)孙氏立村,因地处高地,故名。主要姓氏为孙姓。

王车台子 1369年(洪武二年)王氏自历城迁此,因地形高,故名王家台子。主要姓氏有王、吴等。

9. 滑县美丽的风景

1  安阳殷墟博物苑  

2  安阳长春观  

3  中国文字博物馆  

4  安阳岳飞庙  

5  安阳修定寺塔  

6  安阳林虑山  

7  安阳万佛沟  

8  林州太行黄花山  

9  林州洪峪山  

10  林州青年洞  2014年11月外地人关注安阳景点  1  安阳殷墟博物苑  2  安阳岳飞庙  3  中国文字博物馆  4  安阳林虑山  5  安阳长春观  6  安阳王相岩  7  林州青年洞  8  安阳袁林  9  安阳马氏庄园  10  安阳分水苑

Hash:c7292cc7959bac55478d76e30de2b3f0b32fff2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