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南博物院参观攻略
河南博物院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并且这里有着深厚的文焕底蕴,馆内的藏品众多,陈列布局也十分有讲究,是一处非常值得参观的博物馆,关于具体的参观攻略如下。
镇馆之宝
贾湖骨笛: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世界上最早 的吹奏乐器(新石器时代)
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春秋时期)
妇好鹗尊: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商代晚期)
杜岭方鼎: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完美、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重器(商代早期)
玉柄铁剑:“中华第一剑”,是目前出土的最早冶炼铁(西周晚期)
同云纹铜禁: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失蜡法铸件 (春秋时期)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稀世珍宝,绝世无双(北宋)
门票价格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 (夏)9:00-17:00 (冬)。周一闭馆。
参观预约流程: “河南博物院"小程序-展馆预约( 现在需提前2天预约),刷身份证进入。参观时间: 3小时
防疫要求
1、观众进入院区需提供“两码一证”,即健康码、行程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2、暂不接待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所在地的观众及14日内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所在地旅居史的观众。
3、入馆参观时请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在闸机口刷本人身份证原件,通过验证即可入馆参观。
霸气回归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值得你N刷! 河南博物院
最近几天的郑州
除了金鸡百花电影节
最受人关注的事情,莫过于: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开放!
2015年,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实施闭馆维修
这一下子就是5年,5年间
有人从小学上到初中
有人上完大学离开郑州
都没能等到主馆开放...
一直到今年9月24日迎来重开的喜讯
如今主展馆重开,只想说一句:
“河伯”,终于等到你!
开馆第1天,我有幸预约到了票
乌央乌央的人群
写满了大家对“河伯”的期待
01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
阔别5年,惊艳回归
阔别五年,河博主馆王者归来
大气磅礴,亮点多多
从外观看,主展馆建筑主体大气
灰色的主色调充满厚重感
顶端的“冠部”,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中庭的巨型雕像霸气十足
成为游客照的最佳取景地
一个人奋力推开两个大象
仿佛寓意着人类的出现
打破了原始野兽统治的中原大地
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鸿蒙宇宙,开天辟地
5000余件宝物粉墨登场争奇斗艳
从远古的旧石器到唐宋元明清
时空跨度之大、时间轴之长
在河南博物院陈展史上可谓少见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齐亮相
让观众“大饱眼福”
《国宝特展》
国家宝藏轮流“坐庄”
带你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秘密
02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
基本陈列展
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
以河南本地出土文物为依托
按照历史顺序布展
特别强调“中”“都”二字—
“中”即为“天地之中”
“都”主要讲述夏朝以来
在河南建都的20多个王朝
基本陈列分布于主展馆1、2、3层
共分10个展厅
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
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中原都城文化
以及都城中的人文生活进行解读
▼
● 新石器时期 ●
石斧、石刀等各种石器制作
让我们见识到远古人类最初对工具的使用
以黑白为主色调的陶器
开始显露远古的艺术创造力
下面这个三只脚的白胖子叫白陶鬶[guī]
是一种炊、饮两用的陶制器具
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
三足如口袋,开口如张大上扬的鸟嘴
精巧可爱,创造力十足
● 夏商 ●
夏商时期,河南分量很重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都城变迁都在河南境内
更是被国务院授为“华夏第一王都”
商代是中国第一个
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
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
郑州商都遗址...
都代表了商代最灿烂的文明
● 西周、东周 ●
周武王灭殷商后就着手在
中原建立新都,定鼎中原
是为成周,即今天的洛阳
“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代表的也是洛阳这片地方
周公制礼作乐,规范宗法礼制
从这时期出土的文物中
可以感受到西周礼制的成熟
西周覆灭后,周平王东迁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前后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这既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时期
又是一个百家争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文物国宝
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想象力的高度
更是青铜文明的高峰
● 秦汉魏晋南北朝 ●
秦统一六国后,全国设36郡
河南独占7个,中原成为秦国的辅弼之地
也是西汉重要的诸侯国——梁国的所在地
四神云气图壁画和金缕玉衣
都反映了西汉梁国的雄浑实力
▲金缕玉衣,是古代贵族的殓服,由2008个玉片,用金丝缀合而成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汉代各式各样的陶俑和建筑明器
反映了庄园文化的丰富多彩
▲汉代建筑明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分裂割据
各民族迎来大融合
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繁荣兴盛
从出土的碑刻、陶俑等文物可以看出
● 隋唐 ●
隋唐时期,洛阳为东都
既是大运河的中心枢纽
又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
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著名的唐三彩、民族色彩浓郁的胡陶俑
都是其中的代表
武则天称帝,定都洛阳,称“神都”
洛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经济文化迎来极盛时期
● 宋金元 ●
北宋东京城,在千余年前
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
展现了东京城内的繁华场景
北宋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从这一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可见一斑
▲北宋皇陵石刻头像
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
河南独占其三,且汝窑位居魁首
镇馆之宝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堪称稀世珍宝,见证瓷器艺术的高峰
▲通过现代科技,可以仔细观察到瓷片上的花纹
▲宋金元时期精美的瓷枕
四楼有两个展厅,分别是
中原楚国青铜艺术
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
目前暂未开放
03
“镇馆之宝”齐亮相
稍微有些了解的同学知道
河南博物院有“九大镇馆之宝”
目前主展馆开放,除了“云纹铜禁”
其他八件宝物全部展出
机会难得,去参观的朋友不可错过!
● 贾湖骨笛 ●
一支来自远古的笛子
以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制成
可以演奏出近似七声音节的乐曲
它的出土,改写了
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
是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的奇迹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1987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
● 杜岭方鼎 ●
杜岭方鼎,又名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
方鼎是一对,另一只目前在国家博物馆
它的发现,为确定郑州商城是一座
商代早期都城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所处年代:商代早期,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张寨南街
● 妇好鸮[xiāo]尊 ●
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
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鸟形铜尊
其整体为一昂首挺胸鸮形(鸮,即猫头鹰)
威严狞厉,蕴含着殷商先民特有的
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是罕见的艺术品
所处时代:商代晚期,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
● 莲鹤方壶 ●
莲鹤方壶是青铜时代
承上启下的绝代珍品
也是河南博物院前身
河南省博物馆最早的藏品之一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 四神云气图壁画 ●
壁画摹绘了一幅光怪陆离、虚幻奇异的画卷
壁画尺寸宏大、文化内涵丰富
绘画艺术高超,为汉代壁画中所罕见
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格等级最高
保存最完整的墓室壁画
所处时代: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
● 武则天金简 ●
这不仅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枚金简
更是迄今发现的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
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
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
武则天时期的书法、古代投简制度
古代封禅制度等都有重要价值
所处时代:唐代,1982年,出土于河南省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
此外,还有两件镇馆之宝在展出:
玉柄铁剑、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04
《明清河南》《国宝特展》
专题展览
和“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同期亮相的
还有《明清河南》专题陈列
《国宝特展》两个展览
逛完前面的,也推荐来参观一下
●《明清河南》专题展 ●
《明清河南》,是通过文物
展示明清时期中原文化的特色
明清两代,虽然都城已经不在河南
但作为京畿南部门户
河南的政治地位依然重要
商品贸易也出现繁荣景象
这个时期的河南,商路通达
万里茶道贯通南北
黄河的频繁改道也深深影响了中原
●《国宝特展》●
《国宝特展》实行“国宝”轮流做庄制
每期亮相一件国宝
第一个登场的是贾湖骨笛
通过实物、图文展示及多媒体手段
全方位介绍贾湖骨笛的
挖掘出土、测音、材料工艺等情况
让大家对国宝背后的故事有更深入了解
参观完国宝特展,来到最后一个展厅
中间是观星台的模型,抬头是“满天繁星”
墙壁上散落着从古至今的汉字演变
时空交错,历史与文明汇聚一堂
在这里,华夏先民依嵩山、凭黄河
立国于中、创造文明
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史书
参观完以上展览
“华夏古乐”音乐文物复原展演(需购票)
东配楼的博物馆综合实践体验中心
都值得前往体验参观
另外,每一层开设的文创专属区域
配合国宝元素,精心设计了各种周边
喜欢收藏文创的可以去看看
///
河南博物院主馆霸气回归
馆藏丰富,一天逛不完
作为郑州必打卡的游玩圣地
绝对值得你N刷!
挑个时间,去河南博物院
畅游中原历史文明长河吧
河南博物院
交通:乘坐b102路、b11路、b2路、b18路等公交可到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冬季开放时间为9:00—17:00),闭馆前1小时停止发放参观卡,每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闭馆。
预约方式:
河南博物院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免费参观,游客可搜索“河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我要预约”,输入信息选择合适的参观时间段进行预约即可。
Tips:
2,场馆内冷气比较低,建议带外套进入。
河南博物院:历时5年改造后全面开放,感受厚重历史来这儿就对了! 河南博物院
在中华文明遗产地图中,河南博物院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现有17万余件(套),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
小朋友们在河南博物院体验触屏设备。河南博物院供图
经过5年的抗震加固、改造提升工程和3个月的试开放运行,河南博物院于2020年12月26日向观众全面开放。九大“镇院之宝”全部亮相,16个展厅悉数开放,智慧导览、3D展示、5G互动带给观众全新体验。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武则天金简(局部)。新华社记者 李 安摄
全面展现中原文化
走进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长长的通道在灯光映照下好似一条深邃的时空隧道,引领观众穿越历史。穿过通道,来到大厅,一座气势雄伟的雕塑映入眼帘。雕塑一人居中,奋力推开左右两头大象。河南博物院文化信息中心主任荆书剑说,这座雕塑象征着推开中原地区从远古走向文明的大门,欢迎天下宾客。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是我们的基本陈列,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展示华夏民族文明发展轨迹,反映中原文化的悠久、辉煌及其影响力。”在主展馆一展厅,讲解员徐冰溪向观众介绍道。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共有10个展厅,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7部分组成,共展出文物5000余件(套),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都城中的人文生活进行解读。
“黄河九曲,中原在黄河的襟抱中,是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地区。数千年来,有20余个王朝在河南建都,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万捷说,新的展陈在策展视角、展示内容、展现方式上均有显著提升,进一步延伸了历史轴线,丰富了文化内涵,吸收了栾川孙家洞、许昌灵井、新密李家沟、巩义双槐树等遗址近年的考古新发现,力图更好地展示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母体地位和在黄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主干作用。
特色展览亮点纷呈
“大家看,这是一支8000多年前的笛子,由鹤骨制成。它特有的音色和音阶,唤醒了来自远古的音乐记忆。请您欣赏一段我们用仿制的骨笛吹奏的旋律。”在“国宝特展”展厅,观众细细端详展柜中的骨笛,侧耳聆听悠远的笛音。
徐冰溪介绍,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它的出土,将中国音乐史的起源往前推了几千年。
“‘国宝特展’和‘明清河南’专题陈列是与‘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同期亮相的展览,此外还有几个特色鲜明的专题展览也已全面开放。”荆书剑告诉记者,“国宝特展”是河南博物院在展览方面的一个新亮点,特展实行国宝“轮流坐庄”制,每期展示一件国宝。第一个与观众见面的是闻名遐迩的贾湖骨笛。该展览通过实物、图文展示及多媒体手段,向观众介绍贾湖骨笛的发掘、测音及其材料、工艺等情况。
石刻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中,深沉雄大的汉代画像石刻、庄严肃穆的陵墓仪仗、琳琅满目的碑志刻石、惟妙惟肖的佛国众相,显示了古代艺术家鬼斧神工的技艺和超凡的审美意趣,带给观众无尽的艺术享受。
主展馆试运行期间观众没能看到的“镇院之宝”云纹铜禁,在“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展中亮相。春秋时期,丹淅流域是楚文化滥觞之地,楚人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次展出的淅川东周楚墓青铜器,以其富丽纹饰和精湛工艺,体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荟萃了明清时期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有漆器、玉器、珐琅器、牙雕、瓷器等,其中清代象牙萝卜、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等展品备受观众喜爱。
以人为本创新体验
“盲盒和藏书票的创意很好,微博的讲解也很好。能火起来,就是因为能给人新的参观体验。”一名网友参观河南博物院后写下留言。
“我们实现了5G全覆盖,并将先进的数字技术融入展陈、社教和参观服务中。语音导览二维码、中英文双语解读、生僻字注音等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荆书剑告诉记者,网友所说的“盲盒”,是河南博物院以“失传的宝物”为主题开发的考古类文创产品。盲盒将仿制的“珍奇宝藏”埋藏其中,让体验者利用内赠的迷你版考古工具挖掘出来,切实感受考古工作者发现历史的惊喜瞬间。河南博物院还以明星文物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等为主题,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将观众喜爱的文物变成可以在手中把玩并赠送亲友的佳品。
“喜欢音乐的朋友,可以在我们这里领略几千年的音乐:从史前骨笛到先秦遗音,从汉唐乐舞到宋代词乐……”徐冰溪说,全新升级后的华夏古乐厅对古代音乐文物进行复原呈现,每个开放日都举办“华夏古乐——音乐文物复原展演”,邀请观众领略古代音乐的魅力。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河南博物院在主展馆东西两侧打造了4000多平方米的观众休闲空间,在东配楼开辟了13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教育服务空间,集研学活动教室、文物保护观摩体验、田野考古体验、古代天文科技展示及自主学习五大功能区为一体,可同时容纳500人参与活动。
在新完成改造的文保楼中,专门开设了“历史教室——文物保护观摩实验室”。实验室把修复作为基本陈列的一部分,向公众进行展示。无机文物、有机文物修复室内侧墙壁设置成透明玻璃展示窗,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向参观学习人员展示文物保护修复过程,深化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下的社会教育功能。
谈到未来的发展,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我们将以多元文化视角,全方位解读文物藏品,打造有温度的展览,做有深度的社会教育,推出有热度的文创产品,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精细化、体验式的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任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