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春游景点 春节期间河南旅游景点

导读:河南省春游景点 春节期间河南旅游景点 1. 春节期间河南旅游景点 2. 河南省春节景点 3. 河南春节游玩推荐景点 4. 河南省春节旅游攻略 5. 春节期间河南旅游景点开放吗 6. 河南春节旅游最佳去处 7. 河南省春节期间免费的旅游景点 8. 河南省元旦旅游景点 9. 春节期间河南免费景点 10. 端午节河南旅游景点

1. 春节期间河南旅游景点

2021年春节‘郑州免费景区一览表!

  郑州免费景区有:

  观星台景区(4A);

  三泉湖(4A);

  红石林(4A);

  黄帝故里(4A);

  郑州市丰乐农庄黄河谷马拉湾海浪浴场(4A);

  黄河富景生态世界(4A);

  樱桃沟景区(4A);

  范家门风景区(3A);

  禹锡园景区(3A);

  塔山旅游休闲度假区(3A);

  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3A);

  灵崖山天爷洞(3A);

  浮戏山雪花洞(3A);

  偃月古城(3A);

  具茨山(3A);

  车马坑(3A);

  红枣小镇(3A);

  大信家设计工业旅游景区(3A);

  黄河花园口风景区(3A);

  黄河逸园(3A);

  钓鱼沟景区(3A);

  郑州城隍庙-文庙(3A);

  九里山风景区(2A);

  博物馆(2A);

  欧阳修公园(2A);

  登封窑(2A)

以上景区免票,以当时时间核实为准!


2. 河南省春节景点

[]第一条线路:洛阳——地坑院——玉泉院——秦始皇兵马俑——西安

1、第一天从洛阳出发:第一站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进村不见房屋”,“闻声不见人”,


3. 河南春节游玩推荐景点

开放的,河南疫情也不严重,只是建议出门还是戴好口罩。


4. 河南省春节旅游攻略

2022年春节河南暑期对学生实行门票免票或者打折优惠的景区有438家,占恢复开放景区的91.44%。其中,有278家景区对学生实行免门票,其中包含郑州观星台、郑州樱桃沟、郑州黄帝故里、平顶山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焦作老家莫沟景区等47家4A级景区。


5. 春节期间河南旅游景点开放吗

鹤壁古灵山风景区是河南省较为知名的旅游景点,2020年春节期间该景区实行了临时关闭,2020年3月12日起恢复对外开放。根据上级部门关于防控工作的要求,景区每日开放时间为8:00至17:00,日接待游客限3000人次,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目前,景区内景点线路、游乐项目、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服务场所正常开放,餐饮、购物、住宿等场所暂不营业,游客需自带食品,并在行前规划好路线,避免夜间滞留景区。


6. 河南春节旅游最佳去处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来自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湖北等省的游客潮水般地涌进太昊陵朝祖进香,高峰时平均日客流量达40多万人次。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自农历二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会期一个月地点:淮阳县城太昊陵看点:担花篮和泥泥狗、拜人文始祖“伏羲”、游龙湖。

浚县古庙会。

浚县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每到新年正月初一,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流就覆盖了县城边的大伾、浮丘两座山


7. 河南省春节期间免费的旅游景点

景区需购票 ¥45.0起

大鸿寨风景区集自然、山、水、洞、林为一体,是河南省少有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之一。主峰大鸿寨高1156米,驻足山巅,俯视远眺,万壑纵横,群山拱围,峰峦叠翠,气象万千。景区以涌泉河流为界,自然分成南北两大区域。

北区:自西向东,巍峨雄壮的大鸿寨主峰、尖峭峻拔的摘星楼,开阔平 坦的坷垃垛依次排列。有簸箕掌、钻天洞、烽王台、一线天、白果树、水帘洞、佛爷庙、樊梨花台、老羊山等28处景观。这些景点或高悬于峭壁之上,或掩映于原始林木之间,或盘踞于沟壑之处,或令翅于高峰之巅,置身其间,移步换景,身若飘然;四季更替,风景变幻;昼夜有分,各具洞天;晴雨有别,致趣各般。

南区:自东向西,有蜘蛛山、梨辕山、兰花山、玛瑙山等19处景观。由于50年代鸠山乡人民大战荒山,现如今自东至西,松柏流翠,白杨参天,花椒飘香,刺槐成片,红山楂挂满枝头。春夏季节,万木峥嵘,百花吐艳,与北区原始的自然林木花卉争奇斗妍,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8. 河南省元旦旅游景点

阳历年。

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一日。

“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时期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时期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时期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9. 春节期间河南免费景点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河南免费的景点焦作云台山,三泉湖,鸡公山,龙门石窟,大鸿寨,等景区,在二零二一年的十二月各大景区都有限时免门票的优惠活动,在免门票期间,所有游客都必须持绿色健康码,行程码,并有二十四小时核酸证明,中高风险地区不接待。


10. 端午节河南旅游景点

1、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 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5、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

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 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Hash:5bc845f89f470f2c97a810b8324e7bd1b2d3682e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