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开发区
【区情概述】 鹤壁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鹤壁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鹤壁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定名为河南鹤壁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筹建起步阶段(1992年―1997年),主要工作重点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第二阶段是重点转移阶段(1998至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两手抓的方针,即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市直机关迁建。以2000年10月1日市直机关全部搬迁到开发区办公为标志,开发区成为鹤壁市的政治中心。第三阶段是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市委把新区建设作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市的龙头和形象来抓,提出了要把新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全力打造“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美丽”的城市名片。 开发区位于豫北城市群和晋冀鲁豫十四地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地带,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纵贯全境,与东西走向的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山西―鹤壁高速公路、长治-鹤壁-泰安铁路共同形成了豫北交通“双十字”骨架。华北污染最轻的河流之一--淇河穿越开发区。河南鹤壁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 开发区自建设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豫北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手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短短十余年时间,昔日淇水之滨的一片旷野,现已被风格迥异的楼宇、纵横交错的道路、鳞次栉比的厂房、芳香四溢的花园所取代,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增长源,展现出生机勃发、大有希望的前景。 【经济发展】 开发区建设之初,市委、市政府为了尽快促进新区经济发展,制定了鼓励老区企业搬迁到新区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区产业规模还较为薄弱。2003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提出了建设“三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开发区被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加强了经济环境治理,完善了促进企业发展的服务机制,提高了入区企业标准,重点引进了一些科技含量高、劳动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天海电器集团、新飞无线电四厂、天淇汽车模具公司、波特精工有限公司、中美迈世通医药公司、佳多科工贸公司、田山・阿丝娜电器有限公司等。批发零售贸易业不断发展,佳和商业广场、燕莎购物广场、正阳商业广场等发展良好。目前,新区共有投产和在建工业企业102个,商贸物流企业70个,2007年工业产值达到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增幅达到31%以上,其中,2007年财政收入达到7504万元,比上年增长32.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率达到83%(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67%、其它占10%)。 【区内城建】 城市特色 按照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大力开展城市道路、办公区和居民区绿化工作,确立了“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的绿化思路,因路造景,因景配绿,植物造型灵活多样,花木配置简洁明快。积极推进庭院绿化、拆墙透绿、大树进城 工程,在充分保护现有生态、地貌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坚持外来植物和乡土植物相结合,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的绿化格局,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徜徉在新区,到处是花团锦簇,景色怡人,呈现出“人在绿中走,车在树下行,楼房花中卧,城居森林中”的动人画卷。目前,新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城市建设 截止到2007年底,新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38亿元。累计修建城市道路59条(段),103公里;城市绿地面积达到734.8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150.1万平方米,建成公园、广场、街头绿地25处。城市绿地率达到38.3%,绿化覆盖率达到40.4%;房地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截止目前共建成住宅面积403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20万平方米。突出了滨水城市特征,对二支渠进行了改造,对护城河进行了开挖和延伸,开工建设了淇河公园。建成了110KV变电站两座,完成日供水10万吨水厂一期工程;建成了两座供热站(其中,一站60吨,二站80吨)。同时,利用矿务局热电厂发电余热建设了2×135MW热电联供项目,供热面积达250多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的淇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万吨。建设了工业用气和西气东输工程,居民天然气使用普及率达到95%以上。鹤壁火车站每天有21对京广线直快、特快列车在新区停靠。2006年,以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为主题,获得省级园林城区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市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区城市规模的扩大,加强了市容市貌管理改革力度,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建成并运行了城市管理数字化地理信息平台,实行了城市绿化、环卫、市政等网格化管理模式,制定了较为科学的综合考核办法,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目前,新区公共卫生覆盖率达到100%,卫生监测率达95%以上,城市垃圾处置率达到98%以上。建立了9个社区,每个社区按照“五位一体”的原则,设置了党支部、居委会、警务室、文化站和服务中心等机构。 社会事业 目前,新区共建成小学5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学1所,在校生近2万人,满足了不同学历层次的需求,初步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健全,已建成8所医院;建成6家星级宾馆,新区具有了一定的接待能力;文化中心和游泳馆已投入使用,街头游园、健身路径布局基本合理,提高了新区的文化品位。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群众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城中村改造 开发区共有行政村19个,目前新区已完成了打柴口和王升屯两个村的改造工作。2006年,按照撤村并点、统一迁建的思路,启动了新区南部2个村民安置小区建设,目前两个小区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今年将完成郭小屯村搬迁任务和崔庄村涉及湘江路拆迁的村民安置任务。大赉店村将作为改造重点,积极推进,其它各村将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村一策的办法加以改造,现在各村都正在制定或修改村庄改造方案。 【地理位置】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是河南省省辖市之一。辖两县三区和鹤壁经济开发区。全市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 140多万。鹤壁市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及107国道纵贯新市区。2003年,鹤壁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鹤壁老市区地处丘陵地带和工矿区,存在交通闭塞、地质地貌复杂和环境脏乱差等许多制约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因素。1992年,市委、市政府在认 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大胆作出了敞开改革开放大门,开发建设新区,市中心南移的重大决策。新区位置选择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发展优势的淇河之滨。 鹤壁经济开发区自1992年建设以来,坚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已成为中原城市群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截至目前,新区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25.1平方公里,城市框架面积38平方公里,摆放各类项目800余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2%,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平方米。先后获得了河南省十佳开发区、外商投资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省级园林城区、文明城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桂冠。 【所获荣誉】 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 2002年,获得省级园林城区称号。 2003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区称号。 2004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5年,获得河南省十佳开发区称号。 2006年,以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为主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Hash:9fb3252c6ae151ab97aaaaa7b5c5f9bc2e723666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