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姑嫂塔,一段凄美爱情
泉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之前去过好几次,每次都留下了着极好的印象。这次来到了泉州南面的石狮,探访了本地最著名的姑嫂塔。姑嫂塔位居高点,是一个登高望远的绝佳风景美地,不仅能俯瞰石狮市区还能看到壮阔的山海美景。姑嫂塔于石狮的意义就像是鼓浪屿之于厦门,是一个特色地标建筑。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在姑嫂塔里还曾存在过一段凄美爱情……
姑嫂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万寿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塔身从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
去不同地方旅行,印象深刻的的往往不是当地景色,而是当地人文。是一些人一些事让整个旅途记忆变得深刻起来。在多年以后,曾看到的景象在脑海里也许会变得模糊,但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你听到的故事却还潜藏在你的心底。这些故事给事物赋予了生命,比如建筑,当一个建筑被人载以情感,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了。姑嫂塔便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传说在很早以前,石狮宝盖山下有一户农家,父母过世后,兄妹两相依为命。后来阿兄娶了妻子。妻子非常贤惠,对小姑也非常好。一家三人虽然生活清苦,却也过得平平淡淡,没有缺少欢乐。
有一年苦旱,天不下雨,五谷无收。自古闽南地区田少人多,遇到灾害人民无法谋生,就纷纷到南洋。阿兄只好和妻子、妹妹商量,跟着同乡到南洋去。阿兄去了南洋,几年没有回家乡,也没有寄来一封信。他到底是死是活,是好是坏,真叫姑嫂两人牵肠挂肚,日夜思念。姑嫂两人经常登上宝盖山顶,对着大海看啊看,可是每次却只能看到一个灰蒙蒙的大海,哪有阿兄的归帆。
为了能看得更远的大海,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扛来石头,堆迭起来,年久月深,成为一个高高的站台,她们站在石台上,踮起脚尖,不停地看啊盼啊,可是一月过了又一月,一年过了又一年,阿兄还是没有回来。有一天,姑嫂俩看到孩子们在放风筝,心想,可以写封信,把它绑在风筝上,让风筝随风飘到南洋去。可是放风筝,得有风筝绳索。姑嫂俩就剪下自己长长的头发搓成风筝的绳子。
这系上家信的风筝,飘到南洋上空落了下来。系在风筝上的家信被番客们捡到,辗转传到阿兄的手里了。原来阿兄到了南洋后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出路。他落泊在外,没有脸面给家里写信。他读完姑嫂俩这血泪写成的家信,悲痛大哭,就急急忙忙收拾行装,赶回故乡。
这日,天气晴朗,姑嫂两人又登上宝盖山顶的站台,对海眺望。一会儿,大海出现了归帆,亲人相聚就在眼前了。可是,就在这一刹那间,狂风大作,海浪滔天,船翻沉海底。姑嫂眼睁睁看着即将相会的夫、兄葬身大海,惨哭几声,相抱跳崖自尽。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这对姑嫂,就在姑嫂俩迭石堆台的地方,建了一座石塔,叫姑嫂塔。这虽然是传说,但姑嫂塔的传说却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的历史见证,是人间最深沉感情的记载。
[闽南民间故事]——姑嫂塔 姑嫂塔
——石狮市
很久很久以前,在闽南侨乡的晋江宝盖山下,有一户人家,住着哥、嫂、 妹三人。他们向地主租来几分薄地,一条破船,一年到头在地里种作,在海里捕鱼,相依为命地过着苦日子。
哥叫海生,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他长得结实,性情倔强,像宝盖山上那风吹不折的青松一样。村里村外的人都说他划的船比出弦的箭还快,撒的网比十五的月还圆,耙的田平如湖面,种的稻子颗粒像珍珠。
姑嫂俩,花容月貌不用说,好手艺更是远近闻名,人人夸奖。她俩绣的鸟会飞,描的花会动,织的渔网醉鱼虾,裁的衣裳胜过裁缝师。
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姑嫂、兄妹和睦相处,互相体贴,苦中还有乐处, 不时唱唱渔歌。
一年闽南大旱,大河无水,小河龟裂,田里的稻子烤得像焦草,种田人锅底朝天,家家断炊。讨渔人风里来,浪里去,一网鱼换不到一升米。可是,凶狠的地主却任满仓谷子霉烂,不但拿干饭喂猫、养狗,而且还派如儿狼似虎的家丁、狗腿四处讨租收债,逼得数不尽的穷人跳水、上吊。
一天早上,地主的狗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海生家,横眉竖眼地说:“租子该交了,懂吗?”
“这年头,哪家交得了谷子!”
“交不了……”狗腿子说,“那好,就让你的老婆和妹子来抵租吧!”
“狗屁!”海生火了,“想要我的妻、妹,除非东海的水干了 ! ”
姑嫂俩也指着狗腿骂他们是畜生。
“好啊,你骂,任你是块石头,也要榨出四两油来!”狗腿子凶神恶煞地狂叫起来,“给我把船封了,把地抽了!哼,等着瞧吧!”
狗腿子带着家丁扬长而去了。
船没了,地也没了,怎么活下去呢?
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海生和姑嫂一番商议后,决意驾木排,冒风险到南洋去谋食。
这天黄昏时候,在静静的宝盖山前的古渡头,姑嫂含泪送别了亲人,茫茫的海天回荡着姑嫂的悲歌:
天上的云啊,向远方飘游。
海里的水啊,滚滚向东流。
天上的云啊,几时再飘来?
海里的水啊,何日能回头?
郎啊郎!
哥啊哥!
离家走天涯,相见何时候?!
海生望着渡口的姑嫂,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滴滴、一行行地落进海里。
一年过了又一年,花儿谢了又开,月儿缺了又圆。姑嫂日日数归帆,年年盼回雁,盼不到亲人海生回家转!
姑嫂曰盼夜盼,盼凹了双眼;人盼瘦了,头发盼白了,却不见海生回来!
姑嫂把石头搬上山头,站在上面盼,石头越垫越高,成了望夫台。从早到晚,从春到秋,盼呀,盼呀,盼着亲人回来,可是望断天涯路,不见亲人还。 海生啊,莫不是异邦得了病?莫不是海上遇了险?莫不是隔了山和水,忘了仇和冤?姑嫂心急火燎,在无可奈何中,扯下一片衣衫,咬破指头,写了一封血书,扎在风筝上面,让它顺着南去的风,飘落到海生落脚的地方……
在远离宝盖山不知有几千里的一个海岛上,海生和当地人一起,在一块野草没颈、臣树参天的土地上开荒地。他思念故乡,思念妻子和妹妹,每天傍晚都站在海边,痴望海面……这天,他忽然看见一个断线风筝飘落眼前,捡起来一看,是姑嫂血书,禁不住泪涌如泉,那颗心就飞回了家园!岛上的人留他留不住,劝他劝不转,就日夜为他伐木造船,备粮备水,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送他顺风回故乡。
海生驾着一艘小船,经过几十昼夜,历尽了惊涛骇浪,终于在烟水迷茫中看见日思夜梦的宝盖山了。船越靠近,他的心跳得越厉害;突然他见到山上有座石塔,怔了怔:他离家去南洋谋食,就是从这里的古渡头乘船走的,那时这里没有石塔,难道船行错了方向?……
而这时,每天都要来宝盖山等候亲人的姑嫂,正站在石砌的高台上眺望。忽然看见海中浪涌着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个人,仔细一看:啊,是海生! 是自己日盼夜盼的丈夫和哥哥啊!姑嫂激动地挥手呼喊,大声地叫着…… 不料,就在姑嫂欣喜不尽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浪头从半空摔打下来,一下子 把海生的小船吞没了。天昏地喑,一片凄风苦雨,天地为之悲泣!但没多久,雨过云收,风平浪静,在宝盖山上那巍巍的石塔上,并立着两个美丽的女子,她们那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渺茫的海水,似盼望远离故土的亲人,愤恨不平的人世!
从此,在闽南侨乡,人们就把这座石塔叫作“姑嫂塔”。
采录者:李灿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