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州古城景点价格 田州古镇图片

导读:田州古城景点价格 田州古镇图片 1. 田州古镇图片 2. 田阳古镇图片 3. 田州镇地图 4. 田东古镇图片 5. 田州古城介绍 6. 田州古城景点介绍 7. 田州古城百科 8. 田阳田州古城有什么特色 9. 田州古城图片 10. 南浔古镇在哪里 11. 田州古城简介美景如画

1. 田州古镇图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广西界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8′-112°04′之间,东界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接壤,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总体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类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

广西山清山秀,洞奇石美,民风纯朴,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说到广西旅游,自然令人想起有“桂林山水甲天”之美誉的桂林市,那里有驰名中外的漓江、芦笛岩等众多旅游名胜。而首府南宁则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里是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有青秀山、良凤江等旅游风景区。其他地市也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比如贺州市的黄姚古镇、河池市的长寿之乡巴马县、北海市的银滩、钦州市的三娘湾等景点早已闻名遐迩。

如果你到广西旅游,我建议你到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的崇左市和百色市走一走。崇左市境内有著名的友谊关、花山壁画、名仕田园风光、德天跨国大瀑布以及龙州起义纪念馆等知名景区;百色市则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地方,那里有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等一大批红色旅游资源,右江区有大王岭漂流、福禄河湿地公园等景区,田阳县有布洛陀景区和田州古镇,靖西市有龙邦口岸、十二道门、通灵大峡谷、古龙山漂流、漂洋湖、旧州和鹅泉风景区等,那坡县有“黑衣壮”,凌云县有茶山金字塔、浩坤湖等,乐业县则有闻名中外天坑群……

总之,广西山水秀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数不胜数,且民风纯村,习俗各异,人民热情好客,不愧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你要是亲临其境,一定会流连忘返。欢迎你到广西投资置业、旅游观光。

2. 田阳古镇图片

田州古城北纬N:23°74′73.66″ 东经E:106°92′59.22″。田州古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河谷中游。东邻田东县,南接德保县,西与百色市右江区接壤,北界巴马瑶族自治县。

3. 田州镇地图

“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

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相当于苏联的某地方面军总司令),例如攻打高句丽时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浿江道行军大总管等等。后来在内务民政上也使用此名词,在撤并郡县(或州县)之初,一级行政区较少时仅作为监察和地理单位,在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

道是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或监察区划,始设于西汉,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持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趋于完善,中华民国时期沿用,新中国建立后停止使用。需注意的是不同时期的道,其性质和行政单位都不尽相同。

西汉

西汉的‘道’,是设置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与县平行的地方行政区 划。

唐宋

隋文帝曾沿袭东魏、北齐旧制,设置过河北、河南、西南等道行台省,每道统辖十余州,但不久即废。至于地方行政区划,自隋文帝废郡,已为州县两级制。经过隋末农民起义及割据战争,唐初户口锐减而州县倍增,不便于中央政权的监督和领导,至太宗贞观元年(627),一方面下令并省州县,一方面又依据山川形势,划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开始并没有在每道设置固定的官员和办事机构,只是临时差遣中央或地方官员兼任大使去进行巡察,名称有巡察、按察、黜陟、巡抚、安抚、存抚等使,分道有时也不是十个。武后时改御史台为左右肃政台,天授二年(691)发十道存抚使,以右肃政台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等为之,渐趋固定化。中宗神龙元年(705),复为御史台,二年始置十道巡察使,由左右御史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员充任,两年一替。按察的项目有六条:①察官人善恶;②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③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④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⑤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⑥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这六条和西汉部刺史察事的六条大同小异。但中央监察权的行使往往涉及到政事的处理和官吏的任免,因此在睿宗景云二年(711),诏分天下置二十四都督府以加强纠察权,除畿内州以外,都隶属于都督府,这样就产生类似东汉时州刺史转化为地方行政官的倾向。当时不少大臣反对这种权力过大的都督,因而废罢。

由于十道监察区域过大,巡察不易,武周时开始有将其缩小的趋势。如武周曾析江南道置黔中道,析岭南道置安南道;中宗时江南道为东、西两道,睿宗又析山南道为东西两道,陇右道析出河西道。但都还是临时措施,未成定制。到了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才正式分十道为十五道。即从关内道中析出京畿道,河南道中析出都畿道,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江南道分为东、西及黔中三道。其余河北、河东、淮南、剑南、陇右、岭南仍各为一道。置十五道采访处置使,三年一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制。道的采访处置使既有固定辖区和治所,又有专停所属刺史职务,差人权摄的任免权,故"道"已渐向州的上一级行政机构转化。不久,边境诸道的采访使又多为节度使兼任,加上兼任支度、营田使(见支度使),使军、民、财政三权集于一身,卒致酿成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之祸。

安史乱起,内地的要冲大郡也遍置节度使。节度使对其下属诸州,具有专擅一切的权力。十五道采访使已不可能行使其监察权,乾元元年(758)只得予以废除。同年稍后,设置观察处置使。从此或以节度使兼观察使,或以观察使兼防御、团练等使。节度使或观察使的辖区称为一镇,也称为一道。这种道大至十余州,小或二三州,分划时有变更,肃宗乾元(758~760)时共有四十四道,德宗贞元(785~805)时共五十道,宪宗元和(806~820)时共四十七道。采访使虽已废除,但十道、十五道作为地理区划名仍沿用不废。故贾耽所撰地理总志仍以《贞元十道录》为名;杜佑《通典·州郡典》中叙唐制,仍作"分天下为十五部"。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虽按当时实际政区京兆、河南二府及华、同二州与四十七镇叙述,也仍依十道编排;所绘全国地图亦称《元和十道图》。《旧唐书·地理志》载及乾元以后增改,仍依十道编次;《新唐书·地理志》所叙州县乃唐末制度,仍依十五道编次。

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4] 。

宋太宗 化四年(993),沿唐制分全国为河南、河东、河北、关西、剑南、淮南、峡西、江南东西、浙东西、广南十道。至道三年(997),改为十五路。辽置五京,各为一道,下辖府、军、州,大抵仿照唐制,随宜设官,各道不一,有盐铁、度支、转运、安抚、处置等使(见辽五京)。

元朝

元朝创建行省,合并宋朝的路,将各路大面积合并。

元代的道是在中书省、行中书省和路府之间设置的地方区划。有以下两种:

①肃政廉访司道。为监察区划,属御史台与行御史台。廉访司除监察地方行政外,还兼理农事。每道置廉访使二人,正三品;副使二人,正四品;佥事二至四人,正五品;经历以下二十八人。每年除二使留司以总制一道外,副使以下分莅郡县按治。肃政廉访司本名提刑按察司。世祖至元六年(1269)置山东东西道、河东陕西道、山北东西道及河北河南道四道,属御史台。其后累有增减。二十八年改名肃政廉访司。成宗大德年间定为二十二道:中书省境分设燕南河北道(治真定路,今河北正定)、山东东西道(治济南路,今山东济南市)、河东山西道(治冀宁路,今山西太原市)三道。辽阳行省只设山北辽东一道(治大宁路,今内蒙古宁城县西);河南江北行省分设江北河南道(治汴梁路,今河南开封市)、淮西江北道(治庐州路,今安徽合肥市)、江北淮东道(治扬州路,今江苏扬州市)、山南江北道(治中兴路,今湖北江陵)四道。三省共八道,隶御史台,称内八道。江浙行省分设江南浙西道(治杭州路,今浙江杭州市)、浙东海右道(治婺州路,今浙江金华市)、江东建康道(治宁国路,今安徽宣城)、福建闽海道(治福州路,今福建福州市)四道。江西行省设江西湖东道(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市)。 湖广行省分设江南湖北道(治武昌路,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岭北湖南道(治天临路,今湖南长沙市)、岭南广西道(治静江路,今广西桂林市)、海北海南道(治雷州路,今广东海康)四道。三省共十道,称江南十道,隶江南行御史台(治建康路,后改集庆路,今江苏南京市)。陕西行省设陕西汉中一道(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四川行省设西蜀四川一道(治成都路,今四川成都市)。甘肃行省设河西陇北一道(治甘州路,今甘肃张掖)。云南行省设云南诸路一道(治中庆路,今云南昆明市)。四省共四道,称陕西四道,隶陕西行御史台(治安西路,后改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市)。

②宣慰司道。为中书省、行省的派出机构,与分省相类似,是为了弥补省区过大,政令行使不便的一种措施,设置在离省会较远的地方,作为中书省、行省和郡县之间的承转机关,而省会附近的路、府、州、县,则直隶于省,不设宣慰司道。有军旅事时,又兼都元帅府。每道置宣慰使三人,从二品;同知一至二人,从三品;副使一至二人,正四品;经历以下三至五人。元代宣慰司道累有增减。延佑以后至正以前有十一道,分隶中书省和五行中书省:中书省境内有山东东西道(治益都路,今山东益都。领益都、济南、般阳府三路及宁海州。有今山东大部)、河东山西道(治大同路,今山西大同市。领大同、冀宁、晋宁三路。有今山西全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河南江北行省境内有淮东道(治扬州路,今江苏扬州市。领扬州、淮安二路及高邮府,有今江苏江北大部和安徽江北一部)、荆湖北道(治中兴路,今湖北江陵。领中兴、峡州二路、安陆、德安、沔阳三府及荆门州,有今湖北江汉平原及郧水流域)。四川行省境内有四川南道(治重庆路,今四川重庆市。领重庆、 夔州二路和绍庆、怀德二府。有今四川东部及东南部)。江浙行省境内有浙东道(治庆元路,今浙江宁波市。领庆元、衢州、婺州、温州、台州、处州、绍兴七路,有今浙东、浙南地区)、福建道(治福州路,今福建福州市。领福州、建宁、泉州、兴化、邵武、延平、汀州、漳州八路,有今福建全省)。湖广行省境内有湖南道(治天临路,今湖南长沙市。领天临、衡州、道州、永州、郴州、全州、宝庆、武冈、桂阳九路和茶陵、常宁、耒阳三州,有今湖南大部和广西小部)、广西两江道(治静江路,今广西桂林市。领静江、南宁、梧州、浔州、柳州、思明、太平、田州、来安、镇安十路,郁林、容、象、宾、横、融、藤、贺、贵九州以及平乐府和庆远南丹溪洞安抚司,有今广西大部)、海北海南道(治雷州路,今广东海康。领雷州、化州、高州、钦州、廉州五路和南宁、万安、吉阳三军以及乾宁安抚司,有今广东湛江地区大部、海南岛和广西钦州地区大部)。

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

明朝

明代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事务繁剧,辖区广大,遂由布政使、按察使的同僚分司管理部分专务或一至数府州的民政、监察和军事事务,此即被称为道。其名称不一,按系统划分,有布政分司道和按察分司道,按职掌划分,有分管专门事务的道和管辖地区(府州县)的道,后者又有分守道、分巡道、整饬兵备道之分。

明朝建立后,撤销了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简称省。明朝有两京十三省。哪十三省?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5] 。

布政分司道,由布政司参政或参议担任。司专门职务的道,有督理粮储的督粮道,设于十三省;有管理户籍、赋役黄册的督册道,设于江西、陕西等省。管地区的道即为分守道。始于永乐年间,先命方面官巡视民间,后定参政、参议分守各属府州县,负守土之责,处理例行地方事务。

按察分司道由按察司副使(副宪)或佥事(佥宪)担任。司专门职务的道,有分理学政的提督学道,有清理卫所军伍的清军道,有管理驿递的驿传道,均设于十三省。另有屯田道,以及浙江的水利道、河南的河道、山东的招练道、陕西的抚治商洛道、湖广的抚民与抚苗道,以及盐法道、监军道等,管地区的道包括分巡道与整饬兵备道。前者始于明初,洪武十五年(1382)置府州县按察分司,以五百三十余人为试佥事,每人巡按二县;二十五年改置按察分司为四十一道。主要职责为监察地方吏治,整肃纲纪。后者始于洪熙年间,设参政、副使等协助总兵官署理文书,商量机密。兵备道副使、佥事,俗称为兵宪。弘治十二年(1499),因地方军事长官为武臣,权任较轻,因而派宪臣整饬兵务,始正式设江西九江兵备,总辖江防及鄱阳湖防,以后又陆续添设,多在边区。正德年间中原发生刘六、刘七起义,嘉靖末年倭寇日剧,遂发展至内地及东南沿海各省。其主要职责为训督地方军务。

各省的分守、分巡、兵备道数量不一,一般每省有分守三至七道,分巡一至五道,兵备二至七道,但陕西多至十余道。每道辖一府或二三府不等,与邻省交界处的道所辖府、州、县与省境有时不相一致。各道都有固定的驻地,以所辖府州、地区及驻地等为名。分巡及兵备道也有以职掌为名的,其他还 有边备道、兵巡道等名称。各省分守、分巡、兵备道的分道、驻地、名称、辖地也不尽相同,少数分守兼分巡或兵备,分巡兼兵备,兵备在中叶以后大都兼分巡。兼管专门职务的,另加专务名,如兵粮道或兼管水利、屯田、盐法、驿传等名。

两直隶直属六部,不设布政、按察二司,境内各道由邻省布、按二司带管。北直隶密云道、大名道、天津道、霸州道,由山东带管;易州道、口北道、昌平道、井陉道、蓟州道、永平道等,由山西带管。南直隶太仓道、颍州道、徐州道,由山东带管,苏松道、漕储道、常镇道、庐凤道、徽宁池太道、淮扬道,由浙江、江西、湖广三省带管。

分守、分巡、兵备诸道因事添设,废置变动较多,据《明会典》、《明史·地理志》、《明会要》诸书记载的不完全统计,有分守道六十一,其中一道兼分巡,二道兼兵备;分巡道四十一,其中二十道兼兵备;整饬兵备道八十三,其中二十九道兼分巡。各道的职责亦有不同,但实际上没有严格的区别,大都相互交错。分守、分巡道可节制所属州县卫所,分巡道可管粮储、水利、盐法,兵备道也可管水利、屯田、盐法。

清朝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4级,但将明时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4] 。

道制到清代逐渐完备,如明代两直隶各道分属邻省带管,清代北直隶成立直隶省,南直隶分置江苏、安徽二省,均设置了布、按二司,就不再有带管寄衔的制度;又如乾隆十八年(1753)取消了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名称,只称道员(即守道、巡道),较明代简易划一;各道官员不再由布、按二司的佐吏兼任,道员皆为正四品,由兼衔变为实官。 清还对明代以来的道加以调整。康熙六年(1667),就裁并守、巡道一百零八。尔后雍正、乾隆时虽略有增设,但较明代为少。乾隆时期,全国共置守、巡道七十九道。即直隶省七道,山西省四道,山东省三道,河南省四道,江苏省四道,安徽省二道,江西省四道,福建省五道,浙江省四道,湖北省四道,湖南省四道,陕西省五道,甘肃省八道,四川省六道,广东省五道,广西省三道,云南省四道,贵州省三道。此外还有掌管专门事务的山东督粮道、河南督粮道、浙江督粮道、湖北督粮道、湖南督粮道、广东粮驿道、苏松粮储道、江安督粮道、江南驿盐道、山东运河道、江南河库道、福建盐法道、云南驿盐道,共计九十二道。

自此历嘉、道、咸、同四朝,守、巡道的设置基本未变。至光绪年间,新疆及东北地区相继建省,即在新疆省设三道,在奉天省设四道,在吉林省设四道,在黑龙江省增设三道。在此期间某些省的道又有所增减,故至宣统年间,全国共有守、巡道八十四道,其分布为:奉天省四道,吉林省四道,黑龙江省三道,直隶省七道,江苏省四道,安徽省二道,山东省三道,山西省二道,河南省四道,陕西省三道,甘肃省六道,新疆省四道,福建省三道,浙江省四道,江西省三道,湖北省四道,湖南省四道,四川省四道,广东省六道,广西省四道,云南省五道,贵州省一道。 乾隆十八年定制,各道长官为道员,正四品。属官有库大使、仓大使、关大使,此外还设典吏若干人,协助道员管理日常事务。清初,只有布、按二司以上官员方可封章奏事,雍正乾隆以来,各道"俱准其照藩臬二司一体具摺奏事"。嘉庆四年(1799)又重申了这一作法。知府及其以下州、县各官奏事,必须经由道员批转。道员成为地方大员。 此外,清代守、巡道的区别日益缩小,打破了过去守道只管钱粮,巡道只理刑名事件的规定。如河南分守河北 道、分巡南汝光道等道不仅管所辖地方钱粮事宜,还管理刑名事务。光绪年间设置的新疆分巡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则督饬所属水利、屯垦、钱粮、刑名事件,抚驭蒙部,弹压布鲁特,稽察卡伦。此外守、巡道兼管兵备、粮、盐、茶、屯田、水利、关务等事务,不仅可以管辖府、州、县文职官员,同时可以节制所辖地区的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等武职。从其职权看,道已成为省与府之间的一级行政组织。

除守、巡道外,清沿明制,设置了若干负责地方专门事务的道,主要有:

①提学道(督学道),管理一省学政。由各部进士出身的郎中选用者,为提学道(后称顺天学政),带按察司佥事衔。由翰林科道选用者为学院。清初,除直隶和江南两省设学院外(顺治十一年,1654年,江南曾改为提学道,康熙二十四年后改为学院),其余各省皆设提学道。康熙二十三年浙江提学道率先改为学院。四十一年以后,云南、贵州、福建、湖广、山东、河南、山西、江西、四川、陕西诸省提学道相继改为学院。雍正四年(1726)规定,提学道一律改为学院。凡由部属选用者,一律加翰林院编修或检讨衔。自此不设提学道。

②驿传道,管理各省驿站事务。清代多不专设,其驿站事务,直隶省为按察司兼管,其余各省为粮储道或盐法道兼理,唯甘肃省专设驿传道。自乾隆四十三年起,各省驿站事务由按察司总管,各守、巡道按其所属府州县分司其事。四十四年,取消甘肃驿传道,改为兰州道。光宣之际,各省驿传事务由劝业道兼理。

③河道,管理治河事宜。专管河务的有直隶永定河道、山东河道和江南河库道(河道总督管辖)。其他河道事务,由守、巡道兼理。有直隶清河道、通永道、天津道、大名道,山东兖沂曹道,河南开归道,江苏淮扬道和淮徐道。咸丰三年(1853)省江南河库道,永定河道,运河道也于光绪末年裁撤。 ④兵备、屯田、水利等道,清代亦不专设。凡紧要地区的守道、巡道多加兵备衔,先后加兵备者达八十余道。顺治年间曾于湖广、江西、江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省设置兴屯道,主持开垦荒地。不久撤销兴屯道,其屯务交守、巡道及州县官吏管理。屯田、水利、茶马事务除当地守、巡道兼管外,粮道、盐道也兼理县事。如甘肃兰州道、巩秦阶道,兼管屯田和茶马事务。浙江杭嘉湖道、江西粮道,等等,皆兼管水利。

⑤粮储道(督粮道),专管各省粮务。有督运漕粮之责的称督粮道,如苏松、江安及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北、湖南诸粮道,掌监察收粮及督押粮盘为漕运总督管辖。与漕运无关无督运之责的粮道,如福建、陕西、广东、云南、贵州及甘肃巴里坤等粮道称粮储道。有些粮道兼管驿传或盐法事务称粮盐道或粮驿道。有些粮道兼管地方,山西粮道负责盘查僁、辽泌洲钱粮,江西粮道兼巡南昌、抚州、建昌三府,云南粮道兼巡云南武定二府州等等。光绪、宣统间,各省粮道大部裁撤,仅留苏松、江安、浙江和云南粮道。

⑥盐法道,掌管督察盐的生产和行销事务。清初曾于江南、江西、浙江、福建、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广西、云南等省设盐法道。盐法道除兼理粮、驿事务外,也兼管地方,如江西盐法袁瑞临道、湖南盐法长宝道、湖北盐法武昌道等等。乾隆以来,盐法道多有裁撤,至宣统三年(1911)各省盐务统归盐政大臣,不设盐法道。 ⑦海关道,同治九年(1870)设天津海关道,驻天津府,专管对外交涉事宜。兼理关务的守、巡道有山西归绥道,奉天锦新营口道,吉林东南路道、东北 道,江苏松太道、常镇通海道,安徽皖南道,云南临安开广道。

光绪末年实行"新政",于各省添设巡警和劝业两道。巡警道,管理一省巡警治安事务,除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外,其余各省皆设。劝业道,管理一省工、商、矿及交通事务,除黑龙江、新疆二省不设外,其余二十省皆设。

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时期,道是省与县之间的一级地方行政组织。1913年1月8日设,1924年7月1日废。基本沿用前清旧制。各省所辖道数和各道所辖县数不等。治所在省会的称首道。全国各道分为六类三等。首道和地方形势紧要而治理繁难的称繁要缺;地处边陲而又形势险要的称边要缺;以上两类属第一等。辖县较多、财赋较富,或辖虽少而事务繁剧的称繁缺;地处边区而形势重要的称边缺;地当冲要或辖有重要商埠的称要缺;以上三类属第二等。辖县较少、政务较简,或财赋较少的称简缺;这一类属第三等。全国共计九十三道,计一等三十八,二等三十九,三等十六。各道行政首长初名观察使,1914年 5月23日改称道尹。其职权主要为颁行单行规程、监督所辖官吏、节制调遣地方武装、奉行上级委办事务、出巡等。道署初名观察使公署,1914年 5月23日改称道尹公署,分置内务、财政、教育、实业四科,各科设科长一人,科员若干人

4. 田东古镇图片

1.永安国际家居建材城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香港街东150米

2.永安灯饰城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淮舜北路75号

3.永安建材大市场(淮舜北路)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田大北路与香港街交叉口西50米

4.永安大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舜耕镇

5.永安商贸城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香港街

6.永安陶瓷城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香港街1号永安建材市场

7.玉龙家私城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国庆中路108号

8.明智小商品批发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香港街142号

9.淮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田东路与电厂路交叉口东北150米

10.淮南蔡家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地址:淮南市谢家集区卧龙山路烟草公司斜对面院内

11.淮南市粮食交易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南路228号

12.淮南木材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湖滨东路东沿16-17号

13.淮南安成建材家具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泉山路410号

14.淮南凤台农产品批发市场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凤凰镇路桥公司生活小区(春晖学校西

15.锦天淮南奇石古玩花鸟虫鱼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舜耕镇广场北路淮河新城三期

16.永安集团批发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东安家居街与人民北路交叉口东北100米

17.安成大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镇国庆西路安成农产品批发市场

18.淮南家私城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淮舜北路67附近

19.东城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淮舜北路330号

20.淮南市朝阳数码城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陈洞路朝阳市场105室

21.建材大市场 地址:淮南市寿县定湖大道西50米

22.龙湖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园南路

23.朝阳市场(淮河大道北段)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淮南师范学院东门北边

24.淮南安成建材家具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004县道与225省道交叉口南150米

25.永安建材大市场(淮舜北路)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田大北路与香港街交叉口西50米

26.田东钢材大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建设北路南150米

27.古城大市场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城关镇硖石路

28.瑶海大市场 地址:淮南市寿县寿县客运总站北200米

29.西城大市场 地址:淮 南市谢家集区蔡新路谢一矿路

30.永拓钢材市场 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十涧湖西路北50米

5. 田州古城介绍

田州古城的建筑,既有汉族典型建筑的优势,又突出壮族建筑的风格。这里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砖雕壁画,无一不融合了壮族的文化元素,突出了壮族文化的印记。

6. 田州古城景点介绍

田州古镇:[作者、冷娃](田州古迹城西美,小镇风光旅我翔。

云彩霞居泉穴印,明朝建筑梦魂乡。)

镇魂街拍:(小镇风情盘古锦,云桥酷走映天飞。

逸仙集景修灵界,护境遥瞻宇巷晖。)

赶海舞:(瑶台观景明一枳,傲视渔家九重天。

海燕双栖梁玳瑁,海天舟白狗云妍。)

风雨同舟:(姑娘赶海吟天空,鸿雁不堪问月听。

搏击玫瑰纯露色,载歌同舞夜舟莹。)

7. 田州古城百科

隆林万峰湖水利风景区、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澄碧河漂流、百色市德保县吉星岩景区、百色田州古城、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那岩古木寨、百色市德保县红叶森林旅游景区、百色市平果黎明通天河旅游景区、邦亮长臂猿自然保护区、金钟山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百色市田阳聚之乐休闲农业景区、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景区

8. 田阳田州古城有什么特色

百色有好多旅游景区,田阳县田州古城斗牛争霸、、水上舞狮、敢壮山、德保的瀑布、大王山漂流这些景区都是到了旺季好多人来旅游。巴马是一个长寿之乡的,景区有百魔洞、水晶宫、盘阳河,像水晶宫和百魔洞这两个景区一年四季都是有好多外地的人来旅游。所以我觉得巴马旅游是最好的。

9. 田州古城图片

5月30日早上,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百色早报》小记者团的部分小记者到田州古城游览。作为其中一员,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大家一起乘坐大巴来到位于田阳县田州镇的田州古城。

下了车,带队的大记者把我们引到了牌坊前,一位美丽的讲解员阿姨手举着一面小蓝旗前来迎接我们。在讲解员阿姨的引导下,我们首先在田州古城牌坊前参观。牌坊顶上的彩绘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的图案,壮族人民的民俗活动特别丰富,在四个柱子上的浮雕展示的是壮族人民对山歌、祝酒、舞狮、丰收等节日庆祝时的景象。牌坊左右两边各有一幅大型浮雕,两幅浮雕的人物都是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汉语的意思是无事不知晓的人。右边的浮雕展示的是布洛陀教壮族子孙造屋、建房、筑桥的景象,左边的浮雕展示的是布洛陀教子孙们种田、耕地、引水灌溉的情景。

接着,我们来到“月亮河”酒吧街。说是酒吧街,实际上是一条古色古韵、充满壮乡建筑特色的街道,街道两旁都是仿古建筑,里面有茶室、服装店和一些娱乐场所。月亮河是一条人工小河,河岸旁有一座石雕,石雕上雕刻着布洛陀发动群众开辟河流的情景。

最后,我们前往紫荆广场。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里有三棵年龄比较大的紫荆花树,开花时很漂亮,于是就把这里取名为“紫荆广场”。广场中心还有一排小喷泉,我和小记者们在这里玩了好一会儿。

回到游客中心,工作人员为给我们庆祝“六一”儿童节,还特别为我们准备了游园活动。活动的项目丰富多彩,有“愤怒的小鸟”、“夹玻珠”、“盲人敲锣”等,我参加了自己喜欢的游园项目,得了不少奖品。大家玩得很开心,几乎忘记了炎热的天气。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最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田州古城。

这次游览,让我了解到我们百色壮乡文化的丰厚底蕴以及悠久 历史,领会了壮乡人民勤劳、朴实、勇敢的精神。

10. 南浔古镇在哪里

南浔的门票便是看得这些景点,倘若不看私宅大院,古镇其实是不收费的。

古镇可简单分为南北两部分,以便民路为界限,北区免费开放,可随意游览,包括百间楼等景点。南区白天需买票进,主要是游览各大内部景点,晚上5点后内部景点关闭,可自由出入而不再收取门票。

11. 田州古城简介美景如画

靖西旧州古镇位于广西靖西县城南8公里,山水如画,田园似锦,人文古迹众多,壮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悠久,有“族活的博物馆”之美誉。早在南宋末年,江西人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兵败后,率部300余人于此定居,与当地壮民开发建设边疆,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技术。

Hash:fe4bb39412ad494c1d02f80e637811e7e5b72f73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