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什么比较古老的地方呢?
1.陈家祠 ,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聚贤堂位于书院主体建筑的中心,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中进聚贤堂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 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
2.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馀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说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
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园中之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名园古雅之风。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
余荫山房与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一道,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而且余荫山房是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
3.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建于清末,占地五亩,毁于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六载,扩至130多亩,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建筑、园林、山水、石桥等布局合理,和谐自然,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景色。
正门的白石仿石牌坊,雄伟巍峨,巧夺天工。园中陶塑、瓷塑、砖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艺术精品琳琅满目。惊世之作,当数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和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荔岛中的聚家阁金碧辉煌,雍容华丽,阁内供奉万世师表孔子铜像,供游人瞻仰。此阁与宝墨藏珍、龙图馆、赵泰来藏品馆等珍藏的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等,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简直是一座园林艺术馆。()
4.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昧”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5.六榕寺位于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名胜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 对于六榕寺,我只知道当年苏东坡从海南北归经过广州时,住天庆观,
静慧寺(六榕寺当时叫静慧寺),览舍利塔,僧人请苏东坡为寺庙题字,苏东坡一瞧,咦,庙里有六棵榕树,然后一挥笔,写了“六榕”两个字。现在的寺庙门口挂着的就是苏东坡的手迹,而那座舍利塔,大概因为比别的塔都漂亮吧,广州人管它叫花塔。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国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昙裕法师从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来到广州。广州刺史萧裕为了迎接这一佛教之宝,特地在这里创造“宝庄严寺”。北宋端拱二年(989)重修时,该寺僧人供奉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遂改名为净慧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于宋元符三年(1100)路经广州时到此游览,看见寺内有古榕树六棵,便题书“六榕”二字。因此,六榕寺大门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便不难理解了。其中的博士实指王勃;如今六株榕树已经没有了,所以六榕实际上是历史古迹,仅留追忆罢了。门前六榕二字是苏东坡手迹。明代称六榕寺,并沿袭至今。()
6.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坐落广州东面黄埔的庙头村,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4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广州的重要见证。
南海神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深五进,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分别有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后殿,两侧有廊庑、西南小岗上有浴日亭。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庙宇建筑布局具有早期建筑特色,如仪门的复廊形制、头门的垫台等,据专家考证,尚存周代建筑遗风。中轴两旁为廊庑、碑亭等。牌坊为三间四进柱冲天式,花岗岩石打制,正面石刻“海不扬波”四字。头门建于清代,面阔为三间,进深二间,分心墙用两柱,梁加雕刻鳌鱼等纹饰,前后两侧均设垫台,硬山顶,二龙争珠陶塑瓦脊。门前置一对红砂岩石狮,两侧为八字墙影壁。仪门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两侧与复廊相通。礼亭,原建于明代,1990年仿明代风格重建。大殿原为明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宽五间深三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9年重建。后殿是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991年修建时,后殿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该庙因珍藏历代皇帝御祭碑甚多,及存韩愈、苏轼等名人碑刻而被誉为“南方碑林”。()
Hash:1db09e938f69a193167de69dacc546c67b0248dd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