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澳岛旅游景点介绍?

导读:广东南澳岛旅游景点介绍? 汕头有什么历史文化?

1、青澳湾:位于南澳岛东侧,地处336省道附近,距南澳县城约11公里,天然的海水浴场,配以透彻的天际线,被海内外游客誉为东方夏威夷

青澳湾对汕头而言,就如同亚龙湾之于三亚,很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这里的海水透蓝,沙质细腻,海滩坡度平缓,沿海海水不深,适合游泳,是整个南澳岛最漂亮的海湾,也是很多人来南澳的目的地。

这是有许多公寓式酒店和海鲜大排档,品尝海鲜既新鲜可口,价格也实惠。晨可看海上日出,夜可观满天繁星。

2、南澳风电场游览区:位于南澳岛东半岛中部果老山脉。南澳岛风力资源丰富,风况属世界最佳之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澳就被国家选为全国第一个风力发电示范点,现在已成为世界开发风能资源的重点示范区域。

在岛上,远远地就能在各个海滩、山路上,看到这些风机,站成一排,非常浪漫。蔚为壮观的风车阵耸立在南澳岛草木葱郁的山巅,上接万仞云空,下连千里沧海,组合成一幅壮丽的南粤山水新风景线。

3、金银岛:位于南澳岛东北端,地处336省道中段,是央视《南澳岛寻宝》专题片拍摄地之一,是传说中吴平藏宝地。金银岛三面环海,碧波荡漾,由天然花岗岩大石相叠而成,面积大约1千平方米。

作为南澳岛的组成部分,金银岛虽说面积不太大,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岛屿海岛风光的魅力。清澈见底的海水加岛上绿色森林覆盖率,增添了岛的游乐情趣。

渔民出海捕鱼的点点白帆,自然形成的海岸线,还有礁石和热带植物园共同构成的风情画巷,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

汕头有什么历史文化

话说汕头历史文化(汕头文化其实就是潮人的海洋文化),它就是潮人的“红头船”文化,以及华人移民文化和海归文化的结合体。汕头的老市区便是一座由老一辈华侨华人兴建的城市,它见证了汕头历史与文化的兴衰(清末民国初的汕头早已是一座华侨城了,当时的华南地区只有汕头的商贸可媲美广州,鼎盛期它堪比今苏杭。清末民国初年与青岛齐名,北洋洋务运动时,汕头已是一个著名的港口了,是当时南中国上海、广州外的大都市。早在1861年被恩格斯称之为中国的商业之港,可见自由贸易的兴盛使汕头扬名海内外。直到1939年汕头被日本沦陷后,经济才一跌不振)。由于近代汕头在粤东地区崛起,它不仅仅代表了潮州文化,还结合了东南亚文化以及客家文化组成了富有特色的汕头文化,与潮州文化合称为潮汕文化。潮汕文化也是广东岭南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汕头华侨众多,是全国著名侨乡。自唐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在海外影响较大的潮汕华侨组织有“国际潮团联谊会”等。汕头之所以成为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邓小平文选》),“汕头为什么定为特区,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有大批散居在海外的华侨。”(1994年江泽民在北京接见汕头市领导人的讲话)也可以这么说,没有粤东海外华侨就没有今汕头文化(粤东的华侨是全国最多的,并在海外影响力最广)。其实汕头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是潮汕地区有名的“红头船”文化,是粤东地区华侨与归侨文化。汕头以港而生,以侨而兴,这就是汕头文化。“海内一潮汕,海外一潮汕”、“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汕人是东方的犹太人”……都讲述了从汕头港走出海外的潮人,以及海外潮人反哺家乡及投身祖国建设的历史文化。“百载商埠”汕头也被恩格斯记载入史册,称之为中国最具有商业意义的港口。在当时鼎盛时期已超越了“东方之珠”香港,为我国的第三大海港,并逐渐取代了原潮州府的地位。汕头文化与历史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的南澳象山文化遗址,也是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可见潮汕历史文化与文明与中华文明是同步进行的,汕头的历史与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分支。它是由潮汕本土文化、红头船文化以及侨归文化两部所组成的,因此一带一路海上新丝路也重新选择了汕头。汕头还是新中国革命的摇篮,国父孙中山辛亥革命就曾得到海外潮商会馆的捐助,前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就曾在汕头工作过。那么汕头也是粤东地区最早立市的城市,这就是汕头的文化与历史的由来。汕头的老城区是清末民国初一座较为先进的城市,它是依照古罗马建筑中西合壁,具有自来水、电、邮局、消防、警察厅、电台、报社等现代化的市政设施的城市,拥有港口,拥有八国领事馆,拥有空军机场,拥有中国第一条外资民营铁路,也是一座没有城墙的现代化城市,像汕头这样的城市在当时的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这就是中国汕头 的历史。现代文化上的建设,由李嘉诚、林百欣、谢易初等一批华人捐赠的大学、中学、小学,成了整个潮汕地区的荣耀与骄傲,使潮汕人才倍出。汕头的历史与文化可谓曾红极一时,文化历史底蕴也十分深厚(在汕头开埠后,其名头早已超越了潮州。它不仅仅是新中国四大特区之一,早在晚清、甚远至宋明时期就是对外开放的口岸与下南洋谋生的口岸了。民国时,汕头是闽粤赣地区的重镇。其美食文化让人们津津乐道,媲美美食之城广州。其潮菜更是中国最早遍布世界唐人街的中国菜肴,有味在潮汕之称)。相信潮汕今后能出一批有学之士的,未来的汕头乃至潮汕及粤东地区可重振雄风的。

【汕头历史沿革】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南片达濠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1860年1月1日汕头正式开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4月16日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56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汕头专区,治所设于汕头市。1979年3月2日,设立广东省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同年11月正式实施。1991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分设地级市,汕头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汕头市升平区、金园区,设立汕头市金平区;撤销汕头市河浦区、达濠区,设立汕头市濠江区;撤销县级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将原澄海市的外砂、新溪2个镇、原金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东片区域划归龙湖区管辖。2011年,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汕头市,面积2064.4平方公里。2014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汕头的文化概况】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点兼具民间性、兼容性、精细性、开拓性。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传统文化根植于海内 潮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潮剧是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宋元南戏的一支,形成于明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掘整理传统剧目1000多个。独具韵味的潮剧唱腔清丽,做工细腻,深受人们喜爱,流行于粤东、闽南及东南亚各国。2005年,潮剧《六国封相》获得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东吴郡主》在第九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获得6个一等奖。2014年,潮剧《古城风雷》获得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最高奖“优秀剧目一等奖”。2018年,大型现代题材潮剧《红军阿姆》荣获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最高奖“剧目一等奖”,同时获得优秀音乐创作奖及优秀表演奖,潮剧《古城风雷》获得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潮州音乐,是中原古乐与潮汕民间曲调长期渗透融合形成的地方音乐体系,色彩浓郁、丰富、完整。演奏形式包括弦诗乐、细乐、庙堂乐、笛套古乐、锣鼓乐等,有潮乐弦诗曲牌千首以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潮州大锣鼓曾获得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英歌舞是粤东潮汕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由107位身着传奇色彩服装的男子组成,是一支充满阳刚之气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国民族舞蹈的根”。潮阳是英歌舞最为盛行的区域。1996年11月,潮阳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英歌艺术)之乡”称号。2015年,汕头市金平书法》、澄海《版画艺术》《民间舞》《灯谜艺术》、潮阳《英歌舞》、潮南《潮州音乐》《西岐英歌》7个项目入选2015—2017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年,汕头市濠江区《楹联》、潮阳区《潮阳英歌舞》和潮南区陇田镇华瑶社区《潮州音乐》等3个项目入选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阶段性结束,发掘25个仓位,出水瓷器近3万件,还有火炮、陶器、铁器、铜器、锡器等,是迄今国内水下考古发掘文物最多的一次,也是国内水下考古发掘中的仓位最多古沉船。2015年,“南澳Ⅰ号”被公布为广东省首批水下文物保护区。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6人。2013年,以潮汕侨批为主的“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文光塔、崎碌炮台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三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以及区(县)博物馆等单位共收藏可移动文物48493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222件,馆藏珍贵文物数量在全省各地级市中排第四位。

【汕头精神】2005年6月1日,在汕头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上正式确定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作为“汕头精神”的文字概括。“海纳百川”取自于林则徐的名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刚。”寓意为要像大海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宽广胸襟,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劲。“海纳百川,自强不息”作为汕头精神的表述,既体现了汕头特有的城市地理和地缘特征,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华侨文化、特区文化的传承,更体现了开放、奋斗、图强的精神追求。

Hash:83f8c9a4107073603cbe14c95b21a2423fdfb415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