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桥区知名旅游景点介绍,周末去逛逛

柯桥区,浙江绍兴市市辖区,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西北部,南靠会稽山,北濒钱塘江,地势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阶梯形格局。柯桥区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

01绍兴大香林乡村休闲旅游

绍兴大香林乡村休闲旅游区位于绍兴县城(中国轻纺城)西南湖塘街道,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核心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大香林依托区内众多的千年古桂群及竹海果园等自然景观融合宗教、民俗等人文特色,是一处多功能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大香林不仅山清水秀,景色优美,而且气候怡人,四季花果不断,这里植被葱郁,特色鲜明,果林如海,无不展现引人之处;最为突出的要数闻名遐迩的千年古桂群,广袤数里,蔚为壮观。每年桂花盛开的时节,香被远近,可闻十里。堪称存世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古桂群。历史上文人名士多会于此,留下诸多文章,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就在多篇诗作当中描写过这里的桂花。其他诸如贺知章、张岱等名家也均留有墨迹。诸如此类,数不枚举。除此之外,大香林的踏春赏花,夏秋采摘,腊月民俗等景区活动也别样精彩。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大香林景区较高的旅游品位。景区于2005年在原香林花雨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造。一、二期总投资5个亿,一期景区投资2个亿,于2006年10月对外开放,由空山梵音、香林花雨、花前月下、竹海天风、幽谷清韵等五大部分组成,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调。二期景区由一阁(万佛阁)四院(观音园、浦县源、文殊院、地藏院)一馆(问禅馆)组成,以避暑养生和佛教文化为主调。整个景区秉承保护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很少有现代人工的痕迹,是一处田园式的生态佳地,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也是省级生态环境示范区。

景区以“香”为特色,有桂花飘香、烟火熏香、花果蕴香、民居古香,堪称四绝:

①桂花飘香

据《嘉泰会稽志》等史籍记载,自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以来,当地金鲍两姓村民据山川之利,在景区内广植桂子。植桂之习历经千年而常胜不衰,如今万株桂树,广袤数里,誉称“江南桂花林”。

②烟火熏香

香林寺、宝林寺始建于公元950年,千年古刹,声名远播。寂静寺为一代高僧密参大师住持并圆寂之处,留下200多颗舍利子珍藏塔内,寺内建有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为之题书的“舍利塔塔园”。

③花果蕴香

层峦叠嶂的宝林山,常年溪涧叮咚,四时花果不断,空气中都弥漫着花的芬芳,果的香甜。小溪蜿蜒,绿树似云,翠竹如海,如诗如画。在“农家乐园”尝玩古代农家器具,领略四季田园风光;种豆植瓜,牧养六畜,体验农作;摘茶掘笋,品尝时鲜,情趣盎然。

④民居古香

山居台门,明清民居,式样古朴,设计精妙,雕梁画柱,古色古香,极富观赏与研究价值。

“禅鸣空山静,金钟掩梵音”。故名为空山梵音。这个景点主要由香林禅寺、潜龙井清心阁、华林园等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部分便是五代古刹---香林禅寺。“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正是此景点的最好写照。

景区内中国最大古桂群为何美名为“香林花雨”?原来每逢金秋时节,当您行走在这一片古桂群下时,清风过处,花落似雨,芳香四溢。故美名为“香林花雨”。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每逢一年一度的桂花节,在这样被大自然赐予的大氧吧里,在花香飘万里的丛林间,您和您的朋友、家人坐在这鬼斧神工的古桂林下,沏一壶小茶,品尝一口桂花糕,聊聊人生,这是何等的休闲与享受。

02安昌古镇

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

随着根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平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

石雕馆展示了上始李唐、下迄近代的200余件珍贵石雕物件。有各个不同年代的石狮、石窗、石池、磨、桌、礅、臼等石件,有嵌镶在壁上的唐、宗、元、明、清代的13块墓志铭,有明嘉靖年间修绍兴府古小学的碑记,更有学界泰斗蔡元培题书的“宗君子修暨配陈孺人墓”碑等10多块。

安昌“花行堡”是绍兴最早的棉业中心,农家兼营纺织土布,布质实细匀,誉为“南沙哔叽”。于是在南沙哔叽分馆内展有各种土纺土织工具、土布衣饰,并配以清乾隆三十年题《御题棉织图》十二幅。五彩缤纷的花轿、富丽堂皇的喜堂、复杂纷繁的嫁妆陈列,充分地展示了绍兴的传统婚俗。新娘房中半拔铺床,制作研究,工艺精良,为富贵人家传世之家当。

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但很少有人知道,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200年间由这里出去的师爷据说不下一万人 今天的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师爷故居。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

中国银行旧址旁的两桥很有特色,跨河而建成八字型,虽不相连,倒也别有情趣。进入银行是一个大大的柜台,柜台内几张桌子上摆放着一些帐簿、台灯、算盘、电风扇之类;在靠墙而立的旧橱旁,是一只挂钟和挂钟下的老电话。

城隍殿对面是倚河而建的戏台,上有清雍正乙己年(公元1725年)“古今鉴”匾额。城隍殿建于明朝晚期,殿宇轩敞。

前后三进,建筑雄伟,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头进五间,山门石柱刻联: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乘雨势,黑瞒天地不多时。正殿三间,殿宇高大,屋脊饰“云龙”,中置铜镜,两旁“国泰民安”四字,翘角飞檐,檐下悬立花边直式蓝底金字“勒封永镇侯李”直匾。殿内石柱下鼓石、浮雕精细。左右大柱上有双龙作舞爪悬空盘旋状。殿正中置方桌,上坐城隍“永镇侯李”;旁有其子行宫坐像,塑像威严、正气凛然;殿旁倚墙有待从立像。

03兰亭景区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十分符合古代修禊之礼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求。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已日(夏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并亲朋子侄41人聚会于此,行修禊之礼。

自入口步入景区,穿过一条修篁夹道的石砌小径,迎面是一泓碧水,即为鹅池。池畔是一块用石块铺砌的40平方左右的“道地”,道地的西首立有一碑,碑上“鹅池”二字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分别所书。碑上有一三角亭覆盖。 过鹅池越三曲桥前行,便是小兰亭,亭中碑上“兰亭”二字,系清朝康熙帝手书。

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诉说着王羲之爱鹅、养鸡鹅、书鹅的传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觞亭”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游客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

Hash:ea2dbac29b5ab1d79d2991bbe77a9d75eccd31e0

声明:此文由 寒夜吹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