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县:村子美了,百姓乐了!
初夏时节,走进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田心镇坪溪村,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环村而过,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一棵棵古树迸发出勃勃生机,村中池塘碧波荡漾,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垃圾分类箱等设施一应俱全……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美景徐徐展现在眼前,清新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舒心……”村民况四川高兴地说,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上高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内容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群众幸福指数也有较大提升。
整治“容貌”让村庄“靓”起来
每天一大早,60多岁的黄跃进就穿着黄马甲,扛着扫帚,认真地清扫着村道上的垃圾。
黄跃进是芦洲乡黄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村里为解决弱劳力贫困户就业,设置扶贫专岗,聘用了他为村里的卫生保洁员。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早晚各一次维护着村里的环境卫生。
“在今年乡里的第一次人居环境评比中,我们村得了一面流动红旗……”黄跃进自豪地说。
“农村人居环境要改善,最重要的是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都行动起来,人人参与……”黄山村党支部书记黄圣根说。
“环境整治,我们党员要带好头,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卫生,垃圾收集点也建起来了,村民观念也改变了,再也不乱扔乱倒垃圾了,现在我们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老党员黄池崇说。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上高县持续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提升。翰堂镇试点推广鸡鸭圈养机制;芦洲乡、新界埠镇每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对排名前三名及后三名的村实行挂流动红黄旗,进行相应奖惩;敖山镇推行网格化监管机制,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网格”中。同时,投入1600万余元,打造敖阳杨家湾、敖山洋林、田心坪溪等16个人居环境示范点和300个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基础点。
环境美了,乡风文明行动也润物无声般改变着村民的行为习惯。上高县大力弘扬正气新风,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孝老爱亲,主动承担赡养义务,营造孝善养老的良好氛围。村民摒弃了陈规陋习,形成了良好的环卫和文明习惯,使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改厕治污让生活品质高起来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苍蝇蚊子嗡嗡叫,臊味臭味满天扬”,这曾是上高农村旱厕真实又形象的写照。近年来,上高以改厕治污为突破口,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 质。
“以前上个厕所得跑大老远,现在好了,在屋里就能上,水一冲就干净了,方便得很,苍蝇也少了……”说起改厕,田心镇井陂村75岁的村民孙海波高兴地说。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井陂村因地制宜,将改厕与污水治理合二为一,同步推进、一体治污。目前,全村230户村民均建有水冲式厕所。为彻底解决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问题,该村铺设污水管道3000余米,建造统一的污水处理池,把洗澡、洗衣、洗菜、厨房及厕所的污水统一收集入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上高县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农民主体”,采取统一改厕标准、统一技术指导、村集体统一组织施工的办法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保障农户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去年,全县新建农村公厕82座,完成农户改厕7000余户,累计完成农户改厕4.7万余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5.5%。改厕提高了农村颜值,也改出了农民的幸福感。
为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上高县委托省环科院编制了《上高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科学编制专项规划,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将农村水环境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同时推进。投入资金680万余元,完成38个污水治理项目,铺设管网27450米,入户管网11767户。
“美丽经济”让村民“富”起来”
在敖山镇洋林村进村公路两旁的蓝莓产业园,一株株蓝莓树长得郁郁葱葱,村民叶其仁正在给蓝莓树除草。
“我们结合乡村民俗旅游,把村前的100亩荒地种上了蓝莓,发展休闲采摘,打造家门口的‘美丽经济’……”洋林村党支部书记唐国徽说。
敖山镇洋林村是个有外国归侨和瑶、侗、傣、壮、京、苗、汉7个民族聚居的村落,也是颇有名气的风情旅游村。
美丽乡村毕竟不是花架子,村庄变美了,村民的生活也要富起来才行。对此,唐国徽表示,将高标准把洋林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民俗风情旅游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为还原少数民族风貌,发展旅游产业,洋林村专门聘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没有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对村庄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经营、少数民族观光旅游进行了整体规划,筹资兴建了民族广场、归侨长廊、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
环境好了,旅游业也火了起来,村民的口袋渐渐鼓起来了。每年的归侨少数民俗文化节,都吸引了几万人前来参观、体验民俗风情,品尝民族美食。
旅游业的兴起,也带动了该村的产业发展。黄菊种植合作社,热带水果种植基地,蓝莓、柑橘果园基地相继建了起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4000余元。
“我们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以环境美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化。”唐国徽说。
Hash:e36ef5a104bc3bec4cad232eb9ce0ed110cb3b4c
声明:此文由 会长大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