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福建旅游,必须打卡的景点之一,错过就可惜了

参观土楼是去福建旅游的重要行程之一,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具有经济实惠、坚固耐用、防御性强、冬暖夏凉等优越性。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与结构精巧等特点,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观。福建土楼总数达万座以上,其中以永定县、南靖县和华安县分布最多,共有3000多座。它们依山就势、方圆各立、错落有致,呈现出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美丽境界,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2008年福建土楼46处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大地土楼群,以及衍香楼振福楼怀远楼和贵楼

土楼的种姓聚居特点和建造特色,与客家人的历史渊源有密切关系。客家人原本是中原一带的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因素被迫南迁,到南宋时已历近千年,辗转万里,渐渐地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了客家民系。当时客家人大多住在偏僻山区,为了抵御山林野兽、盗贼抢匪、土著袭扰,并且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因此建造了独特的客家民居——土楼。

按照建筑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两种:内通廊式土楼与单元式土楼。内通廊式土楼内,住户拥有从底层到顶层的单元,从二层以上各房间门前有环形走马廊,每层有四五部公用楼梯。单元式土楼没有连贯各户的走马廊,土楼分割为一套套的垂直单元,各单元拥有独立的门户、庭院、楼梯。依照形状则大致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以及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等。其中以方楼与圆楼最为普遍,而且经常方、圆并存。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造型壮观。客家人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再连成大屋,进而垒起一座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围有兽圈,如遇战乱盗匪,大门一关,自成天地。再加上冬暖夏凉,防风抗震等特点,因此成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家园。土楼是中原建筑的延续,坚实的土墙集防御、居住于一体。土楼的外观与内院形成强烈对比:外观──夯土墙、厚实、封闭、戒备森严的土筑堡垒;内院──木梁柱、轻巧、开敞、充满生活气息的居住空间。穿过厚重的木门走进土楼内部,便会发现里头自成一个世界。

客家人重视立诗兴礼,文教学术,浓厚的文化风气形成独特的土楼文化。每座土楼都有寓意深远的楼名,嵌字对联表达了楼内居民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显示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生命韧度,以及爱国爱乡、团结互助的同胞之情。他们在土楼内设立学堂,以祖堂或祠堂作为学习场所,教育本楼学子和邻近的子弟。虽然土楼被誉为世界民居的一朵奇葩,但这只是历史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土楼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品质的要求。除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土楼群,其他的终究随着岁月侵蚀而衰颓倾倒崩塌。至于因应观光旅游而新建的土楼型建筑,除了乍看几分神似的外观,其实土楼最原始的精神已经快消失殆尽了。

Hash:fcf04ff46b70055f94de0f9c4ca7b0afc84b98e0

声明:此文由 小余旅行vlo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