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的攻略来啦~(下)

Day 6 鸭绿江断桥——鸭绿江公园——鸭绿江中朝界河游船

1. 鸭绿江断桥

跨于鸭绿江上的鸭绿江断桥是丹东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紧挨着鸭绿江大桥中朝友谊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走上大桥,看着桥体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梁钢架,能感受到枪炮声与战机划破长空的声响仿佛就在耳边。站在桥上还可饱览中朝两岸风光。

如果不想花钱上桥,在江边同样可以遥望到断桥的身影。桥附近有游船码头,坐船(约每人60元)游江欣赏断桥会有另一番感觉,还可以遥望朝鲜。江边有租借民族服装的地方,可以照相留念,价格不算贵。夜晚,靠近丹东这边的几座桥梁上会有霓虹灯闪烁,来江边走走、看看边境夜景感觉不错。

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的第一桥,1911年由当时殖民机构日本驻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桥长944.2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度,便于过往船只航行。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侵朝美军飞机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使这座桥成为废桥。

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习惯上称之为“断桥”,断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断桥史话展板30块。桥身漆为浅蓝色,意喻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

2. 鸭绿江公园

鸭绿江公园位于鸭绿江大桥北侧,临江而建,是集休闲、商贸、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公共开放公园。公园内有望江亭等景点和四个游船码头。乘船顺流而下,游一江可赏中朝两国风光。

鸭绿江公园是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百里文化旅游长廊的核心景区之一,通过滨江路与城市道路构成了滨江地区的景观走廊。沿江步行路、沿江绿化带将滨江地区的主要建筑和各个景点连在一起。游人漫步其间,可以充分领略鸭绿江及两岸风情。简洁而具有时代感的街灯,体现了江城新世纪的时代风格,优美的树形、花坛,形成舒适而引人驻留的滨江林阴。亲水台阶,让人充分亲近江水。

炎热的夏季,丹东市民与游人多在江边纳凉嬉戏,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风情画卷。

3. 鸭绿江中朝界河游船

鸭绿江发源于著名的长白山天池,是我国黄河以北流量较大的河流,其干流全长795公里,流经吉林辽宁两省,经丹东入黄海。鸭绿江因其江水绿似鸭头而得名,更因朝鲜战争而闻名世界。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但两国的国界不是以主航道为界,而是对方的岸边,这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 主航道为界的界河。

鸭绿江因地缘独特、自然景观秀美及多文化荟萃。鸭绿江丹东市区段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是鸭绿江风景区的核心景区。在此乘船游览鸭绿江,不仅可以欣赏到见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鸭绿江断桥,还能一窥朝鲜的异国风光,近距离观赏到朝游乐的威化岛,劳动公园、造船厂、修船厂、冷冻厂及男女士兵站岗巡逻及工人劳作、休闲的身影。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丹东的风俗民情哦

丹东鼓乐

每当遇到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的特殊日子,在乡间,老百姓都要请上一个鼓乐班子。这个习俗延续到现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说起丹东鼓乐,丹东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吉武娓娓道来。“如此宝贵的民间艺术,不仅要加紧搜集、整理,更要传承下去。”

鼓乐在丹东地区流传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安东县志·婚礼》、《凤城县志·丧葬》、《凤城县志·岁事》等丹东早年的各县县志中,均有记载。丹东鼓乐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鼓吹乐”,器乐名目繁多,曲牌更是丰富多样,是一种以民族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器乐演奏形式,多年来一直深受群众喜爱。

丹东鼓乐可分为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唢呐乐”和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的“笙管乐”两大类。民间艺人吹奏的那种有半米长的低音唢呐就属于“唢呐乐”中的“喇叭乐”。低音唢呐音色粗犷、沉厚,宜于表现悲怆、哀婉的情绪。而由高音唢呐主奏的“小喳子乐”则音色明亮、高亢,适宜表达快乐的心情,常在婚庆典礼中使用。还有一种被艺人们称为“三不搁”的演奏形式,是由高、中、低音唢呐同时主奏,层次分明、韵味十足,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节日、婚庆等喜庆活动或农闲时娱乐活动中人们的喜悦心情。值得一提的是鼓乐艺人们的“绝活”———“咔戏”。所谓“咔”,就是模拟,技艺较高的鼓乐艺人以一支唢呐,逼真地模拟吹奏各种鸟鸣,更能把戏曲唱腔和各种感情变化以及不同人物的腔调,表现得惟妙惟肖。此外,一些鼓乐班在唢呐、笙管主奏的演奏形式中加打击乐器、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为配乐,更丰富了鼓乐队的表现力。

丹东鼓乐的曲体结构大体上分为“堂吹曲”、“牌子曲”、“套曲”三大类。“堂吹曲”也称“坐堂”,一般由引子、身子、尾子三部分构成。丹东鼓乐“堂吹曲”的引子是一段即兴式的、长短无定的散板音调,体现出灵活性。而乐曲主要部分的“身子”就比较复杂而多变了,除了快速的流水板,散板、慢板、中板等其他几种板式几乎都有所表现。“堂吹曲”的“尾子”,一般人理解和“尾声”差不多,其实“尾子”恰恰是乐曲的热潮部分。相对于“堂吹曲”的复杂,“牌子曲”就比较短小、活泼、欢快,常用于喜庆场合的演奏。

丹东鼓乐对研究丹东民间音乐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是丹东鼓乐发展比较兴盛的时期,全市比较有名气的民间鼓乐班就有50余支,大多活跃在县区、乡镇,并且由于鼓乐的喜庆气氛特别浓厚,现已逐渐扩展到城市。丹东鼓乐的传承和发展,多亏了老民间艺人及其子孙后辈的坚持。东港市王廷全民间鼓乐班的老艺人王廷春现已95岁高龄,是所在鼓乐班的第六代传人,他10岁开始学艺,至今仍未放弃,吹得一手令人赞叹的好唢呐,并把这一技艺传给了王家第七代唢呐艺人———他 儿子王树贵,王树贵的儿子王承军又随父学艺,成为王家鼓乐第八代传人。

目前,能够传承丹东鼓乐技艺的老艺人已经寥寥无几,如不加紧搜集、整理和研究,丹东鼓乐艺术将面临失传的危机。这已引起丹东市文化部门的极大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地方文化专家也对丹东鼓乐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主要成果已收录在《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一书中。更可喜的是,丹东鼓乐已被列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哦,大家记得关注我呀

作者/来源:解忧旅行铺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ash:f51d1836f844fcbd8a0d92a70bba922e897d1875

声明:此文由 陕西法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