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巴尔虎右旗神秘的石板墓群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古代敕勒人对草原风光的生动描写,如今这样的景象只能在呼伦贝尔看到了。

新巴尔虎右旗(简称新右旗)是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和23个牧业旗之一,位于祖国东北边陲(东经115°31′—117°43′,北纬47°36′—49°50′),呼伦贝尔市西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东北部与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毗邻。

国境线长515.4公里,其中:中蒙边界467.4公里,中俄边界48公里。新巴尔虎右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等11个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历史沿革看,巴尔虎这一蒙古族喀尔喀部的部落迁入呼伦贝尔草原仅不足300年历史,由于新右旗的巴尔虎人比陈巴虎旗的巴尔虎人进驻呼伦贝尔的时间迟两年,故名新巴尔虎。蒙古语称西为右。1732年清政府分两批从布特哈和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将巴尔虎部落迁来呼伦贝尔驻牧,寓兵于牧。编为左、右两翼八旗,隶属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1948年建立新巴尔虎右旗。然而实际上,大量的文物发现证明,这里早有古人类的足迹,在考古界现有古突厥、古匈奴、古蒙古等几种说法。

新右旗境内分布着30多处石板墓群,少则几座,几十座,多则一二百座,都有着很高的考古价值。

杭乌拉山石板墓群

一处石板墓群位于新巴尔虎右旗大石莫东南的杭乌拉山坡上,距大石莫约15公里,东距达赉湖约10公里,东南20公里为2号渔场,与扎赉诺尔咫尺相望。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基本为东西向;大多墓葬平面近似长方形,个别也有正方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均以石板为葬具,石板的上端高出地表;其建筑方法和结构特点是:先挖出长方形竖穴土坑,并在墓中设置一个类似二层台的建筑,沿二层台上的墓穴四周,紧靠穴壁以竖立的天然石板或大石块砌筑成一定形状的石垣,然后在石板外的二层台上再填以碎石块加固。墓内遗物很少,有的是空墓,只发现一些陶器残片、珠饰、蚌刀、石镞、石叶、石锛、玉璧及零散的人骨。

墓群面积约1万平方米,分东西两个区,相距约600米。东区较大,有石板墓85座,其东北直立一块长方形石标,无刻字和图形;西区有石板墓21座,亦有一长方形石标,同样无字无图形。

这类石板墓在新右旗已有大量发现,在蒙古和俄罗斯的外贝加尔地区也有较广泛的分布。经对出土人骨鉴定,认为具有蒙古人种特征。

达林础鲁墓群

另一处是分布在呼伦湖西岸不远的达林础鲁墓群,山坡上密集分布着120多座石板墓。墓的结构是以巨大的天然石板砌成长方形墓框,大者7米长,5米宽,小者3米长,2米宽,头向朝东。小墓大体成行排列,大墓往往位于墓群东北部,其前方(东方)10多米处,有的立有墓碑状天然石条,上无文字。唯墓群东北大墓前的“石碑”上刻有几道半圆型沟槽,侧面也刻有圆形沟槽。这些古板墓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山顶上取风化的片麻岩石板砌 成。石板厚约0.1米,长约1米或1.5米,宽约0.5米或1米。这些巨石板立着埋入地下,上部露出半截,砌成长方形墓框。个别的大墓,长可达8米,宽5米。长方墓框之外西侧并附有尔室状小框,约5米长,4米宽。呼伦湖以西直至贝加尔湖一带分布的此类石板墓群是外贝加尔青铜时代基托托伊文化的重要特征,有着极高的考古价值。

时光荏苒,诞生过无数勇士的草原,神话和传说就像经久不息的风,年复一年地吹拂着。游牧者的名字和模样被风吹走了。他们的血肉之躯化作草原上的草木。没有文字记载的草原历史,如同数不清的走进历史的草原先民,青草萋萋的山野之地,每一朵绽放的花朵,每一株植物的茎叶,空气中每一缕花香,都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游牧者的化身。石板墓群,更像是祖先留下来的信号,让草原人民在时间的隧道中可以窥见远古的故事。

Hash:3c64d6126944003aa8696ac89df8d90d925a0d85

声明:此文由 岩芋带你看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