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阳县:有一种富裕 是给幸福加点“糖”

固阳怀朔镇壕口村,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喜悦写在每个脱贫户的脸上。图片来源:包头晚报

“做梦也没想过能住上楼房!”固阳县脱贫户余根兰说。图片来源:包头晚报

石拐区异地扶贫搬迁住房整齐划一,整洁漂亮。图片来源:包头晚报

五年,仿佛历史长河中的倏忽一瞬,但以使命为媒,将时间折叠出厚度,却足以改变太多。扶贫、脱贫、小康……这一系列与农村有关、与农民幸福生活相连的词汇,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美好的愿景。

到2020年底,包头市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23900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27个贫困村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全部出列,唯一的自治区级贫困县固阳县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贫困得到总体解决,我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汗水奖励勤者,时间总会厚待努力的人们……

秋收景里看丰年

秋日的乡野,颗粒归仓,这一季的丰收已成定局。

石拐区三岔口嘎查,中国民丰收节这天,30多名农民正在托管的土地里起收土豆。机器轰鸣中,到处是丰收的喜悦和富足的笑脸。

在这片2200多亩绿意荡漾的土地上,种植着2000多亩玉米和100多亩五彩土豆,五彩土豆每亩增产3000斤,玉米每亩增产近300斤,五彩土豆直接跟商超对接,玉米则作为饲料,为正在筹划的高标准万头养猪场打基础、做准备。

土地托管,让这个曾经的自治区级贫困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土地托管的提出和执行者,是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扶贫干部王小敏。自2015年开始驻村,王小敏以泥脚为尺,丈量了整个村庄,摸清了村民致贫原因,并和其他扶贫干部、村干部一起,帮助村民找到了摆脱贫困的法宝。

修水利、发展滴灌、创新性提出“土地托管”模式、种植五彩土豆、成立农机合作社、构建三岔口旅游驿站、发展特色养殖业……王小敏来到三岔口嘎查扶贫的6年多时间里,这里每年都发生一个新变化。今年7月16日上午,当王小敏完成扶贫使命向村民告别时,村民自发带着自家的土特产,依依不舍地跟他泪别。因为出色的扶贫成绩,2021年6月,王小敏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像王小敏这样优秀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如在土右旗将军尧镇五大城尧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郭彭飞,就于今年2月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于2月25日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这样的名单很长,他们是潘俊杰、吴子建、王鹏、高海龙、张俊、孙铁军、梁守礼……

据介绍,脱贫攻坚期间,包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组、17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4个派驻旗县区督导组,分行业分领域分地区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向全市27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和155个有贫困人口的嘎查村选派了182支工作队,驻村工作队员达651名,市县选派2506名帮扶责任人实行贫困户全覆盖帮扶,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这些扶贫者的加入,给农民以信心,给村庄以力量。

“家庭医生”送健康

2020年记者在固阳县下湿壕镇白银合套村此老图自然村刘万家中采访时,村医刘宏来给他们送药。作为2014年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身体一直不好的刘万、陈改花夫妇除了享受一般帮扶措施外,还另外享受针对贫困户的医疗帮扶和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前两年得了肺气肿,轻度的,我老伴有风湿性关节炎,腿疼,如果不吃药连路也走不了。”健谈的刘万接着说,“村医刘宏每个月来给我们送一次药,完了以后,用听诊器给我们听诊心脏,留下药,开好单子,填了表,然后再去下一家送药。”刘万透露,按比例报销后,他和老伴每月自己才花10多元钱药费。忙碌的村医刘宏说,每月从中旬开始,他要依次给白银合套村下面4个自然村的50多户、109名村民上门送医送药。

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曾经一直是扶贫领域的关注重点。包头市落实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政策,早早构建起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机制,旗县医院、苏木乡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包头市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和远程医疗已覆盖所有贫困乡镇卫生院,包头市还实施农村牧区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项目,为贫困地区基层卫生院培训专业人才1385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措施和保障,更多的刘万和陈改花们才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从此不为生病就医发愁,虽然他们已经脱贫,但好政策还在延续,“家庭医生”依然在为他们的健康护航。

安居好梦终得圆

固阳县金山镇益民小区5期一个单元门上方写着“易地搬迁”4个大字,曾经的贫困户余根兰就住在这里。和她一同住在这里的,还有100户、316名曾经的贫困户。低保、提供公益岗位、安排易地搬迁、子女享受教育救助……一连串的帮扶下,已经脱贫的余根兰依然享受着国家“脱贫不脱政策”的照拂,小日子越过越幸福。

曾经,余根兰命途多舛,13岁那年她的父亲去世,因为要照顾弟妹和生活贫困,她一天学也没有上过。结婚后,她和丈夫的感情融洽,但天不遂人愿,丈夫突发疾病去世,那年她才40岁,唯一的女儿才6岁。因在集宁老家无法生活,余根兰带着女儿来到包头市昆都仑区投奔亲戚,租住在一个城中村的平房中。最穷时,她吃了一个月白水泡馒头,偶尔才能给女儿买一袋方便面,做点拌汤,房租常常从这个月拖到下个月才能交上。这样的苦日子过了一年半, 人介绍,她和现在的丈夫文清珠结婚。

由于包头市的教育政策发生变化,农村孩子上学不用再缴纳学杂费,余根兰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固阳生活。他们在固阳县城租了一间平房,这一住就是11年。11年中,文清珠患上了下肢静脉曲张,经常腿疼,只能从事简单劳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转眼到了2017年,余根兰的女儿考上固阳一中,也是在这一年,他们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余根兰不知道的是,她渴望已久的安居梦正渐渐向她走近。

成为贫困户后,各种帮扶和温暖接踵而至。资产收益、土猪代养入股分红和低保、代缴新农合医疗、慢性病鉴定、大病救助、家庭医生签约和送医送药服务……除去这些帮扶,因余根兰的女儿考上了内蒙古大学,帮扶责任人又帮忙办理了大学生教育救助、泛海助学行动和国酒茅台教育救助,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更大的帮扶是住房。2017年,帮扶责任人为余根兰一家申请了易地搬迁项目,当年年底,一家人住上了位于县城、装修一新的楼房。余根兰还获得了县环卫中心保洁员的工作,在家门口就有了固定收入。值得一提的是,余根兰拥有这套67平方米、装修一新的楼房,自己仅仅花了3500元。

像固阳县金山镇益民小区5期这样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在我市一共有61个,1913户、4191名贫困人口全部迁入了新居,并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发展后续产业,与有劳动能力的901户签署了帮扶协议,为无劳动能力的1012户落实了资产收益分红以及社会保障兜底,实现了帮扶措施全覆盖。同时,同步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真正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时光如梭,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主的前一个五年已经过去,以乡村振兴为内容的新的五年发展思路已经清晰。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这些新的主题词、新的奋斗目标仍需一代人的接续奋斗,这是一种使命的力量,是用信念不断给幸福加“糖”。(包头晚报 青萍 李强)

Hash:9f5d3e4751ccda4aba457afb6d9aa8853a45e715

声明:此文由 九派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