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镇台州三门 | 亭旁古镇,红色旅游人文古韵相得益彰

浙江台州三门,亭旁古镇。

豹山鹤山雄峙南北, 南溪、亭旁溪分列东西。2011-2013 年度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亭旁是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亭旁起义地。亭旁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亭旁革命纪念群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浙江省红色旅游革命纪念地之一。

镇区有亭旁起义纪念馆,亭旁起义纪念碑,包定烈士塑像,革命烈士包定、包照光故居,亭旁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城隍庙,包家宗祠堂, 杨家宗祠堂等古迹。

-城隍庙

“两山亭立如天马,双溪旁流若地龙”这副嵌名楹联是对亭旁古镇环境最形象的描述。

亭旁古镇属河谷平地,东北有鹤山,西南有黄豹山。东有源自大尖山的前溪,西北有来自宁和岭头后溪,亭旁溪和南溪从境内蜿流。

亭旁古称“亭林”。城隍庙后山,旧称“亭山”。元朝,包、杨二姓迁居于此,遂名亭旁。元初,包宗自临海留贤迁此。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祖杨宁随族叔杨镇龙起兵抗元失败,避难隐居至此。包、杨两姓子孙蕃衍,遂为两姓聚居之地。明代,亭旁镇逐渐繁盛。而包家村、杨家村则是清一色的血缘村落,两个大家族的人掌管着整个小镇。

-包子聪宅照壁

清康熙四年(1665),台州海防同知署由临海城内迁驻宁海县亭旁,道光二十六年(1846)改驻临海(椒江海门葭沚。同治二年(1863),宁海县理民分县县丞署由宁海县城迁驻亭旁(今亭山路衙门里),民国元年(1912)废署。同治三年(1864),健跳左营守备署改驻亭旁,改称亭旁汛。

亭旁古镇由包家村、杨家村两个村落组成。有“一街十路二十巷三里一弄”之说。一条亭旁 (包家)街从北向南,一条杨家街从东向西,呈纵线展开并延伸,街道狭小。两侧房屋多系清末民初建筑,而中间有许多街口,呈横向穿插,从街口往里走,重楼复院,高墙壁垒,庭院错落,窄窄溪石铺甓的一条条小巷。方整的街道把亭旁大体划分为两个村落。村落布局以祠堂为核心,民宅围绕核心聚集,逐步形成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包家村有“新庵”,供奉胡公大帝。而杨家村有白鹤殿,供奉白鹤崇和大帝,佑护乡邻。

-包超然故居

包家村的包氏宗祠,始建于康熙二十 八年(1689),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建,至今梁上还墨书“时大清康熙二十八年岁次已己孟冬月中浣吉旦鼎建”字样。

但现建筑已是道光二十三年样式。内悬民国时期复刻的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八月,钦差巡视金衢道浙江等处布政使右参政兼提刑按察司佥事褚维垣为夫池包年翁立“郡城司马”匾;万历四年(1576)端月,赐进士第礼科给事中王士昌为达泉包先生立“闽广奇功”;万历三十年(1602)壬寅仲冬,赐进士第礼部郎中通家弟蔡宗明为一山包先生立“京兆大夫”匾。三块黑底金字匾额依次递挂,非常醒目,昭示族裔,激励后人,荣光耀祖。京柱上高挂木联:“清白传家宋室龙图后裔;文章华国明朝虎榜先登”。其二:“受姓自楚显自宋盛自明大清功高德厚;发祥於湘合於淝衍於临汇於宁源远流”。戏楼也有一联:“借今人演旧事务使风淳俗美;奖善良贬邪佞惟期子孝孙贤”。额“奏其乐”。

杨家村的杨氏宗祠高悬为光绪三年(1877)丁丑进士裔孙杨晨“钦点翰林”竖匾,祠内还保存一块“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四月吉旦,亭旁杨氏合族水利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仁夫谨志,水通下洋、利及全村”的石碑。

古镇还保留清和民国时期的民宅,其中杨家村“新民别墅”,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是时任亭旁乡乡长杨道虎旧居,旁署“岁在乙亥桃月吉旦,太乙居士谨志”石匾。杨道庭建的“抱平小筑”,建筑风格为中西合壁新式洋楼。民国三十三年(1944),包家村赖云道建的三层高楼,旧为亭旁最高建筑。村中还有同治二年(1863)的县丞署衙门旧址,同治十一年(1872)建的亭山书院旧址。

-城隍庙三台

古老的亭旁镇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民国十七年(1928)5月26日,拂晓,在包定、叶信庄等革命先烈的带领下,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亭旁起义,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威震浙江。如今镇上教堂巷34号的老宅,就是亭旁起义指挥部的旧址。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夏月,系原闽、皖、赣五省联军参谋包子聪(1891-1951)的住宅,计24间,由台门、照壁、道地、花厅、月洞门、正房、东西厢等组成。双重门,内台门额书“丹献开祥”。门首有褐红色蛇蟠石墩几,雕花琢纹。道地古井栏题“石泉”二字,照壁镶嵌民国十三年(1924)夏月“恭、俭、让”石匾。这座大宅当年是亭旁起义武装暴动的指挥中心,左厢房为军事部,右厢房为少先部,大门西侧为交通部和财政部,起义指挥部以及亭旁区苏维埃政府均在此办公。院内外台门口遗留1958年包家村上坟墩出土的明嘉靖四十三年明居处土墓志铭和志盖、墓表等文物。旧址对面是民国第十七绥靖区人事处少将处长包超然旧居,独门高墙小院,内庭精构别致。

-城隍庙古樟

石街路38号为包定故居,俗称“老屋道地”。院内正中有一石笋横出,为亭旁一奇,应天上星宿,又名“七星岩”、“龙角岩”。院内悬嘉庆十三年(1808)二月吉旦,特授宁海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二次邹伊人为包有用立的“望重乡评”朱地金字匾。

-畏威怀德匾额

亭山路的衙门里有一块祖上传下来的海盐吴兰陔题书的“芝庭玉树”匾,临街白鹤庙门头上挂乾隆二十五年立的“畏威怀德”匾。

-亭旁城隍庙旧影

城隍庙坐落于杨家村村口,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同治、光绪及民国时期都曾加以修茸,供奉屈坦为城隍爷。旧有东岳宫天妃宫文昌阁、玄武庙、杨府庙、五凤楼、戏台及东西横厢等建筑。整座庙宇重檐翘角,雕梁画栋,殿口蟠龙石柱,精美绝伦。旧时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城隍庙会”总是会吸引大批信士,名闻台州、宁波等地。

-城隍庙龙柱

城隍庙还是举行亭旁区苏维埃成立大会的旧址。2002年社会各界筹资重修亭旁城隍庙,大殿檐下高悬“亭山保障”匾。殿后的那颗古樟,枝繁叶茂,见证了古庙的风雨。

-亭旁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亭旁起义纪念馆原为亭山小学。民国十七年(1928),包定等人以教师为掩护,以亭山小学为据点,组织“壁虎社”、“劳人会”进行革命活动,利用“狮子会”、“茶灯会”、“剧社”等多种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培养农民运动骨干。1993年,亭山小学重新整修,名为“亭旁起义纪念馆”,1997年2月29日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青少年红色之旅经典景区。

在三门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里,就有亭旁农办旧址“包家祠堂”、亭旁起义指挥部旧址“包子聪旧宅”、亭旁暴动誓师地、丹邱寺及虎陇头阻击战纪念地,谷仓岭头会议会址等。

-杨家板龙

亭旁镇最有特色的民俗,要数在元宵节出游的“杨家板龙”。杨家板龙始于明朝,盛行于清乾隆年间。“板龙“是用两米长的木板作为底座,两端凿圆孔,以木棒穿孔连接成长龙,板座上是用竹篾做成的龙头、龙身、龙尾骨架,外面糊以彩纸或裹上白布,贴上龙鳞龙鳍,绘上花纹图案以及剪纸等,造型独特。尤其是龙头高大神武,金蟾伏于顶上,口吐金钱,以示招财进宝。2007年“杨家板龙”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亭旁起义纪念碑

山上的亭旁起义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纪念碑巍然矗立,似一把刺破青天的利剑。亭旁起义纪念馆门前的重杨木,苍翠欲滴,枝干苍劲。它如是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当年起义的风起云涌。

古村记转载编辑自网络,欢迎关注古村记

Hash:1421e2d8cdfe8e03f2a9c04f148752b6027e1aab

声明:此文由 古村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