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回顾」崇信:文旅融合绽芳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这是2017年国家正式颁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序言部分的第一句话。五年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崇信县充分依托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的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品牌,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旅融合绽放着似锦芳华。

项目建设夯基础强实力

满城公园满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城市需要魅力,而文化则是魅力之源。该县坚持把文化项目建设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建立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全力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花园城市神韵。

汭河景观带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县上先后投资1.5亿元,对崇信县境内汭河流域(38公里河道)进行全面整治。组织实施了橡胶坝清淤、汭河人行栈道、生态景观带、廊桥、大理石护栏建设、景观堰坝体加固等工程。通过一系列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的落地实施,汭河流域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成为鹳、白鹭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并对芮河治河两岸、桥梁、县城北大门等关键节点,从严把控建筑风格、装修档次、外观色调,注重增加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公园文化元素,让每一条街区、每一处景观都体现匠心、成为经典,彰显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营造了具有“山、水、龙、泉”特色的文化建筑群,如今汭河沿岸已打造成了宜居宜行宜游的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水生态景观带。

积极推进龙泉寺、华夏古槐王两大核心景区建设,投资3420万元,铺油硬化华夏古槐王、龙泉寺、五龙山、龙泉民俗文化村等景区道路16.7公里,建成旅游厕所30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20年11月,华夏古槐王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全县实施了城区体育公园、村级文化广场、武康王庙环境整治、公共数字文化馆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文化旅游项目6个,计划投资1350万元,止目前,完成投资1050万元。

“文化+旅游”凸显地域特色

围绕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该县以“旅游+”融合发展为导向,编制完成了《崇信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华夏古槐王景区规划》,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依托“龙泉寺、汭河湾、大槐树、大关山”独特资源,以陇东黄土塬乡村为基底,围绕“大槐树-老乡愁-大乡村-大田园-大花园”发展主线,全力打造华夏古槐王农耕文化IP,引领全县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紧盯西安兰州银川大城市旅游客源市场,积极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业态。确定了“一心、四廊、三个引擎项目、六大特色小镇、N个特色村(1436+N)”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培育了品茗休闲游、古树名木游、风景名胜游、红色研学游、民俗风情游和美丽乡村游六大特色旅游产品,平头沟、梁坡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梁坡龙泉夜市、平头沟万寿菊园、甘庄红牛养殖示范村等一批新业态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带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泉寺—华夏古槐王为核心,梁坡、西刘、大麦沟、平头沟等8个文化旅游示范村为羽翼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格局,成为平凉黄金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扩量提质,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市场经营主体,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产业规模和效益逐年递增。县财政注资2.89亿元,组建成立了公刘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将景区整体移交旅游开发公司管理、开发、经营,盘活了景区资源,拉动全县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至目前,全县发展文旅开发、非遗传承、文化娱乐、出版发行等文化旅游企业57家,从业人数600多人,建成特色文化旅游街区1条、开发文旅产品3000多件,文化旅游业对全县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十三五”期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77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8%和18.2%。

文旅品牌推广扮靓颜值

崇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丰富的文化资源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利用起来,将其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游客喜闻乐见的文旅品牌?

2019年5月,“甘肃·崇信诚信文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受邀嘉宾以“中华文化之灵魂”“诚信助推崇信旅游产业发展”“让诚信之光照亮中国大地”等议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尊崇信任”的崇信精神,持续推动诚信文化传播。而“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文化旅游节、牡丹文化艺术节、大槐树婚俗文化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崇信是个好地方”“醉美崇信·欢乐假日”等美丽乡村旅游活动以及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营造了“山水龙泉.养生崇信”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了崇信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影响力。

2020年盛夏,“龙泉夜市”启动,该县大力发展文旅夜间经济,积极打造龙泉夜市旅游消费聚集区,创建了梁坡水街美食区、龙泉广场休闲娱乐区、汭龙堡商贸展 区3个功能区,推出了“夜品崇信、夜购崇信、夜娱崇信、夜游崇信、夜宿崇信”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同时举办了精品文艺节目汇演、非遗展演、网红“带货”直播等活动,有效拉动了夜间旅游消费,在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中实现着文化的经济价值。

大力实施艺术精品工程和重大题材创作工程,支持鼓励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创作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学、歌曲、书画作品。弦子腔剧目《八仙拜寿》受邀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文艺庆典上斩获银奖、在中俄建交69周年走进海参崴武术与艺术交流大赛中获得铜奖,剪纸作品《金狗纳福》、根雕作品《丝绸之路之足迹》在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分别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铜奖,闫和平摄影作品《冰上芭蕾》获得2019第二届“骑士奖”国际摄影大赛动物类优秀奖。

华夏古槐王作为平凉名片,也登上了央视《魅力中国城》栏目,《崇信故事·旅游攻略》出版发行,《文旅经济看中国—书记说文旅(崇信篇)》《古道崇信》《家在塬上—秋收特产》等专题节目在央视成功播出,开创了崇信对外宣传的新纪元。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就是面向市场、面向大众、赢得人心的过程,这些凝结着崇信人民勤劳和智慧结晶的文化品牌,不仅做精做优了崇信特色,扮靓了崇信颜值,更加提升了崇信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树立了优质的文化城市形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如今,从崇信县城西区广场的公刘塑像龙泉山下芮河廊桥,从民俗风情游到美丽乡村游,一路走来,古韵新风,相得益彰,人们在享受旅游休闲的惬意时光中,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崇信的文化气息,神在铸文化之魂,韵在绘龙泉之景,美在游山水之乐。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王颖月 薛婷婷

审核:县融媒体中心/戴鹏飞

编辑:县融媒体中心/ 梁 蕊

Hash:33f9f3dcdeec38cf0bede46edf761c0abe7b215e

声明:此文由 崇信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