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临猗:一座有景点无景区的古县城

临猗县,位于山西西南部运城盆地北沿, 地势平坦,境内无山无矿,是山西省唯一的平川县。

临猗古称郇阳,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在此建有猗国。春秋时期大商人猗顿在这里畜牧牛羊,经营珠宝,成为商业鼻祖。历史上还曾出宰相6人。

临猗县组建于1954年,系临晋、猗氏两县合并各取首字而得名。“临晋”一名的由来,一种解释为:春秋时期,秦国在黄河西岸筑城堡“以临晋国”,故名临晋。猗氏”一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夏代的古猗国。《路史》云:“夏有猗国”汉代置猗氏县。

临猗县具有四千年灿烂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春秋猗顿古墓、战国车马坑、唐柏、宋代银棺、元代大堂等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特别是位于县城的双塔,以“日月交影”而远近闻名,堪称中国科技史、建筑史上的奇迹。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位于临猗县城北隅双塔学校内,两塔创自隋唐间,宋代重修。双塔之门,对向而立,俗称西塔为“白蛇塔”,东塔为“许仙塔”。每年七夕,有“双塔交影”之称,又因双塔上雁巢丛结,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

双塔高耸入云,从列形看给人以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神气活现的感觉,远看直立整齐,近看仰望塔顶,令人头晕目眩。

临晋县衙位于临晋镇,是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元代建筑风格的县衙。县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以中轴线布局分三层台阶式,创建于元代成宗大德年间,是元代临晋县官员的办公场所,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均有修葺。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如今站在这座700多年前的县衙大堂前,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蒙古人豪迈正直、外粗内秀的特点。

历史上,临晋县衙曾遭遇火灾、水灾、地震等各种灾害,但这座元代大堂仍能保留原来的建筑风貌实属奇迹。除了建筑的奇巧之外,从元代到明、清、民国,直到解放后的1954年,曾有200多位县令在此执政,它对研究封建王朝官吏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临猗县围绕黄河板块,对临晋县衙、傅作义故居、薛公黄河湿地公园、忠定苹果观光采摘庄园、代村石榴观光采摘庄园进行提质升级,重点打造吴王古渡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展馆,创建“沿黄精品游”线路,开辟临猗旅游第一线。

临猗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溉便利 ,每年的商品粮和商品棉曾分别占到山西全省总量的 1/ 7 和 1/ 8 ,素有“山西乌克兰” 之称。

临猗是“北方水果的主题公园”。临猗自然条件优越,果业发展全国领先。在全县的150万亩耕地中,林果面积达110万亩,其中苹果70万亩,枣20万亩,其他干鲜果20万亩,年产各类水果50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

临猗苹果品种以红富士为主、嘎啦、花冠等早中熟品种为辅,生产的苹果个大、汁多、甜脆、爽口。 去年,临猗改造老旧果园6.7万亩,新建枣树设施大棚1万亩,完成有机肥替代化肥2万亩,打造标准化水果出口示范区12个,建成5500亩苹果和冬枣无公害、有机化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3.5万亩,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临猗苹果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去年,庙上乡(冬枣)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举办临猗鲜枣文化节,承办全国干果学术研讨活动,现场销售果品4亿斤,电商销售各类农产品1亿斤,签约15.6亿元,全方位提升临猗冬枣知名度和竞争力。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临猗没有叫得响、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大县大而不强;工业缺块头,既无大规模企业,又无大集群产业,工业小县必然是财源小县。虽然农副产品流通多,集散出入流量大,但物流园区、龙头物流企业、直接出口企业少,集散桥头堡、物流陆地港缺乏,物流大县名不符实。

临猗的古迹文物在山西排在前列,可是名气仅限于运城范围。这里的旅游可以评价为有景色无景点,有景点无景区,也就是旅游产业还相对比较落后。

当前,临猗处于产业转移承接机遇期,在劳动力成本增加和环保标准提升的双重压力下,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临猗县具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土地储备优势,全县实体经济正在迈入提质增效、换挡升级、二次腾飞的新时期。

在全县打造7个万亩高标准苹果产业化基地、10个省级示范园、12个市级示范园、50个县级示范园、50个乡镇样板园和50个村级特色园,在中央电视台、京沪高铁、太原机场等高端平台和全国各大城市投放广告,叫响“临猗水果、早赢天下”金字招牌。

Hash:0f0d65b9105c65e73c9f84c5f620fb89ccfad3de

声明:此文由 西魏遗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