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镇旅游攻略「新场镇景点」

导读:新场镇旅游攻略「新场镇景点」 新场古镇有什么美誉了?距今有多少年历史了? 新场古镇好玩吗?上海新场古镇怎么样? 南汇新场镇值得去走走玩玩吗? 请问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有什么好玩啊?

新场古镇有什么美誉了?距今有多少年历史了?

上海一直都是大家想要前往的城市,这里拥有数量较多的高楼大厦,甚至会成为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好去处。本身上海就有魔都之称,大部分人对于上海的印象,一直都把它当作繁华都市,这里人来人往,灯红酒绿,现代化气息很浓郁,谁也未曾想过,在繁华的大上海竟然还能找到古镇的存在。古镇所处位置不同带给游客的看点也是各不一样的。有些古镇被游客发现之后,成了大家心目中最想到达的旅游景点

有些古镇,虽然古代建筑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了,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却鲜有人知。上海的这座古镇,一直都是免费开放的,这里就是地处上海浦东新区的新场古镇。是一座历时千年的古镇,始建于南宋,在古代盐业最为兴盛的时期,这里是相当热闹的,不仅拥有无数商人,还能看到数量较多的盐贩。

早在古代时,这里就有“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游客们来到新场古镇,能够看到镇上的小桥、流水,以及茶楼跟寺庙等等建筑,总之江南水乡拥有的一切,在这里都能看得到。只是它的存在感很低,所以才使得它的名气并不高,一时间成了鲜有人知的旅游景点。

古时的新场是盐民们在这里晒盐的重要场地,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盐业变得越来越兴旺,之后就成了人们晒盐,进行盐业交易的重要场所。一时间这里的产盐量,远超苏州许多倍,据此可见新场古镇肯定是一片繁荣昌盛的美丽景象。正是这些原因,才使得新场获得了浦东“小苏州”的美誉。

新场古镇的热闹丝毫不输苏州,在新场古镇不仅免门票供游客参观,就连古镇内的物品售价也是很廉价的,包括美食在内价格都不高,现在的新场古镇,仍然保留着古代气息,因此在大城市生活的工薪阶层,来到新场古镇之后,绝对会让你感受到,那份难得的静谧与悠闲。

游客来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来自古镇浓厚的历史气息,脚底下踩的是青石板路,街道两旁的建筑物,都是由黑瓦白墙搭建的,河道上有很多石拱桥呈现,每座桥的桥身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单看这些石桥,就会感觉到这些都是由于岁月流逝遗留下来的古物。

游客们在前往古镇时,为的就是寻找它的历史轨迹,了解它之前所发生过的故事,还要游览古代建筑物。根据这些能够让游客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甚至幻想着自己身临其境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对于上海的新场古镇,你们都知道吗?

ps: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海泉街128号;

门票:免费;交通上海旅游2号线可直达

新场古镇好玩吗?上海新场古镇怎么样?

上海新场古镇是非常典型的江南小镇,被誉为小苏州,这里古代建筑鳞次栉比分布于各个弄堂之中,诸多古老的建筑被保留下来,淳朴的民风依旧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观光之地。

新场古镇,算是在上海市区范围内最后一个原汁原味的古镇,她,没有七宝古镇那种人山人海的味道,也不如朱家角古镇的鼎鼎大名,其实上海本地人也知晓的不多,但若是喜欢古镇的朋友,便知道她还有着“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洲”之称。

知晓此地,其实还是从一本电影里联系到的,说起这部电影,大部分都应该听说过,就是李安导演的《色戒》,新场古镇的老街便是《色戒》里的取景地之一,据说《叶问》也有在此地取景,不过小编并未去查实。除此之外,新场古镇平时里的游人并不多,只有每年春天时分、桃花盛开的时候,有部分喜欢踏青采春的朋友才会来此。

总的来说,新场古镇不大,比起乌镇这种著名古镇,那面积相差的多了,整个古镇若是闲逛,2、3个小时也是足矣。

古镇平时没有什么游客,十分适合一些喜欢看古景、读历史的朋友,闲逛在古镇的老街上,悠闲自在,自有乐趣。

和大多数江南古镇一样,除了一条老街纵贯古镇外,这里都是河道纵横,布满整个古镇,河道的两岸有绿树、长廊,还有当地民居,街巷密集,呈现着千年以来典型的水乡人家的独特生活形态。

据考证,新场古镇建成是在南宋年间,距离现在大约有近千年历史,在盐业发达的时期,这里是相当的繁华,聚集了大量的商人盐贩,人多了以后,经济发达,号称当年的繁华程度可以上海县城一比。

新场古镇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商业化气氛淡薄,这里说的商业化气氛淡薄并非是没有商店没有卖东西的,其实这里的街边店铺并不少,但不同的是,大多数古镇中的店铺卖的都是旅游纪念品,而这里这些东西不多,这里的店家大多是为镇内当地人服务的,卖的东西以生活用品为主,当然这里也有保留了一些民间手艺的商铺。

漫步在古镇里,脚下是有些年头的石板路,两旁是黑瓦白墙的老建筑,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上,横跨着一座座的石拱桥,桥身雕琢着精美的图案,前面是沧桑斑驳的石牌坊,这里到处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古镇中有些房子看得出,是已经装修粉刷过的了,但也有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老建筑、老东西,这得靠你自己慢慢寻找发现了。

古镇里民风十分古朴,一眼望去,街道上行走或休息的大多是当地的居民,游走在新场古镇里,只有一个感觉:自然且原汁原味。整个古镇就是一个原生态的环境,少了一些浑浊的商业感、少了一些矫揉造作的装饰,但多了一份清新的生活自在感,不出一会儿就很容易的融入到了当地人生活的氛围之中了。

古镇上有几座茶楼,逛累了可以在里面喝茶休息。茶楼里不仅仅只有茶水,还可以选择一些上海的老字号的点心品尝,主要是价格不算贵,味道也不错,坐下来,一壶茶,一碟小点心,三五位好友,聊聊天,看看外边风景,配合着新场古镇慢步调的生活,搭配得格外适合。

离古镇不远有个南山寺,是一座建于元代的古老寺庙,几经兴衰但现在的香火正旺,有时间的朋友也可一去。

走出古镇,回眸凝望,千年古镇,时过境迁,任凭当时多少繁华,如今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希望新场古镇能够一直保持着这种淡薄的商业化,不失那种自然而又原汁原味的风貌。

南汇新场镇值得去走走玩玩吗?

新场,被称为上海浦东地区惟一的水乡古镇遗产,如同整形前的周庄和朱家角—2004.2.27东方早报D7

新场镇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率为55%以上,是浦东地区唯一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历史古镇。穿镇而过的水乡河道,雕刻精致的石拱桥,傍水而筑的民居,高垒的石驳岸,沿河人家的马鞍形水桥,1986年兴建的“石笋里”牌坊等,充分显示出历来享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之誉的新场古镇风貌。

新场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还有庙寺、庵堂、名木古树、笋山十景、掌故奇闻、风味特产等闻名遐迩,都有修缮光复或开发光大的良好基础。

文物古迹

牌坊 拱桥

一、牌坊(楼)

明清年间,新场镇盛行建造各种牌坊,曾号称“十三牌坊“。明代所记载的牌坊有贡元坊、旌节坊、熙春坊、兴文坊、余庆坊、莅政坊、中和坊、兴仁坊、安里坊、清宁坊、需林坊,上述牌坊早被毁没不留痕迹。现存残迹的有明代举人倪甫英、倪家允父子所立的牌坊世科坊。明代朱镗、朱泗、太常寺卿朱国盛祖孙三代建造的牌坊谓三世二品坊,坐落于新场市街正中,上额题书“九列名卿”,左侧书“七省理漕”,右旁为“四乘问水”,于1974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拆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文意识开始觉醒。新场镇于1986年集资兴建了一坐具有古典风格的三门重檐琉璃瓦大牌坊。其位于原牌楼弄的西口(今朝阳路西侧),与奉新公路并行。1986年春上奠基,9月竣工。牌楼上镌刻有新场镇地名“石笋里”。至2001年,全镇有“石笋里”、“北栅口”、“长桥山庄”牌坊3坐。

二、拱桥

新场镇旧时多石拱桥,是江南水乡特色之一。著名的石拱桥有:洪福桥,明代年间建造,位于新场镇北洪桥港,现为平桥

千秋桥: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在洪东街东端,跨东横港。1983年整修,目前仍完好。桥体上镌刻有劝人为善的祝福词。

2002年5月29日,列为南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白虎桥:建造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跨越白虎庙港,现存古桥残基,被工厂厂区隔断,现不能通行。

杨辉桥:在镇南首跨越杨辉港,开挖大治河时被拆除,改为公路桥

玉皇阁桥: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建,在新场镇东南,由东横港入大治河处,现也改为水泥平桥。

永宁桥:原在新场镇北山寺前,现已拆除。

盛家桥:又名众安桥,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在新场镇南首众安村,现基本 完好。

驳岸 水桥

一、驳岸

新场镇包家桥港、洪桥港、新港,3条市河依街环绕,清波荡漾。在元、明、清代,市河两岸便先后垒起长长石驳岸。驳岸离河面约有3米高,逶迤绵恒,坚实古朴,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由于年久失修,解放时部分驳岸基础下沉或岸石剥落残损,某些泥岸塌方严重。1952年至1974年,人民政府在加固泥岸时补建部分石驳岸。1982年起,为改善镇容,保持水乡风貌,对石驳岸进行全面检修和增建,并于驳岸陡峭处添置预制图案水泥栏杆。今有石驳岸3600米。

2002年5月29日,列为南汇区文物保护单位(主牌于明氏宅第河西)。

二、水桥(马鞍形)

沿市河富有人家构筑的马鞍形水桥,与石驳岸是孪生兄弟,浑然一体。水桥建筑讲究,系舟石块凿有精细暗八仙图案。现尚存马鞍形水桥20坐。

上海市文物专家对岸桥称之谓:“家门口的文物” 。

2002年5月29日,列为南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宅第厅园

一、奚家厅

位于新场镇洪东街122弄的奚家厅,建于清代。奚家厅系世代奚姓婚丧大典活动的主要场所,总计房屋35间,占地1250平方米,坐北面南,砖木结构。临街二层楼五开间门面房,下层中间是墙门,门檐上方精雕细刻,飞椽,硬山灰瓦顶。过墙门是头道门楼,门楼歇山灰瓦顶,上方有砖瓦饰物。进仪门是天井及两侧茶房,茶房均为悬山灰瓦顶。经天井入内是二道门楼,门楼为歇山灰瓦顶,上有饰物(“文化大革命”中用纸巾灰封没)。门楼两侧是院墙,中间为小天井。过小天井即为面阔三开间大厅,大厅进深8.2米。大厅门额雕艺精致,前廊一律飞椽,正厅弯椽荷船顶,花边滴水瓦。大厅两边各有一间耳房,硬山灰瓦顶。再入内为第三道门楼,门楼上方有砖瓦饰物,歇山式灰瓦顶,被单坡中瓦走廊屋面遮盖。入内是一横二厢的二层楼内眷住宅,正埭为五开间两层楼,前二侧是各二开间二层厢房楼,均系硬山灰瓦顶建筑,格扇门,槛窗,结构古老。

二、张厅(张氏宅第)

位于新场镇大街271号的张信昌宅第(张厅),始建于清宣统年间(1909年~1911年),前后系四进整体建筑。原该宅与市河(新港)河西张氏花园和花园园艺用房以一桥相连,解放后河西花园被废,土地作社员自留田,唯留下园中用房若干。现均作公房,安置住房。河东整体住宅为:临街商店门面二层楼房各三间及二间平房(二间平房于1958年拆除),中瓦硬山顶,进深7米。门面及张氏开设张信昌绸布庄所用,直至解放。

进店面入内为仪门和二扇大门,大门上书“京洛传钩、曲江养鸽”,字字完好清晰。仪门歇山灰瓦顶,雕刻考究,除文字外尚有人物造型,立体砖饰(“文化大革命”中已用纸巾灰封没)。仪门内是工艺细致的石庭心,仪门正对三开间前厅和左右二耳房的楼房,南北两侧为二开间厢房楼,硬山灰瓦顶。楼上回廊相通,红、绿、蓝、黄的凹凸玻璃门窗。主体建筑采用中西合并、古今结合的装饰风格。上下层搂窗均为柳安木质材料,裙板雕花。楼上回廊栏杆原系生铁铸花栏 杆,1958年大跃进时炼钢铁拆下改为木栏杆。大厅地面铺马赛克,石膏嵌线平顶,楼地板均为进口花旗松企口地板,大厅深7米。

后埭为面阔五开间的客堂,次间及二开间二层楼厢房,厢房楼上下均与前埭正厅房相通。后埭屋面为硬山灰瓦顶,龙腰衔接,进深7米,玻璃门窗。最后埭亦为硬山灰瓦顶平房,二边各有一间厢房,后有马鞍水桥。

解放后,该宅曾作为中共新场镇委员会、新场镇人民政府、派出所、税务所等机关办公用房,现为居民住房。

2002年5月29日,列为南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三、王家花园

王家花园,又名“小盘谷”,原为大财东王用生之庄园。新场镇是有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地主财东慕名而来,名门望族迁徙定居,高厅深院、私家花园陆续兴建者甚多。百年前,新场毗邻之航头乡,乡东南隅有个王家楼(今航头镇果园村3组),有户王姓大地主,祖上曾拥地千亩,后代王鼐伯为显其力量,处心积虑笼络人心。一次,盐捕查禁私盐,打死一名盐贩,盐民一怒之下群起冲击盐捕营,当场击毙一名盐捕。县府立即上书苏州府,请派兵镇压盐民。王为诂名钓誉,站出来为盐民鸣不平,以“本县系产盐地区,买卖海盐为常事,何来私盐可禁”为由,与县缉私营和县衙打官司于苏州府。王以厚礼结交苏州抚台陆春江,并将养子用生过寄抚台。据传,为此事王仅送门包一项就达数万元。陆为王之情所感,对王说:“过寄我仅几年,如我调走,盐案势必再兴,不如过寄本府案桌,永保安宁”。就这样,王鼐伯将养子名字写在苏州府衙案桌谕上。以后,王用生年年备厚礼晋见,每调一位府台,总是厚礼拜谒。由于得到苏州府的撑腰,官司以胜利告终。自此,王鼐伯在县内名声大振,王用生也因之被推上县积谷仓董事长宝坐。至王用生一代,尚存土地40公顷,枇杷园一个。他千方百计搜刮钱财,投股申港各业,又在浦东开设窑厂、钱庄,投股典当业。一时间,王用生成为号称百万家财之富翁。王用生又名王用霖,号恩池。清末民初为确保安全,方便行乐,便于新场择地建造远近闻名的王家花园。

王家花园住宅和花园分别位于新港东西两岸,有一桥相连。港东为居住区,有平房3埭、楼房2埭,每埭均5间2厢,共49间,另有伙房、杂用间10余间。中有更楼1坐,高达7层,专司更鼓和?望。港西为花园区,占地1公顷,园内建有4面厅、花棚、荷花池湖心亭九曲桥(实际六曲)等,另有供花匠、工役等居住和作业的平房2埭。园内四季花卉齐全,经年鲜花不断。两区总计占地面积1.54公顷。

迁宅建园尚有一说:王用生在世时共生2男4女,4女中3个死于肺病,为了保住王氏香烟,让仅存者有个养心静性的优美环境,于是根据其子平时喜爱花卉的嗜好,耗资建造此园。但再好的环境,再多的钱财仍保不住王氏后裔,2个儿子又先后被肺结核病、癌症夺走了性命,从此王用生心灰意冷,停止扩建假山等修建工程,王家花园也渐趋荒凉冷落。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用生携家眷迁上 海避难,只留下几名佣仆看望宅园。

民国26年(1937年),忠义救国军谷守信部窜进王家花园,设立司令部。

民国27年(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进驻王家花园,设立司令部。一时围墙高筑,电网密布,重重岗哨,荷枪实弹,不准任何人接近,行人或船只经过,往往被强迫搜身。从此,王家花园成为日寇关押和秘密处决共产党人和无辜百姓的魔窟,先后曾有3人在日寇的屠刀之下,死于非命。王家花园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又一罪证。

1949年5月,新场解放,王家花园终于回到人民手中。1954年,人民政府在花园西部废墟上造房盖楼,作为县仓库。1960年秋,东部住宅经过修缮,迁进新场卫生院,昔日的杀人场改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医疗卫生场所。

庙寺庵堂

新场镇寺庙众多,系元、明、清、民国四代之建筑,尚存者大多已改作他用。今能指者为:

一、永宁教寺

永宁教寺,又称北山寺,位于镇北首现新场村5组。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瞿震法及弟霆发(两浙都盐运使)割地建造,基地面积4.07公顷,僧允恭开山名“报恩忏院”,元方回有记,赵松雪书并篆额。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毁于倭,侍御宋贤舍建佛阁。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复募构大殿,修茸完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乡绅叶震隐又捐修。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宗教房产调查表记载“北山寺座北朝南,现有房屋一埭共7间,面积236.56平方米,目前为新场大队、新北大队共同使用,佛阁无存”。寺后百年银杏两株存一。旧志有记:“道光二十年春,树忽火,高数丈,群往视,见根下有火自石穴出,灌水弥盛,历四五昼夜,始熄,而树依然葱翠”。

二、雷音寺

雷音寺,原名雷坛庙,位于镇西市,元至顺年间(1330年~1332年),朱姓舍寺基,道士邵希阳建。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倭毁,有翠峰禅师重新募建,始为禅院。旧有董其昌书碑。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僧清惠、莲芳曾先后募修楼殿。清同治元年(1862年),遭寇尽毁。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僧化普募资重建正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僧了如募建东西厢房。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调查记载:“该寺座北朝南,原有房屋16间,八二年果园大队塑料印花厂将其中门面五间拆建改楼,今寺仍为塑料厂使用”。1998年卖给施永章作为私企厂房。

三、南山禅寺

南山禅寺,俗称南庵,位于镇大街南端,元大德十年(1306年)僧照建,初名常寂庵。清顺治元年(1644年)僧九如重建,易今名。清同治三年(1864年)住持党可募捐修塑重新,并置香积田3.3公顷。旧有雷祖阁,南天门颓毁未复。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记载:“南山寺有房屋三十八间,寺内原塑有如来、释迦观音、雷祖等佛像,今废”。寺后,古银杏三株存二,大数抱,荫数亩,皆数百年物。南山禅寺曾一度为新场大队塑料印花厂所使用。 2000年,搬迁塑料印花 厂,逐步修缮禅寺,并对外开放,香火不断。

2002年5月29日,列为南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四、郭家庙

郭家庙,又名东狱观,位于车站路6号。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建,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倭毁,明万历十七年(1609年)重建,清光绪二年(1867年)里士谢家树倡捐修复。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调查记载:“该庙有砖木结构平房一正一厢七间,计二百三十一点五平方米,现佛像无存,房屋有新场房管所代管,租给县食品公司新场冷库使用”。1987年6月南汇县道教协会筹备小组接管该观后全面整修。1988年10月28日,举行开光典礼,对外开放。该观现有殿庑12间,正殿饴祀东岳大帝,两祀龙王、城隍、观音、昭天候、三官等神祗。1987年8月,南汇县道教协会(筹)成立,会址设在该观。该观保存的两座忏亭,有极高的工艺价值,曾经在荷兰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展出,受到许多外商的青睐,有人愿出巨款收购,被该观拒绝。1994年起,该观负责人为宋均坡。

每年农历三月廿八东岳大帝生日,烧香、祭祀信徒最多。正月初九玉皇生日、正月十五三官大帝生日、六月十九观音生日,香客络绎不绝,还有农历六月廿四日雷祖生日、冬至、年三十、年初一庙内香火最为闹猛。

五、晏公祠

晏公祠,位于镇大街63号,明程氏先辈建。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毁于倭,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闻无声撰疏募建。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程氏又建文昌阁于其上,有碑记。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记载:“该祠一上一下楼房一座,面积78.44平方米,由新场房管站代管。”

六、青龙

青龙庙,又名青龙道院,位于镇中市王家弄241弄内,明隆庆六年(1572年)建,曾为道院,后为讲乡纳所。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记载:“该庙座北面南共11间,面积281.35平方米。五八年私房改造时为房管所接管”。

七、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洪东街千秋桥东堍,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里人金皋、钱盛合舍基地、羽士叶景降募建。曾遭寇毁。清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里绅谢起凤等分别集资重建。1956年为房管站接管,现出租给私人企业。

八、杨社庙

杨社庙,位于南山寺北,明建。原有南北两侧厅,前为跨街戏台,曾遭寇毁,清同治六年(1876年)重建。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调查记载:“该庙座东面西,房屋一正二厢十五间,由房管部门接管安排住户”。

九、乔家庵

乔家庵,又名接引庵,位于镇南姚家宅7号。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调查记载:“民国二年创建,一正及东厢房等砖木结构9间,计281.82平方米。设有观音、弥陀等佛像,解放初废。庵内曾办过新场大队11队托儿所、学校。自落实宗教政第后,所占房屋全部归还,目前由尼姑华玉及其侄孙女施爱琴(尼姑返俗)、孙婿徐国钧全家使用”。

十、红庙

红庙,位于镇南市新场生产大队10队,民国元年(1912年)建。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调查记载:“该庙有砖木结构平房7间,计144.88平方米。解放后,佛像废,曾由新场轧花厂作职工宿舍。1962年后由房管部门代管,目前安排给居民和社员居住”。

十一、清静禅寺

清静禅寺,又称新红庙,位于镇大街向阳路62号。民国19年(1930年)冬由比丘尼广宗广安集资创建。据县宗教事务科1984年调查记载:“该庙建有一正两厢等砖木结构平房十三间,计355平方米,设有如来、释迦等佛像。解放后,有的尼姑还俗,有的到周浦岳王庙去。现佛像无存。庙为新场乡灯具厂用作仓库”。现为私企所用。

十二、耶稣堂

耶稣堂,位于新场镇向阳路37号,是耶稣教活动的场所。该堂现有建筑面积542平方米,能容纳1100人聚会听教。

耶稣教亦称基督教,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基督教教会理公会上海播道团选派第一任牧师陆子庄驻新场播道,当初尚未建堂,以租赁本镇中心街王桂清家房为教徒礼拜场所,美籍传教士步惠廉总牧师曾不定期来新场协助播道,并在本镇创设知新女学堂。

解放后,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徒渐见增多。1951年因原租民房聚会已不敷应用,由堂议会决议着手建造新场耶稣堂。建堂经费是热心信徒奉献,并得到上海各兄弟堂的资助。耶稣堂于1952年落成,建筑结构富有传统教堂样式,庄严朴实。该堂建筑面积242平方米,能容纳四、五百人。1954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曾派摄影师来新场耶稣堂拍摄纪录影片,在国内外播放。

“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被停止,耶稣堂改为“革命堂”,作新场人民公社会议场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1981年8月,新场耶稣堂由上海市基督教“三自”(自养、自治、自传)爱国委员会第四届代表会议正式宣布开放。这是“文化大革命”后,本市10个郊县中第一个开放的耶稣堂。是年11月,被占用的教堂全部归还。新场耶稣堂经过修缮整理,1982年1月10日举行隆重复堂典礼,与会信徒约700人,上海市宗教事务局、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南汇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统战部、宗教科和乡、镇等各级领导以及各郊县有关方面都派员前来祝贺,上海电视台对此盛况曾拍摄电视新闻。

1994年,新场耶稣堂扩建 3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一幢,原只能容纳500人的大堂,现可容纳1100人。1997年加固老堂,内外整修,与扩建的新堂融为一体,坚固实用又较壮观。1999年,建停车棚、洗澡间与售书屋,扩大厕所,装修讲台,为开展教务活动提供了方便。

新场耶稣堂曾先后接待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瑞士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外宾及香港的基督教代表团前来参观访问。

2002年5月29日,列为南汇区文物保护单位。

名木古树

一、古银杏

元大德十年(1306年),僧照在现新场村12组建常寂庵(后称南山寺)时,在寺后栽下3棵银杏树,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历史。这3棵 银杏树,其中1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部队征用。剩下的2棵,都高耸入云。西首1棵树干周长5.1米,高23米,树冠直径1.62米;东首1棵树干周长3.65米,高22米,树冠直径1.16米。这2棵古银杏树,屹立在新场镇南首,四季迷人。春天,嫩叶吐露,青翠欲滴;夏天枝茂叶盛,浓荫蔽日;秋天,硕果累累,斑斓多彩;冬天,瑞雪盖树,银干参天。古银杏,成为新场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古镇增添无限风光。1986年9月,谢永章观后欣然命笔,对银杏题诗一首《南山树》:“一杆雄姿拔地起,高耸直上插云间。白云与它搀手过,道是才过更年期。饱经风霜六百年,白果藏于绿叶间。腋下挟个南山寺,石笋尽收其眼底!”。

1992年10月,上海市园林管理局立“古树名木保护碑”。

另外,北山寺后有古银杏1株,亦为600年前的古树。

二、名木

新场大街郑家厅内有1株百年以上桂花树。现新场镇政府内有1株100年的瓜子杨树。洪西街叶氏住宅内有桂花、黄杨、腊梅树3株,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请问成都大邑县新场镇有什么好玩啊?

有吃的,地方特色:肥肠血旺,土鸭子,晕豆花,强烈推荐《蜀道坊》《周血旺》《巴事三饭店》;有耍的,河坝街:棋牌休闲品茶娱乐,旅游景点:主要有清源半岛文化旅游度假区,壁山寺,刘成勋将军故居,川西坝子记忆博物馆,三寸金子塔,川王宫西堤岛……

Hash:1e9f3079c9d4c1311696b0f92b45d3c3e8f6c40c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