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旅游景点介绍的特点(中文旅游文本的特点)

导读:中文旅游景点介绍的特点(中文旅游文本的特点) 中国的著名景点及特点 国内各大旅游景点,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中国有那些有特点的名胜古迹?要具体介绍。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及其介绍

中国的著名景点及特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过半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 、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兵马俑十个风景名胜区。这十个景区分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各个区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等。

国内各大旅游景点,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全国各大小景点最相同的就是机乎需要几十几百不等的门票,不然就不让你进,第二相同的就是拍照的时候几乎都是大合影集体照,因为景区人多,第三相同就是景区一般还有其他小景点在需要买票才可以参观,第四景区的餐饮都五星级大酒店消费,但是没有相同价位的服务,具体还有很多相同之处,需要知道更多可以私信给我,我一定让你知道全不……

国内各大 旅游 景点,相同点还真不少呢。概括起来, 都是利益至上,一切向钱看。

第一,宣传工作做得比服务工作好几百倍。 都有诱人的广告,动人的口号,赚钱的俗套。相信了景区的宣传,等着的就是挨宰和失望。常出门 旅游 的人,已经习惯和适应了这些,“不看广告看实效”,它首先是个景点,没有景点之外的其他功能和效果。其次这里是为了赚钱才搞服务的,别颠倒了关系。我们来到这里为的是看景而不是别的,彼此达到目的就皆大欢喜,别相信这样那样的忽悠而大把大把地往出掏票子,事后才心疼。

第二,都有极浓的商业气氛。 出来 旅游 的都是有钱人,信奉“穷家富路”之说,花起钱来也不心疼。景点也正迎合了游客的这种心理,正好借此赚钱。于是“土特产”“纪念品”“古董文物”到处都是,贩卖的套路一个又一个,令人防不胜防。导游、商家配合默契。好像你不买是个大傻瓜,其实你买了就是真傻瓜。

第三,都围墙圈地,把好景据为己有,把大门向前推,用摆渡车把游客“迎”进来。 景区的大门越靠前,摆渡车就越值钱。真是“景区大门远远开,有心无钱莫进来”。 旅游 车、私家车都以“不安全”为由被拒入内。从进门开始,游客的钱袋子就得打开。问题是,许多景点的摆渡车管理极度混乱,恐怕才是真正的不安全。

第四,都要求买“套票”,捆绑销售。 景点有高招,要么把原来的景区一分为几,各有门票,要么再修几个新景点,然后大小景点、新旧景点组合在一起,套票出售。你若贪图便宜买个联票,有些景点压根你就没时间和精力去。你若只想挑某个景点游,票价就被抬得老高。反正你怎么游都得出高价。

有些地方,好景其实在路上,比如贵族、云南、西藏、新疆、内蒙,自己开个车,一路赏景,不图省钱,只求省心。但许多地方,知名度很高的景点,你钱花少了都看不到。那就得心态平和,因为景是人家的,你用钱买“眼福”,也是公平的。

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A级景区10300家,其中5A级 旅游 景区259家,4A级 旅游 景区3034家。国家A级 旅游 景区的质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 旅游 景区,因此,下文将着重分析国家A级 旅游 景区的特点。

1、景区交通。交通是景区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交通的便利程度影响景区的可进入程度。我国 旅游 景区的交通都是很好的。一方面是,积极打通与机场、火车站、 汽车 站的 旅游 通道,使游客能够直达景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景区内部交通,接驳车,缆车,游船,竹排等,为游客提供较为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增加其 旅游 的参与度和 旅游 乐趣。

2、景区服务。 旅游 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服务的好坏,对于景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那些较大的 旅游 景点(例如5A级景区)景区的服务做的都是很好的,主要体现在景区的卫生程度、景区导览图的设置、景区厕所的设置、内部导游的服务态度、休息区的设置等,到一个服务较好的景区 旅游 ,会增加我们对景区的好感度,让我们的心情也会跟着变好。

3、 旅游 项目。我国较大,发展较好的 旅 游 景区的 旅游 项目都具有特色,能够更好的吸引游客。例如:人文类景区:故宫除了参观古建筑,古文物还运用现代 科技 3D技术、VR技术,还原 历史 场景,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和新鲜感。少林寺景区,有免费的少林武术表演,让游客真切的感受的少林气息。

4、 旅游 宣传。发展较好的景区 旅游 宣传做的较好。①宣传口号明确,例如清明上河园宣传语“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少年”。泰山的宣传语“五岳之首,中华泰山”。②宣传形式多样。通过 旅游 官网、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宣传;同时制作景区宣传片,全方位,多渠道宣传。

综上,笔者认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 旅游 景区 旅游 四大特点:① 旅游 交通便利② 旅游 服务完善③ 旅游 项目丰富④ 旅游 宣传多样。

(图源网络,侵删!)

【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异议,请留言或联系☞ 旅游 在线资讯】

我觉得最大的相同点就是节假日游人一样的多多,还有就是后期开发的仿古建筑几乎也是一样,缺乏各自应该有的特点。

成熟景点大同小异,人多吵杂,商业化严重。

哪里小吃街都是都是臭豆腐味,高档的去不了, 旅游 遛人吧!哪都是人。哪都是古镇,其实都是新建的,

没什么不同的吧,就是人比较多吧,热闹。

旅游 景区相同特点:我认为有三类,一类是自然 旅游 资源,一类是人文 旅游 资源,还有一类是 社会 旅游 资源。

周边的小吃,臭豆腐,烤鱿鱼,周边的 旅游 小物件。从北海到大连沿途都差不多。

都要门票,人都多,纪念品都一样,吃的都一样,上厕所都排队,游乐设施都一样,就是方言不一样!

中国有那些有特点的名胜古迹?要具体介绍。

苏州园林,秦兵马俑,云岗石窟,故宫,黄山,天山天池,长城,泰山,九寨沟,西湖,龙门石窟,

我是杭州的,那就具体给你介绍下杭州的名胜古迹吧:

很美哦

杭州名胜古迹

西湖风景名胜区

【西湖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04平方公里。东起杭州城区松木场、保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至万松岭以南及吴山、紫阳山、云居山景点全部;南自鼓楼沿吴山、紫阳山、云居山东侧山麓经凤山门沿凤凰山路于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至钱塘江北岸,转珊瑚沙贮水库至留芳岭以北;西自留芳岭、竹竿山、九曲岭、名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线以东;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外围保护区面积35.64平方公里,东起南星桥江滨公园、江城路、凤山桥、中山南路、鼓楼转河坊街、延安南路、延安路,转庆春路、武林路、教场路至环城西路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杭富路至转塘以北地区;西为留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武林门以南地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以西湖为核心,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和风景名胜点100余处,其中主要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又称明圣湖、金牛湖等。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为市区,三面云山一面城。唐人因湖在州城之西,故称西湖。苏东坡守杭时有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因此又有西子湖之名。湖体轮廓近似椭圆形,面积6.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5.66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湖底较平坦,水深平均在1.5米左右,最深处2.8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白堤、苏堤,将湖面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5个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4岛。注入西湖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港、龙泓涧、长桥溪。西湖引水工程钻地穿山,引来钱塘江清流。调节西湖水位的主要出水口,一是圣塘闸,经圣塘河流入运河;一是涌金闸,经浣纱河地下管道,流入武林门外的城河。西湖远古时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以后由于泥沙淤塞,大海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了一个泻湖。所以民间谚语说: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西湖承受山泉活水冲洗,又经历代人工疏浚治理。诗人白居易(772~846)和苏东坡(1037~1101)等人任杭州地方长官时,都悉心治理西湖,疏挖湖泥,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而且构成了湖中三岛、白苏二堤、湖上塔影的佳丽景色。环湖山峦叠翠,花木繁茂,峰、岩、洞、壑之间穿插着泉、池、溪、涧,青碧黛绿丛中点缀着楼阁、亭榭、宝塔、石窟。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清漪碧波和绿云翠谷间,闪烁着无数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璀璨夺目的历史古迹。中国民间传诵: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佳是杭州。并说西湖之美,古今难画亦难诗。明正统间,有日本国使者游西湖,曾题诗说:昔年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工还欠着工夫。西湖十景题名源于北宋山水画家宋迪题画的四字句,他用平沙落雁、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等等来标出自己所画的作品内容。后来山水画家竞相仿效。公元13世纪,南宋画家马远、陈清波在撷取西湖风景精华所作的画中,也分别标上柳浪闻莺、两峰插云、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和南屏晚钟,以后又画了花港观鱼、曲院荷风两幅,于是便有了西湖十景的说法。清朝康熙 帝南巡游西湖,为十景题名立碑,并改两峰插云为双峰插云,曲院荷风为曲院风荷。西湖十景就这样确定下来了。1985年,杭州日报社、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等单位发起征集新景点、新景名的活动,有5万人参加,历时8个月。结果,遴选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等十景,人们称之为新西湖十景。陈云、刘海粟、赵朴初等10位名家为之题名立碑。西湖风景名胜区内,除十景、新十景外,著名景点还有天竺、五云山、凤凰山、玉山、北高峰、湖心亭、白堤、孤山、放鹤亭、刘庄、杭州花圃、植物园、南高峰、水乐洞、狮峰、葛岭、紫云洞、西溪、灵峰探梅等。�

苏堤春晓苏堤在西湖西侧,南北两端衔接南山路与北山路,全长2.8公里。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组织民工开浚西湖,挖泥堆筑而成。堤上还安排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6座石拱桥,起伏相间,突破了笔直长路的单调。堤上两边夹种桃树、柳树,风光旖旎。堤岸现已铺上柏油路,两旁宽阔的草坪添植了各式花木,每隔一定距离,便设有一张长靠背椅,十分幽静。白天,游人信步浏览,一片闲情逸致;入夜,则成为当地情侣幽会的姻缘道。苏堤景色四时不同,晨昏各异,晴、阴、雨、雪均有情趣。尤以春天早晨,湖面薄雾似纱,堤上烟柳如云,故有苏堤春晓之称。�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南山路清波门附近。这里原为南宋皇帝的御花园--聚景园,园中原有柳浪桥,沿湖遍植垂柳,密密柳丝仿佛在湖边挂起绿色帐幔。春风吹拂,碧浪翻飞,浓荫深处时时传来呖呖莺声。因而名为柳浪闻莺。现扩建为夜公园,面积从原来的一隅之地扩大为17公顷,全园分为友谊、闻莺、聚景和南园4个景区。闻莺馆中新添了百鸟天堂,百鸟飞翔其中,莺歌燕舞。公园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曲院风荷原来的曲院风荷在苏堤北端跨虹桥下(康熙题碑处)。宋代,那里有一家酿造官酒的曲院,里面种了许多荷花,芰荷深处,清香四溢,因此便有曲院风荷之说。现在的曲院风荷比原来扩大了数百倍,布局十分精巧。赏荷区广阔的水面上,有无数种荷花。傍水建造的赏荷廊、轩、亭、阁,古朴典雅,与绿云、荷香相映成趣。还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公园中的密林区,参天的树木,浓荫蔽天,颇似深山老林。林中竖有幢幢架空的桦木结构小屋,以及木板平房,还有炊具,可供游人宿营野餐。�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三面临水,背倚孤山。唐代,这里建有望湖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挑出水面铺筑平台,立碑亭,故题名为平湖秋月。置身平台,眺望西湖景色,无论晴雨都有奇趣,尤其是皓月当空的秋夜,一色湖光万顷秋,更充满诗情画意。�

三潭印月在西湖三岛之一的小瀛洲周围。岛基是苏东坡组织民工疏浚西湖时,用挖出的葑泥堆筑而成的,明代又沿岛筑起环形堤埂等,才构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宛如蓬莱仙岛的绝妙佳境,因而起名为小瀛洲。现在岛上有曲桥和造型别致的亭、榭。在绿云荷香掩映下,景观富于层次,意境深邃。小瀛洲岛南的水面上有3座造型美丽的小石塔,是当年苏东坡组织疏浚西湖时在深水处立的坐标。明代重建,即今之样式。秋夜,皓月当空,如在塔内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中透出,便宛如一个个小月亮倒影水中,构成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丽景色。三潭印月由此得名。�

雷峰夕照西湖南岸夕照山上,旧有雷峰塔,为97 5年吴越王因庆贺黄妃得子而建,取名黄妃塔。后人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而名。雷峰塔初建时为13层,可以登临。明代遭火后,改为7层,后又成5层8面。雷峰塔与保?塔隔湖相对,所以有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雷峰似老衲,保?如少女之说。湖上双塔,水中双影,与湖中三岛、苏白二堤相辉映,曾给游人增添了无限美感,又带来了丰富的神话与历史传说,使历代多少诗人、画家为之倾倒。以后,雷峰塔因被乡人窃砖,挖空了塔基,1924年9月25日下午倾圮。雷峰夕照一景也因此仅有美名。国务院1983年5月批准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恢复西湖十景之一,并为民间流传极广的雷峰塔。不久的将来,这一景点将重放光彩。�

南屏晚钟是指南屏山下净慈寺的钟和钟声。净慈寺系954年吴越王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是西湖四大丛林寺院之一。寺前原有一口大钟,每到傍晚,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荡,便将人带入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之中。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净慈寺还伴有济公的神话传说,寺内有运木神井,引得无数游人前来观赏。自宋至清代,净慈寺时有兴废,1959、1984年两次进行整修后已恢复一新,新铸了一口重达1.5万公斤的铜钟,悠扬的钟声又回荡在西子湖的夜空。�

断桥残雪断桥是白堤的东起点,正处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上。断桥之名起于唐代诗人张祜断桥荒藓涩之句,又因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断桥。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故事,于此地发生。旧时石拱桥上有台阶,桥中央有小亭,冬日雪霁,桥上向阳面冰雪消融,阴面却是玉砌银铺,桥似寸断,又似桥与堤断,构成了奇特的景观,因有断桥残雪之名。�

双峰插云位于灵隐路上的洪春桥边,双峰插云御碑亭所在之处。双峰指的是天竺山环湖南、北两支山脉中最为著名的南高峰、北高峰。两峰遥相对峙,相去10余里。山雨欲来时,向巍然耸立的双峰望去,浓云如远山,而远山又淡得像浮云,是云是山,一片朦胧,难以分辨,双峰的峰尖忽隐忽现插入云端。这时,游人如同面临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云海浩茫茫,峰尖隐隐然。双峰插云便由此得名。�

花港观鱼位于苏堤南端,北倚西山,它是西湖风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级公园。古代,因有小溪自花家山流经此处入西湖,所以称花港。宋时,花家山下建有卢园,为南宋内侍官卢允升的私人花园,园内栽花养鱼,风光如画,被画家标上花港观鱼之名。清代康熙时废园重建。这个景点原来仅有一碑、一亭、一池和三亩地,现已建成为占地20多公顷的大型公园。花港观鱼,以鱼为中心,穿过大草坪,便是鱼乐园,游人围拢鱼池投饵,群鱼翻腾水面,追逐争食,红光波音,有色有声,呈现一番鱼乐人也乐的景象。�

云栖竹径在离湖滨约20公里的五云山云栖坞里。相传五云山飘来的五彩云霞常常在此栖留,故名云栖。从云栖石牌坊进入,沿途是一径万竿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天然景色。竹径旁有陈云题书云栖竹径的碑亭以及洗心亭。亭前小池,水清见底,十分凉爽,可以一洗尘埃。�

满陇桂雨满陇指的是南高峰与白鹤峰夹峙下的蹊径满觉陇。这条山道沿途种植7000多株桂花。金秋季节,林壑窈窕,珠英琼树,空山香满,沁人肺腑。古人有诗曰:西湖八月是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故取名满陇桂雨。南高峰和青龙山间的石屋岭南麓,有洞形如石屋,名石屋洞,洞前有桂花厅。�

虎跑梦泉虎跑即虎跑泉,在大慈山定慧禅寺内。虎跑之名,因梦泉而来。传说唐代高僧性空住在这里,后来因水源短缺,准备迁走。有一天,他在梦中得到神的指示: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果见两虎跑地作穴,涌出泉水。虎跑梦泉由此得名。虎跑游览的乐趣在泉。进山门之后,清泉便在脚下发出丝弦般的声响,酷似滴珠落盘的琵琶乐曲。虎跑泉十分清澈,水质洁净,龙井茶叶虎跑水,历来被誉为西湖双绝。从听泉、观泉、品泉、试泉直到梦泉,能使人自然进入一个绘声绘色、神幻自得的美妙境界。虎跑还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济公归葬的地方,济公殿、济公塔院坐落于此。近代艺术大师李叔同在此出家为僧,弘一法师纪念室也很引人关注。�

龙井问茶龙井在西湖西面的风篁岭上。晋朝葛洪在此炼丹,大旱时井水不涸,人以为与海通,故名龙井。龙井之水的奇特之处在于搅动它时,水面上就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然后慢慢消失。这一小小奇观为游人增添了乐趣。自古以来,人们以消受山中水一杯为最佳的享受。龙井既是名泉,又是中国著名的龙井绿茶的产地,所以命名为龙井问茶。龙井绿茶具有色绿、香浓、形美、味甘四大特色。�

九溪烟树即著名风景点九溪十八涧。位于西湖西边群山中的鸡冠垅下,一端连接烟霞三洞,一端贯连钱塘江。中心点是九溪菜馆前面的一片溪滩和公园。从这里沿鸡冠垅拾级而上,可直达山顶望江亭。在亭前眺望钱塘江,之字形弯曲的江流尽收眼底,远处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九溪的主景是水。所谓九与十八均为虚指,是多的意思。九溪的水源自杨梅岭,沿途汇合了青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栖、诸头、方家等9个山坞的溪流,曲曲折折、忽隐忽现地流入钱塘江。十八涧源于龙井山,于诗人屿、孙文陇、鸡冠陇之间穿林绕麓,汇合了无数溪涧。九溪十八涧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里的山和树,都因有了这纵横交错、蜿蜒曲折而又奔流不息的水而被点活,构成了青山缥缈白云低,万壑争流下九溪、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的绝妙佳境。所以被赞美为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吴山在西湖东南面,山体延入市区,高仅100米,然而山奇石秀,风景独好,是西湖周围群山中内涵最丰富、最耐人游赏的一座山。山顶北部的巫山十二峰,怪石嶙峋,有笔架、香炉、棋盘、象鼻、玉笋、龟息、盘龙、舞鹤、鸣凤、伏虎、剑泉、牛眠等名称,又因这些岩山酷似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也称十二生肖石。吴山是吴越、南宋文化荟萃之地,山上颇多摩崖石刻。苏东坡的咏牡丹诗和明吴东升书写的岁寒松柏4字刻于原宝成寺旁的感化岩上,下面山崖上有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手迹第一山3字。山上的许多古樟树,冠盖如云,古朴苍劲,树龄一般都在四五百年以上,最老的宋樟已达800岁高龄。吴山左挹钱塘江,右掠西子湖,是汇观江湖,鸟瞰市容的胜地。山巅新建了江湖汇观亭,亭前楹联是从山上原城隍庙前移来的明代徐文长题辞: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恰好点明了吴山天风的佳境。�

阮墩环碧阮墩即阮公墩,西湖中三岛之一,是清代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用淤泥堆积而成。岛上土质松软,原无建筑物,近年来营造了青竹结构的亭、轩、堂、阁,造型朴素而又典雅,短篱茅舍的周围花木扶疏,组成了颇具特色的水上园林。 因它处在粼粼碧波上,笼罩于郁郁丛林下,四面环碧,所以被定名为阮墩环碧。夏秋之夜,岛上举办环碧庄仿古游,重现了古代庄园迎接、宴请宾客的盛况。游人上岛,皆作为古庄园主的客人,在轻歌曼舞中受到款待,情趣十分古雅。

黄龙吐翠黄龙指栖霞岭下的黄龙古洞,是栖霞洞景中最著名的一处。传说宋代一个名叫慧开的和尚来此建寺修行,黄龙随之飞来,泉水从龙口喷出,因而得名。黄龙洞四周绿荫浓密,曲径通幽,以竹景取胜。方竹园内,栽有节上生刺的方竹,乃竹中珍品。整个园内还植了许多琴弦竹、凤尾竹、紫竹、斑竹、箬竹、鸡毛竹等,株株吐翠。洞内近年也辟为仿古园。因此,长乐亭内古乐声声,悠扬悦耳,置身于洞壑幽深之间,令人飘然欲仙。�

玉皇飞云玉皇指玉皇山,位于西湖的南面。民间传说西湖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明珠,它由玉龙、金凤护卫,来到钱塘。嗣后,玉龙变成玉皇山,又名玉龙山,金凤变成它旁边的凤凰山。玉皇山高237米,最高处建有登云阁,登此阁,即云飞脚下,如登仙境,并可眺望钱塘江、俯视西子湖,一览杭州全城风光,故命名为玉皇飞云。山上有慈云洞、紫来洞、慈云宫、天一池等名胜古迹。�

宝石流霞在西湖北岸的宝石山上。宝石山的保?塔,姿态挺秀,如美人倚立西子湖畔,故有保?如美人之称。它是西湖风景轮廓线上有代表性的标志。保?�塔左面的来凤亭,曾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来凤亭前有巨石名落星石(又名寿星石),塔后还有巨石,如云凝霞聚,因而题名为屯霞、绮云,又称为看松台。宝石山的主景是塔,当峰一塔微,落木净烟浦。在朝霞初露或落日余晖中,保?塔影亭亭玉立于一片紫褐色的山岩上,岚光霞彩流溢,俏丽无比,故名宝石流霞。�

天竺在杭州市灵隐寺南面山中。有上天竺、下天竺、中天竺之分。上天竺的法喜寺,中天竺的法净寺,下天竺的法镜寺,分别创建于五代、隋代、东晋年间,是杭州著名的佛教寺院。

五云山在杭州市西湖西南面,濒临钱塘江。相传古时有五色瑞云萦绕山巅,因而得名。海拔344米,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巅,石磴千余级,曲折七十二弯,前人有句道:石磴千盘倚碧天,五云辉映五峰巅。山腰有亭,近瞰钱江,回望西湖,亭上有联长堤划破全湖水,之字平分两浙山,点景极妙。山巅有古井,大旱不涸。井之东首,有银杏一棵,树高21米,冠幅28米,胸径2.5米,粗可5人合抱,树龄达1400年,为杭州罕见的名木古树。�

凤凰山在杭州市的东南面。主峰海拔178米,北近西湖,南接江滨,形若飞凤,故名。隋唐在此肇建州治,五代吴越设为国都,筑子城。南宋建都,建为皇城。方圆九里之地,兴建殿堂四、楼七、台六、亭十九。还有人工仿造的小西湖,有六桥、飞来峰等风景构筑。南宋亡后,宫殿改作寺院,元代火灾,成为废墟。现还有报国寺、胜果寺、凤凰池及郭公泉等残迹。�

玉泉在杭州市栖霞山和灵隐山之间的青芝坞口。泉水晶莹明净似玉。原在清涟寺内,寺建于南朝齐建元年间,今寺已不存。1964年改建成为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新庭院,在长方形的池中养有大鱼,池畔筑轩,凭栏观鱼,有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的意趣。鱼乐园匾额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手迹。玉泉东面内院还有古珍珠泉、晴空细雨池,泉如抛珠、细雨,各有特色。�

北高峰在杭州市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峙,海拔314米。自山下有石磴数百级,盘折三十六弯通山顶。登临眺望,群山屏列,西子湖云光倒垂,波平如鉴。钱塘江从南面重 山背后绕出东去,有如新濯匹练。�

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今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式,金黄琉璃瓦屋顶,宏丽壮观。昔人有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岛上有乾隆虫二谜碑,暗寓风月无边。湖心平眺为古西湖十八景之一。�

白堤原名白沙堤。横亘在杭州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唐代诗人白居易任官杭州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改称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漾碧,如在画中游。

孤山孤峰耸立于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屿。海拔38米,地广约20公顷。这里是风景胜地,也是西湖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浙江图书馆、浙江博物馆、中山公园、西湖天下景庭园,东南面有平湖秋月,山巅有西泠印社,山后有中山纪念亭,北麓有放鹤亭及湖上赏梅诸景。古人有诗曰: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放鹤亭在孤山北麓。是元代人为纪念宋代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近年重修。林和靖(967~1028)名逋,北宋初年杭州人。居孤山20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的传说。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名句,流传至今。亭壁刻有南朝宋鲍照的《舞鹤赋》,为清康熙帝临摹明董其昌书。亭外附近种有许多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

刘庄一名水竹居,原为晚清刘学询别墅,俗称刘庄。在杭州市西湖丁家山前隐秀桥西。面积36公顷,背山濒水,环境幽雅。今园内有迎宾馆、梦香阁、望山楼、湖山春晓诸楼台水榭,室内陈设古朴别致。1954年以来经过著名建筑师精心设计改建之后,尤具东方园林特色,誉为西湖第一名园。为毛泽东来杭州的住所,1953年冬毛泽东在此亲自组织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杭州花圃在杭州市西湖西北侧,占地约26公顷。分设盆景、月季、兰花、菊花、香花、露地草花、水生花卉、温室花卉、牡丹芍药等景区,其中以盆景、兰花、月季为重点。兰花是杭州的名花,这里主要培育各具特色的春兰、夏兰、秋兰、寒兰。兰苑内有国香室和同赏清芬匾额,系朱德元帅手书。�

植物园在杭州西湖西北面,地处双峰插云与玉泉观鱼之间的丘陵地带。1956年新建。全园面积250公顷,分展览区和实验区两大部分。展览部分主要有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观赏植物区、竹类植物区、树木园;实验区主要包括植物引种驯化、抗性树种实验、果树实验三部分。已搜集、引种中外植物4000多种,200多科,1000多属。其中稀有珍贵植物有我国特有树种水杉、夏腊梅、华东黄杉、澳洲梧桐、美国红杉、希腊油橄榄、比利时王莲等。园内丘陵起伏,园林布局采用自然风景式,既富有科学内容,又具有公园风貌,是西湖著名园林风景之一。�

南高峰在杭州烟霞岭西北,与北高峰遥相对峙,海拔256.9米。山麓有烟霞洞、水乐洞诸风景点。登临眺望,钱塘江萦回若带,西子湖清莹如镜,一面城市三面山,杭州景物,尽收眼底。�

水乐洞在南高峰烟霞岭东麓。是一个石灰岩的地下溶洞,洞深60余米,洞中有泉,水声从洞中出来,铿锵悦耳,有音乐的节奏感。北宋熙宁二年(1069)题名为水乐洞。�

狮峰在杭州市龙井寺西侧,天竺乳窦峰右边。兀立在层峦叠嶂之中,若雄狮蹲踞,人称狮峰。狮峰茶叶与龙井齐名,素 上品。狮峰之下旧胡公庙前有茶树18棵,曾经清乾隆帝品为御茶,是当时上贡的珍品。�

葛岭在杭州市宝石山西面,海拔166米。据传是因东晋咸和年间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结庐炼丹而得名。山上有抱朴道院、炼丹台、炼丹井等遗迹。葛岭顶巅有初阳台,是观日出的好地方。葛岭朝暾为钱塘八景之一。�

紫云洞在杭州市岳王庙后山栖霞岭上。洞分前洞、后洞,洞洞相连。前洞较宽敞,光线从半掩半覆的悬岩峭壁间透入,岩石略带紫色,紫云洞之名由此而来。洞内湿润阴凉,清乾隆帝游紫云洞有诗云:春暄攀陟汗流浆,牝洞入才迫体凉。却上丹梯不数武,转温仍欲换衣裳。�

西溪位于西湖西北部约6公里处,素有副西湖之称。河渚清溪,萦流环绕,富有江南水乡风情。自唐代以来,以赏梅、竹、芦、花而闻名。西溪探梅为西湖十八景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此,写诗曰: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名胜古迹有秋雪庵、两浙词人祠堂等。西溪芦荡风情园现正在筹建中。

灵峰探梅位于西湖青芝坞,1988年重新复建开放,面积12公顷。植梅5000余株,收集品种42种,梅树成片成丛,建筑因地而设,淡雅、简捷,朴实无华,有浓郁的山林乡土情趣。已成为杭州早春的旅游热点,日游人最多可达3.4万余人次。�

良渚文化遗址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市良渚镇。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居多,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也有彩绘。玉器发现很多,有璧、琮、璜、环、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与良渚遗址同类型的遗址,在长江下游的苏南,直至钱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广,考古学界统称为良渚文化。据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700~5300年,先后延续达千年之久。1986、1987年,从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使世界上许多大博物馆对旧藏玉器重新鉴定、命名,使一些原被误认为是汉玉(实际上是良渚玉器)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1994年又发现了超巨型建筑基址,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确认是人工堆积的大土台,土层最厚处达10.2米,其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见。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灵隐寺

【灵隐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名云林禅寺。中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在西湖西北灵隐山麓。前临冷泉,面对飞来峰。东晋咸和初年印度僧人慧理开创。他当时面对飞来峰叹道: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五代吴越国时,曾两次扩建,当时有9楼、18阁、72殿,僧徒3000人,房屋1200余间,极盛一时。以后迭经兴衰,毁建多次,现存寺院系19世纪重建。1956、1970年曾两次大修。寺有东西二山门,与天王殿并列,天王殿居中,二山门旁列。殿内正面有弥勒佛坐像,弥勒背后有木雕韦驮立像,二像均置于精工雕镂的佛龛中。韦驮像传为宋代遗物。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坐像。殿后过园林登石砌月台,有大雄宝殿,与天王殿在同一中轴线上。殿高53.6米,高甍飞宇,琉璃瓦顶。正中有金装释迦牟尼像,高19.6米,庄严静穆,结跏趺坐莲座上。像后有影 ,上齐殿顶。壁背面塑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正中塑观音立鳌鱼背上,四周山岩云水之间,满缀鸟兽神怪。殿周沿壁环列二十诸天、十三元觉的金装像。殿左有联灯阁、大悲阁。大雄宝殿后新建了药师殿。大雄宝殿前有两座八角九层石塔,天王殿前有两座石经幢,均五代吴越国末期遗物。寺前古木苍郁,遮天蔽日。寺前冷泉流经处筑有青淙、壑雷、冷泉诸亭,清幽静谧。灵隐寺内两经幢、两石塔,亦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经幢在天王殿前,原为11层,现已残损。两幢均有开宝二年(969)吴越国王建幢愿文。幢身经文字迹清晰,书刻亦佳。两石塔在大雄宝殿丹墀两侧,为八面九层仿木结构多层楼阁式石塔。三层有石匾书吴兴广济普恩真身宝塔10字。塔身浮雕佛像,书刻经文精美。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于土地、矿藏等传统资源,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多样性、永续性等特点。

(1)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可以说,在地球上任意一点都有旅游资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陆地上有人们熟悉的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像黄山集地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城市有体现人类智慧的现代建筑,乡村有浓郁的民俗及田园风光,人烟稀少的山区、沙漠,有原始、纯朴的自然风光;在无人居住的陆地上则有人们不熟悉的特色景观,如南极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涛汹涌的海浪和一望无际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万变的气象景观。可以说,几乎在地理圈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

(2)旅游资源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各种旅游资源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旅游资源产生区域性差异。如海岛低地、热带风光、椰林竹楼、高山积雪、沙漠驼铃等特色旅游资源,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受自然环境影响,人文旅游资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环境决定。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中,为了获取适宜的生存条件,不得不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因而,人类创造的各种人文景观及文化遗产,也都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留下了区域特征的烙印。以民居建筑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标志,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内蒙古牧区的牧民则主要居住帐篷与毡房,西南部潮热地区的居民更喜欢所谓“吊脚楼”,等等,这些民居的特点都与生活地的自然环境特异性密切相关。

(3)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各种特色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与其地理环境、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地区,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区域特征。这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不可移动性的体现。与这类地方色彩、区域特征相适应的是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离开了个性特征,建立在特色、个性基础上的内涵与吸引力将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去展出,由于数量有限,且脱离了兵马俑博物馆周边地区强烈的“兵马俑”氛围,一方面,人们很难感受到深厚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由于数量上与兵马俑博物馆相去甚远,人们根本无法感受两千年前秦军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体会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再比如湖南、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吊脚楼,作为景点被移造到其他地区后,游客通常很难理解为什么费那么大工夫建造似乎没有什么用途、还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楼。这也是许多仿造旅游景点共同面临的问题:仿真、逼真,甚至以假乱真,但由于缺乏区域环境的烘托气氛,使游客难以感同身受。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属地原则,即在旅游资源地进行开发,而不是把资源迁移到其他地方,制造“人造景点”,为开发利用而开发利用。事实上,大量的旅游资源也是根本不存在迁移可能性的。

(4)旅游资源具有永续利用性。旅游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永续利用性。对于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一般不能将其像食物一样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风光、城镇风貌、名胜古迹、园林建筑等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只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旅游者能带走的也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美感,但绝无可能把这些旅游资源也带走。再如黄山风景区的招牌——迎客松,尽管每年都有百万计的游客 赏、与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时时在迎客。由于这些资源不是实物消费形式的资源,因此,它们可以长期地为人们所利用。当然,也有少量的资源,如食品类的、消耗性的,在旅游活动中会被旅游者消耗掉,这在农家旅游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些消耗性资源需要进行自然繁殖、人工饲养、栽培和再生产来补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使用也是相对的,在旅游过程中这类资源也会出现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长期使用资源也必须进行可持续开发,如黄山风景区对各景点进行轮休,即每一个景点在接待游客几年后就封闭一段时间,使该景点内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能够得以恢复。所以在开发利用中,需要重视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一方面减少其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进行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等,延长资源的使用期限。

(5)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文化属性特征,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从这一层面上,旅游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休闲、猎奇的水平上,更应该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观光、游览、参与和体验,在得到各种美的享受之外,还能丰富阅历、增长见识。例如,各种绚丽景色、博物馆、遗址遗迹、经典建筑,除了增加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外,还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思维。所以通过旅游活动、通过欣赏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创造出历史。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每到一处名山大川,都会因景而发,留下脍炙人口的景点诗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虽是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获得这种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游者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当然,旅游活动真正的内涵,实际上正是通过对景点的某些文化内涵的欣赏与领悟,找到旅游者与景点之间在心灵上的谋和点,是进行旅游增值开发的关键,也是旅游产业与旅游资源长期、永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旅游开发不仅应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蕴涵于景观的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给旅游者,使其由单纯的表面旅游演化为内涵旅游,从而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

特性一

①区域分异特性:旅游资源是造成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因子。没有景观的地域分异,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制表现更为直接和明显,如由气候差异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性。

受制于气候干湿程度影响的经度地带性分布特性;由于气温和热量随高度变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性;由内外因子综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这种集中包括大小范围的集中、团块状集中、条带状集中等。

②景象组合特性,包括:从种类上的同类组合和综合组合;从空间上的集团组合和异地组合;从规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组合,有当地或近地的集团组合,也有远距离的异地组合。

③相似出现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现,给旅游者造成近地旅游之方便,但也给旅游业发展造成一些问题,对于类似景点,不易多次重游和加强其特色宣传。此外还有潜在资源特性、季节变化特性、性质变异特性等。

特性二

(一)价值上的观赏性。它主要是用来看或观赏的。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

(二)空间上的地域性。地域差异性集中体现出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游景观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是否有成就。

(三)时间上的季节性。(变异性) 主要指自然景观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呈现出的最佳观赏季节。

(四)使用上的永续性。主要指旅游资源只供观赏不能带走,因此可以长期供游人使用。前提是保护和管理得好。

(五)构景上的综合性或多样性。指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

特性三

(1)多样性

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构成吸引的各种因素都是旅游资源。需求千差万别,概括为:“求美”“求异”,纵向上对遥远的古代遗迹充满敬仰、横向上为异地的奇特环境和事物流连忘返、对美的本能追求使人们面对自然造化的优美景观心旷神怡、对体现人类追求、凝结人类智慧的人工创造物一往情深。

(2)垄断性——(不可移动性 )

是指旅游资源的实物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正是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才决定了旅游活动暂时的和异地的特征;消费者买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人们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游者向某个方向的旅游流;旅游流的指向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二是同一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区域性;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大; 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大; 对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时间性

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时间的季节性。是指同一地理环境随季节的变化在某一特定季节出现某些特殊景观或特别的体验感受适合于旅游的现象。

时间特定性或周期性:旅游景观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时间周期性地出现或发生。传统的节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4年一届奥运会 ;珠海每两年一次的航展,欧美国家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来临; 每年农历8月16钱塘江观潮;日出日落,

时代的变异性: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废弃的矿井、监狱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题公园地衰落

(5)组合性

一个孤立的构景要素或一个独立的景点是较难形成使旅游者离开其居住地专程前往游览的吸引力的,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组合构成足以吸引 游者的旅游资源。

资源特点

1、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性

2、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地域性

3、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合共生性

4、文化内涵的深远性和独特性

扩展资料

属性分类

对于旅游资源的类型,人们有多重划分方法,但根据各国普遍的做法,旅游资源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还有一类是社会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是天然赋存的具有游览观光、休息疗养、娱乐体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或以单体和单体组合,或以某种要素为主辅以其它要素组合构成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特殊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类型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涧、冰川、滨海等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

气候与天象景观——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观,如泰山日出、庐山云瀑、黄山云海以及虽可遇不可求但出现频率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楼、极地极光等。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古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实体或以其为载体的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

历史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建筑遗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载体——主要包括可视、可感、可参与的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

宗教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参观游览型的宗教建筑艺术,如坛、庙、寺、观、带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赋予其中的装饰、雕塑、壁画、楹联、碑刻等; 另一类是这些宗教建筑和艺术本身营造的宗教活动场所。

如各种宗教的神职人员布道求法,现代旅游者中也有大量专为求神拜佛而光顾宗教寺庙道观的。

城乡风貌:具有视觉形象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光,具有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古镇村落等。

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饮食购物: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旅游资源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及其介绍

中国的各种“天下第一” ,你都去过吗?

天下第一山——泰山(泰安)

天下第一奇山——张家界(张家界)、峄山(邹城)

天下奇险第一山——华山(渭南)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秦皇岛)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北京)、嘉峪关(嘉峪关)

天下第一庙——孔庙(曲阜)

天下第一寺——白马寺(洛阳)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登封)

天下第一佛——乐山大佛(乐山)、蒙山大佛(太原)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济南)

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杭州)

天下第一湖——大明湖(济南)

天下第一洞——芙蓉洞(重庆)、织金洞(贵州)

天下第一石窟——敦煌莫高窟(敦煌)

天下第一楼——光岳楼(聊城)

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武汉)

天下第一庄——台儿庄(枣庄)

天下第一村——周村(淄博)

天下第一滩——银滩(威海)、银滩(北海)

Hash:fe4e928202d3334265bf905eb6667ca3d8b1c0f2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