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旅游景点「人民公社旅游景点有哪些」

导读:人民公社旅游景点「人民公社旅游景点有哪些」 泾阳旅游景点排名是怎样的? 上海金山有哪些旅游景点 中国仅存的人民公社,到底是在哪里?

泾阳旅游景点排名是怎样的?

1、崇文塔

崇文宝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院内,是我国至高砖塔,历史久远。此塔距今约360年,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文管所和专人保护。

2、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

3、原点新城商贸旅游示范区

原点新城商贸旅游示范区位于中国原点新城,建于2009年,总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22.7亿元,位于西咸新区内,由明珠国际集团投资建设。是一个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科技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城。

4、泾阳龙泉公社

泾阳龙泉公社位于泾阳县北部龙泉镇。在泾阳还有这么一个从毛主席时代保留至今的人民公社,简直很不容易。公社内复原了农耕时期的油坊,醋坊,农耕器具,是关中农耕文化的示范。龙泉公社的建筑很有特色,清一色的轻装灰瓦民宅风格,让年老的游客思念绵绵乡愁悠悠。

5、张家山自然风景区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是陕西泾阳县三大风景区之一,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是九嵕山与北仲山交汇处,泾河由此出谷,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坐落在此。

6、泾阳县博物馆

泾阳县博物馆位于泾阳县城,南临南环路,北背北极宫大街。1980年,泾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平面以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完全四合院群落,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大成殿、戟殿(山门)、东西庑殿、东西翼室四大部分。

7、郑国渠首遗址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泾阳县,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秦代。郑国渠全长300余华里,灌溉面积达280万亩,至今已延续使用了2000余年。郑国渠首遗址内现已发现有3个南北排列的暗洞 即郑国渠的引泾进水口

8、泾阳吴氏庄园

吴氏庄园位于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中,和关中地区大部分存留的所谓“大院”一样,如今的安吴庄园的规模与鼎盛时期相比,已经缩水了许多。安吴村的居民据说是在唐朝江苏迁徙过来的吴人,因此将他们的居住地称为“安吴”,寓意“永远安宁”。

9、泾阳程家大院

程家大院‎程家大院系清朝初年(康熙二十年)敕封骁骑将军程福亮故居。程福亮为宋代名人程颢、程颐的22代孙,顺治八年篆升怀庆府总兵。该大院由官府楼(绣楼)和五座大宅组成,占地20亩,绣楼为砖木结构传统建筑,共五间三层。

10、泾阳太壸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泾阳太壸寺坐落在县城中的二条街上,占地面积不大。寺里主要建筑为明朝建的一座大雄宝殿,殿里供奉着一尊站立的石佛像3米多高,为佛祖释迦摩尼像。《中国佛教史论集》中记载说这尊石立佛是六朝古物,足见珍贵。在大殿周围,散落着北魏石碑、唐朝石碑等等石刻。

上海金山有哪些旅游景点

上海金山有以下旅游景点:

枫泾古镇

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这里有元代的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

金山城市沙滩(金山海滨浴场)

这是一个天然潜水点,也是一个海上浮动游泳池。金山城市沙滩在经过物理沉淀和生态修复后,海水能见度可达6米。在静静的海底观赏每一条鱼,倾听每一次水流,学会用手势和眼神与同伴交流,体验默契的感觉,这些都是无法在陆地上感受到的,也是没有潜入水中的人无法体会到的。在这里可以体验和成群的小鱼一起游泳的乐趣。

松隐禅寺

松隐禅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原名“松隐庵”,由僧人唯庵禅师(又名德然和尚)所建。唯庵禅师俗姓张,华亭人,七岁到杭州天龙寺出家,后到江苏雾霞山师从石屋禅师,石屋住处庵前有棵松树,浓荫叠翠,覆盖满地。

金枫酒事馆

金枫酒事馆在石库门酒厂内正式开馆,金枫酒事馆是一个为了弘扬黄酒文化而筹建的与黄酒有关的行业博物馆,它是一家以黄酒酿造发展技术和当代趋势为主体的酒事馆。

酒事馆共分六大展区:第一展区展示金枫酒事馆标志、古钱币造型石碾、点石斋画板。在酒事馆大门右侧陈列着“日进斗金”的石碾,它是枫泾酒厂在2002年改造时从地下挖掘出的,造型如同古钱币,“日进斗金”石碾意喻金枫酒业蒸蒸日上、财源滚滚二来;第二展区展示清末手工绘制地图、清代末年上海南京路茶楼酒肆图、宋代小酒店、宋代韩瓶及酿酒图。宋代时期的上海酒肆在此再现。酒肆左侧展示着1956年在枫泾北棚出土的“韩瓶”,为宋代士兵盛酒用的器具。在展区另一侧,通过著名画家韩和平创作的《宋朝酿酒图》可以了解古代酿酒流程;第三展区是老上海风情街,青砖灰墙、石框黑门、格子窗户、暗黄色路灯,眼前的一切让人似乎置身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再加上四周散发着的淡淡迷雾,更 增添了些许怀旧的色彩;第四展区是现代化黄酒灌装流水线,通过参观通道,能够清晰看到两条生产能力分别为二万瓶/小时和一万瓶/小时的现代化黄酒灌装流水线过程。走廊另一侧通过不同时期酿酒场景及酿酒技术的图片展示,记录了黄酒酿酒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五展区是品酒区、老工艺坊和黄酒产品展示区。传统黄酒酿造是从立冬开始到下一年立春结束,民间俗称为“冬酿酒”,行话口头禅为:小雪淋饭( 雪季节做酒母),大雪摊饭(大雪季节投料做酒),立春榨酒。在此展厅内陈列着黄酒酿造所用的工具,如风车、木耙、甄桶、曲框、七石缸和木榨等。虽然工具看上去都很简陋,但因采自天然原料加工而成,没有异味和金属污染,所以确保了传统工艺酒上佳的质量和风味。在品酒区内您可以小憩一会儿,免费品尝枫泾酒厂生产的石库门黄酒,那甘甜、醇厚、原汁原味的黄酒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的。在黄酒产品展示厅里陈列了中国南北各大黄酒制造厂的各种黄酒,通过观察显微镜中酿酒所需微生物的形态,使参观者在轻松、惬意的环境中学习了酿酒的相关知识、了解到黄酒发展的悠久历史;第六展区是中国历代酒具纵览。展区内陈列着夏商时期造型各异的酒具,它们虽然静卧无声,但却是一份份珍贵的史料,翔实地述说着中 华 民 族悠久的黄酒文化。

中国仅存的人民公社,到底是在哪里?

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大集体——河北周家庄 河北周家庄乡--“顶风”存活了49年的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要不是媒体报道,真不知大陆还存活着1962年始已成立的一个“人民公社”,这就是河北周家庄乡。诚然,或许出于典型罕有之故,人们都自然会发问,这个“人民公社”怎么会有这般生命力与耐力,“顶风”存活了49年? 一切劳动由队长分配,绝大多数社员依赖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中国其他地方来说,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在距石家庄市约50公里的晋州市周家庄乡,这些不是历史,而是现实。 从1958年至今,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了50年,它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而且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力。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周家庄乡的未来究竟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还是觉得集体经济缺乏相应的积极性,乡里的大多数干部也都不愿意外界把周家庄乡称为“人民公社”。 一切劳动听从队长安排 ,走进周家庄,楼房均为统一的大小、统一的样式,在统一的门楼两侧,柿子树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大街上既看不见垃圾,也看不见家畜,也很少有行人。

9月11日午后,仲秋的阳光依然毒辣。 吴平和另外7个壮劳力正在周家庄乡政府对面平整一块土地。每铲七八锨土,吴平都会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额头的汗珠。“队长让平地的,地平整好干啥用我们也不知道。队长让干啥咱就干啥,用不着问那么多。”吴平说。 就在吴平平整土地的同时,不远处的高秀容正在修剪一个篮球场外围的冬青树。 与吴平的回答一样,高秀容也说,她修剪冬青树也是队长给分的活。“在我们这里,不是你想干啥就能干啥的,所有劳动都是队长分配,队长让干啥就得干啥,这样也好,不用操心,但是一定要干好,干不好队长就要扣工分。”高秀容说,她属于周家庄乡第四生产队,修剪好一块篮球场外围的冬青树可以挣5个工分,“去年一年,根据我的工分,队里发了6000多块钱,男同志一年一般可以挣1万多块钱。”

周家庄乡一切劳动量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下地干活的,看大门的,打扫卫生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 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细分,每项劳动的单位劳动量所得工分一目了然。每项工作所达到的要求也进行了具体规定,比如收割机收小麦,一平方米掉小麦不许超过13粒,否则便被罚公分。抽查者要趴在地上,清除杂物,进行查验。  

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当年全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资料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 在集体所有制下,一切听队长安排。队长是生产队的权力枢纽,每年春天决定当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报到合作社 般也不会作大的修改。 周家庄共有10个队,由周家庄农工商合作社管理。“这些队长都是20年前任命的,这几年对个别不称职的队长进行过调整,并没有采取过选举制。” 合作社主任韩建明说,队长必须懂技术,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老是换人也不好。” 乡政府”外衣下的“人民公社”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的改革由农村起步,而农村改革的起点正是包产到户。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为中国理顺农村生产关系打开了新路子,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那么,1982年时,周家庄乡是如何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中成了“例外”? 提起此事,周家庄人都会想到雷金河。直到2001年去世前,雷金河一直都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周家庄现在周密分工的最初制定者就是雷金河,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雷社长对我们周家庄的贡献太大了,可以说,没有他也许就不会有周家庄的今天。”65岁的周家庄人吴保天说起雷金河,话语中还带有些许崇拜。而周家庄乡现任党委书记雷宗奎就是雷金河的孙子。 “1982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不过,我们周家庄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绝大多数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 吴保天说。 “周家庄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1983年就改为周家庄乡了,自从1953年周家庄实行的就是能够调动每个人劳动积极性的按劳分配的“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这不同于一般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周家庄乡党委副书记王月双说。 事实上,周家庄人民公社在1983年改为周家庄乡后,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的经济形式并没有变动。 允许个体经济的“人民公社” “要想了解周家庄,就必须转变固有的观念,这里跟其他许多地方真的大不一样。”王月双激动地说,周家庄允许个体自由经济的发展,他们并不乐意叫“人民公社”。

30年的时间,已经让改革开放渗透到了中国的每一个地方,周家庄也不例外。在周家庄,同样有一些人不愿意受集体经济的束缚。 范红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二队的社员,在周家庄乡政府附近经营一家商店。范红告诉记者,她的商店开业4年了,4年前,她到石家庄为做生意的亲戚帮忙,便对做生意产生了兴趣。 “我并不是对周家庄的集体经济模式不满,做生意是我的个人选择,如果不做生意,每个月也能收入千把块钱,并且不用操那么多心,只是我感觉那样的话有点碌碌无为,有点不自由。”范红说。 与过去人民公社不一样,周家庄乡虽然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却不控制公民个人财产,到了年底就进行分配。更大的不同在于允许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 范红选择自由是付出一定代价的,因为她每年要向队里交纳1000元的公积金。

Hash:3ecae6e044ff3bec554d2f8066e38d70682dd3eb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