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景点的社会环境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的社会环境分析怎么写」
导读:红色旅游景点的社会环境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的社会环境分析怎么写」 关于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的项目建议书 红色旅游研究背景 井冈山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红色旅游论文 红色旅游的基本特点
关于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的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
汤家汇镇红色旅游景点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汤家汇镇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之一,是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有众多的革命遗址,如:金寨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成立旧址——笔架山大庙、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接善寺、红军政治保卫局——姚氏祠、赤色邮政局——徐氏祠、“六区一乡”列宁小学、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胡氏祠及红军医院、工会、俱乐部、机械局、赤南县少共委、妇女联合会等三十余处。其中1908年创建的笔架山甲种蚕科学校(现笔架山职业中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仁人志士,1924年在该地成立的共产党活动小组是金寨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立夏起义的骨干力量,肖方、周维炯、漆德玮等革命先烈都是在该校受党的影响而加入党组织的,邓小平政委、徐向前元帅、徐海东上将与一大批革命先辈曾在汤家汇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许许多多的先烈墓碑、各级苏维埃政府部门及机关革命遗址聚集在汤家汇,实为难得的红色旅游资源。但由于年久失修,当地政府无力维护,现在部分的革命遗址损毁严重,部分面临倒塌,抢救性维修迫在眉睫。地处豫皖交界的金刚台主峰高1548米,更是山势雄伟,景色迷人,堪与天堂寨媲美,所以汤家汇也是集红色、绿色旅游资源于一身的乡镇。“十一五”期间,金寨县旅游开发三年规划已将汤家汇镇列入红色、绿色两条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汤家汇镇必将成为金寨旅游目的地中的又一重要景区,所以汤家汇镇的红色旅游景点建设既十分必要,更迫在眉睫。
三、项目选址
1、“六区一乡”列宁小学。
2、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红25军、28军汇编地)——胡氏祠。
3、赤诚县邮政局——徐氏祠。
4、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接善寺。
5、红军政治保卫局——姚氏祠。
6、红军医院、少共赤南县委——易氏祠。
7、红军俱乐部——廖氏祠。
8、红军总工委——胡宅。
9、红军枪械局——石氏祠。
10、赤南县委驻地——何氏祠。
四、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革命遗址抢救性维修。
2、文物保护及申报。
3、恢复文物原貌。
4、周边环境保护。
5、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6、旅游景点标示标牌等接待设施建设。
五、项目预算
1、革命遗址抢救性维修3处,姚氏祠、易氏祠、列宁小学,需资金50万元(省文保中心已做规划)。
2、恢复文物原貌8处,接善寺、廖氏祠、何氏祠、石氏祠、三辈祠、钟氏祠、王氏祠、胡氏祠,需资金450万元。
3、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需资金50万元。
4、标示、标牌建设,需资金5万元
以上四项工程需资金共计555万元。
六、项目效益分析
从社会效益来看,红色旅游景点建设是事关汤家汇镇旅游资金的开发与利用,事关汤家汇经济与发展的一件大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县内外游客的需要,更能带动地方经济朝着环保、节能、高效方向发展,不仅能增加群众收入,还能促进环境保护,同时众多的革命遗址的建设与恢复也将为全县青少年开劈了又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从环境效益来看,汤家汇红色、绿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促使部分群众转向旅游业,直接减少一批群众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依赖,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更加会激起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促使汤家汇的环境保护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从经济效益来看,随着汤家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促使汤家汇镇很快融入到金寨旅游发展大环境中,每年必将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旅游业也必将促使金寨的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既环保又持久的发展项目。
七、项目实施方案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组长:张伟,副组长:王玉宝、肖扬凌,成员:徐敏、王全兵(镇政府)、房扬国(林业站)、陈亮(土管)、张传金(城建)、胡遵达(街道居委会)、何昭成(中学)、周世坤(列宁小学)。
2、项目建设时限:2008年6月——2010年12月。
3、质量进度监督:金寨县文化局、金寨县环保局、金寨县旅游局分别派员监督项目进度及质量。
4、资金筹措及应用。地方政府自筹资金25万元,申请省级财政扶持300万元,市级财政150万元,县级财政8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红色旅游景点建设,实行项目招投标,资金专款专用,纳入镇财政统一管理。
红色旅游研究背景
简介: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这包括了各个革命圣地。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的: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红色旅游进行规划实施。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以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纲要内容认为,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范围:
1、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相关的景点。
2、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景点。
3、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游击队抗日相关的景点。
5、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迹的景点。
发展目标:
红色旅游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04至2007年参加红色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要达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达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效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其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结合、交通连接顺畅、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旅游线。
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使80%以上达到国家旅游景区3A级以上标准,其中40%要达到4A级标准。到2007年,争取有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到2010年,争取有8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规模达到50万人次以上。
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在规划期内普遍得到修缮。
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到2010年,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直接就业人数达到2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 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井冈山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着趋同化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整合力度不够、缺乏新意、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对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和新亮点、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提高导游员和解说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空间。
[关键词]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问题与对策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资源,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笔者这里主要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当前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一部分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2.有些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冈山、赣州瑞金等革命老区,而这些地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3.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誉的南昌,所在红色旧址缺少秀丽的山水风景,影响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4.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都是这样,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5.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红色旅游属于新兴产业,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6.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如2005年是红色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达到高潮,而2006年是乡村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业、做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陕西、贵州在内的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江西的红色旅游市场一定要在全国叫响“红色摇篮”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2.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红色旅游新亮点。近年来,江西各红色旅游基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化节事开发,提升旅游品位。如井冈山完成了“星火燎原——岁月井冈山”大型红色主题歌舞节目和“红色歌曲——唱响井冈山”大型红歌会。同时,江西正着力于高标准打造旅游新亮点,如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等红色旅游新亮点。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另外,在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4.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的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各地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在项目选择上统筹兼顾,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进的格局,防止各自为政、争抢项目、自成体系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5.加强对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相对于山水风光游,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因此,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
6.稳定红色旅游市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区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不断推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红色旅游论文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 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 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 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2006.3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红色旅游的基本特点
1、学习性
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2、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到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3、参与性
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色旅游本质特色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扩展资料:
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内涵与“研学旅行”相结合
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的厚重的革命历史内涵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珍贵教材。
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历史遗存和旅游吸引力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具备着实现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和旅游载体统一的条件。而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是当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红色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看,历史赋予革命老区人民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加快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具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意义。
研学旅行切实符合寓教于乐的方式,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研学所要传授的很多内容,比如历史、党性、民族英雄、革命精神等。当前应充分利用国家“研学旅行”的政策措施,抓住红色旅游载体作用,实现寓教于乐的双赢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色旅游
Hash:fad6d3b6379077432c81d60cb2858fed268d7c60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