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遗址如何灭亡

导读:半坡遗址如何灭亡 一、半坡遗址如何灭亡 二、西安浐灞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吗? 三、人面鱼纹彩陶盆 哪一年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 四、半坡居民是怎么生活的

一、半坡遗址如何灭亡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

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

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发现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

1954一1957年,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1万平方米。

已发掘出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

1957年建成博物馆。

二、西安浐灞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吗?

谢谢邀请。

是不是发祥地,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发祥地。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也包括民族、历史、文化、革命运动、某种思想等起源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个概念在泛化,甚至包括一些文化体系完善成熟的地方。所以很多地方都在说自己是发祥地。

浐灞而言,因为隶属西安,切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到处都是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今天,浐灞说发祥地也没什么不可以。

从古至今来看,浐灞确实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尤其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陕西地区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具体体现。

陕西,古为雍州、梁州之地,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古老而神秘。 在陕西地区,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有中国最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这里是中华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同时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

而在行政地区划分上,西安浐灞位于陕西西安东北地区。在前文我们说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浐河就属于浐灞地区。

这里是六七千年前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保存着我们祖先在原始氏族公社时代活动许多真实的图景,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半坡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状况,半坡遗址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

半坡遗址是关中地区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村落遗址。东西最宽处近200米,南北最长为300余米。经勘探遗址范围约5万平方米,居住区面积约占3万平方米。这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多以群居生活,但从上述的数据来看,当时半坡村落是相当繁荣的。文明开始的表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地区的发展。如此大规模的村落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地区比较活跃。大量的半坡人开始在这里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许多新事物。

在建筑方面,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平房建筑—“人”字顶两檐式的建构。

半坡房子修筑都是采用较进步的木架结构。从房子的形制上看有两类建筑方法:一类是半穴式的;另一类为地面建筑,大体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的房屋以西安半坡发现的最为完整。圆形房屋共发现31座,门向南开,门里两侧还各有一道隔墙,这种房子是“人”字顶两檐式的建构。由此可见,这种“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平房建筑”,在半坡时已经开始形成。半坡人字型两面坡房子,标志中国以间架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半坡人的建 技术已经相当进步和完善了。半地穴式房屋,多以草泥土和木料为建筑材料。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土坑,中央部分有木柱,以支撑屋顶,木柱的下端都埋入地下,有的还在柱下垫上一大块石头,以防柱子下沉。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柱基。每个房子中间有一个火塘,用以炊煮食物、取暖、照明、烘烤。入口处为防止雨雪寒风侵袭入室,修建时将其口缩小,形成了“门厅”,从而完善门前这一缓冲空间,这个独立空间正是后来“堂”的雏形。

在远古时期,半坡人就能想到利用这种木质材料去进行大规模的建筑修建,这正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同时,半坡人创造出将彩绘图案与陶器造型相结合的彩陶艺术,这是半坡氏族文化生活鲜明的体现特征,是我们祖先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谱写了我国古代艺术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表现。

最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是“人面鱼纹”图。随着生产力发展,半坡人们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因而半坡彩陶图案中出现了“人面鱼纹”图案,把鱼纹与人面巧妙组合在一起,这幅奇特而带神秘色彩的形象,它的产生源于半坡先民的图腾崇拜的精神生活,是原始信仰的抽象艺术的反映。

在生产力还不能维持日常生存发展的条件下,能够创造出具有图腾精神的彩陶图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半坡地区文明的发展。他们已经具有形象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这可不是简单原始人所能创造出来的。他们在追求艺术,创造文化。

半坡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着,繁衍着,创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物质文化,也创造了远古辉煌的彩陶文化。

从以上半坡遗址的史料分析中就可以看出,浐灞具有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产生因素。先进的生产力、超前的形象思维、以及较深的认知水平。都是符合文明发祥地的特征,浐灞—浐河与灞河交汇于此的地方。丰富的水资源繁衍了无数生命,创造了无数文明。

三、人面鱼纹彩陶盆 哪一年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

名称】:人面鱼纹彩陶盆

【类别】:陶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仰韶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

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数据】:

高16.5厘米 口径39.8厘米

四、半坡居民是怎么生活的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这是1955年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盆高16.7厘米,口径39.7厘米,由细泥制成。盆内绘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和鱼纹,人面为圆形,头顶为三角形发髻。人面鱼纹采用大胆、夸张的构图手法,图案简洁明快,十分漂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绘有这类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已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

--------------------------------------------------------------------------------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陶 盆

这是1953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色鱼纹陶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该盆高17厘米,口径31.5厘米。画面上的鱼,圆眼张口,露齿扬鳍,神态十分逼真、活泼,生动地反映了半坡氏族与渔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彩陶的烧制技术。

--------------------------------------------------------------------------------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和骨锥

半坡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纺织业。他们用纺轮把麻纤维捻成线,织成麻布,然后再用骨锥等工具把兽皮和麻布缝合起来,穿上了比较象样的衣服。很显然,半坡氏族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 -------------------------------------------------

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这是半坡人从河水中取水用的尖底瓶。1953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该瓶高41厘米,上口径5.8厘米,其特点是:小口、短颈、粗腹、尖底,腹部两侧一对环耳用于穿绳。空陶瓶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滴水不漏。

在生产力还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半坡人能够创造出如此科学的生活用具,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这是根据半坡村落遗址内的房基、残存的土墙和深入到地下的柱洞,推测、复原的房屋形象。

半坡人的房屋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座房屋有十几到二十几平方米,一般都是半地穴式的,并以坑壁作墙基,房屋比较耐用,并能抵御一定的风雨。这些遗迹的发现反映了半坡人定居生活的情景。

--------------------------------------------------------------------------------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它生动地说明,我国早在5000年以前就已经因地制宜,在黄河流域开始种植粟,而且还在村落的附近种植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制箭 头、鱼叉、鱼钩

这是半坡人使用的渔猎工具。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打猎和捕鱼仍是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半坡房屋复原图

Hash:a863ece0bd90963650a2c4380dc8d270714004d9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