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你自己现在的摄影水平呢?

导读:你如何评价你自己现在的摄影水平呢? 一、你如何评价你自己现在的摄影水平呢? 二、请问,这张获英国伦敦摄影大奖作品《车站争吵》,好在哪儿? 三、摄影比赛如何分类?

一、你如何评价你自己现在的摄影水平呢?

我的摄影水平一般!退休后,酷爱摄影。一是记录生活。二是发現美。三是锻炼身体。四是结交志同道合的摄友!

如果让我自己来评价我现阶段的摄影水平,大概可以归纳总结出来以下几点吧——

1、比摄影小白强一点,比摄影大师差了很多。我是2006年买的相机开始玩摄影的。一晃10多年过去了……要是没几张引以为傲的摄影作品,没得过几个摄影比赛的奖状,那也太对不起“摄影爱好者”这个称呼了。

2、以前我很守规矩,现在我不怎么守规矩。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按部就班,学了构图学明暗,学了色彩学光线。拍照都是规规矩矩的;现在的我喜欢琢磨各种新奇特——规矩我懂,但是一味地墨守成规也忒没意思。我可愿意藉着摄影的机会,开发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我个人觉得,摄影就是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东西,并且,用照片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3、革命尚未成功,壮士还需努力。目前为止,半瓶子醋。

但是,我是实打实拍摄的“半瓶子醋”——我缺的是摄影经验,毕竟我才拍了十几年。快门次数大约十五、六万。

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大约十万次快门,并不多吧?

至少,我自己觉得,也就是刚迈过门槛。

二、请问,这张获英国伦敦摄影大奖作品《车站争吵》,好在哪儿?

摄影作品的好、坏是读者感觉决定的,这种感觉是每个人阅历也不相同而区别的,再有每个人好恶不同也就对同一幅作品认知标准不同,所以好的作品也有了局限性。

摄影作品中有好多语言,如:用光的技巧,构图的技巧,等等。移情和换位思考,暗喻借物还魂都是摄影之外的修炼。摄影不只相机的快门和速度指标正确与否。

这张照片是两只起舞的小老鼠,很欢快。人静了,是它们的天下了,一个简单的环境讲述了更多的故事,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拍摄角度,摄影者的同情心才有了这张照片,小题见功夫,身边的小题需要感受提炼,才能赋予它内容。

这张照片非常好,首先他给照片起的名字好,《站台争吵》看名字你会以为是人在争吵,当你去看照片发现是老鼠在争吵时,你会莞尔一笑,这是作者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作者文学功底深厚。在者作者拍摄手法也看到,看照片你会知道,作者是怕外地上用长焦拍摄,这样的方法把小动物和人摆在了同等地位,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另外照片的主体表现非常好,环境中的一张长椅,是乘车人休息的地方,而在这个地方竟然可以看到老鼠争吵,使人联想,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张照片啊。[赞]

三、摄影比赛如何分类?

摄影可以分成记录摄影与艺术摄影两大类

艺术摄影:人们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得到的摄影作品,被称为艺术摄影作品。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的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

例如:我们去照张像作身份证或留个纪念,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其中的差别完全在于艺术性的高低。

艺术摄影的分类:

艺术摄影根据目前比较通用的分类法,大体可以分为:人文摄影、 光静物摄影、探索性摄影三大类。其中探索性摄影包括了一些新涌现的、暂时无法归类的摄影作品,如:行为艺术摄影、LOMO、电脑合成摄影等等。

人文摄影又分类为:纪实性的人文摄影(简称纪实摄影)、非纪实性的人文摄影(如:电视、电影的画面,写真,某些商业摄影等等,有时又被简称为人文摄影,不过是狭义理解的)两类。

人文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的摄影。目前通常是艺术性的摄影活动才用到这个名词。(纯记录性的摄影,虽然有些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但是习惯上已经列入文献或资料类的记录摄影去了。 )

纪实摄影也分类为: 街头摄影、农村摄影、民俗摄影、揭露摄影等等。 纪实摄影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作者有着明确的艺术创作动机与手法、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进行创作的摄影及其作品。它与文献资料记录摄影的区别仅仅在于作者是否有着明确的艺术创作动机与手法。

非纪实性人文摄影(人文摄影.狭义)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商业摄影等

摄影分类意义的说明:

1、是为了了解不同的摄影门类所具有的不同的规律、要求、特点、审美特色,便于交流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不是要摄影爱好者过多地纠缠于分类的争论之中。

2、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各种摄影艺术门类,不要给它们加上一些他们所无法承担的任务,然后再指责他们没有做到。也不要剥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和美学价值。

例如:由于纪实摄影是一种艺术摄影,而布勒松是纪实摄影大师,是街头摄影的开拓者,因此,他的摄影活动完全是一种艺术创作。他所说的“决定性瞬间”既不是二战胜利,也不是卫星升空。仅仅是人和人的活动在一种特定的瞬间所能体现出来的特定的美感而已。我们过了二十年、三十年再来看布勒松的作品,也不能要求从中看到当时法国社会的多么深刻的社会意义或者认识价值。那样就太苛求大师了。同样,如果我们否定纪实摄影的艺术和美学价值,我们就太贬低大师了。

3、摄影的分类是摄影进步的需要,是摄影不同门类之间和融相处、共同促进的需要。混淆分类或者取消分类会造成评判上的混乱,不利于摄影的繁荣,也是一种艺术上的倒退。

4、分类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有的照片本身就具有双重意义、甚至多重价值。如:记录摄影中的科学资料作品、文献资料摄影作品,有的艺术价值很高,就可以作为艺术照片中的纪实摄影作品来看待,参加比赛,获取奖项。同时又不影响它的文献价值或科学价值。如:一些领袖活动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摄影,很多作者最初只是出与记录历史的目的,作为文献资料而拍摄的,但是,其中不少因为艺术价值高,成为纪实摄影的经典之作。

再如:有些航拍照片,本来是用于科研目的的,但是艺术价值高,也可以作为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来看待。

最后说一下新闻摄影的问题。新闻摄影不是按我们上述分类办法分出来的一个门类。它是按功能、作用分出来的。因此,与上述分类有点交叉、重叠。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摄影应该是传媒工作者所拍摄的、在传播媒体上广为传播了的摄影作品,才能称为新闻摄影 品。不是记者拍摄的、但是经过媒体确认了具有新闻价值、并且发表了的,也可以称为新闻摄影作品。

但不能说,所有人拍摄的、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未经媒体确认并加以传播的摄影作品,都可以称为新闻作品。象东南亚海啸时很多游客拍摄的东西,如果没有发表,只能暂时作为记录摄影的资料,等待人们去认识和发掘吧。当然,作为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可能已经过

Hash:5ea61b722f98ca789217d8c690e3c90c3540e3f6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