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有哪些
西湖是中国目前最有文化气息和故事性的湖泊,和西湖相关的历史名人以及神话传说也是流传度最广的,大家可以一起在西湖畅想未来和过去,下面给详细介绍一下西湖十景。
五一三天小假,约上一位好友,说走就走去了一趟魂牵梦绕的西湖,幸运的是居然完美避开与美景齐名的人山人海,自在感受了山水相依的自然风光,真真是极好的,欣喜之余愿与君同赏十景之美。
之一:断桥残雪
说起断桥,自然少不了白娘子历经千年终于在桥上等来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许仙并通过甜蜜小心机终成眷属的千古传奇。不仅前缘得以延续,留下了 千年等一回 与 有缘千里来相会等脍炙人口感染后世无数善男信女的佳句,更使得西湖因断桥而声名远扬。
断桥残雪
至于残雪,本来不知如何去写,可当我第一眼看到上面这张照片就被如此默契的图文合一深深的震撼了,这张来自网络的图片恰如其分的呈现出残雪所想传递的意境,白雪堆积天地同色,断桥上撑伞小心翼翼走过的行人仿佛在提醒看客这不是一幅画而是生动的场景,那微微弯下的腰背将游人想边走边赏风景却生怕一不小心摔倒的矛盾心理暴露无遗,别生一番情趣。虽然湖水的温柔不足以激起岸边的千堆雪,却在平静中慷慨包容外来异物的停留,使得断桥残雪的画面得以完整。我想,当年路过的某位有心人也大概是看到了类似的场景被折服才想起断桥残雪这个绝美的名字吧。
顺着白堤走至断桥的我和友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断桥,正值初夏也未曾看到皑皑白雪,正面走上桥身迎着逆向袭来的人流才察觉原来脚踩的竟是当年白娘子冒雨徘徊的同一片净土,不比上图侧向的观景位置,直接走过桥面难有直观的感触,桥面拱度本就不大,但到底是受了故事中烟雨朦胧巧遇佳人桥段的影响,就算顶着烈日走过心中也狂喜不已,故而友人的镜头底下我也笑的这般灿烂,没有一丝遗憾。
之二:南屏晚钟
雷锋塔的对面是南屏山,南屏山北麓有净慈寺,南屏晚钟就是指傍晚时分净慈禅寺里深沉清远的钟声。作为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曾引得北宋画家张择端画过《南屏晚钟图》。
南屏山山峰耸秀,怪石玲珑,地处杭城之南,有石壁如屏障,故得此名。山中隐有净慈寺,或许比不上不远处灵隐寺的鼎鼎大名,却也是当年乐善好施的济公活佛长居修行的归属。此行并未听得这穿越千年依旧贯耳的悠远钟声,也未前去寺中寻访以疯癫传世的济公的踪迹,只得在此凭借文字略减遗憾耳。
之三:花港观鱼
花港大门
花港的来历,据说是有条起源于花家山的清溪经此汇入西湖。清康熙南巡时,在原本废弃的该处重新砌池养鱼,筑亭建园,勒石立碑,并题有“花港观鱼”四字。行至苏堤尽头,雷峰塔的对面,即是花港观鱼的石砌门楼。朋友刚入花港就惊叹道,终于看见彩色的鱼了!异于西湖其他湖里比比皆是的灰色小鱼,花港的鱼大,多,且色彩缤纷,到底是没有辜负我们来观鱼的期望。
徽因铜像
湖边逗鱼的时候刚好碰上一众旅行团,除了介绍花港观鱼的来龙去脉,导游还说了旁边那棵高大挺拔枝叶茂密的香樟树与鱼同生也有千余年的历史,还一本正经的吓唬我们不要和古树合影,因为它们的年纪皆长,容易折寿,游客们听罢面面相觑纷纷放下了高高扬起的手机相机。见此情形我的兴趣陡增,上前随着导游进入下一个讲解处,林徽因镂空像。说此处有她的雕像是因为她本出生于杭州,又因斐然文气成就了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后世为纪念这位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的女子便立此像。听于此,我与友人便出了花港,去寻访祖宗东坡先生的足迹了。
之四:柳浪闻莺
南宋时,宋孝宗为奉养高宗修建了京城最大御花园--聚景园。春日,无数黄莺在厚密的柳荫间争相啼呜,“柳浪闻莺”就此得名。日行三万步老骨头实在吃不消,于是放弃了此景点的观赏,只得偷图观赏,满目绿色也是极好的。
之五: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
哎,又一个未目睹的景点,又或得幸所见却拙眼未识,窃以为没有亲身经历过的风景不足为外人道也,老规矩我把历史典故罗列于此,客观若是感兴趣便可直接前往,我也可以自夸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了。
双峰指的是南高峰和北高峰。两峰遥相对峙,相去十余里,中间的小山起伏,婉蜒盘结,春秋雨日,从湖西北眺望,浮云浓如远山,远山淡如浮云,峰顶时隐时现于薄雾轻岚之中,望之如插云天,因而得名。
当我看到此图真正意识到,这个景点果真是我眼拙错过了啊。当时我与友人比肩漫步于苏堤之上,忽的友人大喊大叫起来,顺着其手势望过去,斜对面的有一小桥,即上图中的拱桥,在铺撒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灵气引人注目,不同于图中的烟雾缭绕,阳光明媚的天气也别有一番滋味。只顾着感慨此桥虽小巧却不失风味,断然没想到桥的背后竟是十景之一的双峰插云。果然应了那句俗语,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
之六:三潭印月
关于三潭印月,尤记小学课文中的描述:
三潭印月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是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在杭州当地方官时的“杰作”。当时,他发动民众,挖深西湖,让它蓄更多的湖水来抗旱灌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后来,人们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个石塔作为深水记号,这就是现在的苏堤和三潭印月。
这三个石塔造形优美、别致,都是上尖下小 中间镂刻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一只宝葫芦。现在,人们已经把这三个石塔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了。
可它为什么又叫“三潭印月”呢?原来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把每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蒙上透明的白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吗?每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三个石塔就有十五个这样的月亮,加上天上的一轮明月倒映在这些“月亮”的正中,那清澈的湖水里,就有了十六个月亮。
晕船缘故,未能前往岛上一游,站在岸边凭湖眺望石塔的分布,与课文中的描述相互联系起来,自觉足以。
之七:雷峰夕照
夕阳西下
位于西湖湖南、净慈寺前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傍晚时分晚霞包裹塔身,有佛光普照之像而闻名。其实我想更出名的应是雷峰塔本身吧,相传法海曾把白娘子镇压在塔下,并念动咒语:“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当年法海把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以致水漫金山寺,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触犯天条的白娘子,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许世林长大高中状元,十拜九扣边跪边念生母一生的坎坷,孝心可鉴的文曲星用行动感动了神灵,最终宝塔坍塌还以母亲自由,全家团聚。自此也就留下了后世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无论虚实,人们都愿意相信美好的白娘子的存在,雷峰塔也就声名远扬了。
雷峰塔景区需要持票进入,虽然在我此行之前,久居杭州的叔叔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要上雷峰塔去看看,亲自感受一下当年白娘子与许仙历经坎坷最终团圆的难能可贵,说塔上的风光定能激发我的码字灵感。但是在蜿蜒曲折的排队人群前我选择了放弃,在周围远观了雷峰塔之后便离开了,只拍下下图这种远景。到此位置时,烈日当头,无法得以赏见夕照美景,不过晴空下的碧波万里依旧让远处的雷峰塔显得肃穆,甚至诞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念头。
碧波荡漾
之八:苏堤春晓
横看
俯瞰
我与友人携手从早至午仍旧身在苏堤之上,除了因为徒步走不完它的绵长,更多的是被两岸的自然风景深深吸引而忘记前行。虽说西湖被列入节假日出行黑名单,但是在正午时分爱美的人们怕晒选择室内的缘故,苏堤显得分外空旷,人行道两边挺拔叶茂的树木枝叶左右相接,为底下穿行而过的路人送来一片绿荫,微风从远处的湖面拂来,顿时觉得清爽,满目皆绿 心旷神怡,与友人的快门根本停不下来,咔嚓咔嚓却根本无法完全记录下苏堤的盎然春意,只能大口呼吸新鲜且夹带树叶气息的湿润空气,只能极目远眺用眼睛的最高像素去把这油油的绿色完整记录,只能腾出双手去触摸那粗糙的树皮翠绿的树叶和清澈的湖水,仿佛只有这样我才能与苏堤的春光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朝气蓬勃茁壮成长的祖国花朵。
苏堤偶遇读书人
现在想来,苏堤春晓的由来大抵就是因为堤上的柳树桃树总能及时将春天的讯息告知人们,一道苏堤,一到春天,一片绿意,一副美画。
之九:平湖秋月
杭州西湖历来被视作赏月圣地,白堤之西,月白风清,此乃平湖秋月,背靠孤山,面临外湖,景观沿湖一字排开,包括御碑亭、水面平台、四面厅、八角亭、湖天一碧楼等建筑。伸出水面的平台非常宽广,视野十分开阔,所以成为一流赏月宝地。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无论春夏秋冬、晴雨阴晦,都会令人觉得趣味盎然,可谓“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只可惜我行走于白堤之上只顾欣赏前方与左边的山色,全然忘记堤的右岸即是平湖秋月所在,日间前往观赏自然也无法得见月色的朦胧神秘,不过细细想来,每年八月十五闹中秋时平湖秋月必会引得杭州人欣然前往吧,毕竟当年可是让身临其境的东坡先生叹惜故乡无此好湖山啊。
之十: 曲院风荷
别样红
初闻曲院风荷,脑中浮现的画面如图片无二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只是五一不是六一,此时的西湖不是身在六月中,只得见一池春水,不免遗憾,若要观赏不与四时同的小荷尖角,建议还是六月前往吧。不得不说的是这是我们来到西湖的第一站,大门楼的白砖青瓦也是别具风格,拍照很文艺哟。
颔首浅笑
至此西湖十景算是介绍完毕,本来是因为此行西湖没有详细的准备攻略,对于十景也不法欣赏完整,有的身处景中也浑然不知,虽然也足以得见西湖山水同秀的美丽,但难免遗憾,尤其是未能亲自登上雷峰塔去感受白娘子当年在塔中的等待与无奈,所以想凭此文聊以慰藉,也可以为后去的人们提供参考。行文没有规划完整的游行路线,是觉得走到哪都是一片绮丽风光,没必要为路线计划所累,重点是想把各处的历史典故都介绍一番,此时身处西湖的我们与千年前的他们欣赏的风景一样,这是大自 神奇的力量,也是前世赠与后人极佳的宝物。
最后请让我再写一次这十个四字组合,实在美妙至极。
苏堤春晓 双峰插云 三潭印月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柳浪闻莺 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 南屏晚钟
Hash:7b5a3cf1b337956b67f7fb1ebf657c59494a632f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