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过家门口|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关注 陕西韩城旅游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过客

吾城 | 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这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这是一座写满故事的千年古城;这是一座全国闻名的花椒之都;这是一座区位优越的枢纽城市。这里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建筑,这里是有着“小北京”之美誉的韩城。今天《黄河流过家门口》采访小组继续沿黄公路采风之旅,走进渭南界的终点韩城,去感受星罗棋布的沿途美景,体会黄河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13:13

记者现场:黄河最美是韩城,黄河在韩城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最窄的38米鲤鱼跳龙门石门,最宽的12公里浩浩荡荡,千年前一部《史记》让韩城声名鹊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扬,历史与文化的点点滴滴渗透在了古城古巷的每一块青砖灰瓦间,柔美浪漫弥漫在绿荫山水的每一处风景间。总长800多公里的沿黄公路韩城段有70多公里长,正是这70多公里观光路将带领大家走进韩城的追溯之旅。

为什么说是追溯之旅,在韩城这样一座文化古城里,有太多的人文景观,沿黄观光路下来的第一站就是司马迁祠景区了。司马迁祠墓距今已经17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的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迁祠的。

记者现场:从1700多年的司马迁祠到1300多年的韩城古城,400多年的历史沧桑,仅需要20分钟,就可以跨越。来到古城,一条明清古街一群古建筑群。古色古香,格局保存完好。走在这样的传统的街道上,感受更多的是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宁静与祥和。

独具魅力的韩城古城,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好 六大古城之一,人称“小北京”。城内有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元代古庙宇建筑,一批民居四合院,历经1300年风雨沧桑,风貌依旧。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特别是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

记者现场:时间再追溯到明清时期,大规模修建的党家村距今已经680年的历史了,村落中呢,以贾姓和党姓两大家族为主,精致的走马门楼,细致的砖雕石刻,都是这里别具一格的风景,这里没有喧哗,没有嘈杂,只有安安静静地向你诉说着往日的兴盛与辉煌,从西晋到明清,再到现在的新旧融合,是不是让人很心动?

沿着沿黄路一路向北,韩城美景尽收眼底,“沿黄公路”对韩城带来第一波效应就是旅游,它有极高的颜值,沿途美景星罗棋布。沿黄公路的开通,彻底打通了陕北与关中的旅游大环线,将韩城各大景观与陕西沿黄其余地方50余处旅游景点有效串联,可北上壶口,使韩城到壶口瀑布的驾车时间由原来的4个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南下洽川、华山,大大缩短了游客的旅行时间,形成以韩城为中心的“一小时”旅游大动脉。

《史记》成就了司马迁,他的祠墓也像一座丰碑,历经千百年沧桑而愈显雄伟。司马迁祠墓就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下面让我们在去那里看一看。

芝川镇是韩城古镇,自古就有“韩城首镇”之称,距韩城市中心10公里,东濒黄河,西接卫东、芝阳两乡镇,因地处芝水川道而得名。过去的芝川镇临黄河的村子交通极其不便,村民们想去市区都得先绕道至108国道,整个路程需要40多分钟,交通的不便不光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阻碍,更是制约了全镇的经济发展。

韩城市芝川镇镇长 孙振勃:当时村庄没有这些交通便利,好多年轻人都离开村庄,到外头去打工,到17年的8月28号,沿黄公路通车以后作为一号公路,它的观光生态跟致富的效能就显现出来,好多年轻人在外地的,包括在青岛的,都因为沿黄公路的开通成为一个新的旅游交通亮点,跟产业致富的带动亮点都返乡了。

记者现场:都说“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抓一把韩城的土,就能捏出一段惊天动地的历史故事,而芝川镇是韩城名称的发源地。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芝川镇的北城村,这个村子是离黄河最近的村庄,沿线有三处观景台,途经此地你可以驻足停留在观景台近观黄河。

韩城市芝川镇城北村村民 徐发民:这里应该就是城北村,师傅您好,这里就是城北村了吧?是的 您正盖新房子呢?不是,这是沿黄公路开通了,村里让我们改造呢,弄民俗院子。

徐发民是芝川镇城北村村民,家里有6口人,紧靠种植普通农作物生活,沿黄公路开通后,他是第一批申请建民俗小院的,他跟记者说,等小院子盖好了他就跟全家人一起经营农家乐,再也不用外出打工挣钱了。

韩城市芝川镇城北村村民 徐发民:不用出去打工了就在这搞农家乐呢。

韩城市芝川镇 城北村村主任 徐四平:咱城北村的地理优势就是靠近沿黄路,离黄河最近的一个点,通过沿黄路开通以后,带动我们这村子经济效益,完了镇上我们这儿作为一个试点搞民俗。给游客带来了很多方便,比如这儿吃住采摘。完了给村民还带来了经济收入,镇上已经把这个作为试点做得很好。

城北村祖祖辈辈依靠黄河,村里人只能种植花椒和苹果,交通不便也一直是这个村子的一个发展瓶颈。2017年沿黄公路的开通,让这个拥有人口3000多人的村子看到了希望。

韩城市芝川镇镇长 孙振勃:想通过这个带动引领当地的群众做农家乐跟农家宾馆,观光路让游客留下来。同时把周边的土地整理做精细化农业,给游客提供一个体验区采摘区。

在芝川镇,还有故事不能忘却。一座雄伟壮观的英雄纪念碑,它承载了八路军东渡黄河怎样的记忆?一条10公里宽的黄河芝川段,它又有多少韩城抗战往事?记者也在当地找到一位老者,他给我们讲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故事。

村民 张兴国:当年蒋介石,国民党给八路军选定的地点是三个,一个是河南 郑州这一带,一个是在陕北,一个是在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地方,但是这三点都不利于我军渡河,从陕北来讲,陕北当时地脊民穷,负担不起大军的粮草,而且陕北那边儿河流比较湍急。第二点,如果从郑州渡河,八路军当时的武器非常的少。每个人上战场只配发五发子弹,这样势必遭到日本人的狂轰乱炸。对我军重大损失。

当时的芝川渡口河面也有十多里宽,而且河水深浅不一,既有浅滩,又有漩涡,加之河水暴涨,水急浪高,行船十分困难。老人跟记者说,他的祖父当年就是八路军里的一员,据祖父回忆,为了保证抗日将士的安全,舵手们稳掌舵,抛锚工严阵以待,艄公站在船楼上细观水情,详查风浪,在船工们的共同努力下,闯过了一个个险滩,战胜一次次恶浪。

村民 张兴国:第一,韩城党组织建的比较早,群众基础比较好。当时八路军东渡黄河的时候都是咱们几个村子驻扎着?八路军过河的时候都驻扎在南岸这一带。韩城,合阳交界的地方都住着,而且川道里芝川镇都住满了八路军,咱们现在已经到了黄河岸边,百米之下就是黄河,当年的黄河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当年的黄河河水,浩浩荡荡。当时河水就在这个地方,水大的很。

最终在韩城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四万多人的抗日队伍在20多个不眠之夜后,顺利从韩城芝川到达黄河东岸的山西万荣,从此便展开了八路军奔赴华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画卷。

如今,在韩城市芝川镇司马迁祠旁边的凤凰台上,坐落着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也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的基地,那段波澜壮阔、振兴中华的红色记忆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财富。

=最温度、最深度,最情怀、最态度的平台

心往韩城,长乐未央

黄河边的文史圣城,文明古国的诗意栖居地!

千年隋唐城,多少英雄俱尘土,

唯有这座城,亘古永存......

●【活动篇】 “欢乐五一 · 多彩韩城”,党小姐邀您来体验七大系列活动!

● 【景区篇】自驾风光美如画,多彩韩城花似海!

● 【酒店住宿篇】超齐全,韩城酒店集体亮相,全力备战五一小长假!

● 【美食娱乐篇】韩城美食娱乐推荐 一份攻略在手,吃喝玩乐不愁!

● 【文创特产篇】“五一”假日出行,来过这些店才算真正到过韩城!

● 每一帧都可做手机屏保,《解码韩城》宣传片来袭!

● 网红桥、呐喊喷泉、一线天瀑布、古桥古寨...韩城这个地方邀您假期狂嗨!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Hash:091e7653d717a040bec49719796c3659cbe37c34

声明:此文由 陕西韩城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