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胜地!利川这里不仅风景美,竟还有这么多“宝”......

宝山风景。拍摄/制作:刘盟萌

佛宝山有多重身份:

曾经的国营林场、药材基地、

中国莼菜之乡、全国森林康养基地

……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

它已成为恩施州景区中的热门“打卡地”

佛宝山飞瀑。(本报恩施图片库 黎邦名 摄)

宝山藏宝

冬日的暖阳透过金黄的水杉

斜斜投进林荫

车行驶在斑驳的光影之中

这已是佛宝山沉睡的季节

从沪渝高速汪营出口下高速不到半小时,便已来到佛宝山半山腰。站在观景台俯瞰,利川城遥遥在望,山下阡陌如画,房舍俨然,银色的铁路在利中盆地上划过一道弧线,和沪渝高速交会,一列动车正驶过,为画面平添生机。

佛宝山的底色

是铺天盖地的绿

佛宝山原名福宝山,平均海拔1450米,森林覆盖率达90%。古时,曾是忠路土司进出利中盆地的主要门户,并曾经一度被清朝政府明文规定“山外属土、山内属民”,成为土家族人与流官汉民的界山。

佛宝山飞瀑。

佛宝山之灵气

在于水

有郁江、清江源头之称的佛宝山水源丰沛,苍翠的针叶林环抱着佛宝山水库,犹如镶嵌在山顶的一颗蓝色珍珠。碧水从青山间一路飞流而下,形成了由23条瀑布组成的壮观的瀑布群,被流水亿万年冲刷而成的峡谷幽深阴凉。优良的生态,使这里孕育出中国莼菜和利川鸡爪黄连两大特色产业。

采摘莼菜。

有山、有水、有树、有产业、有便利的交通……这里具有成为景区的天然优势。

2015年以来

利川市华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

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

对佛宝山景区进行开发建设

目前已形成了三条游线:

观光游览线——在生态自然的森林景观中让游客置身森林之中,享受自然之乐;

运动探险线——针对青壮年群体,为其开辟节假日休闲度假锻炼养生的新处所;

亲子互动线——主要针对少年儿童,以亲水嬉戏为主打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良好的旅游体验使佛宝山成为继腾龙洞之后利川的又一热门景区。

夏季,由于疫情防控,游客排队登记,有序进入景区(资料图片) 。

自2017年开业以来,景区已 累计接待游客达18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1.1亿元,实现税收近500万元。2018年10月,景区被授予“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共渡难关

作为一个主打避暑游的高山景区

佛宝山景区每年春季开园

国庆后暂停营业

进入一年一度的“休眠期”

盘点今年“收成”,11月16日,佛宝山景区执行总经理贺超坦言:“跟全国大多数景区一样,今年太艰难,全年旅游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80%。”

自今年3月份恢复营业以来,景区相继推出免费送门票、网络直播等多项复苏旅游市场优惠活动。暑期游客人数逐步上升,每日接待约1000人次,8至10月景区接待量突破20万人次。

“步步惊心”(资料图片)。

免门票后,

景区靠什么赚钱?

“因为玻璃栈道、悬崖秋千等二次消费项目比较多,所以景区的收入跟纯门票景区相比情况要好。”贺超表示。

玻璃栈道(资料图片)。

贺超表示,佛宝山独特的资源优势让公司依旧对前景看好,目前正对景区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建设。一是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评定标准修好内功,以迎接明年初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评定工作,确保创建成功;二是依照国家林业草原局下达的行政许可,对景区二期规划建设的科普馆、生态露营田园民宿、换乘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项目实地踏勘和设计,办理相关手续组织实施。

“景区87名员工中周边村组村民占比达80%。在今年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减一人,企业与员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贺超说。

悬崖秋千(资料图片)。

山村之变

坐拥景区

这里的生活悄然改变

“山人行”民宿立在村头,原生态的装修和小清新的细节让人心生向往。3年前,老板瞿艳丽看准景区开发的商机,将空置的老屋改造成民宿。旺季时上山“吃旅游饭”,淡季时下山在利川城经营超市成了她的生活。

热闹的景区(资料图片)。

每到夏天,来自青海浙江重庆等地的客人络绎不绝,高峰时民宿一房难求。“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民宿的纯利润仍然有8万元左右。”她说。

利川市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副主任高逢霞介绍,景区所在的月琴坝社区是旅游扶贫村,景区直接解决劳动就业300余人,其中季节性劳动用工200余人,促进了境内及周边交通运输、民宿、餐饮娱乐的发展,有效带动当地脱贫增收致富。

月琴坝社区积极探索"景区+农家"模式

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建筑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

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目前, 社区共有农家乐9家、民宿6家,年经营创收100余万元。每到旺季,社区的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总是穿梭忙碌个不停,进行车辆引导、服务游客、维持市场秩序。

村里的传统行业也在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开发区委托企业开发了莼菜面膜,果胶丰富的它天然滋润,是美容佳品;新开发的黄连花茶,则是降“三高”的保健茶。

“供不应求!”说起今年的收入,月琴坝社区四组村民何永平很舒心。1994年,他在外出务工时因雷管导致双手截肢。4年前,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成立了利川市佛宝山归元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黄连120亩和莼菜80亩,纯收入达到60万元以上。

“因为景区,知道佛宝山、知道莼菜的外地客人越来越多。夏天,我们村里路边摆摊卖凉拌莼菜的,5元一碗,每天都能卖出上千碗!”他笑着说。

凉拌莼菜。

瞿艳丽正计划着趁淡季给民宿增加一个带凉亭的小花园:“这里的生态、清凉的气候、无公害的土特产……都是卖点,来佛宝山的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

穿越激流(资料图片)。

在激流里穿越

在森林里漫步

品莼菜汤

敷莼菜面膜

……

这里的康养生活

一定会让人“入宝山而欣然归”

佛宝山,一次寻宝之旅。拍摄/制作:刘盟萌

来源:恩施发布

Hash:e4512d03bdcf9918a031f3add27244373192afde

声明:此文由 凉城利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