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水乡 | 魅力许昌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追溯八万年,远古先民“许昌人”在此逐水而居;回首五千年,颍水河畔,许由洗耳,令许地名扬;遥想三国时代,曹操雄才大略,许下屯田,运粮河中,千舟竞发;唐宋时期,许昌也曾河湖相连渔舟唱晚,留下了“一城荷花半城柳”的诗句。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和气候变化,曾经丰沛的河流干涸,曾经的美景逐渐淡出许昌人的记忆——水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型、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问题并存,成为制约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而水生态文明建设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2013年,许昌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经过三年规范建设,许昌市中心城区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已经建设,丹江、黄河、汝河之水汇聚许昌,形成了一个82公里河道、6500亩水面、涵盖中心城区、融入市民生活的城市水利风景区——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

水润莲城,魅力许昌。这座“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城市给摄影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芙蓉湖畔、护城河边……摄影家们定格美丽风景,感受人文情怀,捕捉精彩瞬间,充分发挥摄影记录时代、传播文化的特殊功能,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展示许昌“北国水乡”的大美风光。

北海:宛若玉带绕新城

许昌北海 汪涛 摄

北海位于许昌市城区北部,南连许昌市主城区,北接长葛市,是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湖而建的北海公园,按照“亲水”“环湖”“分段”“朔心”和“显轴”的空间理念规划布局,占地8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400余亩。作为水系连通后上游水资源重要的补充、存蓄和调节工程,北海强大的储存和调蓄能力,保证了涓涓清流通过饮马河源源不断流向市区。

自从北海公园开始蓄水,我就时常带上相机骑行至此,再沿着环湖步道走上几圈。来的次数多了,对北海的一草一木自然没有了陌生,但也正是接触多了,又总感觉看不全北海的婀娜多姿,拍出的照片,画质再好,也只能算是方寸小景。

拍摄平原湖泊最大的弱点,就是视角会被地平线所局限。而从摄影的角度讲,高度对视觉展现、画面取舍、景深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于是,我下决心在北海来一次登高望远。几经观察,我感觉北海东面饮马河对岸那几座在建的高楼,应该具备俯瞰北海的条件。经过一番联络,在2016年9月1日这天,我和两位影友沿着一层层的楼梯气喘吁吁地登上了23层的楼顶。

站在70米的高处眺望,初秋的北海公园,像是一座微缩景观映入了眼帘,让人顿生“孔子泰山而小鲁”的感叹。平素里感觉款款圆圆的几方湖面,此刻却变得蜿蜒曲折,好似一条银色的玉带,把远近的景致衬托得韵致淡雅,气象万千。此刻天色已近傍晚,偏西的日头开始呈现出令人期待的一抹橘红。空气状况没有想象中那般通透,但20公里开外,位于长葛境内的陉山还是依稀可见。

摆好三脚架,安顿好相机,在按快门前的等待中,我反复欣赏着北海公园难得的全景画面。此次并非是我第一次登高拍摄城市风光,但眼前的景致和我在他处拍摄过的城市景观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是不断拓展的城区北沿,还没有变得高楼林立。环顾周遭,除去河湖水面,就是一派绿意盎然。这绿色中既有公园里精心栽种的绿植,也有尚未消失的阡陌农田。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产生几许恋旧,也能够激发对这里未来的憧憬,在脑海里虚幻出千姿百态的画面。

除了长短镜头,我并没有准备各色滤镜,只要高光部分不过曝,其余曝光不足的部分,后期很容易弥补调整。至于照片的规格,6×17的画幅最能表现宽阔深邃的场景。思考中,落日辉映下的北海已渐入佳境,化作一幅气势非凡又不失秀丽端庄的风情画卷,我在心醉神迷中按下相机快门,定格了眼前这诠释北海诗情画意的画面。

芙蓉湖:中轴节点绘蓝图

航拍芙蓉湖 籍晓鸣 摄

芙蓉湖朝霞 徐鼎烨 摄

芙蓉湖落日 刘长德 摄

时光荏苒,芙蓉湖蓄水已经将近2年了。2015年,许昌市开始在中心城区打造“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生态体系。“五湖”指的是新开挖建设的芙蓉湖、北海、鹿鸣湖、秋湖湿地、灞陵湖。“四海”指的是在三条主要河流出入城区处建设约10万亩的生态林带。“三川”指的是流经市区的三条主要河流:清潩河、灞陵河和饮马河。“两环”即护城河环通、运粮河与灞陵河的环通。“一水”指的是一个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态水系。

芙蓉湖是许昌市水系连通工程试蓄水的第一站,位于水系建设总体规划中部,占地705亩,上游接纳灞陵河来水,下游又为鹿鸣湖等水系供水,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它还是连接许昌商务中心区和主城区的城市中轴的重要节点,是刚刚建成不久的许昌中央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年间,环绕着芙蓉湖,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吸引了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网络服务等高科技产业入驻办公,这里正在成为许昌CBD中央商务区。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出现一栋200多米的超高层双子楼。如今仅有绿植和小路的湖心岛上,还将建设一座如莲花般绽放的文化艺术中心。

如今朝晖夕阴的湖面风光,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已经吸引了诸多摄影人来此采风。随着航拍无人机在影友中逐渐普及,用航拍的方式记录芙蓉湖的美景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无人机并不是飞得越高越好,因为不是拍卫星图片,要尊重视觉呈现的基本规律,诸如构图的层次、虚实、对比,一定要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从一条小河到大片湖泊,从一座游园到整个水系,从一片田野到一座新城,芙蓉湖的变化是许昌整个水系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缩影。摄影记录时代的直观性,更吸引着诸多摄影人长期关注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记录芙蓉湖成长蜕变的照片,也有可能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录。

饮马河:岁月沧桑人水亲

梦幻饮马河 刘长德 摄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从洛阳迁都许昌,短短25年成为国都的历史,为这里留下了说不尽的三国故事与传说。相传,许昌有两条河与曹操有关,一条是曹操为接济军队粮草下令开挖的运河,名曰“运粮河”;另一条为天然河道,水草丰美,曹魏大军经常在此修整,故名“饮马河”,单听其名,就能让人联想起昔日魏武挥鞭、战马嘶鸣的滚滚征尘。

饮马河,见证了许昌灿烂的三国文化,也见证了岁月的沧海桑田。时光流逝,饮马河早已干枯,河道变成耕田。谁又能想到,它在水系联通工程中,经过疏浚拓宽获得重生。

如今的饮马河,总长19公里,蜿蜒流经城区。两岸多有浅滩湿地,红色虞美人、蓝色矢车菊、白色大滨菊、黄色金鸡菊和各种不知名的小草花开满了河坡。它不单单是一条“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景观河,还是一条“会呼吸”的生态河,它的总体设计理念为“蓝色海绵”,那些优美自然的岸线,具有雨水滞蓄、气候调节等功能。

在很多摄友看来,饮马河四季皆美,处处有拍点,但最能代表其特色的是与北海连接的退水工程处,北海蓄水就是通过饮马河源源不断流向市区。近处,由红色石头形成溢流堰制造出层层叠水,水流从高处跌宕而下,溅起水花,常常吸引来成群结队的儿童在此嬉闹。在此拍摄,可以将河中的红色石头作为前景,使用慢门拍摄流水,喧嚣的水流定格在画面上像温柔的绸缎。当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整幅画面就会营造出梦幻般静谧的意境。

据说,北海蓄水中不但有属于淮河水系的颍汝河水,还有南水北调的长江水,而饮马河中,流淌着从佛耳岗水库引来的黄河水。如此说来,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在此交汇,许昌这座昔日的“干渴之城”变身为碧波潺潺的“水润之城”,在这里得到了最深切的体现。一张理想的摄影作品,没有三到五次实地观察、寻找最佳角度、等待合适光线,是出不了好片的。像饮马河这样有历史、有活力、有颜值的拍摄地,经得起摄影师们不断地聚焦,去定格它多层面的美。

鹿鸣湖:碧水荡漾歌声传

许昌鹿鸣湖 徐鼎烨 摄

好像是一夜之间 ,一座座水清岸绿的水体公园,就天女散花般呈现在了许昌人的眼前。这些让人尽情享受亲水梦想的地方,景色旖旎,各具魅力,但若是论人气,则首推鹿鸣湖。

鹿鸣湖是许昌市“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系布局中的五湖之一,位于许昌东城区北缘。公园游园部分占地960亩,水域面积360亩,公共绿地面积600亩。围绕生态优美、健康运动的总基调,鹿鸣湖着力打造了包括人工沙滩、垂钓区、戏水区、景观区及亲水平台等一系列水体景观,精心建设了十园十林十广场。环绕湖面的,是一条蜿蜒3.8公里的健康步道。

日里的鹿鸣湖,波澜不惊,水光如镜。如果你在晨光熹微或是夕阳西下之时来到鹿鸣湖,你就会看到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湖畔鲜花芳香四溢,环湖音响歌声悠扬,运动步道之上,不时有观光电车悄然驶过,还有一辆辆公共单车在欢快骑行。多数人更乐于健走或慢跑,有人还不时掏出手机看一看计步器,与朋友圈里的好友一比高低。湖岸边,孩子们在妈妈的呵护下欢快地观小鱼、垒沙器;绿荫下,情侣们卿卿我我,享受着清凉中的甜蜜。

鹿鸣湖虽然热闹,却并不嘈杂,唯一的例外,就是龙舟比赛的时候。过去,许昌人做梦也不会奢求能在自家门口看到龙舟。去年初冬,8条在汨罗江畔打造的五彩龙舟,高昂龙头,千里迢迢游弋在鹿鸣湖,成为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年端午假期举办的鹿鸣湖龙舟大赛,虽然恰逢高温,却人气不减,盛况空前。龙舟竞赛瞧着过瘾,比的可不是蛮力。端午前一个多月,十几只参赛队伍就开始刻苦训练,鹿鸣湖里终日鼓声回荡,号声不绝。比赛这天,一条条龙舟似利箭脱弦,在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齐头奋进,拼命赶超。此刻,四处跑动的摄影人,与参赛队员同样激动,天上有无人机四下盘旋,地上的相机快门连声咔嚓,就连岸边喝彩的观众,手里也纷纷举着手机,每个人都期盼通过摄影,把这愉悦的瞬间定格成永恒。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昔日曹操在《短歌行》中的憧憬,已经化作了今天鹿鸣湖畔美妙的歌声。

护城河:水上公交赏美景

许昌护城河 徐鼎烨 摄

莲城醉夕阳 禄广运 摄

来到曹魏故都许昌,必须推荐的旅游项目就是坐船游护城河。许昌的护城河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保存较完整的护城河之一。据明嘉靖时期地方志记载:“洪武间,知州赵逊环植杨柳,遍种芙蓉,岁夏秋红绿交映,称中州胜观焉。”

在我小的时候,许昌还是个静谧的小城,护城河环绕着老街老巷,堤岸少有修饰,但那“半城荷花一城柳”的天然风光总能吸引很多人在此驻足、休憩。

我无数次从护城河边走过,年岁渐长,小城许昌也在渐渐变化,长高了,变美了。沿河鳞次栉比的低矮的民房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河岸新砌了栏杆,栏板上雕刻着许昌的三国掌故。堤岸上,绿草茵茵,鲜花点缀,木制的亲水廊道延伸到荷塘深处。从早到晚,从春到秋,总有背着相机的影友在这里时走时停,记录它美丽的容颜。

2016年3月,许昌市护城河水上公交正式运营,沿线设立了望荷、清风、荷香、春秋等10个码头。乘船环游护城河,虹桥卧波,柳岸垂阴,荷花连绵次第开放,让人想起宋人周邦彦思乡时写下的诗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其实,把桥和楼换成船上与岸边也十分相宜。很多影友选择在船上拍摄岸上风光,体验用不一样的视角定格“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也有影友喜欢以游船为画面中的主要元素,航行中的、停泊在岸边的,配上风格各异的拱桥、无边的莲叶、映日的荷花,别有一番情趣。清晨,晨曦透过云层轻轻洒落在护城河上,映照着岸边盛开的荷花,轻风掠过,停在岸边的船只像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荷花、晨曦、古船、碧水,呈现在取景框中的是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和记忆的“古韵之河”,而远景中的现代建筑,分别昭示着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未来。

据说,在网上搜索有水上公交的城市,许昌是少数几个上榜的北方城市之一。因此,很多影友把护城河的游船作为重要的拍摄主题,希望拍出宣传许昌独特魅力的城市明信片。

清潩河:涅槃重生展新颜

许昌清潩河赵得宇 摄

清潩河起自许昌市区东北部,最早源于清泥河和潩水,后来两河并流被称为清潩河,除了偶尔有洪水下泄,清潩河很少有自然来水,汇入的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长期饱受污染,鱼虾绝迹。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许昌再也没有了无米之炊之虞。作为“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水生态建设最为厚重的一笔,总投资达7.8亿元的清潩河整治工程,在长达20.3公里的河段全线铺开。许昌人以断腕求生的决心,彻底消除污染根源,用织女绣花般的细心,装扮着清潩河的一坡一岸。

如今的清潩河,碧水潺潺,游船笛鸣,成为了许昌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给爱好摄影的人们,提供了一道朝夕相伴的风景线。

清潩河风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既有恢弘悠远的气势,又有清新典雅的浪漫。如果你利用无人机凭高俯瞰,纵跨许昌南北的清潩河,恰似一条蜿蜒舒展的长龙,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如果你在清潩河畔俯仰顾盼,柳叶婆娑,花影满堤,一年四季都让你放不下手中的相机。环顾清潩河两岸,体现水文化、三国文化、慢生活文化的主题公园休闲广场和健身乐园星罗棋布,有拍摄不完的人文景观。

最让摄影人痴迷的,当数清潩河上那一座座各具神韵的桥梁。桥梁独特的建筑美,一直是城市风光最具魅力的表达空间。许昌市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共新建、改造大小桥梁70余座,其中大半坐落在了清潩河。有宛若时空隧道的梦幻小铁路桥;有凸显许昌神韵的莲花桥;有尽显古典情趣的玉带桥;有凌空飞架的彩虹桥;还有建安桥、花屏桥、同心桥,如意桥、长宜桥、云帆桥........这些形态各异的桥梁,设计命名时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和时代风貌。无论你开车也好,步行也罢,清潩河上轻松的一个跨越,就能在惬意的行进中,看那风景的细水长流。不少摄影人起早贪喝、不畏寒暑,围绕着这些桥梁辗转徘徊,流连忘返。绚丽的霞光,水中的桥影,乃至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灵气,都融入相机的镜头,定格成了记载许昌沧桑变迁的风情画卷。

昔日的清潩河,曾经是许昌市民难掩的心痛。如今的清潩河,恰似涅槃重生,成为许昌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靓丽名片

文章选编自《中国摄影报》·2017年·第48期·11版

Hash:8f1e0cc9b21dd6dc5de2a8678b86305f5bacd587

声明:此文由 中国摄影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