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铅山最美7大古镇古村,信江两岸文化灿烂风光旖旎
滔滔信江奔腾不息,巍巍武夷耸立云霄。这里人才辈出,文化灿烂,素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称。
一起来看看这片美好土地上的古镇古村落们。
1 河口古镇
河口镇,曾是历史上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北宋时称“沙湾市”。明嘉靖年间,这里手工业发达,水路直通鄱阳湖,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了“沙湾市”的繁荣.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河口古镇上的老街,如今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沿河五米长的明清古街,由东而西沿信江南岸建筑,旧分一堡、二堡、三堡,全长约2.5公里,宽6米,路面用长条青、麻石铺砌而成,布满车辙。
镇内小河蜿蜓迥转,一座座青石桥横跨两岸,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沿江码头的碑石上,字迹历历可见,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舟楫夜泊,绕岸灯辉 ”之盛。
河口曾经是一座商业重镇,也是一座生活的小城市。沿江的一堡到三堡是当年的商业街,街上商铺林立,如今只有一两个小店开着,当年的大商号成了卖点小烟酒的小杂货铺和早点店,更多的商号成了住家还有闲置着的。陆路时代注定了这个镇子的没落,昔日喧闹和忙碌已经不再。
2 石塘古镇
离河口古镇40公里左右的铅山石塘镇,同样是个千年古镇(始于南唐)。这里水域发达,古代这里是江南五大手工业基地之一。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所指的铅山造纸业也就是在石塘镇。石塘镇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称。明清时期此地纸商云集。
石塘古镇上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基本原貌,走在这里可以想象当年住在这里纸商们过着富足安康的生活。
3 局里古村
局里是个古村,在葛仙山乡治所北15里的山凹里。传说当年铅山建县,要选址筹建县城,局里曾经为备选地点之一。
彭氏是局里大姓。到局里,要看彭氏宗祠。祠堂大门上有精美绝伦的石雕。特别是魁星石像,更是栩栩如生。宗祠的建筑也保存较好。
4 儒源古村
葛仙山乡儒源村,有一栋270多年的颜家大屋,聚族居住着300多村民。他们的生活仍然保持着山里人的传统习俗,古风犹存。
据族谱记载,村民都是颜回的后裔,于北宋末年避战乱从山东曲阜迁至这个夷山区的小山村。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以德行为后人称著。颜家大屋里的人可见其遗风。千百年来,儒源颜氏虽居深山,以《颜氏家训》立身治家,以耕读传世,历朝都有读书人。在清代,儒源颜氏就出过两位进士。
5 大岩古村
铅山县篁碧畲族乡大岩古村,该传统自然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60余年。总户数42户,总人口165人,其中畲族人口14人。江西武夷山保护区拥有缓冲区山林面积3万余亩坐落在大岩村境内,大山深处蕴藏着千年银杏、红豆杉、柳杉、铁杉、香枫、香榧等国家保护树种;獐、麂、猴、野猪等保护动物层出不穷,尤其是位于大岩村境内的“十八坑”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因此说,大岩村不仅是山水风光迷人,更是人间天然氧吧。
该村是以木质和土木结构为主的传统建筑群落。村民主要是由福建和浙江的早期躲避灾害和战乱的居民迁徙至此,并且安居在深山之中,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人文。
6 江村古村
村落以鹅湖书院闻名。
鹅湖书院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
7 上荷田古村
古村在铅山县汪二镇,村落里存着不少古老的屋子,古韵静美。
荷田最老的古宅属于张家老屋。老屋有左右两个这样的天井,中间一条窄窄的通道勾连。孩子们喜欢在老屋里捉迷藏。有着精美的雕花门窗,已经很难见到了。
最让人惊叹的是村里这井。井边竖立的石碑文字上镌刻着“元顺”字样,计算起来,这古井大抵有六七百年历史,村子也至少应该有六七百年。
古井分成四个部分,最里面的那口是全村饮用水井,往下是洗菜的。最大的有二十八个洗衣石埠头,想想看,二十几个女子同时在井边洗衣的场景该是多么壮观。
古村记独立编辑,部分图文来源自网络
Hash:b1120b33d622f6fd35190aa7ba0f417500a7503b
声明:此文由 古村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