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水美、人美!马鞍山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活力十足、魅力无限…

群山列峙

势若吞含

含山,由此得名

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含山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城乡居民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提高,住房改善,生活实现一次次跨越,人人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人民群众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充实

波澜壮阔七十载,精彩嬗变山水间。7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在含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含山儿女紧跟时代节拍和发展脉搏,在发展之路上创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叹羡的“非常之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日的含山

改革发展步履铿锵

清水秀生态依然

脱贫攻坚激战犹酣

民生活更加幸福…

幸福美好含山,正崛起于江淮之间

发展

让城市变大变美

“我们现在退休了没有事,每天都会到这来练歌。这里环境好,水清岸绿。”在含城玉龙公园里,司云梅拿着话筒在唱歌,罗传宝、梁立洪等人拉着二胡伴奏。

说到含城的变化,司云梅赞不绝口:“含城的建设真是日新月异,变化太大了!”

(玉龙公园)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含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城市的形象和面貌得到不断提升。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建成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1万;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5.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

伍子胥古道

1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含山政务新区基本建成,已建成省级示范高中含山中学、体育馆、博物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职教中心、含山第三中学、含山第三小学、含山第四小学、全民健身馆、图书馆等一批文、教、卫、体类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总装机容量2500kW城防排涝工程等,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承载能力迅速提升。

1

城市环境有效改善

玉龙公园、水景公园、东门河景观、市民公园、得胜河景观(滨河段)、天鹅岗景观、湿地公园、市政公园等综合性公园相继建成;褒禅山路绿化带及S105线内侧绿化景观走廊等景观绿化工程建成使用,正在全面启动得胜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

1

城市定位更加科学

在城市发展方向上,确定了“北延、西拓、南进”的城市定位,重点建设含城西区和城南滨河新区,构建了由老城区经济开发区、城北政务新区和城南滨河新区组成的城区框架。

在城区发展战略上,立足于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交汇处以及距离南京不到100公里的区位优势,着力将含山打造成周边城市的生态客厅和马鞍山市域西部副城和生态山水旅游城市。

创新

让产业制造变“智造”

含山县是久负盛名的“华东铸造之乡”,其中汽车零部件、制冷配件产业被安徽省认定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为顺应绿色发展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含山县加大对传统铸造业改造力度,按照“整合转移、改造转产、退出转用”的工作思路,坚持“加减乘除”并举,对全县242家铸造企业进行分类引导,按照“清单服务”的方式,支持其中123家铸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整合升级。

先后完成20多家铸造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资源、资产效益最大化,带动了企业、产业发展“双提升”,促进了“黑色铸造”向“绿色铸造”的转变。

2011年9月,安徽海立一期项目在含山经开区正式开工建设,拉开了含山铸造产业从传统迈向绿色的“大幕”。

几年来,安徽海立不断扩展,成为含山铸造行业的“标杆”,其空调压缩机等配件产品成为空调生产巨头的“抢手货”。正在推进的三期工程——建立安徽海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专门是为汽车行业配套,包括纯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这将是一个高规格的、智能制造的机械加工工厂。”安徽海立负责人说。

为加速建成安徽省乃至全国新兴的铸造基地,含山县全力推进绿色智造产业发展,深入开展招才引智工作。

2018年9月27日,合肥工业大学含山产业研究院在含山县揭牌。双方以产业研究院为载体,将合肥工业大学的科技、教育、人才和品牌优势与含山县的产业基础、经济优势紧密结合,着力打造高新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集聚四大平台。

重点围绕含山县铸造主导产业,涵盖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产业规划布局以及开展领域共性、关键、重大技术凝练及攻关,让一大批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和高新技术企业。

生态

让乡村宜居更文明

自2013年以来,含山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彰显特色、注重产业发展,夯实建后管养,引导群众参与共建,扎实推进美丽集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全域环境整治,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每年投入约3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至2018年12月底,全县已经建成37个省级中心村、23个市级中心村和7个美丽集镇。

1

夯实建后管养

现在的含山

路有树、村有景

四季常青、花果飘香

文明和谐的宜居宜游村居环境

得到有效维护

(含山石头部落)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留住了“乡愁”,还实现了群众共建共享。目前,全县创建了1个省级、10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2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8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6000万元,解决了当地50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强了美丽乡村的造血功能。

大渔滩湿地

1

实施“文旅兴县

积极抢抓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机遇,着力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升级。

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褒禅山寺

截至目前,全县拥有3A级景区8家、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3家、安徽省旅游示范村4家;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7家、三星级农家乐12家,以及梅山田园综合体、含眉茶博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

(含眉茶博园)

运漕镇入选第二批省级旅游小镇创建单位,凌家滩正争创省级研学旅行基地。

运漕古镇

与此同时,对太湖、六衖等七个全国重点旅游扶贫村实施“八个一”提升工程,提高了旅游村综合接待能力。

1

打造节庆营销

打造节庆营销,持续做好“食旅”“体旅”融合文章,常态化举办了乡村旅游节、老鹅汤美食节等品牌节庆活动。

在褒禅山、伍子胥古道景区成功举办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等高水准赛事,有效扩大含山旅游品牌的深度和广度。含山县荣获2018旅游业最美中国榜“首批全国文化旅游胜地”称号。

(伍子胥古道)

扶贫

让百姓脱贫又致富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我养蟹也走上了正轨,顺利脱贫,年纯收入六七万元。我要再增加蟹田,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含山县林头镇毛滩村西陈自然村贫困户蒋中好一身干劲,在蟹田里忙碌着。

2014年,蒋中好经历了养蟹失败和小女儿病逝的双重打击,家庭生活跌入低谷。当年,他被认定为贫困户。通过危房改造,他家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通过代缴新农合、签约家庭医生以及投保人身意外险,全家医疗得到保障;通过申办2万元“两免”小额贷款,解决了他养蟹的资金问题…一系列的帮扶,使蒋中好脱贫翻身,成功走上了致富路。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和自然资源,含山县着力打造“绿游游”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品牌。在推进产业扶贫工程上,规划建设以黄桃、茶叶等兼具观光采摘功能为主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实施了“绿游游”百家民宿房、千户农家乐、万亩花果园工程。

截至目前,累计建成10876亩花果园、53家农家乐、7家民宿房。全县6028户贫困户利用县财政给予每户提供的3000元产业补助资金与“绿游游”乡村旅游产业经营主体合作,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保底分红等方式直接获取收益。

“‘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不仅为贫困户带来直接受益,还带动了非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了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经济。”含山县扶贫办主任叶声桃说。

由县、镇两级财政投入,实施以“改水、改厕、改灶、改线和内墙亮化”为主要内容的贫困户户容户貌“四改一亮”工程,按照户申请、村审核、镇审批程序,对贫困户安排一项或者多项改造内容。

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县分别投入171.46万元、44.48万元、57.66万元实施1653户、601户、333户户容户貌“四改一亮”提升工程。“四改一亮”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环境,提振了贫困户的精神状态。截至目前,全县15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好人”

让文明再创新高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含山县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道德润土,激发“好人现象”,引领社会风尚。

2012年以来,含山已有15人当选“中国好人”、11人当选“安徽好人”、77人(组)当选“马鞍山好人”,各类“好人”典型当选数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形成了加速涌现、层出不断、小县大爱的“好人现象”。

(好人代表参加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暨市第三届好人节启动仪式

“作为好人,我们要以自身的行动来感染身边的人,弘扬正能量,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中国好人熊月文如是说。

今年6月份开始,由含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的“吴楚好人行”系列宣讲活动陆续在城区机关单位、镇、社区(村)、企业等开展,所宣讲的对象就是近年来涌现的各级各类“好人”典型和道德模范。通过让宣讲受众“点单”,选择要听取的道德典型事迹,让宣讲接地气、有热气、赢人气。

2017年以来,含山县投入近千万元将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移风易俗和“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设立240多块各类公益广告,让身边各类好人事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通过不断营造学习“好人”、帮扶“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让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着力打造“含山含水 臻善臻美”的文明含山新高地。

马鞍山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苏自山

核校:傅中平

值班总监:谷雨、王小明

审核:陈峰

Hash:146d1cae110222d640e57e11206b1c37350251bf

声明:此文由 马鞍山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