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座临江靠山的古镇:有千年历史,网上超火却从不收门票
洪崖洞名气是大,但那只是偶然的“网红”产物,缺少了历史积淀,终究只是图个新鲜。解放碑地标性更强,也有故事可讲,但可玩性毕竟差了一些。
相比而言,磁器口则更为全面。这座千年古镇,既有说不完的故事,也有看不完的风景,还有尝不尽的人间美食,哪怕人群再熙熙攘攘,也掩盖不住古镇悠久的过往。
从地铁出来,顺着指示走不远便是古镇。
来之前我以为磁器口很小,没曾想却有1.5平方公里,足足逛了我一下午,但若翻开历史,便发现这里曾经可是要大得多。
磁器口始建于唐宋时期,因附近有座白岩山而叫做“白岩场”。
明朝建文四年朱棣篡位,建文帝朱允炆被迫逃出皇宫,颠沛流转之后来到了白岩山,选择在山上的宝轮寺削发为僧,这一呆便是四五年光阴。
皇帝流落于此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开了,人们便将寺庙改为了“龙隐寺”,白岩场也随之叫做了龙隐镇。
此时的龙隐镇,方圆三十余华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坝为界,规模已是不小。
不知道是不是建文帝带来了“福气”,之后的磁器口开始飞黄腾达,成为了盛极一时的商业名镇。
清朝初年,瓷器在龙隐镇发展起来,这里生产的瓷器,工艺先进,质量优良,在全国小有名气。
到了1918年,本地商绅集资筹建了“蜀瓷厂”,专门生产新工艺瓷器,顶峰时期,光瓷器厂就有70多家。
瓷器业的繁荣,也赋予了古镇新的名称--“瓷器口”,后来不知怎地被叫成了磁器口。
在重庆成为陪都之后,古镇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因为背靠歌乐山,面临嘉陵江,有着极为便捷的水运,磁器口便成了农副土特产集散之地,巴渝地区的很多商贩会到此进货卖货。
据记载,那时的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的货船进出码头,古镇内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当地有一句诗形容此盛景: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
白天的古镇人来人往,喧闹声不断,大小商船拥挤在码头上;待到夜晚来临,船上的油灯、汽灯纷纷点亮,倒映在河水里如同万盏明灯一般。无奈繁华终有落幕时,1958年码头迁移别处,磁器口丧失了交通集散地的作用,那些车马喧闹也随之成了别处风景。
好在千年的历史积淀,给古镇留下了丰厚文化印迹,当重庆在现代化大道上飞驰时,磁器口像凝固的历史,将原汁原味的巴蜀文化保留了下来。
作为巴渝第一古镇,磁器口向来是不愁游客的,如今也是网上超火的景点。我去的当天是工作日,游客依旧很多,说摩肩接踵也不为过。
古镇坐落于山坡上,游览过程需不停地爬上爬下,极具山城特色,但不必担心累,沿途的风景足以让人忘掉辛劳。
镇内有12条街巷,多是踩得发亮的青石板路,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为明清风格的建筑和西南特色吊脚楼。
我比较喜欢这里的吊脚楼,高悬的建筑是山城鲜明的生态符号,记录着磁器口独特的风情面貌。
吊脚楼多临江而建,高悬于地面既能通风干燥又能防范毒蛇,楼板下还可放置杂物,好处多多。古镇内的吊脚楼多改为了类似酒吧的文艺场所,年轻人抱着吉他在楼上唱着民谣,歌声悠扬,为过往的游客织起了一场文艺的梦。
重庆是火锅之城,这一点在磁器口体现的淋漓尽致。
古镇最多的就是火锅底料店,底料中含有纯牛油、辣椒、花椒、白芷、草果、陈皮、丁香、甘草等几十种香料,经纯手工熬制而成。
老板在店口现炒一口大锅底料,香味散发到了街道上,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然而在磁器口排队最多的,却是陈记麻花。
这个诞生于清末的陈记麻花,除了有椒盐、五香、葱油等传统口味,还加人了重庆特色的麻辣味,备受游客欢迎。老板很大气,在桌边摆了好几盒麻花让游客随便尝,我尝了一些,私觉得比天津麻花还好吃。
在1940年左右,古镇内有一位屠夫常把卖剩下的杂碎低价处理,他的妻子觉得可惜,便用杂碎熬汤支起了一个小摊。一次偶然机会,她在汤里直接放入了生猪血旺,没曾想味道很鲜美,便将这道菜起名为“毛血旺”。
“毛”在重庆话里是粗狂意思,寓意着吃法和食材的不讲究
若你早晨来到古镇,会发现它最美的一面。
此时的磁器口还没有游客,晨阳将吊脚楼从睡梦中唤醒,宁静安详。
偶尔会有当地老人裹着头巾,背着背篓穿梭在石梯上,恍惚间,你会有种错觉,觉得自己穿越到了20世纪初,来到了那个商船林立的时代。
若你是傍晚来,会发现茶馆内有许多"摆龙门阵"的中年人。
摆龙门阵是西南地区人们的休闲方式,三两好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说着天南海北的故事,没有隔阂,没有烦恼。
磁器口是不收门票的,24小时敞开式开放。你到重庆玩时,可以感受下千年古镇的风情,说不定你和重庆的缘分,就此开始。
交通:多路公交可直达,建议乘坐地铁1号线到磁器口下,出站后跟随人群走即可。
作者:小鹿,一名
Hash:54fd3c2bd691b9ba25561571581dcd207e894072
声明:此文由 生活中的真善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