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资讯 | 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最全游览攻略

6月16日,扬州中国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历时600多天建设,终于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

博物馆坐落于扬州三湾运河畔,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运河上的巨轮”启航之际,让我们带上这份最全游览攻略,一起出发!

建筑之美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团队设计。

博物馆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5部分组成,其中馆、塔、桥相得益彰,登塔可以俯瞰“三湾抵一坝”的历史景观。

来到扬州三湾,远远就看到一个矩形建筑与一座宝塔建筑矗立在运河旁。

通过航拍,主体建筑宛若一艘大船扬帆启航。100米高的仿唐式大运塔与南方高旻寺的天中塔、北边文峰寺文峰塔恰好成一条直线,与三湾相得益彰,形成“三塔映三湾”的绝妙景象。

走到展馆前,“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八个书法字映入眼帘,你

知道吗?这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字迹,从流传至今的各种颜真卿书法作品中集字而成!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标志,背后也大有深意:

标志图形由博物馆所处的“扬州三湾”地理位置变化而来,又是由两个相互交错的字母“C"组成的“S"造型。“C"是“中国"、又是“运河"的第一个英文字母;“S"是三湾的地形特征,也是“苏"的第一个字母,意在代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并突出江苏元素。方形和律动的河流相互呼应,动静结合,凸显了大运河的流线形效果。

博物馆内庭院,既有运河风光,又有中国传统园林趣味。庭院里弯曲的水流,是运河的意象。

博物馆与大运塔由今月桥相连。今月桥的平面中间收窄,状如古琴,立面形似圆月,名字取自李白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同时有徐凝诗意“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大运塔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亭亭玉立,具有扬州诸塔挺秀的特征。

文物之美

截至目前,博物馆已经征集了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各类文物展品1万余件(套),并设置“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和“运河上的舟楫”“世界运河与运河城市”等9个专题展览,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基本陈列“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观沧桑运河之历史沿革,叹水利工程之天工巧夺,晓国家管理之天下转漕,读万民生业之流蕴风物,并结合大运河漫漫申遗长路,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做了全方位回顾与展望。

尺寸最大:古汴河河道剖面

一定要参观全馆尺寸最大的一件展品:长25.7米、高8米的古汴河河道剖面。该藏品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下,从开封截取搬运而来,占据一整面墙,犹如巨幕电影

专家介绍,河道剖面上的一条条线如同年轮,清晰地勾勒出从隋唐明清的地层,最早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直观展示河道如何从宽到窄,直到完全淤积成平地的过程。

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被称为汴河,这“片”老汴河河道上,仔细分辨就会发现,国家统一且强盛时河道宽且深,国家分裂且衰弱时河道浅且窄,这就是大运河与国运息息相关的实物证明。

“国家粮仓”:回洛仓仓窖复原模型

隋朝时期,江南和江淮地区的物产经大运河运往洛阳,因此洛阳附近有回洛仓、含嘉仓等“国家粮仓”。

高达10米的回洛仓仓窖复原模型下,陈列着含嘉仓的碳化粟米。

运河“水脊”:汶上南旺分水枢纽模型

通过大型机械装置来展现的汶上南旺分水枢纽模型,安放在大型透明展柜中,游客还可以沿着楼梯登到柜顶,用“上帝视角”鸟瞰这座运河“水脊”的巧妙设计。

唐代船型墓葬,整体提取自镇江,为了防止墓顶坍塌,被运抵三湾时尚未清理墓中的泥土,重量达到55吨,无法从楼梯或电梯中运输,不得已拆除了博物馆西侧部分墙体,才使它们最终被安放在博物馆内。

南宋馒头窑,来自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重达33吨,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五部分组成。宜兴靠近荆溪、江南运河等多条运河,又是著名的陶都,这座烧制砖瓦的南宋古窑见证了这段历史,也反映了古代运河沿线发达的手工业。

镇江铁瓮城出土的清代石铺路。

长7.5米的兖州府镇水铁剑,与镇水铜牛并列展示,是古人治理运河河道的见证。

科技之美

大运河博物馆处处可见5G、VR、球幕、环幕等“黑科技”交互式设备,数字化沉浸式体验,让你产生穿越之感。

5G+VR 展现当代运河沿岸情景

“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内,以5G+VR的形式展现当代运河沿岸情景,千亿像素让实景展示更逼真,扬州入镜的文峰塔倒映在高清的屏幕上,似乎伸手可及。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基本陈列展“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以“城市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打造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

入口以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运河故事”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从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在这里,你可以一站体验中原、燕京齐鲁、江淮、江南四个地域的街巷。江南街景中,LED屏做成的天幕每20分钟循环一次,模拟一天24小时的光影变化。从清晨鸟鸣到满天星斗,从四季流转到烟雨霜雪,屏幕上出现江南运河段的濛濛烟雨、枕水人家时,所有实体建筑的屋檐上也会滴落雨点。

运河上的舟楫

以中国大运河舟楫为主题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以实体体验结合数字多媒体虚拟体验的方式,讲述大运河舟楫的演变、舟楫的类型等相关知识与故事,展示大运河舟楫带来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古今美好生活。

运河上的舟楫,展出了向非遗传承人定做的70多件船模,最壮观的沙飞船长20米,宽4米,船上的桅杆高15米。步入预约的“沙飞船”虚拟互动体验区,立于船头最佳打卡地,通过全方位立体投影,模拟坐船沿着运河扬帆远行,感受一回在运河上的乘风破浪。

相传“沙飞船”是扬州沙氏所造,因跑得快而得名。它是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的大户人家娶亲或看戏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是康熙南巡、乾隆南巡时的御座船之一。

站在船头,与两侧环幕上一路后退的变幻风景相映衬,在扬州见证“之子于归”的婚俗,途经苏州听曲品戏赏“姑苏繁华”,抵达杭州码头感受市井繁华。

河之恋

你还可以在720度全景展厅中,沉浸式观看8分钟的“河之恋”体验展。

“河之恋”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数字化专题展厅,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篇章,阐释中国大运河文化。通过 “科技+ 艺术+ 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出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

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

“运河迷踪”是为青少年观众打造的展览。全开放式的体验空间结合了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古风和二次元的风格,并以“密室逃脱”的游戏方式,让青少年观众体验到探索大运河的乐趣,领略到大运河沿岸风物的美好。

动静之美

漫步非遗展厅,简约雅致的背景,衬托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展览设计以观众参与体验为核心,考虑不同层次、年龄观展群体的需求,用静态(展品)、活态(展示、展演)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突出非遗项目的观赏性,描绘大运河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美好生活。

展演精彩纷呈

在因运而生小戏台、非遗展厅戏台、水运剧场,你还能看到各类展演。

水运剧场位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二楼,用于戏曲、曲艺类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6月16日下午,将正式对公众开演,在持续5天的时间里,特邀运河沿线的扬州弹词、杖头木偶戏、扬剧、越剧、锡剧、豫剧、京韵大鼓等非遗表演类项目驻场展演。请观众按照场次预约。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总长135 米,高3 米,由江苏省书画家为主创成员,大运河沿线8 个省(直辖市)的15 位书画家共同参与完成。展览以图卷与图像的形式将百米长卷合理排置,展示与记录了史诗图卷及其创作历程,呈现出运河史诗的恢宏气魄。

紫禁城与大运河

展览设计巧妙运用故宫建筑元素,景展融合,化繁为简,既让观众领略到紫禁皇宫的美轮美奂,又阐释了紫禁城营建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并以北上宫廷的玉器漆器瓷器等文物将清代宫廷生活片段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隋炀帝与大运河

展览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展开这个历史人物与大运河的故事。通过文物配合场景再现、文字展板的形式,讲述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

展览以运河为纽带,以具有共同运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的运河城市为主体,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和城市风情三个方面,探索世界运河的渊源,诠释运河城市特色。

在展览中,你还可以欣赏来自威尼斯的贡多拉和阿姆斯特丹郁金香

运河湿地寻趣

“运河湿地寻趣”主要面向少儿群体,参与性强,在互动中呈现运河两千年的生态涵养,探寻运河湿地的奥秘。展览实现了博物馆陈列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元、从参观到参与、从知识到见识、从技术到艺术等多维度功能提升。

水韵之美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什么选址扬州三湾?

古城扬州的正南,古运河突然左转右绕,形成了名唤“三湾”的水文景观。这是中国大运河一个特殊的水工设施,三道湾的阻水作用,使围绕扬州东侧、南侧的运河水位得以提高,从而确保了扬州城内河道的水位。“三湾抵一坝”,它既确保了航运的通畅,又提高了运河上游的水位,利于扬州城内市民的生活,是中国古代运河水工智慧的一个重要实证。

随着扬州城市的扩容,过去城南的“三湾”成为今天扬州城市南部的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相继建成了扬州三湾湿地公园、三湾体育公园、三湾城市书房等,成为扬州城内重要的文化旅游景区和百姓休闲场所。在此基础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建设,也将三湾作为重点选址。

矗立在三湾古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城中之馆、园中之馆,水映馆美、馆映园美,让大运河和扬州、和江苏、和中国建立起了更密切、更广泛、更美好的联系。

围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还有四大板块:

非遗文化街区占地500亩,计划搭建全球非遗数据库,选择适合产业化的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传承和活化,打造集“非遗、艺术、剧院、影视养生”等为一体的文化街区;

6万平方米的文创区由原来的集装箱厂房改建而成,10米层高为将来开展文化沙龙、文博展览,引进文创设计团队留下了想象空间;

400亩的科创板块将成为文化产业聚集地,除了引进大型龙头文化企业,也将为年轻人创业办公、住宿和生活配套,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孵化器;

1800亩的文化公园将建设以运河体验、水上风光为核心的休闲空间。

提醒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实行“全员预约机制",您需要准备的入馆四要素:

1、提前在小程序预约。

2、绿色的苏康码。

3、入馆凭证:预约二维码身份证/市民卡(一代或二代)。

4、佩戴口罩

来源:“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扬州发布、新华社、交汇点、扬子晚报 等综合

图片/视频:孟德龙、刘江瑞、张孔生、王鹏、孔茜、王萌

实习编辑 王伟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

Hash:c5241c591ccf02583d1ec54c56011b5014037d30

声明:此文由 大运河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