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跨越腾飞四十载 绿色崛起谱新篇

我市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人杰地灵、风光旖旎,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雅鲁河在这里流淌,区内山地丘陵平原和河谷4种地貌交会交融,16926.3平方公里的土地处处生机勃发。

40年春风化雨,40年跨越腾飞。嫩江之流雅鲁河中上游段,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城扎兰,已然华丽蜕变,跃上潮头!如今,她是自治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中国根艺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范县,一座正在崛起的绿色生态产业城市、一座山清水秀的生态旅游城市、一座蓄势待发的现代物流城市。

新时代、新征程。当前的扎兰屯,正秉承“美丽与发展共赢”的理念,破旧立新,加快推动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谱写“绿色崛起、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一组最新的数据,直观标示着改革开放40年来扎兰屯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5364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62194 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7658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215 万元。而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我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3034万元,如今地区生产总值是当时的113倍。

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然而,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怎样发展工业?考验的是扎兰屯决策层的智慧和能力。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走出一条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深入实施现代农牧业、新型工业、第三产业提质升级行动,培育壮大7个百万吨级的农畜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两极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突出抓好商贸物流园和航空产业园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近年来,随着一大批优质项目投产达效,全市经济发展动能正持续急速转换。2017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4878万元,比上年增长0.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8%,仍是经济发展主导产业。201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实现现价产值105069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2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0%。全市农畜林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末共有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44家,占全部规模企业的69.8%,实现现价产值749479万元,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1.3%。

生态构筑绿色安全屏障

——旅游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张

“城在林中、水在园中、人在绿中、山水辉映”,被称为扎兰屯印象。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生态越来越好,2016年扎兰屯市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区旗县级唯一一家获此殊荣,开创了北方高纬度地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先河。同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6号公告:授予扎兰屯市“国家生态市”称号,全国有20个县、区、旗荣膺此荣誉,扎兰屯名列榜首。为了蓝天更湛蓝,为了河水更清澈,市党政一班人开启了新一轮保护生态新纪元,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生态建设保护工作指示精神,锁定目标,砥砺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实施生态安全“天字号”工程,向富民强市的终极目标迈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在产业定位、政策支持、投资力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确定了“支柱产业”地位,“构建以旅游商贸为核心的特色服务业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工作主线之一,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作用得到巩固,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地位得到确认。吊桥公园、金龙山滑雪场秀水山庄鹿鸣山庄、石佛山景区、弘森度假庄园、索伦部落、成吉思汗驿站、南木鄂伦春猎民部落、柴河月亮天池景区、同心天池景区、金水湾度假村、乐中天五星码头、金沃农业生态园、丽敏山村家园、老渔头农庄成吉思汗采摘园、大河湾万亩沙果基地等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目前,全市有旅游景区景点30余处,其中国家质量等级旅游景区4家,农家乐、林家乐120户;自治区5星级接待户3家;旅行社10家;星级宾馆饭店3家,旅游购物店15家;住宿设施600余家,床位总数1.4万张;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滨洲铁路国道111线、阿北省际大通道、碾博公路(S302)贯穿全市,乡级公路四通八达,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通航,铁路、公路、航空畅通无阻。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旅游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张。1978年没有旅游收入的扎兰屯市,如今到了2017年,接待旅游者3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亿元。

交通环境改天换地

——陆地航空打造立体交通网络

2015年10月,扎兰屯成吉思汗民航运输支线机场完成各项工程建设,并顺利通过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组织的竣工验收,被评为华北地区“手续办理最快,建设速度最快”的支线机场建设工程。

2016年12月28日16时,一架来自首府呼和浩特华夏航空公司CRJ-900型飞机平稳降落在扎兰屯成吉思汗民航运输支线机场,标志着内蒙古第14个支线机场正式通航。

机场的建成通航,实现了扎兰屯人民“飞天”出行的梦想,开辟了联系八方的“空中走廊”,把扎兰屯市与祖国各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集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道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对于改善扎市交通条件,优化人居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成吉思汗机场的建设通航,只是扎兰屯市交通环境改天换地的一个代表。

近年来,大桥、高速、铁路,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让人应接不暇。扎兰屯市高速公路突破零的历史,公路建设投资突破60亿元,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超额完成。截止2017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783公路,其中:高速公路105公路,一级公路79.5公路,二级公路138.4公里,三四级公路2460.1公路,形成三横、五纵、两循环、十二出口的公路网局已基本形成,全市126各行政村通硬化率率先实现100%,境内县乡公路实现闭合联通。过去交通的“盲区”,正在加速向“忙区”转变。

“路多了、宽了、畅通了,更加快捷、安全了!”谈及扎兰屯交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很多扎兰屯市民和外地来扎兰屯的游客都有相同的感受。喜看“盲区”变“忙区”,随着扎兰屯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放大,必将为扎兰屯经济发展铺就一条新的“腾飞之路”。

民生福祉挂心间

——城建升级打造市民幸福高地

漫步扎兰屯街头,树木葱茏,绿意盎然;街道,宽阔靓丽,人车秩序井然……金秋时节的扎兰屯,生态好、环境好、城市管理好,美丽的街景令人印象深刻。越来越美丽的扎兰屯,美在“两山环抱一水中流”的自然美,更在于如兰气质的城市之美。这一切,无不蕴含着扎兰屯住建人的担当苦干和匠心精神。

散落的平房,泥泞的道路,这是人们对70年代末扎兰屯市容市貌的回忆,如今宽阔平整的街道,道路旁丛生的绿树、花圃,高耸的楼房,整齐的规划,将城市与森林完美的结合,为扎兰屯换上了新装。“改革开放初期,扎兰屯市只有一个铁路广场,如今市里遍地都是花园广场,天拜山广场、雀园广场、知青广场……很难想象,以前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都变成了花园广场,我们老年人每天都到这里锻炼身体。”63岁的退休职工王明岩大爷,见证了扎兰屯市区的变化。

巨大的变化,源于扎兰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源于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大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黎明山路等河西三纵一横主轴路网撑起了新区发展大框架,中央南路、南市大街等改扩建工程焕发了老城区新魅力,布特哈大桥、南市大桥及相配套的绿林街、新桥西街成为贯通河东、河西路网的“金腰带”。

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成为城市污染控制的坚实“防护墙”。建成河西新区水源地工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100%。

持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努力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投资56.28亿元,建成城市保障性住房4970套,改造各类棚户区房屋21350户,改造农村危房12741户,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安居问题。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今天的扎兰屯市,山在城中、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文化、魅力、生态”名片熠熠生辉。(记者:王琳琳/文 韩冷/图)

稿件来源:扎兰资讯

Hash:6bf4c4d078608f7cd01d4e78545404ccdf9f27a1

声明:此文由 扎兰屯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